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遗传算法的跌落指数法参数优化

基于遗传算法的跌落指数法参数优化

一、基于遗传算法的落差指数法参数优选(论文文献综述)

陈吉春[1](2019)在《基于HSPF模型的派河流域土地利用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环境污染中主要的污染类型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随着点源污染治理不断得到科学有效地控制,非点源污染在水环境污染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流域的非点源污染具有随机性、复杂性、广泛性等特点,一直以来是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与难点,中小流域由于存在水环境容量较小,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监管力度低等制约因素,更易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需要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进行全面科学的治理,通过对非点源污染的定量化研究,不仅能够对污染来源分布、影响因素以及迁移转化规律进行合理客观的描述,还可以为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这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非点源污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以合肥市派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收集流域气象、水文水质、土地利用和相关污染源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遥感(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使用水文模拟模型(Hydrological Simulation Program-Fortran,HSPF)进行合理的参数率定,对派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定量化的描述,并进一步分析了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时空分布特征,通过设置不同的控制条件模拟与对比相应的情景下非点源污染负荷量变化情况,探讨了基于土地利用下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措施。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非点源污染现状、相关理论的总结以及不同模型之间的比较,分析当前非点源污染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结合流域实际情况,选择HSPF作为目标模型,并进一步分析其适宜性;(2)对2015-2018年Landsat8 OLI影像进行遥感影像解译,得出不同年份的派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3)基于流域数据管理实用程序(Watershed Data Management Utility,WDMUtil),构建派河流域HSPF模型,利用2018年实测流量数据对流域水文进行敏感性参数分析和参数率定。结果显示,率定期总径流量相对误差为7.34%,月和日径流量纳什系数分别0.86和0.60,确定系数分别为0.94和0.79,验证期总径流量相对误差为4.70%,月和日径流量纳什系数分别为0.96和0.63,确定系数分别为0.98和0.78,总体上符合模拟精度要求;(4)在水文模拟的基础上,利用HSPF模型进行泥沙和水质模拟,以2015-2016年为率定期,2017-2018年为验证期进行敏感性参数分析和参数率定,最后得出氨氮和总磷浓度模拟结果。结果显示,2015-2018年氨氮模拟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8.06%、-16.27%、-37.48%和7.35%,总磷模拟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4.74%、4.54%、-10.13%和-40.13%,总体模拟效果较为理想,模拟趋势与实测情况一致;(5)利用HSPF模型输出总氮和总磷的非点源污染负荷量,分析派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贡献率;(6)通过设置四类情景,模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调整和管理措施下派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量变化情况,总结和探索非点源污染最佳管理模式和污染控制措施。

宗雪玮[2](2016)在《丰乐河流域洪水预报的瞬时单位线法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而洪水预报是防灾的重要非工程措施。针对每个流域和每场降雨的不同特性进行更加准确的洪水预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流域固定的情况下,随着每场降雨的时空特征(影响瞬时单位线参数的因子)不同,流域汇流特征也不相同,即采用Nash瞬时单位线法计算流域汇流时,每场洪水的单位线参数n、K应不同。为此,论文以安徽省丰乐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新安江日模型对该流域1984年至2013年的日径流过程进行模拟,以模拟和实测日径流过程的确定性系数最高为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确定模型参数;以日模型计算的土壤含水量作为次洪模型土壤含水量的初始值,后采用新安江模型和瞬时单位线法分别计算次洪产流和汇流,构建了次洪模拟模型,选取了1984年至2013年间的30场洪水,选取其中的20场为训练样本,以训练样本次洪流量过程的平均确定性系数最高为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确定了每场洪水的单位线参数以n,K和自由水蓄水容量参数SM;分析识别了平均降雨强度I(整场降雨的平均降雨强度)、24h最大超渗雨量P24、流域降雨重心L和降雨量与前期影响雨量P+Pa指数作为影响单位线参数n、K的因子,采用多元回归法,构建了影响因子与单位线参数n、K的关系;基于构建的洪水预报模型,将构建的单位线参数与降雨时空特征关系应用到丰乐河流域洪水的预报中。研究结果如下:日模型中,率定期模拟的日径流过程确定性系数为0.82;检验期模拟的日径流过程确定性系数为0.80。次模型中,20场率定洪水的径流深平均相对误差为10%、平均洪峰误差为13%、峰现时间的误差为3.6h,评定合格率分别为100%、80%和85%,平均确定系数为0.88;10场检验洪水的径流深平均相对误差为8%、平均洪峰误差为12%、峰现时间的误差为5.4h,评定合格率分别为90%、90%和80%,平均确定系数为0.84。分析选取了平均降雨强度I、24h最大超渗雨量P24、流域降雨重心L和P+Pa指数作为影响瞬时单位线参数n、K的因子,在选取的4个因子中,瞬时单位线参数nK与流域降雨重心L呈正相关,与平均降雨强度I和24h最大超渗雨量P24呈负相关,与降雨量及前期影响雨量P+Pa指数关系较弱;4场用于验证回归关系的洪水平均径流深相对误差为13%,平均洪峰相对误差为9%,平均峰现误差为3h,对应的合格率分别为75%、100%和100%。确定性系数最低为0.80(840830场洪水),最高为0.99(090628场洪水),平均确定性系数为0.89。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瞬时单位线所构建的洪水预报模型日模型与次模型对该流域径流过程的模拟效果较好,可用于该流域的洪水预报,且计算精度较高。(2)提高洪水的模拟确定性系数能较为有效的提高3个洪水指标指标精度评定时的合格率,提升效果最好的为径流深的合格率,其次为峰现时间的合格率,最次为洪峰流量的合格率。(3)平均降雨强度,、24h最大超渗雨量P24、流域降雨重心L和降雨量与前期影响雨量P+Pa指数可作为影响瞬时单位线参数的主要因子,构建的瞬时单位线参数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多元回归关系可用于该流域的洪水预报中,计算精度较高。

邹冰玉[3](2011)在《相应流量自动化实时报汛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为了研制相应流量计算模型,对常用的相应流量计算模型的适用范围、精度进行了分析,包括单一线模型、单值化模型、动态差分模型、经验绳套模型。针对不同流量的计算方法,结合人机交互技术,建立了相应流量计算模型。通过选择具有不同水位流量关系的典型水文测站,对模型的预报精度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一次洪水过程的大部分时段预报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预报精度提高;测站水位流量关系的静态单值化精度对相应流量自动化实时报汛精度影响很大,是今后继续深入研究的一个方向。

王玲玲[4](2008)在《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洞庭湖水资源系统分析》文中认为洞庭湖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具有调节江河径流、沟通航运、繁衍水产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洞庭湖湖区的洪涝灾害加剧,水资源系统中水污染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洞庭湖的研究多停留在泥沙迁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洪涝灾害、湿地及水生生物、洪道开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系统科学研究洞庭湖水资源仍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因此,系统分析洞庭湖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探讨不确定性因素对水资源预测的影响,为科学利用洞庭湖水资源提供决策指导和技术支撑十分必要和紧迫。本文诠释了不确定性理论内涵,探讨了洞庭湖水资源的评价、预测和污染控制规划理论和方法,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基于不确定性多属性分析理论的水资源评价不确定性多属性模型是基于灰色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一中综合考虑多种属性的判别模型。研究根据洞庭湖的管理现状,建立的水质评价多属性模型对洞庭湖水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构建水资源保障能力分析模型对洞庭水量进行分析研究。评价结果表明洞庭湖水质状况不容乐观、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区域缺水状况仍然存在。2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洞庭湖水资源时间序列分析研究选取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洞庭湖水位和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规律,分析洞庭湖水资源年际变化趋势特征、年内变化的周期特征以及不确定性因素的贡献率变化特征,并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分析。3洞庭湖水资源现状成因分析特殊的地理位置、区域气候变迁、人类对下垫面的改造等因素决定了洞庭湖水资源、水环境的时空分布的差异性,研究着重分析了三峡工程、洞庭湖疏浚工程和“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工程对洞庭湖水资源的影响。4基于不确定性理论和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的洞庭湖水资源预测分析基于向空间重构理论思想,采用最大Lyapunov指数法确定洞庭湖水位序列的混沌特性,利用混沌RBF神经网络对洞庭湖水资源进行预测分析,并定量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混沌预测精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降低监测误差是精确预测的必要条件之一。5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洞庭湖湘江长沙段水污染控制多目标优化研究以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地表水资源保护及控制水域水质作为目标,建立了水污染控制系统多目标综合规划模型。模型定量地协调了水污染控制系统中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得到合理的综合规划方案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研究引入模糊优化理论,在此提出了模糊遗传算法,并用于解决水污染控制系统的多目标规划模型。6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洞庭湖滨水城市污水处理工艺选择针对不确定性多属性决策优选法在应用中存在的如何将灰数科学白化的问题,建议将多位专家意见以区间数的形式给出,利用满意区间上的专家满意的上下阈,建立综合决策矩阵。以长沙市生活小区污水处理设施的选择为例,结合小区域污水处理厂拥有多目标与目标矛盾性、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通过专家意见规范化处理,利用综合决策矩阵比较,最终获得问题的最优解。实验证明,改进的不确定性多属性决策方法既省去了烦琐的计算步骤,又减少了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承担的风险,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刘文标[5](2007)在《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对鄱阳湖汛期高水位变化趋势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鄱阳湖水位受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与修水五河和长江来水的双重影响,五河汛期一般3~7月,主汛期为4~6月,而长江汛期多为5~10月,每年3~6月湖水位随五河洪水入湖而逐步上升,但仅五河出现大洪水时,湖口水位一般不为年最高水位。7~9月五河来水减少,但长江干流进入主汛期,长江涨水,湖水出流常受长江洪水顶托,水位迅速上升。据湖口站1991~2007年资料统计,湖口站实测水位高于20.00m的年份,年最高水位基本都出现在7月。因此,鄱阳湖年最高水位主要受长江洪水控制。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三峡水库运行初期的运行方案,通过建立的洪水演进模型,模拟得出三峡水库运行后鄱阳湖水位流量的变化,分析三峡水库运行对鄱阳湖洪水位频率的影响与变化趋势,为长江中下游科学防洪提供依据,为鄱阳湖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收集鄱阳湖湖口站1950~2007年年最高水位资料,1991~2007年逐日水位流量资料,统计分析历年年最高水位及历年5、6月月最高水位,应用P-Ⅲ曲线进行频率的模拟与分析,分析得出鄱阳湖洪水频率的现状;(2)根据长江中下游河道的特点,将宜昌~湖口河段划分为4个计算单元,建立大湖洪水演进模型;宜昌~沙市、沙市~城陵矶、城陵矶~汉口、汉口~湖口。并且对宜昌~湖口的支流作简化处理,只考虑较大支流的影响,宜昌~沙市段只考虑清江的流入及松滋、太平口的流出;沙市~城陵矶段只考虑洞庭湖湘水、资水、沅水和澧水;城陵矶~汉口只考虑汉江的影响;汉口~湖口段只考虑鄱阳湖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的影响;(3)根据三峡水库运行初期的调度方案,依据初期的蓄泄过程,通过长江中下游洪水演进模型,模拟得出鄱阳湖湖口站的水位变化值,统计得到湖口站年最高水位与5、6月的月最高水位,而后应用P-Ⅲ曲线进行频率的模拟与分析,得出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对鄱阳湖汛期高水位变化趋势的影响及对5月和6月月最高水位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对鄱阳湖汛期年最高水位的影响值在0~0.7m,平均为0.12m。三峡水库运行初期使鄱阳湖汛期高水位——20.00m出现频率加大,由25%增大至43.5%。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对鄱阳湖汛期5月月最高水位影响大,影响范围为0.02~1.63m,平均为0.85m。而6月月最高水位影响范围为0.02~0.93m,平均为0.45m。

舒大兴[6](2005)在《水文信息系统现代化研究 ——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江、河、湖、库的水文要素为监测对象,研究水文信息系统中各种水文信息的监测、采集、传输和处理技术,为国家水利信息系统现代化建设服务。主要研究内容有: 在众多的水文信息中,水位要素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现有水位传感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利用光电技术、磁簧技术、省电技术、编码技术和误差修正技术,研制出具有毫米级精度的浮子式水位传感器。阐述了该仪器研制的理论基础,并阐明其智能化、大量程、高精度、低功耗、无磨损的显着技术特点。 水文信息遥测控制终端的智能化水平决定水文测报系统的先进性和稳定可靠性。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我们结合国内应用要求和通信状况,使用总线技术、通信技术、测控技术、存储技术、防雷技术等,研制出YDZ-YL300型通用遥测控制终端,广泛用于水情、水环境、气象和大坝安全等自动化监测系统中。 通信事业发展迅速,水文信息传输方法很多。本文分析了各种通信方式的特点,认为超短波通信在测报系统中还具有生命力,GPRS是发展方向。针对超短波通信,提出WDTP协议,可减小数据通信误码率。 本人独立研制的水文信息实时处理软件使用了硬件接口技术、检错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无人干预的条件下,能实现水文信息实时接收、直观显示、准确存储、越限报警功能,并通过网络及时传送到上级部门。研究了水文资料计算机整编软件,将零星的水文信息按规范整编成系统的资料,解决整编定线技术难点。通过对河道水力特性分析,提出了受洪水和回水混合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整编方法,并应用到资料整编工作中。 实时洪水预报是实时水文信息的具体应用,研制洪水预报组件,使洪水预报模型灵活应用;本文分析了洪水预报误差来源,提出应该先对预报模型的初始值进行校正,再对预报结果进行实时校正的思路,以提高实时预报成果的精度;由水箱模型结构的启发,建立了水箱结构的四层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型的级数与雨量站数量和分布有关,在输入层加入流量因素,能明显提高预测精度。

喻娓厚,游兴[7](2004)在《基于遗传算法的落差指数法参数优选》文中指出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对落差指数法中的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且能弥补传统作法中的不足,值得推广。

二、基于遗传算法的落差指数法参数优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遗传算法的落差指数法参数优选(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HSPF模型的派河流域土地利用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1.2.1 国外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1.2.2 国内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1.2.3 土地利用与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1.2.4 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进展及相关比较
        1.2.5 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HSPF模型的原理与模拟应用
    2.1 HSPF模型原理与结构
        2.1.1 模型运行原理
        2.1.2 模型组成与结构
        2.1.3 模型的应用范围
        2.1.4 模型的演化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2.2 HSPF模型的运行流程
第3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3.1 派河流域概况
        3.1.1 自然环境概况
        3.1.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1.3 派河流域水质污染现状
    3.2 派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3.2.1 土地利用数据预处理
        3.2.2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3.2.3 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
第4章 派河流域HSPF模型的构建
    4.1 数据预处理
        4.1.1 空间数据
        4.1.2 属性数据
    4.2 WDM数据库构建
    4.3 BASINS环境下子流域分割
    4.4 从BASINS向WinHSPF跳转
第5章 基于HSPF模型的派河流域水文水质过程模拟
    5.1 基于HSPF模型的派河流域水文过程模拟
        5.1.1 HSPF模型水文模块模拟原理
        5.1.2 基于PEST的HSPF模型参数自动校准
    5.2 基于HSPF模型的派河流域水质过程模拟
        5.2.1 HSPF模型水质模块模拟原理
        5.2.2 泥沙侵蚀与输移模拟
        5.2.3 氮、磷营养盐的模拟
第6章 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影响分析
    6.1 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变化分析
        6.1.1 非点源污染时间变化分析
        6.1.2 非点源污染空间变化分析
    6.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非点源污染的贡献
    6.3 派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最佳管理模式
        6.3.1 不同控制条件下对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
        6.3.2 情景模拟结果分析
        6.3.3 土地利用最佳管理模式研究
        6.3.4 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建议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2)丰乐河流域洪水预报的瞬时单位线法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概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中小流域洪水预报的研究进展
        1.2.2 单位线法研究进展
        1.2.3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瞬时单位线的丰乐河流域洪水预报模型的建立
    2.1 研究区域概况及资料来源
        2.1.1 河流水系
        2.1.2 地质地貌与水文气象
        2.1.3 流量测站概况
        2.1.4 流域内雨量站情况
        2.1.5 降雨量、流量和蒸发量数据
        2.1.6 DEM数据
    2.2 瞬时单位线法
        2.2.1 方法概述及近似计算
        2.2.2 伽马分布与瞬时单位线公式
    2.3 洪水预报模型的构成及建立
        2.3.1 蒸散发模型
        2.3.2 产流模型
        2.3.3 分水源模型
    2.4 模型参数的优化估计
        2.4.1 丰乐河流域洪水预报模型参数
        2.4.2 加速遗传算法
        2.4.3 率定日模型与次模型的加速遗传算法目标函数
第三章 丰乐河洪水预报模型及应用研究
    3.1 模型参数率定
        3.1.1 流域面降雨量计算
        3.1.2 日模型参数率定结果及精度评定
        3.1.3 次模型参数率定结果及精度评定
    3.2 小结
第四章 瞬时单位线影响因子的分析
    4.1 单场洪水的参数率定
        4.1.1 遗传算法率定单场洪水参数结果
        4.1.2 矩法率定单场洪水参数结果
    4.2 影响因子
        4.2.1 降雨强度
        4.2.2 降雨空间重心
        4.2.3 降雨量及前期影响雨量P+Pa指数
    4.3 瞬时单位线参数与影响因子关系的建立
        4.3.1 n、K分别与影响因子的关系分析
        4.3.2 瞬时单位线参数nK与影响因子的关系分析
        4.3.3 多元回归关系精度验证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3)相应流量自动化实时报汛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相应流量动态模拟方法
    2.1 单一线模型
    2.2 单值化模型
    2.3 动态差分模型
    2.4 经验绳套模型
3 水位流量关系的交互校正
4 相应流量自动报汛系统开发
5 应用实践
    5.1 北碚站
    5.2 螺山站
6 结语

(4)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洞庭湖水资源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区域背景
        1.1.1 地理位置
        1.1.2 洞庭湖水系
        1.1.3 洞庭湖湿地
    1.2 洞庭湖主要的水资源问题
        1.2.1 水量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水资源利用率低
        1.2.2 水质状况不容乐观、治理工作力度加大
        1.2.3 湖滨湿地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1.3 洞庭湖水资源的研究现状
    1.4 不确定性及其研究的理论、方法及研究现状
        1.4.1 不确定性及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4.2 湖泊流域水资源系统分析中的不确定性来源
    1.5 论文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2章 基于不确定性多属性分析理论的洞庭湖水资源现状分析
    2.1 理论简介
        2.1.1 理论基础
        2.1.2 基本步骤
    2.2 基于不确定性多属性分析理论的洞庭湖水质状况分析
        2.2.1 评价项目的选取
        2.2.2 水质评价标准
        2.2.3 评价资料
        2.2.4 水质现状评价
    2.3 洞庭湖水资源保障能力综合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洞庭湖水资源时间序列分析
    3.1 时间序列分析理论简介
        3.1.1 时间序列概念
        3.1.2 时间序列分析理论演变和发展
        3.1.3 时间序列的成分
        3.1.4 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
        3.1.5 时间序列分析特点
        3.1.6 时间序列分析基本原则
        3.1.7 时间序列分析的目的
        3.1.8 时间序列分析常用的基本方法
    3.2 时间序列分析的一般应用
        3.2.1 数据挖掘中的应用
        3.2.2 气象、天文、地质中的应用
        3.2.3 金融领域的应用
        3.2.4 信息领域中的应用
        3.2.5 商务中的应用
    3.3 时间序列在对水资源分析及预测中的优势
        3.3.1 水资源预测所涉及到的相关方法
        3.3.2 水资源预测方法的比较
    3.4 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洞庭湖水资源时间序列分解模型
        3.4.1 时间序列分解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3.4.2 时间序列模型的前期准备
        3.4.3 实例分析
    3.5 基于季节性调整的洞庭湖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3.5.1 季节性调整的时间序列分析一般模型
        3.5.2 季节调整方法
        3.5.3 水环境承载力理论基础
        3.5.4 水环境承载力季节性调整模型
        3.5.5 洞庭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洞庭湖水资源现状成因分析
    4.1 地理位置及区域气候对洞庭湖水资源的影响
    4.2 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洞庭湖水资源的影响
        4.2.1 洞庭湖主要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4.2.2 营养物质的输入、输出及平衡分析
        4.2.3 特殊的水沙条件分析
    4.3 大型工程对洞庭湖水资源的影响
        4.3.1 三峡建坝对洞庭湖水资源的影响
        4.3.2 疏浚工程对洞庭湖水资源的影响
        4.3.3 “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工程对洞庭湖水资源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不确定性理论和RBF 网络模型的洞庭湖水资源预测分析
    5.1 径向基函数(RBF)网络理论简介
        5.1.1 神经网络理论
        5.1.2 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网络理论
    5.2 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网络理论的水资源预测
        5.2.1 建立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的前期准备
        5.2.2 模型训练
    5.3 实例分析
        5.3.1 相空间重构
        5.3.2 混沌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
        5.3.3 结果讨论
    5.4 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洞庭湖湘江长沙段水污染控制多目标优化规划
    6.1 多目标规划模型及解法
        6.1.1 多目标规划模型及其非劣解
        6.1.2 多目标规划模型的解法
    6.2 非线性模糊算法
        6.2.1 模糊集理论
        6.2.2 模糊集的水平截集理论
        6.2.3 隶属度函数
    6.3 模糊非线性多目标优化求解水污染控制系统的多目标规划模型
        6.3.1 水污染模糊多目标规划模型
        6.3.2 水污染模糊多目标规划模型的解法
    6.4 湘江段水资源综合规划案例研究
        6.4.1 多河段一维水质模型
        6.4.2 洞庭湖湘江段水资源概况
        6.4.3 湘江段水污染控制模型
    6.5 结论
第7章 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洞庭湖滨水城市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7.1 不确定性多属性决策理论及其决策问题求解
        7.1.1 不确定性多属性决策简介
        7.1.2 不确定性多属性决策问题及模型
    7.2 在滨水城市区域污水处理工艺选择中的应用
        7.2.1 滨水城市居住小区污水处理工艺的特点
        7.2.2 滨水城市居住小区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原则
        7.2.3 决策理论在处理工艺选择中运用
    7.3 结论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附录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着作目录

(5)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对鄱阳湖汛期高水位变化趋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区域背景
        1.1.1 长江中下游流域概况
        1.1.2 长江三峡工程的概况
        1.1.3 鄱阳湖概况
        1.1.3.1 地理位置及湖泊概况
        1.1.3.2 鄱阳湖水系概况
    1.2 问题的提出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6 研究路线
第2章 江湖特性与洪水频率现状分析
    2.1 鄱阳湖与长江江湖特性分析
        2.1.1 鄱阳湖洪水形成、发展机制
        2.1.2 洪水地区组成及遭遇分析
        2.1.2.1 洪水地区组成分析
        2.1.2.2 江湖洪水遭遇分析
        2.1.3 江湖洪水顶托影响分析
        2.1.4 长江洪水倒灌入湖水量分析
    2.2 鄱阳湖洪水频率现状分析
        2.2.1 水文频率研究综述
        2.2.2 鄱阳湖洪水频率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长江中下游洪水演进模型
    3.1 洪水演进方法的概述
    3.2 洪水演进模型计算方法的比选
    3.3 模型的建立
    3.4 模型的求解
        3.4.1 求解的基本思路
        3.4.2 求解过程
        3.4.2.1 宜昌至沙市段
        3.4.2.2 沙市至城陵矶段
        3.4.2.3 城陵矶至汉口段
        3.4.2.4 汉口至湖口段
        3.4.3 工作曲线的绘制
        3.4.3.1 控制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3.4.3.2 河段的槽蓄曲线
    3.5 模型的验证
        3.5.1 资料的选用
        3.5.2 区间径流
        3.5.3 水位流量验证
第4章 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对鄱阳湖汛期高水位变化趋势的影响分析
    4.1 三峡工程运行初期的调度方案
        4.1.1 各部门对三峡水库调度的要求
        4.1.2 三峡工程的防洪规划
        4.1.3 三峡工程的防洪调度
        4.1.3.1 对荆江防洪补偿调度方案
        4.1.3.2 对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方案
        4.1.3.3 典型年三峡水库综合运行方案
    4.2 湖口出现20.00m及以上高水位的年份分析
    4.3 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对鄱阳湖年最高水位影响分析
    4.4 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对鄱阳湖月最高水位影响分析
        4.4.1 5月月最高水位影响分析
        4.4.2 6月月最高水位影响分析
    4.5 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对鄱阳湖汛期年最高水位与月最高水位影响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与不足
        5.2.1 研究中的创新
        5.2.2 研究中的不足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水文信息系统现代化研究 ——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水资源现状
        1.1.1 世界水资源
        1.1.2 中国水资源
    1.2 水问题困惑与思考
        1.2.1 洪水问题
        1.2.2 干旱问题
        1.2.3 水污染问题
        1.2.4 水侵蚀问题
        1.2.5 水文科学的发展
    1.3 水文信息系统现代化内涵
        1.3.1 水文信息监测系统
        1.3.2 信息传输系统
        1.3.3 水文信息处理系统
        1.3.4 水文信息服务系统
        1.3.5 保障体系
    1.4 国际水文信息系统现代化研究进展
    1.5 我国水文信息系统现代化研究进展
        1.5.1 水文信息现代化历程
        1.5.2 水文信息系统现代化特点
        1.5.3 水文信息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1.5.4 水文信息现代化发展方向
    1.6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1.6.1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发展
        1.6.2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
        1.6.3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组成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7.1 水文信息传感技术
        1.7.2 水文信息采集控制终端
        1.7.3 水文信息传输
        1.7.4 水文信息处理
        1.7.5 水文信息实时预报应用
第二章 水文信息传感技术
    2.1 雨量传感器
        2.1.1 自记雨量计
        2.1.2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2.1.3 容栅式雨量传感器
        2.1.4 雨量传感器误差分析
    2.2 自动雨量站
        2.2.1 工作原理
        2.2.2 过程控制
        2.2.3 固态存贮
        2.2.4 报汛方式
        2.2.5 误差分析
    2.3 水位传感器
        2.3.1 接触式水位测量仪器
        2.3.2 浮子式水位计
        2.3.3 压力式水位计
        2.3.4 非接触式水位传感器
    2.4 WZY-III型磁光编码水位计
        2.4.1 问题提出
        2.4.2 磁光编码水位计原理
        2.4.3 磁光编码水位计设计
        2.4.4 应用总结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文信息采集控制终端
    3.1 遥测终端可靠性研究
        3.1.1 可靠性理论
        3.1.2 提高元件可靠性
        3.1.3 提高单元可靠性
        3.1.4 遥测终端可靠性设计
        3.1.5 遥测终端软件可靠性设计
    3.2 信息采集控制
        3.2.1 传感器的适应性
        3.2.2 传感器的控制
    3.3 传输通信控制
        3.3.1 通信设备适应性
        3.3.2 通信体制兼容性
        3.3.3 通信编码多样性
        3.3.4 信道侦听
    3.4 终端全兼容策略
        3.4.1 遥测站作为中继站的热备份
        3.4.2 中继站兼作遥测站
        3.4.3 中心站兼作中继站和遥测站
        3.4.4 远程通信设置
    3.5 固态存储技术
        3.5.1 存贮内容考虑
        3.5.2 存储容量考虑
        3.5.3 数据通信考虑
    3.6 电源管理
        3.6.1 终端节能设计
        3.6.2 太阳能充电控制
        3.6.3 遥测站电源监测
    3.7 控制终端界面设计
        3.7.1 按键功能
        3.7.2 现场显示与报警
        3.7.3 现场编程器
    3.8 设备防雷保护
        3.8.1 概述
        3.8.2 避雷针
        3.8.3 同轴电缆防雷
        3.8.4 遥测终端防雷
        3.8.5 综合防雷措施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文信息传输
    4.1 无线电路质量控制
        4.1.1 无线电路质量参数
        4.1.2 无线电路抗干扰
        4.1.3 提高无线电路质量
    4.2 水文信息传输途径
        4.2.1 超短波传输
        4.2.2 GSM短信传输
        4.2.3 GPRS实时在线传输
        4.2.4 卫星传输
        4.2.5 有线传输
    4.3 水文信息传输协议
        4.3.1 MDLC无线传输协议
        4.3.2 规范中水文数据帧格式
        4.3.3 WDTP无线通信数据格式
        4.3.4 WDTP无线组网协议
    4.4 信号碰撞概率分析
        4.4.1 信号碰撞概率
        4.4.2 降低碰撞概率措施
    4.5 水文信息传输计算机网络
        4.5.1 计算机网络组成
        4.5.2 计算机网络传输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文信息处理
    5.1 软件产品的一般性要求
        5.1.1 软件功能
        5.1.2 软件性能
        5.1.3 软件可用性
        5.1.4 界面设计原则
    5.2 水情测报系统数据库
        5.2.1 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
        5.2.2 数据库优化设计
        5.2.3 数据库安全性
        5.2.4 水情测报系统数据库组成
    5.3 水文信息采集软件
        5.3.1 系统设置模块
        5.3.2 信息采集模块
        5.3.3 数据查询模块
    5.4 水文资料整编系统
        5.4.1 水文资料整编综述
        5.4.2 水文资料整编定线
        5.4.3 两因素综合校正法原理
        5.4.4 两因素综合校正法应用
        5.4.5 水文资料整编软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文信息实时预报应用
    6.1 概述
    6.2 新安江水文预报模型应用
        6.2.1 通用组态软件
        6.2.2 模型参数优选
        6.2.3 模型初始值确定方法
        6.2.4 预报成果的实时校正
    6.3 神经网络水文预报模型应用
        6.3.1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6.3.2 流域洪水预报神经网络模型
        6.3.3 神经网络化的水箱模型
        6.3.4 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实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攻博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7)基于遗传算法的落差指数法参数优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落差指数法
2 GA算法设计
    2.1 编码方式
    2.2 适应值函数
    2.3 遗传算子
        2.3.1 选择算子
        2.3.2 杂交算子
        2.3.3 变异算子
3 实 例
4 结 语

四、基于遗传算法的落差指数法参数优选(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HSPF模型的派河流域土地利用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研究[D]. 陈吉春. 厦门大学, 2019(09)
  • [2]丰乐河流域洪水预报的瞬时单位线法应用研究[D]. 宗雪玮. 合肥工业大学, 2016(02)
  • [3]相应流量自动化实时报汛技术研究与应用[J]. 邹冰玉. 人民长江, 2011(04)
  • [4]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洞庭湖水资源系统分析[D]. 王玲玲. 湖南大学, 2008(12)
  • [5]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对鄱阳湖汛期高水位变化趋势的影响研究[D]. 刘文标. 南昌大学, 2007(06)
  • [6]水文信息系统现代化研究 ——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及应用[D]. 舒大兴. 河海大学, 2005(04)
  • [7]基于遗传算法的落差指数法参数优选[J]. 喻娓厚,游兴.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4(04)

标签:;  ;  ;  ;  ;  

基于遗传算法的跌落指数法参数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