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重组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一、改制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论文文献综述)

曹越,孙丽[1](2021)在《国有控制权转让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监督还是掏空?》文中研究表明非国有股东治理效应的发挥是全面深化我国国企改革的重要环节。但当国企控制权发生转让时,非国有控制性股东可能由监督动机转变为掏空动机从而降低内部控制质量。本文基于国企改革的制度背景,选取了2009-2018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国企为研究样本,从内部控制质量层面实证检验了国有控制权转让对改制企业内部治理的影响,并从非国有控股股东的成本敏感性、合规遵循度以及掏空动机三个维度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国有控制权发生转让会显着降低改制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但国有控制权转让引起的改制企业组织变革和组织内部政策的不稳定性并非内部控制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2)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国有控制权转让后,非国有控制性股东较高的成本敏感性、较低的合规遵循度以及较强的掏空动机是降低改制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原因;(3)拓展性分析结果表明,国有控制权转让后,较好的外部法制环境、较高的内部股权制衡程度会显着抑制国有控制权转让对内部控制质量的负面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丰富了我国国企改革中非国有股东治理效应经济后果和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的文献,对推进我国国企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肖赛玥[2](2021)在《国企“单位文艺”的生成及功能变迁研究 ——以S市112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考察典型单位制元素的生成与发展历程是单位制变迁研究持续关注的核心议题。在传统单位制社会,职工群众以“单位人”的身份工作、生活在各个单位组织之中。单位组织开展的文艺活动是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加之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需要借助文艺形式向职工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宣传和生产动员,“单位文艺”成为单位组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在社会结构转型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单位制面临着转型或消解的趋势,与单位组织相依存的“单位文艺”同样面临命运抉择。单位制变迁的总体趋向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逐步褪去单位组织的社会服务属性,回归以生产为主的企业属性,学界称之为“单位去社会化”。依据这一演变逻辑,文艺作为非生产、管理属性的元素,似乎难以摆脱被剔除的命运。然而,笔者通过实证考察发现文艺在当下的单位组织中仍有其发挥价值的空间。据此,本研究以在单位制变迁进程中依旧保留传统单位制组织形态的大型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将“单位文艺”作为单位制变迁历程中,单位组织内部的保留性元素加以考察。通过不同历史时期“单位文艺”的生成与功能变迁历程的探究,解析单位制变迁背景下单位组织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受研究对象的历时性和复杂性因素影响,本研究主要采取质性研究方法,以S市112厂为研究个案,对112厂“单位文艺”的生成与发展历程展开实证考察。研究对“单位文艺”价值的考量是围绕“单位文艺”的功能变迁展开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从历史维度对“单位文艺”的缘起与生成进行溯源,为“单位文艺”工具化属性的形成探寻历史源流;其次以“单位文艺”生成的历史轨迹作为逻辑主线展开研究。遵循结构功能主义分析范式,依据“单位文艺”的生成历程与功能预设、功能实现、功能延展和功能转向的对应关系,将“单位文艺”的功能变迁嵌入到“单位文艺”的生成与发展的时间序列之中。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单位文艺”的艺术图景中探究“单位文艺”如何助力单位组织实现动员机制的有效实施;再次是结合“单位人”对“单位文艺”的记忆表达和功能认知,探讨“单位文艺”的功能实效。基于文艺是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的特性,笔者引入时间维度从即时性、阶段性和积累性三个层次探讨“单位文艺”的功能实效,并着重从积累性实效层面考察“单位文艺”对“单位意识”形塑起到的正向作用。研究结尾,笔者尝试运用本土实践经验与经典理论进行对话。借鉴布尔迪厄的文艺生成理论对“单位文艺”的生成结构中“文艺场域”与“权力场域”的结构关系进行分析。依据文艺生成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化探究“单位文艺”的功能变迁的时代推动因素。本研究将“单位文艺人”视为“文艺生产场”中的行动者,通过分析“单位文艺人”的“习性”的产生,以及“习性”对“单位文艺人”的行动的影响,探讨“单位文艺人”作为行动者在“单位文艺”的生成及功能变迁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将“单位文艺”定位为单位体系中,助力单位组织动员机制有效实施的协作要素。研究发现:(1)“单位文艺”的功能定位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文艺的价值禀赋一脉相承。在历次朝代更迭、社会变革的进程中,文艺在思想启蒙、教化民众方面发挥的功能促使中国政治精英、文化精英形成了一种价值认同与文化自觉。一方面是对文艺的工具属性的价值认同。能够发挥政治服务、社会服务功能的文艺形态往往比纯粹的审美性的文艺形态更被推崇。政治精英把文教当作统治中不可或缺的治理工具,文化精英则将文教当作一种应然的使命。另一方面是形成文化自觉。中国的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善于汲取国内外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情境中的文艺工作经验,逐步构建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艺生成结构和运行逻辑。上述两点共识不仅是推进“单位文艺”的功能变迁的历史动因,也是中国文艺价值史观中亘古未变的核心命题。(2)从“文艺生产场”的场域结构来看,“文艺场域”与“权力场域”之间的结构依附关系促使“单位文艺”从生成伊始便走向组织化、制度化的文艺运行轨道。对资源与秩序具有绝对支配和管理权的权力主体从官方角度对“单位文艺”的功能建构过程进行把控,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单位文艺”的思想宣传、文化教育、生产动员等诸项功能的有效实施。“文艺场域”中“单位文艺人”作为能动的行动者,一方面通过意识形态导向的内化与再生产促进“单位文艺”的功能识别,另一方面则通过对意识形态导向的“过滤”和“化解”,形成“去功能化”的“单位文艺”记忆表达。(3)“单位文艺”的功能实效是随着时间的累积而逐渐呈现的。依据“单位文艺”发挥实效的时间长短可分为即时性实效、阶段性实效和积累性实效三个层次。研究发现,“单位文艺”对形塑“单位意识”中的积极要素具有正向作用。随着时间的积淀,以“单位意识”形塑为典型实效的积累性实效是单位制变迁进程中,“单位文艺”能够成为从传统单位制时期过渡到后单位制时期的保留元素的核心价值所在。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的调整促使以组织空间为单位共同体依存形式的共同体格局趋向松动或瓦解,而思想意识层面的精神共同体依旧存在,集体主义荣辱观与使命感等积极“单位意识”不仅是传统单位制时期的宝贵财富,在新时期同样具有重塑国企单位组织社会价值的现实意义。

林丽文[3](2021)在《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国企改制政策绩效评估研究》文中指出

张镇昌[4](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学界对渔业企业的研究,多集中在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方面,较少涉及渔业企业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渔业企业的历时性研究。渔业企业是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连接鱼产品从渔船到餐桌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推动渔业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作用特点。文章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的渔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获得一手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的办法将北海市的渔业企业的发展脉络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从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前以及进入21世纪后这三个时间阶段的不同时期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变迁进行分析,厘清渔业企业在不同时期的任务、效能、遇到问题和应对措施,并通过梳理同时期国内不同海区渔业企业发展状况,尝试对北海渔业企业进行评价,提出新形势下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路径。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北海渔业企业为恢复和发展渔业经济奠定基础。这一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北海市渔业企业体系在建立后对恢复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却也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凸显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第二部分,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前北海渔业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下逐步发展成熟,开拓了远洋渔业,提升了渔业经济发展质量。改革开放后,渔业企业需助推渔业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在完成该任务过程中,传统的渔业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发生了变化,同时期也衍生了新的乡镇渔业企业系统。在这一阶段,暴露出传统渔业企业出现竞争能力下降、涉外渔业事件影响企业发展以及海洋资源衰退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海域国际政治关系与该时期海洋过度捕捞等相关联。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渔业企业实行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国内外的贸易沟通、打开远洋渔业局面、延长渔业产业链和涉足非渔产业,加快构建侨港镇渔业企业体系等方面的应对措施。第三部分,21世纪后北海渔业企业有了发展新方向,渔业经济得到转型发展,成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动力引擎。新时代下渔业企业有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走出去”的时代任务和条件,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下实现转型升级等发展目标定位,这一时期传统企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民营企业取而代之成为新时代渔业产业的主角。却也需要面对渔业资源衰退引发的连锁反应、传统企业没落、国家部分渔业政策紧缩下企业转型生产的阵痛和走向国际阻碍重重等问题,其中既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缺陷,也有政府政策措施及落实力度不足和复杂的国内国际存在的社会原因。为突破新时代下的发展障碍,渔业企业自身从多元发展、科技创新、响应“走出去”战略、扩大交流圈、紧贴国家发展政策、回馈社会等六个方面提高企业发展质量进行自我解困。第四部分,分别阐述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东海、黄海和渤海这三大海区渔业企业发展的简要状况,同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构建与发展所发挥的社会功用从奠定北海在南海区的渔业地位、带动个体渔民发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话语权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最后,从政府政策施政、企业内部动力和构建渔民与渔业企业共同体等三个方面提出进一步促进渔业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李佳[5](2021)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税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产业结构作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性的着力点,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产业链上还存在低端化的“卡脖子”“掉链子”现状,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理应纳入政治经济学研究视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税收既是政府在供给侧提供的公共政策产品,也是产业政策的有效工具,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政策支柱。“十三五”时期,税收在“三去一降一补”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重大税收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国地税机构合并的税务组织机构改革也配套跟进,税收总量负担和税收遵从成本双向降低,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凸显。实践证明,税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需求,充分利用税制优化来助力供给侧改革,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特别是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把税制纳入政府供给公共产品或公共经济政策结构性改革的视阈,分析税制改革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税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基于总量指标、结构指标、区域税收竞争等视角进行实证检验,多维度分析税制设计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效应。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显示,税收的总量负担、分产业负担、劳动力资本要素负担,消费和投资的税收结构比列、所得税和商品税的税收结构比例,地方税收竞争程度等都对产业结构具有显着的抑制或者促进作用。今后和未来一段时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面临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仍将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据此建议,在未来的税制优化过程中,继续把“减税降费”作为积极财政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政策的重要内容;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降低商品和劳务税比重,不断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现代税收体系;健全地方税体系,给予地方一定范围内独立的税收立法权和财政管理权限,在保证地方财政支出的前提下,鼓励地方税收竞争,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税收产业政策的作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针对个别产业、行业,甚至企业集团来制定鼓励或限制性的税收政策,达到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和效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的主要创新,一是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深入地阐释了税制作用于产业结构的内在机理,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视阈。二是鉴于目前国内外关于税收制度和产业结构研究多集中在税收制度的某个领域、某个税种、某项产业税收政策,本文从多角度全面分析税制的产业结构效应,并利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8年至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结果检验,对深化相关研究提供较好的研究资料和数据积累。三是多维度分析税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运用高度化和合理化两个指标来描绘产业结构的状态,并充分考虑全要素生产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而从税收总量、结构、行业、区域等四个维度,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分析税收制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增强了分析的系统性,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

陈柳西[6](2021)在《柳州市国有改制企业档案管理情况浅析》文中研究指明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因档案管理、移交、保存不当造成丢失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国有改制企业档案管理现状,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对柳州市国有改制企业的档案管理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促进国有改制企业档案管理的科学发展。

张德钊[7](2021)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SJ集团发展战略转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企混改作为我国国有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新旧动能攻坚阶段密集出现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有的表现方式。在混改的背景下,由于体制机制的深度变化,企业如何进行战略转型,从而使发展战略符合改制后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是决定企业是否混改成功、能否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论文以L省首批混改省管企业SJ集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企改制后的进步与困境,并从战略转型的角度,分析了SJ集团遭遇困境的内外在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企业战略转型的策略。论文重点针对SJ集团混改后面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优化不彻底、资源开发效率低、企业管控措施不力、经营效益提升甚微等问题,利用PEST和SWOT分析模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访谈所得信息,对SJ集团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等多因素进行分析,从SJ集团这次并不成功的混改中总结出短板和问题所在,认为SJ集团发展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未按照市场化要求进行体制机制的深入改革,过于依赖传统产业。解决问题的措施是进行多元化战略转型,提出新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战略,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塑业务结构,开发既有资源,专注关联市场。围绕战略转型,提出了产业模式、管理模式、资源模式三方面的转型措施,并提出战略转型的保障措施。论文的研究对象为公路客运企业,有着经济角色和公共角色的双重身份,其困境具备明显的时代性和普遍性,混改背景下其问题更加复杂和深入,这些问题的研究以及解决方案的提出,对类似企业改革路径的探索具备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L省目前完成混改的省管国企仅SJ集团一例,更大规模的省管国企混改尽管已列入日程,但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论文研究有一定的前瞻性。

舒尔茨[8](2021)在《基于DOCS模型下L酒店的企业文化测评研究与变革方案设计》文中提出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存在于每个企业之中。经研究发现,企业文化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产生影响,有时候甚至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发展更加健康,反之不恰当的企业文化会危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在塑造初期的企业文化后,同样也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变革。如何塑造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并紧跟时代进行企业文化的变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管理领域。本文的研究对象L酒店前身为一个集体所有制企业,后改制为民营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在改制后十四年的时间内打造了独有的企业文化,并凭借企业文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让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持续生存和发展。通过对比国内外的各类企业文化测评方法后,笔者选择了丹尼森组织文化分析模型(DOCS模型),对研究对象L酒店现有的企业文化实施了测评。该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企业的四个一级维度下的十二个次级维度进行测评。在问卷调查得出数据后,对问卷调查得出的分析结果,参考Schein的测评模式分别与该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员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访谈,进一步确认了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所得出的结论,并提出企业文化变革的方案及具体措施。研究发现,由于企业规模较小,长期为生存问题挣扎,该企业并无长远、宏大的使命以及突破性的发展计划与目标。L酒店特殊的股份结构,促使股东通过非相关性多元化战略,来满足对于利益的追求。然而除营销部门的员工外其余基层员工并没有参与到企业的多元化战略中,对于企业的目标并不了解。由于该企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客户的选择空间大,企业对于市场的反馈反应灵敏度较高,能在了解客户或市场需求后,对经营策略做出及时的调整。该企业的授权较为集中,其组织的管理模式决定了高层管理人员能够获得很大程度上的授权,而中层管理和基层员工基本以执行命令为主,缺乏主动性,对企业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责任感及主人翁精神。对于员工能力提升,几乎只重视了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升,而未曾考虑过基层人员的能力提升。同样,由于授权集中的管理模式,该企业配合和协调与整合维度整体做得较为良好。高层管理拥有充分的授权使得其对于中层管理的命令容易得到执行,中层管理由于参与了基层工作,同样使得命令能够得到切实执行。当出现需要协调与整合的时候,由于董事长兼总经理在企业内部的个人影响力比较突出,由其出面协调工作能够让高层管理更加容易接受。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与中国传统文化和酒店行业匹配程度较高,其核心价值观能够得到大部分员工认同并践行。同时该企业由于经历过企业改制与文化变革,且变革较为成功,其进行企业文化变革来自企业内部的阻力较小。受限于企业自身的规模较小以及在行业中的地位不高,进行企业文化变革的主要阻力会来自外部。总体来说,L酒店的企业在改制后,企业文化变革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帮助。对该企业文化变革的研究,对于很多规模较小且没有融资能力的改制企业,可以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企业文化变革模板,使同类企业具有较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除非遇到外部环境的激烈变化,并且现有高层管理人员出现重大变更,按照L酒店现有的企业文化状况,能够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地运营。该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以为同类小型国有企业或改制后的集体企业,提供企业文化建设的参考。

罗丹[9](2020)在《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探究》文中认为国有企业改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面临着整体动力不足以及改制环境复杂等问题。而资产评估作为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存在范围小、方法不当、法律法规缺失、人员素质低、工作制度缺失以及工作监督力度小等问题,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扩大资产评估范围、科学运用评估方法、健全法律法规、加强人员教育、落实工作制度、加大监督力度,进而提高资产评估效率与质量,促进国有企业改制顺利进行。

张新明[10](2020)在《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以淮安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背景下,以淮安市4家改制医院为研究对象,探讨公立医院改制的评价标准、改制路径、改制后如何实现良性运转等问题,为当地政府推进相关工作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以江苏省淮安市的4家改制医院为例,研究和总结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实际成效,探讨公立医院改制的经验模式、内外制约条件、发展前景等问题。具体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回顾法:系统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材料,查阅相关专业专着、期刊杂志、政策信息,收集公立医院产权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系统归纳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政策和做法;研读淮安市公立医院产权改革的相关政策文件、法规,对淮安市公立医院产权改革情况进行梳理和分类,设计淮安市公立医院产权改革的评估指标框架,并形成机构调查表、员工调查表以及定性访谈提纲等调研工具。现场调查:以江苏省淮安市为研究现场,选择淮阴医院、盱眙县中医院、淮安眼科医院、淮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改制样本医院,调查医院服务、财务收支、人力资源等基本运行情况,并在医务人员中开展抽样问卷调查,覆盖不同科室、类别、职称等。共收集有效问卷284份。定性访谈:通过隔壁访谈、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不同利益相关方对医院改制政策实施的切身影响和感受,及其对医院改制的过程、经验、问题和前景的看法。主要包括: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样本机构中的医院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医院投资人(代表)。专家咨询:邀请相关专家、政府官员和实际工作者开展座谈会,征求对课题设计、研究方法、基本观点、初步结论等的意见,对研究结果进行完善。研究技术路线:研究结果:(1)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评价标准;(2)改制样本医院的产权制度改革的效果;(3)改制的成功条件;(4)改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5)关于我国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的讨论与政策建议。

二、改制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制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控制权转让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监督还是掏空?(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定义与度量
        1.国有控制权转让的度量(Transfer)
        2.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IC)
        3.控制变量
        (1)公司特征层面的控制变量:
        (2)公司治理层面的控制变量:
    (三)基准线性回归模型构建
四、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二)相关性分析
    (三)研究假说的实证检验
    (四)稳健性检验
        1.缓解可观测因素差异的干扰
        2.缓解样本自选择问题
        3.考虑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
        4.考虑企业层面不可观测因素影响(安慰剂检验)
        5.敏感性测试
        (1)改变因变量度量方法。
        (2)改变自变量度量方法。
        (3)改变基准模型设计。
        (4)剔除重大资产重组或行业发生变更的影响。
五、进一步研究
    (一)非国有控制人是否基于掏空动机降低了改制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
        1.企业违规(Fault)。
        2.大股东占款(Occupy)。
        3.关联交易(RT)。
    (二)是否由于失去国有股的监督而降低了改制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
    (三)是否由于高管合规遵循度的改变而降低了改制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
    (四)是否因为成本更敏感或更注重短期收益而降低改制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
六、拓展性分析
七、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2)国企“单位文艺”的生成及功能变迁研究 ——以S市112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缘起
        1.1.2 问题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概念界定
        1.3.1 单位文艺
        1.3.2 单位文艺组织
        1.3.3 单位文艺人
    1.4 理论基础
        1.4.1 结构功能主义
        1.4.2 艺术场域理论与文艺生成理论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1.5.3 田野过程介绍
    1.6 研究框架与篇章结构
        1.6.1 研究框架
        1.6.2 篇章结构
        1.6.3 阶段划分依据
    1.7 研究意义
        1.7.1 理论意义
        1.7.2 现实意义
第2章 “单位文艺”溯源
    2.1 中国传统文教思想与文艺社会功能说
        2.1.1 为治世而兴诗教
        2.1.2 “文以载道”理念的形成与沿用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教思想的传承与文艺使命的延展
        2.2.1 从“文以载道”到“文以化人”
        2.2.2 文艺跃升为革命战斗的武器
    2.3 苏联模式中的文艺工作经验
        2.3.1 文艺是革命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
        2.3.2 开辟工人阶级的学校和乐园
        2.3.3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本土化探索
    小结
第3 章 生成期:“单位文艺”的早期萌生
    3.1 “单位文艺”早期生成的历史语境
        3.1.1 “单位文艺”形成的宏观社会语境
        3.1.2 “单位文艺”形成的地域环境
    3.2 “单位文艺”的生成动因与功能预期
        3.2.1 国家层面:价值理念的形塑与传播工具
        3.2.2 单位层面:助力单位组织动员机制有效实施
        3.2.3 个人层面:满足多元精神文化诉求的主要路径
    3.3 “单位文艺”的早期文艺景观与功能实现
        3.3.1 爱国主义教育与爱国情感抒发
        3.3.2 弘扬集体主义劳动精神
    3.4 “单位文艺组织”的早期雏形
        3.4.1 “自发原生型”业余文艺团体
        3.4.2 “路径依赖型”业余文艺团体
        3.4.3 “模式借鉴型”文艺活动阵地
        3.4.4 “辅助拓展型”文艺活动空间
    小结
第4 章 过渡期:“单位文艺”的震荡式过渡
    4.1 过渡期的“别样文艺景观”
        4.1.1 “大跃进”时期的“文艺跃进”
        4.1.2 “文革”时期的“模式化”文艺生产
        4.1.3 绑缚“政治胞衣”的“单位文艺”
    4.2 过渡期的常态化“单位文艺”实践
        4.2.1 “单位文艺”的检阅与提升
        4.2.2 文化主管部门与权威大众媒体联合树立舆论导向
        4.2.3 单位组织自有媒体助力“单位文艺”的传播与推广
    4.3 功能预设与功能实效的偏差
        4.3.1 不同利益主体对“单位文艺”的功能预期的博弈
        4.3.2 个体对功能实效的感知与内化的偏差
    小结
第5 章 成长期:“单位文艺”的蓬勃发展盛景
    5.1 改革开放初期:“单位文艺”的发展新契机
        5.1.1 文艺政策制度调整
        5.1.2 单位组织体制变革
    5.2 成长期:“单位文艺”的发展态势
        5.2.1 文艺活动常态化与文艺形态多样化
        5.2.2 文艺活动组织规模日趋扩大
        5.2.3 发挥“典型单位制”区域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5.3 “单位文艺”的功能延展:单位组织文化的系统构筑
        5.3.1 自制影视剧——单位组织文化的影像呈现
        5.3.2 厂歌、厂旗和厂徽——单位组织文化的识别符号
        5.3.3 厂庆文艺活动——单位组织历史的文艺呈现
        5.3.4 文艺公关——维系单位组织公共关系的纽带
    小结
第6章 转型与发展期:“单位文艺”发展中的挑战与自我调适
    6.1 转型期“单位文艺”发展中的现实挑战
        6.1.1 国企单位组织的角色转换
        6.1.2 代际更迭导致“单位文艺组织”的凝聚力下降
        6.1.3 文化多元化与“单位文艺”的效用困境
    6.2 多元功能诉求促成“单位文艺”的功能转向
        6.2.1 国家层面:重塑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
        6.2.2 单位层面:“内聚外展”双向驱利力下的功能延展
        6.2.3 个人层面:搭建情感融入与情感记忆的桥梁
    6.3 “单位文艺”的自我调适与功能的演变进路
        6.3.1 “单位文艺”的自我调适
        6.3.2 “单位文艺”功能的演变进路
    小结
第7章 “单位文艺”的评价
    7.1 “单位文艺”的民间记忆与功能解读
        7.1.1 “单位文艺人”对“单位文艺”的功能解读
        7.1.2 “非单位文艺人”对“单位文艺”的功能解读
    7.2 引入时间维度解析“单位文艺”的功能实效
        7.2.1 即时性实效
        7.2.2 阶段性实效
        7.2.3 积累性实效
    7.3 “单位文艺”与“单位意识”的形塑
        7.3.1 “单位意识”的内涵与形塑过程
        7.3.2 “单位文艺”的运行特质
        7.3.3 “单位文艺”的形塑策略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8.1 “文艺生产场”的运行逻辑与“单位文艺”的功能变迁
        8.1.1 结构的附属:“权力场域”中的“单位文艺”
        8.1.2 “文艺场域”的内部结构
        8.1.3 作为行动者的“单位文艺人”
    8.2 “单位文艺”的未来发展趋向
        8.2.1 “单位文艺”的“回潮”现象
        8.2.2 “单位文艺”发展的合理性与持续性
        8.2.3 “单位文艺”发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8.3 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单位文艺爱好者访谈提纲
    附录2:单位文艺管理人员的访谈提纲
    附录3:受访者基本信息表
在读博士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4)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学术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关于海洋渔业经济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渔业企业的研究
        (三)关于国外渔业企业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实地调查法
    五、相关问题的必要说明
        (一)渔业企业的概念界定
        (二)选取北海市作为研究点的缘由
        (三)文章中涉及的主要渔业企业信息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北海渔业企业的基础奠定
    一、构建渔业企业体系的必要性
        (一)恢复和发展渔业经济
        (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现实需要
        (三)构建渔业经济体系是重要任务
    二、北海渔业企业体系的构建完善
        (一)水产品流通体系的构建
        (二)渔船修造体系的构建
        (三)综合性国有海洋捕捞企业的成立与成长
    三、北海渔业企业在渔业生产中的社会效用、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渔业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用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问题
        (三)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二章 改革开放后至21 世纪前北海渔业企业的突破
    一、改革开放后的新任务
        (一)助推渔业经济的市场化转型
        (二)推动渔民就业,释放生产活力
        (三)顺应改革开放时代潮流,焕发新生活力
    二、改革开放后至21 世纪前北海渔业企业体系的变化
        (一)改革开放以来至21 世纪前传统渔业企业的新变化
        (二)形成新的乡镇渔业企业体系
    三、经济体制改革中渔业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国有企业优势下降
        (二)渔业涉外事件的损失和海洋资源减少
        (三)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四、经济体制改革中渔业企业的应对措施
        (一)改革管理制度
        (二)加强与国内外的贸易沟通
        (三)开拓远洋捕捞新局面
        (四)渔业产业链延伸和非渔产业拓展的发展实践
        (五)努力建构新兴乡镇渔业企业体系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转型发展
    一、21 世纪以来渔业企业的历史定位和新形势
        (一)渔业企业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力量
        (二)时代为渔业企业发展创造新的历史条件
        (三)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催生渔业企业转型升级
    二、21 世纪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特征
        (一)传统企业为时代所淘汰
        (二)民营企业成为行业产业的龙头引领
    三、渔业企业在困境中前行
        (一)渔业企业发展中所遇问题
        (二)渔业企业所遇问题的原因
        (三)渔业企业自我解困的主要举措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其他海区渔业企业的发展概况及对北海渔业企业的评价和建议
    一、国内其他海区渔业企业的发展情形
        (一)东海区渔业企业的发展
        (二)黄海区渔业企业的发展状况
        (三)渤海区渔业企业的状况
    二、北海渔业企业发展的区域地位和现实作用
        (一)有利于奠定北海在南海地区渔业地位
        (二)有利于带动个体渔民发展
        (三)有利于维护国家在海洋权益中的话语权
    三、新形势下北海渔业企业发展的路径
        (一)政府须加强对渔业企业政策等的支持
        (二)渔业企业自身要提升发展的内力
        (三)构建渔民与渔业企业命运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5)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税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内容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内容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及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税制研究的文献综述
        2.1.1 税收职能定位的研究
        2.1.2 税制选择的理论研究
        2.1.3 关于税制优化的经济学研究
    2.2 关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综述
        2.2.1 相关概念界区
        2.2.2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研究
        2.2.3 产业结构的评价标准研究
        2.2.4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方法研究
    2.3 关于税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综述
        2.3.1 税收负担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2.3.2 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
        2.3.3 产业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税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理分析
    3.1 税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依据
        3.1.1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视域下的税收
        3.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3.1.3 产业政策有效性理论
    3.2 税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制
        3.2.1 产量效应
        3.2.2 替代效应
    3.3 税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调整途径
        3.3.1 税制在供给侧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3.3.2 税制在需求侧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税制和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
    4.1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税制和产业结构演进(1949-1978 年)
        4.1.1 产业结构从恢复到失衡
        4.1.2 税制从简化到再简化
        4.1.3 税制与产业结构的配合
    4.2 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前的税制和产业结构演进(1979-2011 年)
        4.2.1 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4.2.2 市场经济税制体系日渐完善
        4.2.3 税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3 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的税制和产业结构演进(2012-2019 年)
        4.3.1 产业结构优化趋势明显
        4.3.2 现代税制体系日臻完善
        4.3.3 税制与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
第5章 税制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模型设定
    5.2 变量说明
        5.2.1 被解释变量
        5.2.2 解释变量
        5.2.3 控制变量
    5.3 回归结果
        5.3.1 税收负担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5.3.2 税制结构比例与产业结构分析
        5.3.3 税收激励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5.4 稳健性检验
        5.4.1 税收负担与产业结构的稳健性检验
        5.4.2 税制结构比例与产业结构的稳健性检验
        5.4.3 税收激励与产业结构的稳健性检验
    5.5 实证结论
        5.5.1 税收负担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抑制作用
        5.5.2 提升直接税比重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5.3 税收创新激励显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6章 税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6.1 持续推进减税降费降成本
        6.1.1 统筹减税降费的多元衍生效应
        6.1.2 强化减税降费的宏观引导效应
        6.1.3 畅通减税降费的间接传导机制
    6.2 不断优化税制结构促升级
        6.2.1 持续深化增值税税制改革
        6.2.2 持续优化消费税制度调控职能
        6.2.3 强化提升所得税制度竞争力
    6.3 健全地方税体系规范税收竞争
        6.3.1 完善地方财政管理权限
        6.3.2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6.3.3 赋予地方限度内税收立法权
    6.4 逐步调整完善产业税收政策
        6.4.1 配合产业组织政策的税制优化
        6.4.2 促进科技创新的税制优化
        6.4.3 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税制优化
        6.4.4 推动“一带一路”的税收合作
附录 我国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汇总表(1994至2020年)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6)柳州市国有改制企业档案管理情况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有改制企业档案管理现状
二、加强国有改制企业档案管理的意义
三、对国有改制企业档案管理的建议

(7)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SJ集团发展战略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结构
        1.3.4 研究内容
    1.4 战略分析工具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企业战略
        2.1.2 战略转型
        2.1.3 混合所有制改革
    2.2 国外文献综述
        2.2.1 国外关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
        2.2.2 国外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
    2.3 国内文献综述
        2.3.1 国内关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
        2.3.2 国内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改制后SJ集团发展战略及外部环境分析
    3.1 混改基本情况
    3.2 SJ集团改制前后变化
        3.2.1 股权结构由单一改至多元
        3.2.2 产权归属由模糊走向清晰
        3.2.3 管理架构由集中变为制衡
        3.2.4 思想观念由机关移步市场
    3.3 原有发展战略问题分析
        3.3.1 过于倚重传统产业
        3.3.2 对体制机制改革重视不足
    3.4 改制后外部环境分析
        3.4.1 政策环境
        3.4.2 经济环境
        3.4.3 技术环境
        3.4.4 社会文化环境
        3.4.5 行业环境
    3.5 小结
第4章 改制后SJ集团内部环境分析
    4.1 SJ集团内部基本情况
    4.2 业务板块
        4.2.1 客运板块
        4.2.2 物流板块
        4.2.3 旅游板块
        4.2.4 汽车后服务板块
        4.2.5 浮桥板块
    4.3 资源状况
        4.3.1 客运车辆
        4.3.2 营运线路
        4.3.3 土地房产
        4.3.4 企业品牌
        4.3.5 人力资源
    4.4 主要能力
        4.4.1 区位优势与资源获取能力
        4.4.2 品牌声誉与市场影响能力
        4.4.3 营运风险控制能力
        4.4.4 企业文化
    4.5 小结
第5章 SJ集团发展战略转型的选择
    5.1 SWOT分析
        5.1.1 优势分析
        5.1.2 劣势分析
        5.1.3 机遇分析
        5.1.4 威胁分析
    5.2 战略转型方式的选择
        5.2.1 SWOT矩阵分析
        5.2.2 不同战略的横向比较
        5.2.3 多元化战略转型的选择
    5.3 战略转型整体思路
        5.3.1 战略转型基本原则
        5.3.2 战略定位
        5.3.3 企业发展使命与愿景
        5.3.4 发展战略
        5.3.5 战略描述
    5.4 战略阶段
        5.4.1 战略分析
        5.4.2 战略选择
        5.4.3 战略实施
        5.4.4 战略控制
    5.5 小结
第6章 SJ集团发展战略转型实施
    6.1 产业模式转型
        6.1.1 传统客运转型发展
        6.1.2 物流产业培育高端
        6.1.3 探索新型产业,加快产业迭代
        6.1.4 以产业协同增强产业内部合力
    6.2 管理模式转型
        6.2.1 弱化消除行政色彩
        6.2.2 促进业务流程转型
        6.2.3 完善组织架构建设
    6.3 资源模式转型
        6.3.1 加快土地资源开发
        6.3.2 加速实现信息化建设
        6.3.3 传统市场转化为品牌资源
    6.4 战略转型的保障措施
        6.4.1 完善制度建设
        6.4.2 实现人力资源迭代
        6.4.3 创新驱动和服务驱动并举
        6.4.4 做好企业风险管控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不足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SJ集团相关人员访谈提纲
致谢

(8)基于DOCS模型下L酒店的企业文化测评研究与变革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及具体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主要概念和基础理论
    第一节 主要概念
        一、企业文化研究的产生和发展
        二、企业文化测评必要性
        三、企业文化变革
    第二节 主要理论和方法
        一、Quinn等人的竞争性价值模型
        二、Quinn和 Cameron构建的组织文化评价量表
        三、Hofstede的多维度组织文化模型
        四、Schein评测模式
        五、Denison组织文化测评模型
第三章 L酒店的企业文化现状及文化测评
    第一节 L酒店相关信息介绍
    第二节 L酒店企业文化具体实践
        一、L酒店核心价值观
        二、L酒店改制过程中企业文化变革的方法
    第三节 测评结果分析
        一、调查问卷与第一次访谈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三、第二次访谈及其相关结果
    第四节 结论
        一、外部关注
        二、内部关注
第四章 L酒店企业文化变革方案设计
    第一节 L酒店现有的企业文化优势及劣势
        一、L酒店现有企业文化的优势
        二、阻碍其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劣势
    第二节 L酒店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变革方案
    第三节 L酒店企业文化变革管理方案与具体措施
        一、L酒店企业文化变革阻力及变革管理方案
        二、变革管理方案的具体措施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一、研究缺陷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L 酒店企业文化测评问卷调查
附录 B:第一次访谈提纲
附录 C:第二次访谈提纲(总经理级副总经理)
致谢

(9)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问题研究与改进的意义
二、国有企业改制发展现状
    1. 整体动力不足
    2. 改制环境复杂
    3. 逐渐积累经验
三、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
    1. 资产评估范围狭窄,评估标准不一致
    2. 资产评估方法不当,评估结果不准确
    3. 资产评估法律法规缺失,缺少工作约束
    4. 资产评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高效落实工作
    5. 资产评估工作开展理想化,评估工作制度缺失
    6. 资产评估工作监督力度小,工作开展不畅
四、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工作改进对策
    1. 扩大资产评估范围,统一评估标准
    2. 科学运用资产评估方法,提高评估结果准确性
    3. 健全资产评估法律法规,规范评估工作操作流程
    4. 加强资产评估人员教育,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
    5. 制定严格的资产评估制度,提高资产评估工作效率
    6. 加大资产评估工作监督力度,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五、结语

(10)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以淮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我国公立医院产权改革实践与争议
    1.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特殊之处
    2、我国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争议
    3、评价公立医院改制成功的标志
第二章 淮安市4 家公立医院产权改革案例简介
    1.淮安眼科医院
    2.盱眙县中医院
    3.淮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淮阴医院
第三章 改制医院改革效果分析
    3.1 改革后四家改制医院的运行情况比较分析
        3.1.1 人员构成
        3.1.2 医疗设备
        3.1.3 服务量
    3.2 医务人员满意度调查分析
        3.2.1 应答人员基本情况
        3.2.2 满意度分析
    3.3 改制医院与其他公立医院的对比分析
        3.3.1 收入方面
        3.3.2 费用方面
        3.3.3 诊疗人次方面
    3.4 改革效果——基于访谈调研的发现
        3.4.1 四家医院的总体效果
        3.4.2 四家医院的不同点比较
    3.5 淮安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比较
        3.5.1 改革背景与动因方面
        3.5.2 改革模式方面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4.1 改革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4.1.1 正确认识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作用与意义
        4.1.2 明确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
        4.1.3 认识改革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4.2 改革成功的条件
    4.3 改制中存在的问题
    4.4 政策建议
        4.4.1 发挥市场作用的关键机制
        4.4.2 充分发挥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政府作用
        4.4.3 改制医院自身
参考文献
公立医院产权改革理论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四、改制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控制权转让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监督还是掏空?[J]. 曹越,孙丽. 会计研究, 2021(10)
  • [2]国企“单位文艺”的生成及功能变迁研究 ——以S市112厂为例[D]. 肖赛玥. 吉林大学, 2021(01)
  • [3]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国企改制政策绩效评估研究[D]. 林丽文. 汕头大学, 2021
  • [4]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研究[D]. 张镇昌.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5]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税制研究[D]. 李佳. 辽宁大学, 2021(02)
  • [6]柳州市国有改制企业档案管理情况浅析[J]. 陈柳西. 城建档案, 2021(05)
  • [7]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SJ集团发展战略转型研究[D]. 张德钊.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8]基于DOCS模型下L酒店的企业文化测评研究与变革方案设计[D]. 舒尔茨.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9]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探究[J]. 罗丹. 商场现代化, 2020(17)
  • [10]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以淮安市为例[D]. 张新明. 东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重组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