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脉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40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1](2020)在《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病毒性心肌炎》文中指出目前,病毒性心肌炎仍是临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医药在治疗该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尚缺乏规范和指导中医诊疗的相关临床实践指南。《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病毒性心肌炎》是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指导文件的框架下,结合近年来相关的国内外临床研究证据,进行证据分级和意见推荐,经专家共识研制而成。该指南介绍了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针刺治疗以及预防康复等内容,可以为从事病毒性心肌炎防治的中医临床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提供指导性意见。
王凯欢[2](2019)在《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及意义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疾病、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是人类过早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40.27%,每100个人中,就有20个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对经济、社会的负担日益增大,并且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是指以补益功效为主要功能特点的中药注射剂,多具有益气固脱、扶正祛邪、养阴生津的作用,主要包括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等。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因其功效确切,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而这方面临床试验数量日益增多,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其疗效明显。但目前尚缺乏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间直接对比的临床试验证明其疗效优劣。作为循证医学的手段,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可同时量化比较治疗同一疾病的不同干预措施,对某一结局指标中涉及的干预措施疗效进行排序,充分利用单个随机对照试验。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治疗心血管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甄别其中的优势品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文献。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应信息,之后进行风险偏倚评价。结局指标关注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及心脏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不良反应等结局指标。基于贝叶斯理论,采用Winbugs 1.4.3软件、Stata13.0软件进行分析,相应结果以比值比、均数差及其95%可信区间的形式表示,并通过曲线下面积结果预测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疗效排序。另外,根据曲线下面积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综合网状Meta分析结果,得到最佳干预措施。同时采用Stata 13.0软件绘制网状关系图、漏斗图、网状森林图、贡献图等。研究结果1.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13个研究,9535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六分钟步行试验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侧重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心功能及患者预后方面情况较为显着;参芪扶正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改善患者脑钠肽含量情况最佳。2.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结果共纳入40个研究,2970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率、每分心输出量、六分钟步行试验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降低心率方面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参麦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每分心输出量方面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3.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研究结果共纳入118个研究,10228例患者,涉及七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血气分析结果、血液流变学结果、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内径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较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均存在优势,尤其体现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呼吸衰竭、优化肺动脉高压方面。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优于其他方案。4.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结果共纳入73个研究,6639例患者,涉及八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胆固醇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均优于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参芪扶正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更具优势。另外,黄芪注射剂及参芪扶正注射剂在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方面疗效较好。5.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结果共纳入27个研究,2445例患者,涉及六种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大株红景天注射剂、黄芪注射剂、参附注射剂、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研究针对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静脉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的疗效进行了分析。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方案均优于仅采用西医常规用药方案。黄芪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改善静脉溶栓再通率、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成为最佳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综合曲线下面积及聚类结果,黄芪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较其他干预措施更具优势。研究结论基于本研究结果,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面有较大优势。网状Meta分析结果提示:①生脉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②参附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方面较其他方案更具优势;③参附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方面优于其他方案;④参芪扶正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分别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⑤黄芪注射剂、生脉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面有较大优势。同时,本研究针对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进行了分析,纳入研究中涉及的不良反应内容较少,尚不能针对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得出确切结论。总体而言,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联合西医常规用药方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各有所长,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李跃文,刘志强,王博龙[3](2018)在《补益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补益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进行网状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万方、维普、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结合人工检索相关会议、专业杂志,收集关于常规治疗联合补益类中药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11月。然后,通过ADDIS 1. 16. 8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1篇随机对照试验,2 973例患者,涉及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其中,4种注射液均能提高总有效率,以参麦注射液效果最显着(P <0. 05);除参芪扶正注射液外其他3种注射液均能提高心电图改善率,三者之间效果无显着差异(P> 0. 05),但参麦注射液Rank1概率最高;黄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均能降低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两者之间效果无显着差异(P> 0. 05),但黄芪注射液Rank1概率最高;仅黄芪注射液能降低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与单用常规治疗比较,联合上述中药注射液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补益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明显作用,在提高总有效率、改善心电图时首推参麦注射液,而在降低心肌酶(CK-MB、AST)水平时则优先选择黄芪注射液。
崔宏,胡思源[4](2018)在《中成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对近年来中成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总结,发现中成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其研究多从抗病毒、心肌保护、免疫调节等中药作用机理方面进行,但目前还仅限于单味药和简单药物组合的研究,对于中药复方研究尚缺乏系统实验研究报告。
蔡银河,温俊茂,鲁可,吴伟[5](2017)在《生脉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生脉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VIP、万方数据库和CBM,收集关于生脉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2名研究者独立严格进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TSA v0.9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TSA),并采用GRADEpro软件进行证据质量分级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4个RCT,共14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生脉+支持治疗的总有效率优于支持治疗(RR=1.11,95%CI:1.021.20,P<0.05);(2)生脉+对症治疗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症治疗(RR=1.23,95%CI:1.171.30,P<0.00001);(3)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CK含量(MD=-66.31,95%CI:-110.38-22.23,P=0.003)、CK-MB含量(MD=-12.91,95%CI:-14.91-10.90,P<0.00001)、LDH含量(MD=-64.11,95%CI:-107.07-21.15,P=0.003)、AST含量(MD=-11.85,95%CI:-14.15-9.55,P<0.00001)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序贯分析提示生脉+支持治疗与生脉+对症治疗的总有效率优于单用西药、生脉联合西药更能降低肌酸磷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证据确切,而对于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尚需进一步证实。证据分级提示,当前等级从"低级"到"极低"质量。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现有研究质量偏低,且数量偏少,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的进一步验证。
刘洪坤[6](2016)在《基于临床证据的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组方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用药规律、关键配伍及核心治法,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1)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等中文数据库中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符合要求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并对纳入研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2)提取系统评价中筛选出的有效研究中的有效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进行数据分析;(3)总结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用药组方规律与核心治法。结果:(1)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343项,涉及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中药复方285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药复方74首;(2)Meta-分析显示:3项研究所选处方在临床有效率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为无效治疗,其余340项研究中的359首方剂对病毒性心肌炎有效;(3)对有效处方中的药物进行数据分析,成人处方在(支持度50%,置信度0.85)时提取5味核心药组,小儿处方在(支持度35%,置信度0.8)时提取2味核心药组;(4)分别对纳入的治疗成人和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180味和104味药物进行功能分类和药性总结;(5)利用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治疗成人和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复方分别得到8个和6个备选新方药组。结论:(1)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着,具有毒副作用小、效果稳定性高的特点;(2)补气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补阴药、清热凉血药、清热燥湿药、收涩药、解表药、补血药等9类药物为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功能类别药物(82.14%);补气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补阴药、收涩药、清热燥湿药、补血药、清热凉血药等8类药物为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功能类别药物(约80%);(3)黄芪-麦冬-丹参-五味子-炙甘草为关联度最高的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常用核心药组,丹参、姜半夏、石菖蒲为关联度最高的备选新方的核心药物;丹参-五味子为关联度最高的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常用核心药组,瓜蒌、桂枝为关联度最高的备选新方的核心药物;(4)临床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宁心安神为其主要治法,根据兼证适当配伍养血、燥湿、收涩、解表、安神、渗湿、化痰、开窍等药物,即可组成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有效临床复方。
詹鸿越[7](2012)在《从近30年相关文献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证治》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通过收集30年来有关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证候和用药的临床研究文献,期待从中发现并总结出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证型和用药规律,并尝试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证治,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方法:本课题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出近30年有关中医、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期刊文献。以[“病毒性心肌炎”AND(“中医”0R“中西医”)]为检索规则,对1981年1月至2011年1月的全部文献进行模糊检索,检得文献889篇,根据文献筛选标准,共有261篇文献被纳入研究。按照设定标准进行数据收集及规范化,形成Excel数据仓库,使用SPSS12.0及Weka3.7.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挖掘。结果:所纳入的261篇文献,共有349条证型记录,涉及药物共160种,18大类,36小类,出现频次达3394次,证素11类。证型规律表现虚实夹杂证占大部分,其中以“气阴两虚,痰瘀热毒”、“邪毒内扰,气血阴阳亏虚,瘀血内阻”为主要代表。气虚、阴虚、热、毒及瘀为疾病的五大证素。补虚、清热、活血化瘀、安神、解表、收涩及理气等功效的药物为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具体药物包括甘草、麦冬、黄芪、丹参、五味子、生地黄、当归、人参、酸枣仁、党参、苦参、桂枝、金银花、连翘、太子参、川芎、板蓝根、茯苓及黄连等。通过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挖掘,清热药、活血药、安神药、收涩药及补虚药常组成一方,联合使用,五味子、丹参、甘草、黄芪、麦冬、金银花及板蓝根等常被选为组方药物。结论:近30年来的有关病毒性心肌炎的文献中并未在中医诊断与疗效上达成明确共识或形成统一标准。但从这些文献中仍可发现无论是有关病因上还是病机上的论述,都有其相似性。基本上均强调毒邪致病为关键病因,而发病则与机体的状态关系密切;毒、虚、痰瘀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贯穿疾病的始末;疾病证候多属虚实夹杂,治疗上以补虚、活血化瘀及清热解毒立法,辅以安神、行气,并强调个体化辨证施治。
董清科[8](2011)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诊疗指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制订“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诊疗指南”。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德尔菲法)及专家论证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制订“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诊疗指南”。文献研究:参考循证医学原则,利用检索工具,采取人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网络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查找古今相关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对所搜集文献资料中关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逐项进行分析,汇总证型、证候、病因病机、选方及用药的各家认识,形成文献总结报告。专家问卷调查: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以信函形式向全国范围内遴选的40位专家发送调查问卷;对回收的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制订第二轮调查问卷;将第二轮专家调查问卷寄发给回复第一轮调查问卷的专家以及另外增补的专家,将此轮专家调查问卷回收后进行分析统计,在此基础上形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诊疗指南”初稿。课题组就第二轮专家意见汇总统计分析,制定出本指南初稿,邀请本行业4位专家审稿,吸收审稿意见后形成专家会议讨论稿。专家论证:邀请国内着名中医及中西医儿科专家,召开专家论证会,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诊疗指南”专家会议讨论稿进行审议,并提出修改意见,审定“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诊疗指南”。结果:通过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及专家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制订出较为科学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诊疗指南”,作为行业标准已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实施。
王敏[9](2011)在《K-CoxB-JN复方总多糖对阿霉素心肌损伤小鼠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病毒性心肌炎是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一种疾病,主要以CVB侵害为主,可伴有心包及心内膜炎症,病毒毒素对心肌的损害可以是弥漫性或局限性,炎症细胞浸润是VMC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之一。VMC随病情的发展可分为急性或慢性,其临床表现取决于心肌损伤的程度与部位。中医将该病归入“胸痹、心悸”等范畴,病位部位在心,认为其发病机制素体虚弱,复感外邪,邪犯心包,以致心脉损伤和气血亏损所致,从而引起胸痛、胸闷、心悸、气促、乏力等症。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现明显升高趋势,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很大威胁,目前尚无准确有效地抗病毒药物,迫切的需要寻找出准确有效无毒副作用的中药方药和中药制剂,为此本课题组细心钻研各种医药古籍和现代药理研究,精心配伍药物组成,认真开展动物实验研究各种实验数据,认真筛选药物,以求保证药物的品质和动物实验的科学性有效性,本课题组从阿霉素所致小鼠心肌损伤的实验中证实了抗科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对心肌损伤是有疗效的,它能保护心肌细胞,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稳定生物膜、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此次实验规划和实验数据为开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因此我们任重而道远。目的:探讨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K-CoxB-JN)复方总多糖(polysaccharide )对阿霉素(ADM)致心肌损伤小鼠的影响。采用动物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同时给予不同药物,随时观察动物的给药后状态,根据各项生化指标的高低和组织形态变化等指标来判断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雄性昆明小鼠17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25只。(1)正常组:ip等体积生理盐水; (2)模型组:于实验开始后第1、3天ip ADM 1mg/kg ;第5、7天ip ADM2mg/ kg ;第9、11天ip ADM 3mg/kg ;第13、15天ip ADM 4mg/ kg ,累计用药剂量达20mg/kg。(3)多糖高、中、低剂量组+ADM:分别给予药物的剂量为6.4g/kg,3.2 g/kg,1.6 g/kg,每天灌胃一次,共15 d。心血康组+ADM:给予药物剂量为1g/kg,每天灌胃一次,共15d。原方水煎组+ADM:给予药物剂量为9.8ml/kg,每天灌胃一次,共15d。ADM的ip剂量同时间方法与模型组相同。(4)给药组停药24h后称重,摘除眼球取血,解剖取出心脏称重,同时测量CK LDH HBDH AST ALT MDA SOD指标。结果:模型组五项心肌酶指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治疗组五项心肌酶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多糖高剂量组心肌酶明显降低(P<0.01)。给药组MDA均低于模型组,多糖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均无明显的差别(p>0.05),心血康组和原方水煎组无明显的差别(p>0.05),多糖高剂量组的SOD与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1.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对病毒性心肌炎是有疗效的,实验结果证实了它能保护心肌细胞,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稳定生物膜、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2.多糖高剂量组的疗效成明显的量效关系。
范磊[10](2009)在《滋补肾精法辨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文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根本机制,以及病程各个阶段的证候特点,揭示证候演变规律,阐释肾精、滋补肾精法的内涵。基于对“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和小儿稚阴稚阳之体的认识,提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基本病机和基本治法,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辨治思路,提高中医防、治本病的疗效。方法:中医传统文献学与现代统计学相结合,系统整理历代儿科文献中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相关的病证记载,建立现代临床文献证型数据库,分析证型规律,比较古今证治的异同。结果:基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古今文献的比较分析、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心肾关系以及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特点,发现古代医家认为元气不足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相关病证发病中的关键因素,调补元气是重要治法;现代临床存在对小儿稚阴稚阳认识不足、过用苦寒药、淡化辨证等问题。结论:肾精不足是发病的潜在病机,也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众多发病形式的基本病机。滋补肾精法是预防和治疗本病,特别是疾病恢复、迁延期的基本和重要治法,应重新倡导临床辨证论治。
二、生脉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40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脉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4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病毒性心肌炎(论文提纲范文)
1 证据的来源、质量评价和推荐原则 |
1.1 文献检索策略 |
1.2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证据评价与分级 |
1.4 指南推荐原则 |
2 指南制定的方法与过程 |
3 诊断 |
3.1病史与体征 |
3.2 疾病分期 |
4 病因病机 |
5 辨证论治 |
5.1 急性期 |
5.1.1 热毒侵心证 |
5.1.2 阳虚气脱证 |
5.2 迁延期或慢性期 |
5.2.1 心肺气虚证 |
5.2.2 痰湿内阻证 |
5.2.3 气滞血瘀证 |
5.2.4 气阴两虚证 |
5.2.5 阴虚火旺证 |
5.2.6 心脾两虚证 |
5.2.7 阴阳两虚证 |
6 针刺治疗 |
7 预防与康复 |
8 结语 |
[专家委员会与指南工作组名单] |
(2)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进展 |
1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品种概述 |
2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概述 |
综述二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现状研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网状Meta分析 |
一、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二、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三、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五、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评价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补益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 |
1.1 研究类型 |
1.2 研究对象 |
1.3 干预措施 |
1.4 结局指标 |
1.5 排除标准 |
2 方法 |
2.1 文献检索 |
2.2资料提取 |
2.3质量评价与偏倚分析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文献检索 |
3.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3.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
3.4 一致性分析与网状干预措施 |
3.5 网状Meta分析 |
3.6 概率排序 |
3.7 不良反应 |
3.8 发表偏倚 |
4 讨论 |
(4)中成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口服制剂 |
1.1 荣心丸 |
1.2 芪冬颐心口服液 |
1.3 稳心颗粒 |
1.4 心肌泰胶囊 |
1.5 黄芪生脉饮 |
1.6 参芪五味子片 |
1.7 心达康胶囊 |
1.8 益心舒胶囊 |
2 注射制剂 |
2.1 丹参注射液 |
2.2 黄芪注射液 |
2.3 生脉注射液 |
2.4 参脉注射液 |
2.5 双黄连粉针剂 |
2.6 葛根素注射液 |
2.7 热毒宁注射液 |
2.8 痰热清注射液 |
(5)生脉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1 研究类型 |
1.1.2 研究对象 |
1.1.3 干预措施 |
1.1.4 结局指标 |
1.1.5 排除标准 |
1.2 检索策略 |
1.3 资料提取 |
1.3.1 文献评价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纳入研究试验的基本特征 |
2.3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2.4 Meta分析结果 |
2.4.1 总有效率 |
2.4.1. 1 生脉注射液+支持治疗vs.支持治疗 |
2.4.1. 2 生脉注射液+对症治疗vs.对症治疗 |
2.4.2 CK含量 |
2.4.3 CK-MB含量 |
2.4.4 LDH含量 |
2.4.5 AST含量 |
2.4.6 不良反应 |
2.5 GRADE系统证据分级 |
2.6试验序贯分析 |
2.7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6)基于临床证据的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组方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中西医学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概况 |
一、西医学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概况 |
(一)发病机制 |
(二)治疗方法 |
二、中医药学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概况 |
(一)古代相关认识 |
(二)现代研究述要 |
第二部分 基于系统评价方法的有效方剂筛选 |
一、资料与方法 |
(一)纳入标准 |
(二)文献排除标准 |
(三)文献检索 |
(四)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
(五)统计分析 |
二、结果 |
(一)文献检索结果 |
(二)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三)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
(四)风险偏倚比例图 |
(五)有效性分析结果 |
第三部分 基于关联规则与复杂熵聚类的组方用药分析 |
一、资料与方法 |
(一)处方筛选 |
(二)处方录入与核对 |
(三)数据分析 |
二、结果 |
(一)基本信息统计 |
(二)基于关联规则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
(三)提炼备选新处方 |
第四部分 讨论 |
一、有效复方筛选及数据挖掘方法的探讨 |
(一) 临床有效复方的筛选 |
(二)数据挖掘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
二、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
(一)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二)中药复方有效性分析 |
三、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
(一)常用药物、核心药组与组方结构 |
(二)主要治法与共识形成的依据 |
(三)备选新方的优化与判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着作 |
(7)从近30年相关文献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证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
第一节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一、病因 |
二、病理生理 |
三、辅助诊断 |
四、治疗 |
第二节 中医学研究概况 |
一、分期论治 |
二、脏腑辨证 |
三、分型论治 |
四、中药针剂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二章 文献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对象及方法 |
一、研究目的 |
二、资料来源 |
三、文献纳入标准 |
四、文献排除标准 |
五、数据的收集及规范化 |
六、统计分析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总体证型分布统计 |
二、总体用药规律统计 |
三、总体证素规律统计 |
四、聚类分析结果 |
五、关联规则挖掘用药规律 |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
一、毒邪是疾病发病的关键,机体状态影响发病 |
二、毒邪与正气相争,痰瘀贯穿整个疾病过程,三者相互胶结 |
三、气血阴阳亏虚,痰热瘀毒是疾病的基本证型 |
四、补虚、化瘀、清热解毒法为主要的治法 |
五、用药的探讨 |
第四节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诊疗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文献研究 |
1. 选择数据库 |
2. 制定检索策略 |
3. 文献筛选 |
4. 软指标的筛选 |
5. 研究内容 |
6. 文献研究结果归纳 |
二、专家问卷调查(德尔菲法) |
1. 编制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 |
2. 选择专家组 |
3. 调查方法 |
4. 建立数据库 |
5. 统计方法 |
6. 形成初稿 |
三、各轮专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
1. 问卷设计 |
2. 专家积极系数 |
3. 第一轮专家问卷统计分析 |
4. 第二轮专家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
5. 第三轮调查 |
四、专家论证会 |
五、讨论 |
六、结论 |
参考文献 |
七、附件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K-CoxB-JN复方总多糖对阿霉素心肌损伤小鼠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滋补肾精法辨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文献述略 |
1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之中医病名 |
1.1 中医古籍中相关病名述略 |
1.1.1 从病因命名 |
1.1.2 从主症命名 |
1.2 国家标准的中医病名——心瘅 |
2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古代中医文献研究 |
2.1 病因病机 |
2.2 治法方药 |
2.3 研究评述 |
3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现代中医文献研究 |
3.1 病原及流行病学 |
3.2 临床表现 |
3.3 病因病机 |
3.4 辨证论治 |
3.5 研究述评 |
4 现代中医文献的证型统计分析 |
4.1 期刊检索策略 |
4.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4.3 统计结果 |
4.4 统计分析 |
4.4.1 证型总体分布特点 |
4.4.2 热邪是常见的外感病因 |
4.4.3 气阴两伤与心阳虚脱证是急性期常见证型 |
4.4.4 虚证多于实证 |
4.4.5 瘀证多于痰证 |
4.4.6 辨证涉及的脏腑 |
4.4.7 南北证型有差异 |
5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5.1 对发病外因认识不全面 |
5.2 对发病内因重视不足 |
5.3 淡化辨证论治 |
5.4 过用苦寒清热之品 |
第二部分 滋补肾精法辨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理论研究 |
1 滋补肾精法防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提出依据 |
1.1 基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
1.2 基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
1.3 基于古今中医文献的分析结果 |
1.4 基于心肾相关理论 |
1.5 基于肾与肾虚证的现代研究 |
1.5.1 肾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1.5.2 肾对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 |
1.5.3 肾对心功能的影响 |
1.5.4 肾虚与氧自由基 |
2 肾精及滋补肾精法的涵义 |
2.1 肾精的涵义 |
2.2 滋补肾精法的涵义 |
2.3 滋补肾精的常用药物 |
2.3.1 滋补肾精药的特点 |
2.3.2 常用补肾中药 |
2.4 其他补肾法 |
3 肾精不足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基本病机 |
3.1 肾精不足是发病前的潜在病机 |
3.2 肾精不足是众多发病形式的基本病机 |
3.3 肾精耗损是疾病迁延不愈的重要机制 |
4 滋补肾精法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基本治法 |
4.1 滋补肾精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基本方法 |
4.2 运用滋补肾精法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原则 |
4.2.1 滋补肾精法实为调理一身阴阳之法 |
4.2.2 但实无虚者不宜补 |
4.2.3 明确病性从整体治疗 |
5 滋补肾精法和其他治法的关系 |
5.1 滋补肾精与清热解毒 |
5.2 滋补肾精与益气养阴 |
5.3 滋补肾精与活血化瘀 |
5.4 滋补肾精与培补脾土 |
6 滋补肾精法防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初步方案 |
6.1 防治原则 |
6.1.1 以滋补肾精为主,随证变化 |
6.1.2 分期分型辨治 |
6.1.3 注意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
6.1.4 急性期分清伤寒、温病 |
6.1.5 针对患儿具体情况制定系统的治疗方案 |
6.2 防治方案 |
6.2.1 发病前期——调补先天、培元固本 |
6.2.2 急性期——祛邪扶正、顾护肾精 |
6.2.3 恢复期——滋养肾精、平衡阴阳 |
6.2.4 慢性、迁延期——滋补肾精、阴阳互生 |
6.2.5 病愈调理——补肾填精、调摄心神 |
7 滋补肾精法辨治小儿其他疾病的应用前景 |
7.1 病毒感染性疾病 |
7.2 先天性疾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科技查新报告 |
详细摘要 |
四、生脉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40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病毒性心肌炎[J]. 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18)
- [2]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评价研究[D]. 王凯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3]补益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网状Meta分析[J]. 李跃文,刘志强,王博龙. 中成药, 2018(11)
- [4]中成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 崔宏,胡思源. 天津药学, 2018(02)
- [5]生脉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 蔡银河,温俊茂,鲁可,吴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06)
- [6]基于临床证据的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组方用药规律研究[D]. 刘洪坤.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 [7]从近30年相关文献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证治[D]. 詹鸿越.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8]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诊疗指南研究[D]. 董清科.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5)
- [9]K-CoxB-JN复方总多糖对阿霉素心肌损伤小鼠的实验研究[D]. 王敏. 河北联合大学, 2011(05)
- [10]滋补肾精法辨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文献研究[D]. 范磊.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