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YAG激光治疗耳鼻喉血管瘤(附68例报告)

Nd:YAG激光治疗耳鼻喉血管瘤(附68例报告)

一、Nd:YAG激光治疗耳鼻喉科血管瘤体会(附68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张芬,王坤,王春雨,张彩英,王贝贝,李宇玥,王小雨,刘大伟,柳忠禄,王艳,张庆泉[1](2018)在《彭氏电刀治疗鼻咽喉部位的血管瘤36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应用彭氏电刀治疗鼻、咽、喉血管瘤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三所医院的36例鼻、咽、喉的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进行了电灼治疗或吸凝术。结果 36例中手术治疗1次者19例;手术治疗2次者11例;3次者6例。15例痊愈,18例显效,无效3例。总有效率89.2%(33/36)。结论彭氏电刀的可雕刻性、可弯曲性、吸引与电灼于一体的设计特点,决定了彭氏电刀适合于鼻腔、鼻咽部、下咽部、喉部血管瘤的治疗,值得临床使用。

罗艺[2](2015)在《58例肺转移瘤的外科治疗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肺转移瘤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58例肺转移瘤手术治疗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手术无死亡病例,其中行VATS手术17例,开胸手术41例。随访至2015年1月,随访率为84.4%。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6%、55.7%、31.4%、13.0%,中位生存期为30.04月。女性,纵膈或肺门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好,男性,纵膈或者肺门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年龄、手术入路,术中切除范围,DFI (disease-free interval无病间隔)等对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对于有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的肺转移瘤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女性、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好;男性、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而手术患者的年龄、选择经VATS手术入路与传统开胸入路、行肺楔形切除术与行肺叶切除术效果类似,无统计学差异,对于预后没有影响。

邢铃[3](2014)在《超声内镜引导下钬激光对胰腺肿瘤的消融作用研究及HSP70在消融后组织中的表达》文中指出本实验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离体猪胰腺钬激光消融作用参数的实验研究研究目的:探索不同能量、不同时间、不同作用频率下,钬激光消融离体猪胰腺的作用范围,从而建立关于钬激光的回归方程,为临床超声内镜引导下钬激光对胰腺肿瘤的消融治疗提供实验基础。研究方法:在钬激光的三个作用参数(能量、时间、频率)可取值的范围内,每个参数分别取5个数值,根据每个参数的不同组合设计随机化表,总组合数125,根据随机化表设定钬激光消融的参数,连续作用于125块离体猪胰腺,超声内镜下观察钬激光消融时的声像图变化,肉眼下测量消融范围并利用公式V=4/3πabc计算消融体的体积,行H&E染色观察钬激光消融后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钬激光消融离体猪胰腺时,超声内镜下观察钬激光消融时消融区域呈高回声,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肉眼观消融体近似椭圆球体,中间为碳化,外层为灰白色坏死区域。频率是影响消融体范围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时间,再次是能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建立一包含能量、时间及频率的线性回归方程。H&E染色显示消融灶内胰腺组织呈凝固性坏死表现。结论:钬激光作用于离体猪胰腺可产生明显的组织坏死,所建立的钬激光消融的回归方程可指导临床实践。二.超声内镜引导下钬激光对裸鼠胰腺原位种植瘤消融作用的实验研究研究目的:利用裸鼠胰腺原位种植瘤模型,探索线性回归方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和超声内镜引导下钬激光消融作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研究方法:首先建立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将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接种至20只4-6周龄的健康雄性BALB/c裸鼠的胰腺尾部的包膜上。将裸鼠随机平均分成2组,实验组裸鼠给予超声内镜引导下钬激光消融胰腺原位种植瘤,消融参数根据前期所得的线性回归方程进行设定,对照组裸鼠不给予任何干预,仅超声内镜下测量胰腺肿瘤的大小。治疗前与治疗后第7天,第14天和1月后于超声内镜下测量实验组及对照组裸鼠肿瘤的大小,观察精神状态、食欲、活动量及有无并发症等。1月后解剖裸鼠,取出肿瘤,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胰腺肿瘤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所有裸鼠均可耐受超声内镜引导下钬激光的消融,实际消融范围与计算的消融范围相似。实验组裸鼠术后无明显不适反应,精神状态及食欲较好,对照组裸鼠精神状态逐渐恶化,身材极度消瘦。消融前实验组裸鼠肿瘤大小为559.39±165.91mm3,对照组肿瘤大小为426.99±174.37mm3。消融后一月实验组肿瘤减小,大小为159.93±66.84mm3,对照组肿瘤增大,大小为881.39±243.56mm3。两组肿瘤体积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E染色可见消融部位呈凝固性坏死。结论:线性回归方程相对可行准确。超声内镜引导下钬激光对裸鼠原位种植瘤的消融治疗是安全并且有效的,主要引起肿瘤组织的凝固性坏死。三.超声内镜引导下钬激光消融胰腺肿瘤后肿瘤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趋势及意义研究目的:探讨钬激光消融后胰腺肿瘤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在交界区(肿瘤消融区与非消融区之间的区域)的表达特点及表达趋势,为热休克蛋白是否可作为临床中胰腺癌钬激光消融治疗后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指标奠定基础。研究方法:选取4-6周龄的雄性bal-bc裸鼠30只,构建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配每6只一组,每组中随机选取5只行超声内镜引导下钬激光消融裸鼠原位种植瘤,每组余下的一只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消融后分别于下列5个时间点处死裸鼠:消融后即刻,第12小时,第1天,第2天和第7天。以H&E染色,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RT-PCR等方法检测交界区HSP70的表达趋势。结果:所有实验组裸鼠均可耐受钬激光的消融。HE染色显示:钬激光对肿瘤组织的消融作用主要引起肿瘤组织的凝固性坏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SP70蛋白表达位于细胞浆,并且位于钬激光消融区与未消融区的交界区域,未消融胰腺肿瘤组织中仅见少量HSP70的表达,钬激光消融即刻(0天)可见交界区域即有棕色颗粒产生,消融后12h至消融后1天内显微镜下可见颗粒逐渐增多,颜色逐渐由浅棕色变为深棕色,随后逐渐下降,到第7天时可见交界区棕色颗粒又有增多现象,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SP70在裸鼠原位肿瘤钬激光消融后即刻升高,12小时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2天时将至最低,到第7天时又再次升高,但是未经钬激光处理的胰腺肿瘤仅表达少量的HSP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PCR结果显示:HSP70消融后即刻升高,12小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2天时将至最低,到第7天时复升,未经钬激光处理的裸鼠胰腺肿瘤中仅表达少量的HSP70,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内镜引导下钬激光消融能使裸鼠原位移植瘤组织坏死,并可引起HSP70的表达,HSP70的再度升高可增加消融细胞的免疫原性,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均有指导意义。

谢晋[4](2004)在《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的临床研究及面中部掀翻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背景 青少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JO-RR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儿良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复发性,它的治疗是耳鼻喉科界的一个难题,国内外的治疗方法虽多种多样,目前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对JO-RRP的认识和手术技术的不断加深和改进,治疗效果虽有所提高,但仍不能令人满意,重者反复复发、多次手术仍不能拔除气管套管,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治疗的关键在于如何彻底清除病变,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并尽可能的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目的 探讨青少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的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临床过程、手术及药物治疗,从临床角度分析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等相关因素,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材料与方法 总结 1993—2003年间所收治的36例青少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患儿的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9例,女17例,男女比为1.7:1,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13岁,平均3.1岁。针对病人病情的不同分别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案:支撑喉镜下乳头状瘤钳除术、支撑喉镜下乳头状瘤激光切除术、喉裂开造口乳头状瘤激光切除术,并在术后给予系统的干扰素治疗。 结果 36例JO-RRP患儿中,4岁及以下发病者21例,占58.3%,2岁及

覃道芬,王建群[5](2000)在《Nd:YAG激光治疗耳鼻喉科血管瘤体会(附68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唐军凯,谢昆岭,姜平[6](1997)在《我国应用物理因子治疗肿瘤的回顾》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应用物理因子治疗肿瘤的回顾唐军凯,谢昆岭,姜平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是当今世界危及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治疗是多年来各国医学专家为之奋斗的目标。仅对近十多年来国内应用物理因子治疗肿瘤作一回顾。资料来源为《物理医学与康复中文文献索引(1982~1...

郑昊[7](2010)在《咽喉部假性淋巴瘤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咽喉部假性淋巴瘤(Pseudolymphoma,PL)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MALT-MZL)——这两种紧密关联又十分罕见的疾病进行研究,探讨它们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策略及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其的认识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09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咽喉部1例PL与3例MALT-MZL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PL患者病变累及双侧扁桃体、舌根、会厌及喉咽,治疗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激光切除肿物+术后辅助化疗的方法。3例MALT-MZL患者,病变分别累及左室带及喉室、右室带及舌会厌溪,治疗均采用传统手术切除辅以术后化疗的方法治疗。4例患者术后、化疗后均无明显并发症,效果满意。通过中英文医学文献检索系统,全面收集与筛选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提取临床资料并结合我科病例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出两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治疗策略。【结果】1、1例咽喉部PL患者随访21个月,未见肿瘤复发。3例咽/喉部MALT-MZL患者分别随访29、17及1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向高度恶性转化。2、国内外共报道7例咽喉部PL,结合我科1例进行分析。该组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36-68岁,同时累及咽、喉部3例,咽部1例,喉部3例,咽旁间隙1例。治疗上采用手术切除4例,放疗2例,化疗1例,手术切除+化疗1例。除1例文中未提及,余7例随访时间2个月-7年,中位数21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咽部MALT-MZL共43例,绝大部分为病理科医师报道,缺乏临床资料。喉部原发性MALT-MZL 16例,结合我科2例进行分析。该组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25-79岁,累及声门上区者13例,声门区者1例,声门下区者4例。治疗上采用手术切除2例,放疗3例,化疗3例,手术切除+放疗5例,手术切除+化疗2例,手术切除+保守治疗1例,放疗+化疗1例,手术切除+放疗+化疗1例。除3例文中未提及,余15例随访时间6个月-12年,中位数2年,均未见肿瘤复发或向高度恶性转化。【结论】1、咽喉部PL与MALT-MZL是紧密关联又十分罕见的两种疾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由于二者是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区别,故临床上相互鉴别十分困难。目前诊断主要靠活检或术后病理学检查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必要时应行基因重排检查加以鉴别。2、对于咽喉部PL和Ann ArborⅠE期的MALT-MZL患者,若肿物不大,治疗上推荐先给予标准的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估,若无明显改善,再考虑行手术切除或局部放疗;若肿物较大,引起明显的呼吸困难,可先行气管切开,然后再行进一步处理。低温等离子刀和激光可成为一种新的手术工具应用于二者的手术治疗中。单纯放疗剂量推荐在30-50Gy。对于全身多器官累及或术后全身复发的患者可考虑化疗。PL有向恶性进展的可能,MALT-MZL有向高度恶性转化的可能,故二者均需要长期密切的随访。

舒凯[8](2007)在《神经内窥镜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第一部分神经内镜应用解剖学研究一、神经内镜下鞍区应用解剖研究目的研究神经内镜下鞍区的解剖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2具新鲜尸头标本和6具10%甲醛固定尸头标本上采用常规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镜下解剖侧裂并以脑压板牵开额叶、颞叶,在不同角度神经内镜辅助下解剖鞍区并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与解剖间隙,能够在保全正常结构的前提下观察到鞍区各结构。1.1颈内动脉池:主要包含颈内动脉床突上段、PcoA、AchoA和钩动脉;1.2视交叉池:该池包绕视神经和视交叉,其下连接到漏斗和垂体柄,并与鞍隔相连,外侧与颈内动脉池相邻,后方与终板池下部连接,底部与脚间池共用一壁,即Liliquist膜;1.3终板池:位于终板前方,借室管膜和薄层终板与三脑室相隔;1.4脚间池:位于间脑下方,呈圆锥形,侧面与颞叶内面和海马旁回相邻,前下达斜坡,后下达桥脑上缘,后外侧与环池相接。2.1第一间隙:鞍结节后缘至视交叉前缘距离5.5±1.1mm,两侧视神经内侧缘间最大距离10.5±1.3mm;2.2第二间隙:其三边长度分别为6.5±0.6mm,6.8±0.8mm,4.1±0.3mm;2.3第三间隙:其三边长度分别为8.7±0.7mm,6.7±0.6mm,4.4±1.0mm;2.4第四间隙:ACA自ICA分叉处发出后,向内前方走行14.8±1.2mm后通过AcoA与对侧ACA相沟通,AcoA全长1.8±0.2mm。3.1颈内动脉:两侧ICA间距最短的部位75%在床突上,12.5%在海绵窦,12.5%在蝶窦内。3.2大脑中动脉:上、下干大小不一,上干为主者25%,下干为主者31.25%,两干口径相等者占18.75%,多支以及大小不等者占25%;3.3前交通动脉复合体:两侧相等者占43.75%,左侧大于右侧占37.5%,右侧大于左侧占18.75%。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变异较大,为动脉瘤的好发部位。3.4后交通动脉:一侧PcoA发达、管径大于或与PCA相当者占31.25%,伴有同侧PCA交通前段不发达。结论神经内镜可以多角度全景式观察,能绕过神经、血管,观察其深面的结构,临床应用可显着提高肿瘤全切率,并保护重要血管神经,减少手术并发症。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的应用解剖目的研究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解剖结构的特点,探讨神经内镜在经蝶入路鞍区病变切除术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在2具新鲜尸头标本和6具10%甲醛固定成人尸头标本上采用鼻蝶入路,观察神经内镜下鼻蝶入路各解剖结构的特点及距离。结果鼻小柱根部到蝶窦开口距离64.3±3.2 mm,鼻根到蝶窦开口距离44.8±2.4 mm,蝶窦开口到蝶筛隐窝7.3±3.4 mm,鞍底到鼻小柱根部与中鼻甲下缘连线12.5±2.3 mm。蝶窦口纵径3.5±1.5 mm,蝶窦口横径1.2±0.5 mm,蝶窦口前上端距中线3.0±1.0 mm,蝶窦口下外端距中线3.9±1.2 mm。蝶窦口到同侧视神经11.6±1.8 mm,蝶窦口到同侧颈内动脉13.7±2.2 mm,蝶窦口到鞍结节15.6±3.0 mm,蝶窦口到鞍背22.6±3.2 mm。内窥镜在窦内可以看到颈内动脉隆突、视神经管隆突及鞍底前壁与视交叉前沟下方骨壁转折处的陷窝,转折处常为鞍底打开的中心。0°内镜难以达到满意的鞍内及鞍上暴露,30°镜头可获得理想的暴露,可清楚的看到垂体柄、海绵窦内侧壁、鞍隔、鞍隔孔、前后床突、视神经、视交叉、视交叉前沟、视交叉前间隙、漏斗等结构。讨论神经内镜独特的直观视角,结合专用器械,内镜下经单鼻孔入路可充分暴露蝶鞍区各解剖结构,术者必须熟悉各定位要点和解剖变异的内镜表现,方可避免正常结构的损害,达到安全有效地全切病变。三、神经内镜下侧脑室应用解剖研究目的研究神经内窥镜下脑室内结构在各视角下的表现及距离,为安全地脑室内操作提供有效参考资料。方法在2具新鲜尸头标本和6具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上依侧脑室前后角不同的手术入路,观察并测量侧脑室内各解剖标志的特点及距离。结果侧脑室前角到室间孔为(30.3±2.2)mm;侧脑室在前角、室间孔及侧脑室体中部的顶宽及内、外侧壁的高度分别为(16.7±2.1 mm),(16.1±3.0)mm,(23.0±3.6)mm和(18.0±1.6)mm, (17.0±1.9)mm, (24.1±2.5)mm及(13.1±1.7)mm,(8.6±1.3)mm,(15.5±1.4)mm;侧脑室后角到前角、颞角及室间孔距离分别为( 86.5±6.3)mm,(59.6±6.4)mm,(56.3±5.2mm);由丘脑结构形成的脉络丛球与室间孔之间侧脑室底部的弓形隆起高度为(9.9±1.6)mm,侧脑室三角部的最大宽度为(9.3±2.1)mm,三角部上方侧脑室的宽度为(8.3±2.0)mm,三角部下方侧脑室的宽度为(9.4±1.8)mm;眉弓上方侧脑室手术穿刺点到脑室、室间孔距离分别为(29.6±2.5) mm, (55.6±2.4) mm,冠状缝前侧脑室手术穿刺点到脑室、室间孔距离分别为(29.4±2.8)mm、(55.4±3.0) mm。经额角入路观察侧脑室体部、枕角,三脑室底部、后部;经枕角观察到从颞角到额角的脉络丛。在侧脑室内观察的重要‘路标’是室间孔处的Y形结构。结论冠状缝前入路及纵裂入路对于室间孔区病变的暴露和操作有明显优势,操作距离相对较短,容易经室间孔向第三脑室前部推进。眉弓上方入路中由于神经内窥镜的轴线与侧脑室前部一致,有利于前角及体部病变的暴露和操作,且对脑功能的影响较小。侧脑室后角入路比较适合处理三角部及侧脑室体后部的病变。四、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应用解剖研究目的研究第三脑室系统结构在各手术入路的解剖距离及神经内镜下表现,为三脑室内病变神经内镜手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在2具新鲜尸头标本和6具10%甲醛固定成人尸头标本上模拟内镜下经室间孔入路三脑室手术操作,观察并测量侧脑室及三脑室内各解剖标志并记录其内镜下表现。结果本组尸头标本中中间块出现率75%,长径为5.4±1.2(3.2-9.6)mm,短径为2.7±0.9(l.4-5.1) mm。经侧脑室前角入路进入侧脑室后可看到室间孔、脉络丛,进到三脑室内可看到中间块前缘、三脑室顶部的脉络丛结构及前联合、终板结构、视交叉隐窝、漏斗隐窝、中间帆后部、松果体隐窝、后联合、导水管上口。结论室间孔较小时可通过切断同侧穹隆柱扩大室间孔或通过脉络膜裂进入第三脑室;中间块缺如或较小时,工作镜多可顺利暴露三脑室下部及中间块后方结构;三脑室前、中部病变由于接近室间孔,可采用经室间孔入路;三脑室内中、后部病变可采用经脉络膜裂入路。五、神经内镜下桥小脑角区应用解剖研究目的研究神经内镜下桥小脑角区的解剖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6具12侧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和2具4侧新鲜成人尸头标本上采用常规乙状窦后入路,内镜与显微镜结合,对该区血管神经关系进行解剖学研究。并对15例听神经瘤、6例胆脂瘤、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显微手术中应用内镜对该区行病理解剖观察。结果通过置入不同角度的内镜和变换不同的观察角度与解剖间隙,能够在不破坏正常解剖结构的前提下清晰地观察到CPA区所有的神经血管结构。不同角度的内镜在不同层面的观察中有其独特的价值,可为了解桥小脑角区解剖提供更多的信息。术中在内镜辅助下可提高肿瘤全切率。结论神经内镜和显微镜具有不同的视觉特点,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的解剖显示并不完全相同。只有全面了解神经内镜下的定位标志和重要结构解剖特点,才能在术中熟练地操作。内镜能越过浅层的阻挡结构,深入到桥小脑角的深部间隙,看到显微镜下显示不清的或不在直线视野内的显微解剖结构。在临床应用可提高肿瘤全切率,保全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第二部分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一、内镜辅助经蝶垂体腺瘤切除及相关入路比较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不同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辅助作用及各手术入路的优缺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经蝶手术的500例垂体腺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过程、疗效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改良经口鼻蝶入路200例(内镜辅助20例),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入路250例(内镜辅助20例),单鼻孔直接经蝶窦入路50例(内镜辅助10例)。结果经蝶手术并发症较少,各组均未出现术后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辅助神经内镜后肿瘤全切率有所提高。结论神经内镜可观察到显微镜管状视野的盲区,提高肿瘤的全切率,为术者提供较显微镜更好的深部照明及图像放大,增加术者对蝶窦及鞍内、鞍上解剖结构的细致观察,为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有力的保障。二、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胆脂瘤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颅内胆脂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手术技巧。方法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颅内胆脂瘤25例,单纯桥脑小脑角区17例,其中8例从桥脑小脑角延伸至幕上鞍区、斜坡、第三脑室或对侧桥脑小脑角区。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17例、翼点入路4例、颞下入路3例、对应的半球入路1例,手术中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可见肿瘤,尔后再以神经内镜深入探查并切除残留肿瘤。结果所有病例在显微镜下切除满意后,神经内镜深入探查均发现不同程度的肿瘤残留,予以内镜下清除。术毕肿瘤全切23例(92%)。术后21(84%)例原有症状明显缓解,4(16%)例症状部分缓解。结论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胆脂瘤,能够提高肿瘤全切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临近结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

狐斌斌[9](2014)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与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MIBT)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共60例分别行HOLRBT(n=30)与TURBT(n=30)的NMIBT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手术时间、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1年原位复发率等指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如服从正态分布,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如不服从正态分布,则以(M±QR)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HOLRBT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2.50±8.00min,大于TURBT组27.00±11.00min,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OLRBT组与TURBT组的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0%、1.75±1d、3±1d与19%、2±1.1d、4±2d,前者均小于后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HOLRBT组与TURBT组的术后1年原位复发率分别为3.3%与6.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在治疗NMIBT方面同电切一样疗效确切。钬激光较电切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短、无闭孔神经反射等优势,但手术时间较长。二者各有利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必要时二者可结合使用。

谢莹[10](2007)在《5-ALA-光动力治疗鼻咽癌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以广东、广西最为多见,发病率可高达30/10万。由于早期鼻咽癌症状不明显导致患者就诊时往往已到中晚期,而目前以放、化疗为主的治疗方法只能使5年生存率达到50%~70%左右,且众多的放疗后并发症又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对鼻咽癌的治疗已达瓶颈期,迫切需要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式来弥补放、化疗的不足。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自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以来,由于其选择性好,毒性小,起效快,可重复和与其他传统疗法协同作用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新型光敏剂的发现,激光器的完善及临床经验的积累,PDT已成为肿瘤治疗的又一种新选择。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作为具有较强光敏作用的原卟啉Ⅸ生物合成前体,5-ALA及其某些酯类近几年被用于光动力治疗,5-ALA本身不是光敏剂,是光敏剂原卟啉的生物合成前体。本课题欲从体外、体内多个方面探讨5-ALA-PDT在鼻咽癌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第一部分5-ALA对体外培养人鼻咽癌细胞CNE2系的光灭活作用目的:探索5-ALA介导的光动力治疗在体外环境中对鼻咽癌细胞的光灭活作用,及5-ALA在细胞内代谢合成PpⅨ的规律、5-ALA暗毒性、5-ALA-PDT最适作用时间、最适作用剂量等。方法:1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5-ALA在肿瘤细胞中合成原卟啉的情况;2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CNE2细胞吸收后5-ALA合成PpⅨ在细胞内的定位;3 MTT细胞毒实验检测5-ALA对细胞的暗毒性、单纯辐照对细胞的影响、照光剂量对PDT的影响、不同5-ALA孵育时间的影响、血清对5-ALA-PDT的影响;4流式细胞术检测5-ALA-PDT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5光镜、透射电镜下观察5-ALA-PDT后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果:1.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发射荧光强度观察PpⅨ的生成量:409nm的蓝紫光能激发细胞内合成的PpⅨ发射出635nm波长的红光,结果显示:产生的PpⅨ只存在于细胞中;2mmol/L5-ALA体外孵育浓度已达饱和;5-ALA吸收后在细胞内产生的PpⅨ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10小时前PpⅨ随时间增长得最快。2.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5-ALA被CNE2细胞吸收后产生的PpⅨ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和胞浆中。3.MTT细胞毒实验:单纯5-ALA孵育及单纯冷光源激光辐照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在10小时内几乎无影响(p>0.1);5-ALA孵育浓度和时间一定时,1、2、5、8J辐照剂量的抑制率分别是:1J 34.3±4.6;2J 55.0±3.2;5J 92.0±6.2:8J 85.5±10.9;在光照剂量和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延长5-ALA药物的孵育时间可以明显提高PDT效应,但8小时为最长孵育时间,再延长时间对PDT影响不大;动物血清对5-ALA-PDT效应存在着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增加5-ALA浓度,提高辐照剂量等而得到进一步增强。4.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5-ALA和辐照剂量及血清存在下诱导的细胞凋亡率:2mmol/L 1J 62.3%;2mmol/L 2J 74.5%;2mmol/L 10%FBS2J 11.1%:4mmol/L 10%FBS 2J 28.8%;6mmol/L 10%FBS 2J 75.5%。5.光镜下观察5-ALA-PDT后细胞形态学改变快,数分钟内即可在普通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变圆、变小,细胞内大量的空泡形成、核膜着色加深,8小时后细胞分解成细颗粒状,部分细胞结构尚存。透射电镜下细胞染色质边集凝聚、断裂、核膜出泡及凋亡小体形成,胞浆内线粒体肿胀脱颗粒等。结论:1.5-ALA在细胞内合成的PpⅨ主要存在于细胞胞浆及包膜中,2mmol/L为体外最适浓度;2.单用5-ALA孵育对细胞无毒性;单独辐照对细胞生长无影响;体外适量增大照光剂量可增强PDT对细胞的灭活作用,光剂量5J时达峰值;在5-ALA孵育浓度一致和照光剂量相等的情况下,延长ALA孵育时间可以增强PDT损伤效应;血清对5-ALA-PDT有明显的竞争性抑制作用;3.诱导细胞凋亡为5-ALA-PDT杀伤细胞的主要作用机制,但当药物剂量过高、光剂量太大时,则诱导细胞坏死。第二部分5-ALA对裸鼠人鼻咽癌移植瘤的光动力疗效目的:建立裸鼠人鼻咽癌CNE2荷瘤模型,摸索5-ALA在体内的代谢情况,研究局部和腹腔给药方式下,5-ALA-PDT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1.体外培养人鼻咽癌CNE2细胞,以2~5×106/0.2ml接种于裸鼠右腋下。2.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5-ALA在荷瘤小鼠体内各脏器、组织中合成PpⅨ的情况。3.接种人鼻咽癌CNE2细胞,当肿瘤大小达0.1-0.15cm3时随机分成4组,A、D组局部给予20%5-ALA100mg.kg-1,B组腹腔给予20%5-ALA100mg.kg-1,C组为对照组。3~3.5小时后A、B、D接受100mw.100J-1630nm激光照射,24h后D组断颈处死;A、B、C组PDT处理后1、3、7、10、14d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14d断颈处死,称量3组瘤重。4.取4组肿瘤组织制蜡块做病理切片、电镜检查等。结果:1.人鼻咽癌CNE2细胞接种成功率达100%,8~10天肿瘤大小可达0.1-0.15cm3。2.5-ALA吸收后主要在于肿瘤组织和肝脏中积聚合成PpⅨ,且肝脏组织中的含量高于肿瘤组织。PpⅨ在肝脏内一小时即达高峰,后逐渐下降,5小时与肿瘤组织含量基本一致;而肿瘤组织中的PpⅨ一小时起即可检测到,后逐渐升高,3~4小时左右达峰值,后逐渐下降,瘤旁粘膜、肌肉组织及肺、肾可少量吸收光敏剂而产生PpⅨ,而心脏几乎不含PpⅨ,正常组织除肝脏外与肿瘤组织的吸收比约为1:2~4。3.5-ALA-PDT对小鼠无明显毒副反应,治疗后1天起治疗组与对照肿瘤体积就有明显的差异,14天后A、B、C3组肿瘤重量(g)分别是1.353±0.204、2.105±0.255、3.124±0.380,P=0.000;4.透射电镜观察5-ALA-POT治疗后,细胞体积明显缩小,胞浆内出现大量空泡,为肿胀的线粒体,线粒体嵴短小而显示不清,核内染色质凝集、致密,呈颗粒、块状均质分布在核膜内侧,电子密度高,核中心染色质消失淡染,少数核膜出泡形成凋亡小体,存在与其他细胞周围或被吞噬,呈现典型的凋亡表现。部分边集的染色质断裂,到逐渐溶解消失。同时也存在部分坏死细胞,表现为细胞明显变性、解离、胞质疏松、膨胀,细胞膜破坏,线粒体脱颗粒、消失。病理切片显示PDT治疗后一天,局部血管扩张及弥漫性出血,细胞胞浆内出现大量空泡和多处灶状坏死及凋亡,。PDT治疗后14天,镜下见大片凝固性坏死,细胞核固缩,甚至只残留核形,而无嗜苏木素着色。结论:1.小鼠人鼻咽癌荷瘤模型建立成功;2.5-ALA体内吸收后合成的PpⅨ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肿瘤中,PpⅨ在肝脏中1小时内达峰值,在肿瘤中3小时左右达峰值;3.5-ALA-PDT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抑制人鼻咽癌肿瘤的生长,且局部治疗组明显优于全身治疗组;4.透射电镜和病理切片证实5-ALA-PDT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坏死。第三部分5-ALA-PDT后血管生成、增殖能力及凋亡途径的探讨目的:探讨5-ALA-PDT后血管生成、增殖能力及凋亡途径上的改变方法: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激酶-3、-8、-9(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等基因mRNA水平的改变2.免疫组化检测VEGFA、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在细胞中的定位3.Western-blot免疫印记法检测VEGFA、PCNA、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及激酶激活状态的差异结果:1.在mRNA检测水平上治疗组1d及14d PCNA、Caspase9均高于对照组;2.免疫组化检测显示VEGFA在治疗后急性期(1d)及全身给药组略高于对照组,而局部给药组略低于对照组,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CNA在PDT后1d由于肿瘤细胞的代谢异常,胞核中的PCNA表达下调,核膜周边着色,PDT后14d存活的肿瘤细胞PCNA略高于对照组,p=0.386,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Westem-blotting检测:局部治疗组14dVEGFA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00),PDT后1d组略上调;PCNA总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Caspase9的原型减少,激活形式明显增多(p=0.015)。结论:1.VEGFA在mRNA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蛋白表达水平局部治疗组PDT后14天明显下调,而PDT后1天略为上调;2.PCNA在mRNA水平治疗组1d及14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总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但PDT后1天分布在胞核中的PCNA减少,提示功能上存在差异。3.Caspase9在mRNA水平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蛋白水平原型的Caspase9减少,而激活形式增多。

二、Nd:YAG激光治疗耳鼻喉科血管瘤体会(附68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d:YAG激光治疗耳鼻喉科血管瘤体会(附68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彭氏电刀治疗鼻咽喉部位的血管瘤3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症状。
    1.3 仪器设备。
    1.4 麻醉方法。
    1.5 手术方法。
        1.5.1 支撑喉镜下咽、喉部手术。
        1.5.2 口咽部血管瘤手术方法。
        1.5.3 鼻内镜下的鼻腔、鼻咽部手术方法。
    1.6 疗效评定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2)58例肺转移瘤的外科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手术方式及切除范围
    1.4 术后随访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以及生存率
    2.2 VAT手术与开胸手术预后比较
    2.3 VATS与传统开胸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2.4 有无肺门或者纵膈淋巴结转移的预后比较
    2.5 各因素对于预后的影响的COX分析
3. 讨论
    3.1 手术适应证
    3.2 手术方式与切除范围
    3.3 术后并发症
    3.4 预后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超声内镜引导下钬激光对胰腺肿瘤的消融作用研究及HSP70在消融后组织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离体猪胰腺钬激光消融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设备及试剂
    三、参数定义
    四、实验方法
    五、结果
    六、讨论
第二部分 超声内镜引导下钬激光对裸鼠胰腺原位种植瘤消融作用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实验研究
    引言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三部分 热休克蛋白 70在超声内镜引导下钬激光消融裸鼠原位种植瘤后组织中表达的趋势及意义
    引言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主要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科研工作及获得荣誉情况
致谢

(4)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的临床研究及面中部掀翻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的临床研究
    论文一:青少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二:成人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论文三:面中部掀翻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符号说明
论文附图
致谢
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7)咽喉部假性淋巴瘤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神经内窥镜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神经内镜应用解剖学研究
    前言
    一、神经内镜下鞍区应用解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二、神经内窥镜下经鼻蝶手术的应用解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三、神经内窥镜下侧脑室的应用解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四、神经内窥镜下第三脑室的应用解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五、神经内镜下桥小脑角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
    一、内镜辅助经蝶垂体腺瘤切除及相关入路比较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总结
        附图
        参考文献
    二、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胆脂瘤
        临床资料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个人简历
致谢

(9)经尿道钬激光切除与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10)5-ALA-光动力治疗鼻咽癌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论文摘要
ABSTRACT
论文正文
    前言
    第一部分 5-ALA对体外培养人鼻咽癌细胞CNE2系的光动力灭活作用
        1.1 材料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1.5 照片
        1.6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5-ALA对裸鼠人鼻咽癌移植瘤的光动力疗效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2.5 照片
        2.6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5-ALA-PDT作用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及凋亡途径的探讨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3.5 照片
        3.6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就读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
致谢

四、Nd:YAG激光治疗耳鼻喉科血管瘤体会(附68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彭氏电刀治疗鼻咽喉部位的血管瘤36例临床分析[J]. 张芬,王坤,王春雨,张彩英,王贝贝,李宇玥,王小雨,刘大伟,柳忠禄,王艳,张庆泉.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8(02)
  • [2]58例肺转移瘤的外科治疗分析[D]. 罗艺. 广西医科大学, 2015(12)
  • [3]超声内镜引导下钬激光对胰腺肿瘤的消融作用研究及HSP70在消融后组织中的表达[D]. 邢铃. 第二军医大学, 2014(04)
  • [4]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的临床研究及面中部掀翻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D]. 谢晋. 山东大学, 2004(06)
  • [5]Nd:YAG激光治疗耳鼻喉科血管瘤体会(附68例报告)[J]. 覃道芬,王建群. 中国厂矿医学, 2000(06)
  • [6]我国应用物理因子治疗肿瘤的回顾[J]. 唐军凯,谢昆岭,姜平. 中华理疗杂志, 1997(02)
  • [7]咽喉部假性淋巴瘤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研究[D]. 郑昊. 福建医科大学, 2010(01)
  • [8]神经内窥镜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D]. 舒凯. 华中科技大学, 2007(05)
  • [9]经尿道钬激光切除与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对照研究[D]. 狐斌斌. 山西医科大学, 2014(11)
  • [10]5-ALA-光动力治疗鼻咽癌的实验研究[D]. 谢莹. 广西医科大学, 2007(09)

标签:;  ;  ;  ;  ;  

Nd:YAG激光治疗耳鼻喉血管瘤(附68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