重度颅脑损伤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一、重型颅脑损伤致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周文杰,阳晓丽,李斌,何昭好,邢树平,张和妹[1](2022)在《不同喂养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胃内喂养和肠内喂养的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检索万方、CNKI、维普数据库、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Wiley Online Library数据库以及中国、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号中有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内喂养与肠内喂养所致并发症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语言限制为中文和英文,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7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及质量评价,对最终纳入的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RCT文献,共计1234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肠内喂养组比胃内喂养组在肺部感染发生率[RR=2.00, 95%CI(1.58,2.51), P<0.01]、误吸发生率[RR=2.69,95%CI(1.67,4.34), P<0.01]、腹胀发生率[RR=1.98, 95%CI(1.10,3.58), P<0.05]、消化道出血发生率[RR=1.48,95%CI(1.05,2.08), P<0.05]、反流呕吐发生率[RR=4.15, 95%CI(2.77,6.20), P<0.01]、胃潴留发生率[RR=2.32,95%CI(1.61,3.36), P<0.01]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肠内喂养组较胃内喂养组具有更低的肠内营养并发症,仅腹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RR=1.28,95%CI(0.94,1.74),P>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以优先考虑使用肠内喂养的方式实施肠内营养,以降低患者肺部感染、误吸、腹胀、消化道出血、返流呕吐、胃潴留的发生率。

田江灵[2](2021)在《影响儿童中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影响儿童中重型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预后的危险因素,提出临床应予以重视的预警指标,为提高儿童颅脑损伤的救治效果提供理论及实践数据。方法:本试验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收治的诊断为中重型TBI的118例患儿的相关资料,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分为预后良好组(GOS评分3-5分)和预后不良组(GOS评分1-2分),比较两组患儿的入院时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有创血压(Blood pressure,BP)、动脉氧分压(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 O2)、血糖(Blood glucose,Glu)、乳酸(Lactic acid,La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脑水肿、硬膜外出血、硬膜下出血、颅内出血、颅底骨折、脑疝及消化道出血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差异显着的因素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评估患儿预后的诊断价值及每个指标的灵敏度(Sensitivity)及特异性(Specificity),并确定出影响儿童中重型TBI预后不良因素的最佳截断值(Cut-off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18例中重型TBI患儿存活102例,死亡16例,病死率13.56%,其中预后良好组78例,预后不良组40例。2.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儿入院时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硬膜外出血、硬膜下出血、颅内出血、颅底骨折等因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入院时GCS评分、BP、Pa O2、Glu、Lac、PCT、CRP、脑水肿、脑疝及消化道出血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GCS评分(OR,0.277,95%CI,0.151-0.508)、Lac(OR,1.559,95%CI,0.254-1.939)、Glu(1.373,95%CI,1.041-1.803)、消化道出血(OR,3.891,95%CI,1.402-10.401)、脑水肿(OR,4.454,95%CI,1.312-15.124)、BP(OR,0.045,95%CI,0.016-0.129)、Pa O2(OR,0.364,95%CI,0.135-0.978)、脑疝(OR,0.134,95%CI,0.034-0.523)为影响儿童中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4.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Lac、Glu、消化道出血、脑水肿、BP、Pa O2、脑疝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2、0.822、0.718、0.647、0.706、0.787、0.647、0.612;GCS评分、Lac、Glu的最佳截断值(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5分(0.900,0.885)、3.23mmol/L(0.875,0.833)、8.58mmol/L(0.600,0.833)。结论:1.GCS评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乳酸、血糖、消化道出血、脑水肿、动脉氧分压、脑疝、有创血压可能与儿童中重型颅脑损伤预后不良有关,而就诊时间、硬膜外出血、硬膜下出血、颅内出血、颅底骨折与儿童中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关系不大;2.GCS评分、乳酸、血糖、有创血压、动脉氧分压、消化道出血、脑水肿、脑疝为影响儿童中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GCS评分、乳酸、血糖、有创血压、动脉氧分压、脑水肿、消化道出血、脑疝对儿童中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均具有一定预警价值。其中GCS评分的预警价值高,当GCS评分在5分或以下时,儿童中重型颅脑损伤预后不良的风险显着增加;乳酸的预警价值中等,当乳酸在3.23mmol/L或以上时,儿童中重型颅脑损伤预后不良的风险显着增加;血糖的预警价值中等,当血糖在8.58mmol/L或以上时,儿童中重型颅脑损伤预后不良的风险显着增加;有创血压、脑水肿的预警价值中等;动脉氧分压、消化道出血、脑疝预警价值的较低;故应在临床工作中予以重视。

杜康,郑慧军[3](2021)在《中药大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sTBI对脑组织造成的损害往往伴随着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目前sTBI的治疗主要为西医手术治疗及常规药物对症治疗,效果差强人意。西医在治疗sTBI上存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对sTBI所引起的继发性损伤缺乏确切有效的改善预后的有效药物。近年来大量中西医结合研究及本课题前期研究表明大黄在治疗sTBI有一定的独到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本篇综述所阐述重点为大黄起到主要作用的相关研究。本篇综述主要选取近十年发表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Pabmed等数据库上的文献。

王静,史秀凤,孙秀娥,李进[4](2020)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应用与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马鞍山十七冶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不同营养方式对营养指标和近期并发症的影响。行肠外营养支持和护理的40例为对照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的4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实施7 d后营养指标水平(包括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实施前,均评估患者状况,测算营养需求。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前,排除既往有消化道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病史,和疑似消化道出血者,抬高床头30°~45°滴注营养素(能全力),由低浓度、慢速开始,观察不良反应,根据肠道耐受性逐步增加滴速和浓度,冬季需加热器升温。结果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施行不同营养支持方式7 d后,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收治10 d内评价,观察组早期并发症(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肺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vs 20.0%,P>0.05)。结论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符合生理需求,可显着提高患者营养指标水平,可能有助于降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能否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收益,尚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

宋晶晶[5](2020)在《针对性预防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针对性预防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房玉丽[6](2020)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常用治疗与护理措施对喂养不耐受发生影响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病人早期开展肠内营养对其营养状况、机体恢复和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1]。然而,STBI病人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创伤应激等因素,可直接造成其胃肠道的吸收、屏障以及动力功能发生障碍[2-4]。加之救治需要,此类病人临床上常会给予镇痛、镇静、脱水、机械通气等治疗,可进一步影响其胃肠动力或吸收功能,致使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发生率显着高于其他严重创伤病人。为改善STBI病人胃肠功能障碍,降低FI发生率,促进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目前,临床上已采取了多种改善STBI病人胃肠功能、防治FI发生的治疗与护理策略,虽然已使发生率有了一定程度下降,但依然处于较高水平。通过文献分析和临床调研发现,关于临床常用治疗、护理措施对STBI病人FI发生影响的研究尚十分有限,而关注各项改善STBI病人胃肠功能的措施及其对FI防治效果的对比研究更为少见。为此,明确临床常用治疗、护理措施对STBI病人FI发生的影响,探究有效的FI预防策略,对促进STBI病人肠内营养的早期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从常用治疗与护理措施对STBI病人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着手,明确临床常用治疗、护理措施对STBI病人喂养不耐受发生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了解分析目前国内临床FI预防措施的应用现状,为进一步探究有效的FI预防策略,优化临床的预防方案奠定基础。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研究和横断面调查,探析常用治疗、护理措施对于STBI病人FI发生的影响,明确这些措施于FI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了解国内预防FI措施的应用现状,为进一步探明有效的临床措施,提高STBI病人喂养耐受性,促进肠内营养的早期顺利实施提供研究证据。研究方法:1.常用治疗与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喂养不耐受影响的回顾性研究研究一:常用治疗与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喂养不耐受发生的影响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及重症监护系统,采集STBI病人6年的病历资料。选取2013.3-2019.3重庆市某三甲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治疗的STBI病人324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排除187例不符合标准的病人后,有137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本阶段研究。按实施肠内营养之日起至第5日是否发生FI分为耐受组和不耐受组,对15项常用治疗、护理措施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临床常用治疗、护理措施对STBI病人FI发生的影响,明确危险及保护因素。研究二:预防性应用促动力药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按实施肠内营养之日起至第5日是否应用研究一结果中发现的保护因素--促动力药,对137例STBI病人进行分组,排除20例治疗性用促动力药的病例后,以预防性应用促动力药的病人作为预防组,以未使用促动力药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并依据研究一结果中影响病人胃肠功能的其它措施进行组间配对,以减少临床措施对观察指标的影响。比较两组病人肠内营养FI发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FI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便秘、腹泻、胃潴留、腹胀、呕吐等FI主要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及大便情况。2.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喂养不耐受预防措施应用现状的横断面调查利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通过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全国综合ICU/神经外科ICU(NICU)对STBI病人肠内营养FI预防措施的应用情况。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国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通过问卷星网站完成问卷录入、发放及数据收集工作。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预防措施临床应用现状。研究结果:1.常用治疗与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喂养不耐受影响的回顾性研究1.1 STBI病人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总体FI发生率为59.9%,其中发生率为前三位的胃肠道症状分别是便秘(35.4%)、腹泻(24.4%)及胃潴留(17.1%);1.2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是否使用促动力药、保留灌肠、抑酸剂、脱水剂、镇痛剂5个因素对FI的发生有统计学差异(P<0.05);1.3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抑酸剂(OR=4.034,P=0.008,95%CI:1.444-11.268)、镇痛剂(OR=3.976,P=0.005,95%CI:1.516-10.427)是F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防性应用促动力药(OR=0.202,P=0.000,95%CI:0.089-0.456)是降低F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1.4与未应用促动力药组比较,预防性应用促动力药可显着降低STBI病人FI发生率(P<0.05);改善FI具体症状情况:能有效降低便秘发生率(P<0.05),显着增加自行排便次数(P<0.05),未增加腹泻的发生率(P>0.05);胃潴留、腹胀、呕吐的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促动力药联合应用与单一应用对STBI病人FI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喂养不耐受预防措施应用现状的横断面调查2.1问卷质量与回收情况2.1.1自制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相关预防措施应用现状调査》问卷内容效度为0.92;2.1.2共计调查我国89所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回收问卷1109份,有效问卷996份,有效率89.81%。2.2 STBI病人喂养不耐受预防措施应用现况2.2.1医护人员会同时应用量表、病人体症等多种方法判断STBI病人胃肠功能及预测FI的发生;2.2.2医护人员对STBI病人肠内营养应用与管理情况:伤后24-48h起始肠内营养的占61.45%、首日营养液剂量<500ml为50.00%、肠内营养起始应用葡萄糖、温开水等非营养制剂的占65.56%、从鼻胃管摄入营养液占91.16%、营养液采取持续输注为72.89%、肠内营养期间采取抬高病人床头30°-45°达89.46%、以注射器回抽胃残余量占93.67%、每4h监测胃残余量占51.51%、营养液温度在38℃-40℃达65.46%;2.2.3临床常用措施应用率依次为:抑酸剂(84.13%)、益生菌(79.01%)、灌肠(73.59%)、促动力药(73.29%)。研究结论:1.STBI病人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FI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便秘、腹泻及胃潴留;2.常用治疗措施可影响STBI病人FI的发生,其中促动力药预防性应用是减少F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使用抑酸剂、镇痛剂是独立危险因素;3.促动力药能预防STBI病人FI的发生,降低便秘发生率,促进其自主排便功能的恢复;4.目前国内临床采取的改善STBI病人胃肠功能,减少FI发生的常用措施为:伤后24-48h起始肠内营养、首日剂量<500ml、起始给予葡萄糖、温开水等非营养制剂、鼻胃管摄入营养液、持续泵注输入、肠内营养期间床头抬高30°-45°、营养液温度在38℃-40℃、应用促动力药、灌肠、益生菌及抑酸剂等。

段凌霄[7](2020)在《不同镇静方案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脑损伤是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创伤、感染和肿瘤等是引起脑损伤的常见原因。导致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创伤部位的直接损伤,创伤后相关各种病理生理过程引起的继发性损伤,其中应激反应可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可能达到数日甚至数月,各种研究报道显示,脑损伤是一个持续进展的病理损伤过程。当前,针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治疗手段如机械通气、外科干预和各种对症支持手段等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治疗手段已经形成广泛共识。随着对颅脑损伤病理生理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镇痛、镇静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临床工作者仍然对于这类患者是否需要进行镇静治疗犹豫不决。此外,关于神经重症的镇静治疗方案的选择存在诸多争议,而检测其治疗效果的手段也相当局限。研究发现,颅内压力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颅脑损伤后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镇静方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镇静方案实施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1月这段时间内,我院ICU所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镇静方法随机的分为三个组,即咪达唑仑组、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常规行大骨瓣减压术及各项常规治疗,咪达唑仑组患者术后予以咪达唑仑静脉泵入镇静。丙泊酚组患者术后予以静脉泵入丙泊酚镇静,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予以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镇静。在不同时间点观察三组患者的颅内压(ICP)、血流动力学指标、格拉斯哥评分(GCS)、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以及并发症情况等指标。结果:依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最终纳入咪达唑仑组患者27例;丙泊酚组患者27例;右美托咪定组患者28例。1.一般资料: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原因、损伤部位、受伤至入院时间及既往病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2.颅内压(ICP):三组患者的ICP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d和7d,咪达唑仑组患者ICP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而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ICP则明显降低(P<0.05);在治疗3d、和7d后,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ICP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两组患者之间I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1d,三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和7d,咪达唑仑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同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大脑中动脉收缩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增加,搏动指数(PI)则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3d和7d,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而搏动指数(PI)则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在治疗后3d和7d,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与丙泊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治疗前三组患者的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GCS评分均有所升高(P<0.05),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GCS评分高于咪达唑仑组(P<0.05),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相比于咪达唑仑组,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良好率升高(P<0.05),死亡率降低(P<0.05);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之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良好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并发症:三组患者治疗后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癫痫、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镇静方案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治疗可有效改善颅内压(ICP)、脑血流动力学及预后,降低死亡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纪玉桂[8](2009)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进展与护理》文中指出颅脑损伤的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坠落、斗殴等,颅脑损伤在中青年死亡病例中占第一位;近年来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加,尤其合并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高达30%~80%,严重危害病人生命安全。本文就颅脑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重型颅脑损伤后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及其护理进行综述。

樊玉荣,于巧秀,雷长香[9](2000)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应激性溃疡防治护理进展》文中研究指明

余巧敏[10](2018)在《精细化管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管理在提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及ICU营养护理的5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实施精细化肠内营养护理管理的5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状况、护理后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第20天两组患者的STP、Hb、PA水平均低于护理第1天,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管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社会领域、生理、环境、心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便秘、消化道出血、肢体肌肉萎缩、腹泻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能有效提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护理质量,维持机体营养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二、重型颅脑损伤致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型颅脑损伤致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喂养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
    1.4 文献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肺部感染发生率
        2.3.2 误吸发生率
        2.3.3 腹胀发生率
        2.3.4 腹泻发生率
        2.3.5 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2.3.6 反流呕吐发生率
        2.3.7 胃潴留发生率
    2.4 敏感性分析
    2.5 发表偏倚分析
3 讨论
    3.1 胃内喂养与肠内喂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比较
    3.2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小结

(2)影响儿童中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重型颅脑损伤后颅高压的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药大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现状
    1.1 大黄提取物治疗sTBI的研究
    1.2 大黄单味药治疗sTBI的研究
    1.3 大黄复方制剂治疗sTBI的研究
    1.4 大黄治疗sTBI并发症的临床实验型研究
2 总结与讨论

(4)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应用与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方法
        1.4.1 一般治疗和护理
        1.4.2 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与护理
        1.4.3 观察组行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比较
    2.2 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5)针对性预防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常用治疗与护理措施对喂养不耐受发生影响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部分 前言
    1.1 选题缘由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概念界定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常用治疗与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喂养不耐受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2.1 研究一常用治疗与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喂养不耐受发生的影响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对象
        2.1.3 研究方法
        2.1.4 研究结果
        2.1.5 讨论
    2.2 研究二预防性应用促动力药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对象
        2.2.3 研究方法
        2.2.4 研究结果
        2.2.5 讨论
第三部分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喂养不耐受预防措施应用现状的横断面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问卷研制
    3.3 实施调查
    3.4 质量控制
    3.5 调查结果
    3.6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相关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撰写与发表的文章
致谢

(7)不同镇静方案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语表
致谢
颅脑外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8)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进展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颅脑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
    1.1 胃酸作用
    1.2 胃蛋白酶的作用
    1.3 胃泌素的作用
    1.4 高血糖
    1.5 胃黏膜血流改变
    1.6 其他因素
2 重型颅脑损伤后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2.1 药物治疗
        2.1.1 酶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 :
        2.1.2 H2受体阻滞剂:
        2.1.3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2.1.4 胃黏膜保护剂:
        2.1.5 生长抑素类化合物:
        2.1.6 中药:
    2.2 亚低温治疗
    2.3 高压氧
    2.4 持续硬脊膜外交感神经阻滞 (continuous thoracic epidural sympathetic blok, CTESB)
3 重型颅脑损伤后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3.1 积极去除应激因素
    3.2 早期留置胃管
    3.3 合理的营养支持
    3.4 预防性给予润肠通便药物
    3.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5.1 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变化:
        3.5.2 观察消化道出血前症候群:
        3.5.3 定时抽取胃液:
        3.5.4 监测呕吐物、排泄物:
    3.7 基础护理

(9)重型颅脑损伤并应激性溃疡防治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机理
2 预防
    2.1 早期留置胃管
    2.2 抑制胃酸分泌
    2.3 中和胃酸
    2.4 保护胃粘膜
    2.5 积极消除应激因素
3 治疗
    3.1 胃肠减压
    3.2 胃内降温止血
    3.3 药物止血
        3.3.1 胃管给药
        3.3.2 静脉给药
    3.4 中和胃酸、碱化胃液
    3.5 及时补充血容量
4 护理
    4.1 严密观察, 早期预见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4.2 留置胃管护理
    4.3 饮食护理
    4.4 皮肤护理
    4.5 大便及呕吐物的观察
5 小结

(10)精细化管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四、重型颅脑损伤致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喂养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J]. 周文杰,阳晓丽,李斌,何昭好,邢树平,张和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01)
  • [2]影响儿童中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田江灵.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中药大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 杜康,郑慧军. 智慧健康, 2021(04)
  • [4]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应用与效果[J]. 王静,史秀凤,孙秀娥,李进. 中国临床研究, 2020(07)
  • [5]针对性预防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J]. 宋晶晶. 基层医学论坛, 2020(15)
  • [6]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常用治疗与护理措施对喂养不耐受发生影响的调查研究[D]. 房玉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7]不同镇静方案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的影响及临床意义[D]. 段凌霄. 西南医科大学, 2020(09)
  • [8]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进展与护理[J]. 纪玉桂.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9(08)
  • [9]重型颅脑损伤并应激性溃疡防治护理进展[J]. 樊玉荣,于巧秀,雷长香. 农垦医学, 2000(02)
  • [10]精细化管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余巧敏. 医院管理论坛, 2018(05)

标签:;  ;  ;  ;  ;  

重度颅脑损伤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