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农场职工土地使用权流转分析

使命农场职工土地使用权流转分析

一、团场职工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程云鹏[1](2021)在《兵团第一师土地经营权纠纷化解研究 ——基于团场土地确权颁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国各地土地农用地流转规模及流转速度的大幅提升,在流转过程中,农用地涉及的经济纠纷也逐渐多元化。导致土地流转的信访案件连连上升。因此通过对司法案例进行研究在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随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近两年又进行了土地确权颁证,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现阶段土地政策正在发生变化。通过对以往土地纠纷分析发现,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和流转纠纷现状进行研究整合,纠纷逐渐复杂,实证研究也欠缺。从近五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法院的裁判文书中选取了100份样本案例进行类型化分析,总结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的成因主要包括:团场职工之间的农地流转不规范、流转前农地承包经营权权属界限不明晰、团场及师市政策发生变化。本文针对上述成因,提出具体的意见来解决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首先应完善农用土地相关的法律规定,使团场农用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地位得以明晰;完善立法,建立稳定的团场农用地的土地承包关系,规范农地的多种流转方式,确立确定时长的农户农地承包期限;其次加大对团场农用地的流转、监督及引导,严格规范团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监督团场农用土地转入方的土地使用方向,做到严格巡视,加强事前事后监管、建立团场农户土地流转登记制度、对团场农用地的用途进行管制规范、严格规定关于耕地保护的领导问责机制、建立健全耕地有关经济补偿机制;再次加大关于农用地相关的惩罚力度,坚决遏制团场农户违规发包团场土地的行为。

卢大林[2](2021)在《兵团农牧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指出兵团农牧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缺乏交易中介组织、团场改革后相关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需要结合兵团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与中央政策国家法律紧密衔接、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的农牧团场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建立兵团土地流转市场和配套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团场相关制度三个措施加以解决。

文小梅[3](2020)在《新规下兵团职工农用地承包经营权解读与重构》文中研究指明《兵团连队职工管理办法(试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连队职工身份地(耕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和《农村土地承包法》是兵团改革和农村土地改革下先后实施的新规,对兵团职工农用地从职工身份之成员权和土地流转之财产权等方面赋予新内涵。兵团职工农用地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法律主体、法律客体、权利义务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要牢牢围绕维稳戍边、民兵义务和国有农用地三个方位重新界定兵团职工农用地承包经营权,增加兵团职工农用地承包权的权重以重构兵团职工农用地三权分置体系,增加融资功能以增加兵团职工农用地财产属性,同时将解除合同的权力边界划分清楚,以规范公权力保障职工私权利,促进兵团持久稳定发展。

陈泽宇[4](2017)在《兵团第五师农地流转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农垦改革的不断推进,兵团农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地流转是农垦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职工增收有重要作用。农地流转作为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实现形式,是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需要,是推进兵团城镇化的需要,也是兵团农业向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实行土地流转政策的过程中,政策却受到了多方因素的阻碍,甚至对兵团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团场改革不断深化、兵团土地流转政策环境更加宽松的大背景下,弄清楚当前兵团土地流转的现状与问题,总结兵团农地流转的实践经验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兵团第五师为例,在综合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以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兵团第五师农地流转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首先从流转对象、流转规模、流转方式、流转动因以及流转绩效等方面对第五师农地流转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找出农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促进第五师农地流转的具体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第五师农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人均流转土地面积逐渐增加;农地流转对象主要包括团场职工、非兵团职工、团场或国有经营公司、其他公司五类;流转方式主要包括转包、出租与互换;疾病、退休、劳动力转移、团场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团场农地流转的主要动因。(2)第五师农地流转存在流转契约不完善、价格评估流程不正规、流转程序不够规范、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组织协调主动性不强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滞后等问题。(3)法律基础、产权结构、流转综合效益、区域经济水平、社会保障以及干部认识等是影响第五师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主要提出以下一些政策建议:认识方面,建立起系统的关于土地行使利用不适当的追究过错的制度,明确农地流转当事人权责和农地流转的时间期限;承包经营权方面,完善流转机制,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探索农地流转新方式;产业方面,加强优势产业支撑,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拓展农业增效增收空间;政策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统筹制定农地流转相关配套政策,健全保障机制。

郭栋[5](2017)在《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文中提出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土地经营权制度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这项改革——农村土地流转,是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按照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原则进行的。本文研究的问题是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与学界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相比,本文的特色在于,以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产权理论、国有化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土地理论为基础,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实地调研方法,对现有的土地流转模式进行的产生、经验与不足等进行了客观、全面的分析、评价,最后提出了土地流转模式治理的底线、目标、方式。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分析了土地流转模式的研究背景,论证了土地流转模式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对于土地流转研究的现状,阐释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为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理论基础。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地租理论、产权理论、土地国有化理论,毛泽东的集体所有制理论,邓小平的“两个飞跃”思想以及习近平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需要遵循的“三权分置”原则。第三部分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兴起。主要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所面临的比较收益下降以及它的生存环境的改变,即短缺经济的终结,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兴起的制度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同时,从“种粮大户”、国营农场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伊始自发进行土地流转的实践,论证了土地流转的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第四部分是模式分析。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本部分从农民、政府两个角度,将现行的土地流转模式分为一般(或者说普遍)与典型(或者说特殊)两种模式。首先,站在农民的角度,梳理出了我国土地流转的一般或者说普遍模式——出租与反租倒包,转让或者转包,互换,入股与股份,信托等。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一般或者说普遍土地流转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农民自发搞的、自愿实行的。当然,也存在一些瑕疵,如改变农地用途。其次,站在农村基层政府参与的视角,笔者从现行土地流转模式中梳理出三个最具典型特征的模式——以政府主导的陕西杨凌土地流转模式、以政府引导的湖南益阳土地流转模式和以集体主导的山东安村土地流转模式。在实地调研和论文撰写过程中,笔者切身感受到,这三个土地流转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政府参与其中并发挥了一定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农民增收并不明显、稳定。第五部分是土地流转模式的治理。依据我国土地流转模式的不足或者说局限性,本部分针对性地提出了土地流转模式治理的基本举措。一是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治理要坚守“四个底线”——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坚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要坚持“三个目标”——坚持三农现代化、坚持乡村治理创新、坚持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等治理目标;要运用“三个方式”——政府引导、因地制宜、企业经营。

柴富成[6](2013)在《新疆兵团农地制度变迁与绩效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兵团受地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影响也逐步实施以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农地产权变革为主的、采取循序渐进、局部均衡、经营权从所有权逐渐分离和职工家庭生产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的农地制度变迁方式,直到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承包经营、产权清晰到户、农资集中采供、产品订单收购”的兵团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兵团农地制度变迁的意义远远超出原来的纯粹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诸多方面,实现了兵团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并最终引发兵团经济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新的农地制度安排表现出巨大的制度绩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82年恢复以来,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建设,现已成为集党政军企于一身、三次产业和社会事业快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联合体。“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兵团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强化科技进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三大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综合机械化率和高新节水灌溉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农业经济保持了全面、持续、快速增长,为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兵团的农业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与具有完善的生产组织职能的团场组织的矛盾、兵团集团化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是制约兵团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主要瓶颈。一方面要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扩大农工生产经营自主权,这势必导致分散化生产与兵团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相悖;另一方面,团场经营主体有计划的组织农业生产又剥夺了农工家庭经营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客观上降低了农工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制度绩效低下。因此,在市场经济和兵团特殊体制下,什么样的农地制度安排才是有效,才能既调动两个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又能使制度供给者获得预期收益,从而使兵团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兵团农地制度变迁的轨迹和每一次制度安排的绩效,以及农地制度变迁的动因和路径依赖,这涉及到兵团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及体制等制度环境,同时团场农工身份的确定和团场的职能定位,是兵团农地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兵团“三农”问题是兵团完成“屯垦戍边”使命的根基,而“三农”问题归根结蒂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的关键是制度问题,即农地制度创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业产业是兵团经济的基础,因此,农地制度创新成为兵团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事实上,新中国经济成长的史实表明,国民经济无论是处于高速增长,抑或停滞徘徊,其实都是农业增长与停滞的必然反映①,而中国农业的增长,又得益于农地制度的深刻变迁。对兵团而言,虽然农地经营制度变迁与地方农村有差异、甚至是不同步,但从军队经营到集体经营再到家庭经营制度的基本确立,包括兵团“1+3”②文件以及“1+3”补充文件的出台,以及团场基本经营制度的确立,每一次变迁都在探索更高绩效的制度安排。我国近30多年的改革历程证明了制度的重要性。在制度经济学中,虽然学者们对“制度”有很多种理解,但大家还是形成了一个共识:制度是重要的③。农地制度涉及社会、政治、文化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也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本文研究的思路是采用统计学和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实证的研究方法,应用新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以兵团农地制度(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和农地产权制度)为研究对象,从兵团农地制度变迁的时间序列(关键点)入手,分析兵团农地制度变迁的历程、动因、主体和影响因素等,在此基础上,首先以新制度经济学的效率标准分析兵团农地生产经营制度的绩效和效应;其次以产权经济学理论框架,以产权的完整性、完全性及剩余权的视角探讨兵团农地产权制度的绩效;再次以上述讨论的结果为基础总结分析兵团现行农地经营制度的利弊,并提出兵团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政策建议;最后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阐述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2)梳理与本研究相关的农地制度、制度变迁、制度绩效及产权的基本理论,并对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对象给予界定;3)应用新制度经济学及其相关理论分析兵团农地制度变迁及其影响因素;4)定性分析兵团农地经营制度变迁绩效并应用数据进行定量实证分析;5)以产权的完整性、完全性及剩余权的视角研究兵团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农业经济增长,以及农业投入、技术和劳动力对农业增长的影响;6)对现行兵团农地基本经营制度进行探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今后的创新方向;7)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得出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为兵团农地制度改革与创新提供政策依据。本文的核心思想是从历史的进程,大跨度地考察和分析兵团农地经营制度变迁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因素,以及解释不同时期农地制度变迁的路径和动因,分析不同时期兵团农地制度变迁背后的关键因素及其与农业绩效的关系,探索现行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措施,为未来兵团农地制度创新和农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兵团农地制度变迁与地方农村相比而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兵团特殊体制和肩负多重使命的制约较大。因此,兵团农地制度变迁不仅仅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社会、生态、边疆稳定等效益。一方面要调动职工家庭的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提高职工收入;另一方面要发展壮大农牧团场、增强团场经济实力、为兵团实现多重目标奠定基础;兵团农地制度变迁受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城市企业管理改革影响,采取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为主,同时也受职工家庭意愿影响,结合诱致性变迁为辅的方式演进。改革开放后,兵团农地制度变迁体现出巨大的制度绩效,并经历了三次高潮,促使兵团农业产业得到极大的发展,为兵团农业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兵团团场现行基本经营制度是追求农地制度绩效和实现兵团多重目标选择的结果,其制度意蕴是调动职工家庭和团场两个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好“统”和“分”有机结合的作用。然而,在实践中受有限理性经济人约束,往往表现为一方面是“统”有余而“分”不足,制约职工家庭经营自主权,挫伤职工生产经营积极性;另一方面是“统”不足而“分”有余,挫伤团场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无法发挥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优势。因此,兵团农地制度改革创新的方向是:一方面是加大“分”的力度,即加快农地产权制度创新,进一步清晰农地产权、探索农地流转方式、农地收益权、处置权、租赁权的改革,扩大职工家庭经营自主权;另一方面是提高“统”的能力,即加大生产经营制度的创新力度,以市场为导向、面向职工家庭,以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资料采供、技术培训服务以及农产品加工等为纽带,依托兵团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强强联合,组建相应的大型服务公司,充分发挥兵团组织化、集约化优势,实现农业现代化。

吕丝[7](2012)在《新疆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探析》文中提出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乃设立在国有土地之上的用益物权,与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在着诸多差异。从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客体、内容等权利范畴的基础上看,现行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存在如下困境:制度上,土地所有权人与承包经营权人法律地位不平等;现实中,土地承包经营权欠缺安全性、流通性。在新旧体制交错、市场机制与计划的行政配置并存的背景下,应在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回归私权属性的基础上,发展合作社之路以探索兵团农业产业化路径,完善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李克飞[8](2012)在《对兵团团场宅基地及其房屋流转的法律思考——兼与农村宅基地之比较》文中认为团场宅基地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与农村集体性质的宅基地一样,其获取具有无偿性;对农村宅基地的原则性规定适用于兵团;团场宅基地使用权不能通过房屋买卖、继承或者赠与取得;团场宅基地及其房屋不能抵押和入股,其房屋出租应受到限制。

刘振中,李志阳[9](2011)在《农地流转:基于劳动用工制度的一个分析框架——以新疆兵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劳动用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地的流转。本文以新疆兵团的劳动用工制度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分析农地流转的新框架。通过分析新疆兵团劳动用工制度与农地流转间的深层次相互作用,发现现行的劳动用工制度是阻碍农地流转的一个重要因素。接着,文章构建了破解新疆兵团农地流转困境的方案,并通过对农地流转相关主体间的博弈分析论证了新方案的可行性。

王芳[10](2011)在《兵团农地流转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兵团农地在流转过程中,交易范围较小,主要表现为职工之间的内部流转,职工和外部农地经营主体之间的流转量较少,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兵团农地流转过程中扩大交易范围的对策建议。

二、团场职工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团场职工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兵团第一师土地经营权纠纷化解研究 ——基于团场土地确权颁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土地流转纠纷研究及土地确权纠纷研究
        1.3.2 国外土地确权纠纷研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2.1.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
        2.1.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2.1.4 纠纷
    2.2 理论基础
        2.2.1 土地产权理论
        2.2.2 农户行为理论
        2.2.3 社会冲突理论
第三章 兵团土地制度发展概况
    3.1 兵团团场土地制度的演变
        3.1.1 上世纪九十年代兵团土地制度-土地制度市场化
        3.1.2 二十一世纪初兵团土地制度-“1+3”文件
        3.1.3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土地制度
    3.2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的土地经营制度
        3.2.1 团场土地经营权制度中享有的权利
        3.2.2 团场土地经营权制度中应承担的义务
    3.3 团场土地确权颁证实施情况
        3.3.1 团场农田土地清查
        3.3.2 土地确权进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团场职工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现状和特征分析
    4.1 团场土地经营权确权过程中的纠纷分析
        4.1.1 团场职工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情况
        4.1.2 确权过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4.1.3 确权过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特征分析
    4.2 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纠纷分析
        4.2.1 团场职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
        4.2.2 团场土地经营权流转纠纷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4.2.3 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特征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化解土地经营权纠纷的路径-几个典型案例
    5.1 团场土地经营权确权纠纷化解
        5.1.1 土地确权纠纷典型案件描述
        5.1.2 纠纷主要冲突点的分析
        5.1.3 化解纠纷的思路和主要措施
    5.2 职工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纠纷化解
        5.2.1 土地流转纠纷典型案件描述
        5.2.2 纠纷主要冲突点的分析
        5.2.3 化解纠纷的思路和主要措施
    5.3 化解土地经营权纠纷的路径
第六章 对策及建议
    6.1 对策及建议
        6.1.1 师市及团场层面的政策建议
        6.1.2 促进各纠纷解决方式的完善和衔接
        6.1.3 法律层面的建议
    6.2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2)兵团农牧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兵团农牧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权流转存在的问题
    (一)兵团缺乏与中央政策国家法律紧密衔接、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的农牧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二)兵团农牧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缺乏交易中介组织,如土地评估组织、土地交易代理组织等,无法在兵团范围建立有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流转市场和监督管理体系
    (三)相关制度不完善影响兵团农牧团场职工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二、解决兵团农牧团场土地使用权流转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兵团应尽快制定与中央政策国家法律紧密衔接、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的农牧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并加以实施
    (二)兵团要认真研究建立兵团农牧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配套的监督管理机制
    (三)出台相关政策解决流转土地职工的民兵义务问题

(3)新规下兵团职工农用地承包经营权解读与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有农场及其土地使用权
    (一)国有农场的性质与功能
    (二)国有农场的特征
    (三)国有农场的存在的问题
        1.政府参与国有农场经营过度
        2.产业结构层次、市场化程度不高
        3.农场国有农用地使用权的权利属性不明确
        4.家庭农场效率不高
二、维稳历史背景下的兵团职工农用地使用权
    (一)兵团职工农用地制度历史发展
    (二)兵团职工农用地基本制度
三、农村土地改革和兵团体制改革下兵团职工农用地的法律定位
    (一)《兵团连队职工管理办法(试行)》对兵团职工的法律定位
    (二)兵团职工身份地流转的法律界定
    (三)新《农村土地承包法》给职工农用地权的新视角
    (四)新法下职工农用地适法的空间和不足
四、新土地承包法下的兵团职工农用地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比
    (一)新法下法律主体对比
    (二)新法下法律客体对比
    (三)法律内容对比
        1.占有权
        2.使用权
        3.收益权
        4.处分权
五、三权分置下兵团职工农用地制度的法律重构
    (一)重构兵团职工农用地承包权、经营权基础上的三权分置制度
    (二)提高兵团职工农用地的法律地位和保护
    (三)构建兵团职工农用地财产权体系

(4)兵团第五师农地流转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关于农地流转现状的研究
        1.2.2 关于农地流转问题的研究
        1.2.3 关于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的研究
        1.2.4 关于兵团农地流转问题研究
        1.2.5 国内外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1.3.3 采用的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地流转
        2.1.2 农地流转的主要方式
        2.1.3 兵团农地流转
    2.2 理论基础
        2.2.1 交易费用理论
        2.2.2 地租和地价理论
        2.2.3 规模效益理论
第三章 兵团第五师农地流转现状调查
    3.1 兵团第五师概况
    3.2 调研说明与样本特征
    3.3 问卷设计与数据选取
        3.3.1 问卷设计
        3.3.2 数据选取
    3.4 兵团第五师农地流转现状调查分析
        3.4.1 农地流转对象
        3.4.2 农地流转规模
        3.4.3 农地流转方式
        3.4.4 农地流转动因
        3.4.5 五师农地流转的利益相关者
        3.4.6 农地流转的效果
第四章 兵团第五师农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与因素分析
    4.1 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4.1.1 流转契约不完善
        4.1.2 价格评估流程不正规
        4.1.3 流转程序不够规范
        4.1.4 农地流转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4.1.5 组织协调主动性不强
        4.1.6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滞后
    4.2 影响农地流转的因素
        4.2.1 法律因素
        4.2.2 产权结构
        4.2.3 流转综合效益因素
        4.2.4 干部职工认识因素
        4.2.5 社会保障因素
        4.2.6 地域经济水平因素
第五章 兵团第五师农地流转对策
    5.1 统一思想认识
    5.2 规范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5.2.1 完善流转机制
        5.2.2 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5.2.3 积极探索农地流转新方式
    5.3 强化产业配套
        5.3.1 加强优势产业支撑
        5.3.2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
        5.3.3 拓展农业增效增收空间
    5.4 完善政策供给
        5.4.1 加大扶持力度
        5.4.2 统筹制定农地流转相关配套政策
        5.4.3 健全保障机制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5)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模式
        2.1.2 农村土地流转
        2.1.3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2.1.4 治理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土地制度基本思想
        2.2.1 地租理论
        2.2.2 所有权理论
        2.2.3 土地国有化理论
    2.3 集体所有制理论
        2.3.1 集体所有制的提出
        2.3.2 集体所有制的内涵
    2.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政策
        2.4.1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4.2 中国农业发展和改革的“两个飞跃”
        2.4.3 农村土地流转的“三权分置”
第三章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兴起
    3.1 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面临的问题
        3.1.1 农业比较收益下降
        3.1.2 短缺经济的终结
        3.1.3 不少农民放弃农地经营
    3.2 土地流转的由来
        3.2.1 家庭承包责任制推进中的“种粮大户”
        3.2.2 国营农场中的“家庭农场”
    3.3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3.3.1 流转速度加快,但适度规模的经营主体还是承包农户
        3.3.2 多种经营模式并存,但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是主要模式
第四章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
    4.1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普遍模式分析
        4.1.1 土地流转的普遍模式
        4.1.2 各种土地流转模式的比较分析
    4.2 典型的土地流转模式分析
        4.2.1 以政府主导的杨凌土地流转模式
        4.2.2 以政府引导的益阳土地流转模式
        4.2.3 以集体主导的山东安村土地流转模式
第五章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治理
    5.1 治理底线
        5.1.1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5.1.2 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
        5.1.3 坚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5.1.4 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
    5.2 治理目标
        5.2.1 坚持农业现代化目标
        5.2.2 坚持乡村治理创新目标
        5.2.3 坚持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的目标
    5.3 治理方式
        5.3.1 政府引导
        5.3.2 因地制宜
        5.3.3 企业经营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新疆兵团农地制度变迁与绩效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地的概念
        2.1.2 制度的涵义
        2.1.3 农地制度的概念界定
    2.2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产权理论
        2.2.2 农地产权制度理论
        2.2.3 制度变迁理论
        2.2.4 制度绩效理论
第三章 新疆兵团农地制度变迁分析
    3.1 兵团基层组织及其制度分析
        3.1.1 兵团组织体系
        3.1.2 兵团基层组织的特征
        3.1.3 兵团农业生产、生活资料供给制度变迁
        3.1.4 兵团农场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
    3.2 兵团团场农业生产经营制度改革的历程
        3.2.1 实行大包干责任制改革(1979-1982 年)
        3.2.2 兴办家庭农场改革(1983-1987 年)
        3.2.3 推行团场企业承包制改革(1988-1992 年)
        3.2.4 “两费自理”的推行(1993-2000 年)
        3.2.5 综合改革时期(2001-2005 年)
        3.2.6 团场基本经营制度的确立(2006 年至今)
    3.3 兵团农地产权制度变迁
        3.3.1 农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归国家所有阶段
        3.3.2 农地经营权属逐步下放阶段
        3.3.3 农地产权逐步明晰阶段
        3.3.4 兵团农地制度变迁的特点
第四章 兵团农地生产经营制度绩效分析
    4.1 制度绩效的理论评价标准
        4.1.1 制度经济学的效率标准
        4.1.2 农业价值评价标准
        4.1.3 兵团农地生产经营制度绩效评价指标构建
    4.2 兵团农地生产经营制度的政治效应
        4.2.1 国家意志的体现
        4.2.2 层级决策者效用最大化选择
        4.2.3 经济当事人自身需求
    4.3 兵团农地生产经营制度的经济效益分析
        4.3.1 农地资源的产出效率显着提高
        4.3.2 农地利用效率增强
        4.3.3 农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4.3.4 农业从业者收入稳步增长
    4.4 兵团农地生产经营制度社会效应分析
        4.4.1 社会保障效应
        4.4.2 地权稳定性效应
        4.4.3 稳定职工队伍效应
    4.5 兵团农地生产经营制度生态效应分析
        4.5.1 节水农业功效卓着
        4.5.2 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4.5.3 创新了生态建设新模式
    4.6 兵团农地生产经营制度绩效实证研究
        4.6.1 数据选取
        4.6.2 变量及模型建构
        4.6.3 结论
第五章 兵团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农业绩效
    5.1 产权对绩效的影响机理
        5.1.1 产权对绩效的功能和效应
        5.1.2 农地产权完整性和完全性与农业增长
        5.1.3 兵团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的分析框架
    5.2 兵团农地产权制度的激励效应
        5.2.1 行政计划时期(1954-1982 年)
        5.2.2 团场综合改革时期(1983—2005 年)
        5.2.3 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阶段(2006 年至今)
    5.3 兵团农地产权制度的资源配置效应
        5.3.1 农业投入总量情况
        5.3.2 单位农业产值要素投入
        5.3.3 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动
    5.4 兵团农地产权制度的科技进步效应
        5.4.1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
        5.4.2 实施“五个一”培肥工程
        5.4.3 推广种植业“十大”主体技术
        5.4.4 精准农业和高密度优质高产栽培模式
        5.4.5 推行优良杂交和工厂化育苗移栽
    5.5 兵团农地产权制度与交易费用
        5.5.1 管理者目标多重使土地承包费用过高
        5.5.2 团场职工的理性和机会行为
        5.5.3 兵团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农业绩效——一个实例
第六章 兵团现行农地制度安排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6.1 兵团农地经营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6.1.1 农地经营主体之间存在利益矛盾
        6.1.2 农地产权不完整
        6.1.3 农地使用与生产经营合约存在矛盾
        6.1.4 身份地固定于职工,效率低下
        6.1.5 基层组织变迁后,两用地经济效益不高
    6.2 完善兵团农地制度改革的保障措施及今后的创新方向
        6.2.1 不断完善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强化农地产权的刚性
        6.2.2 大力发展租赁经营
        6.2.3 稳定和强化土地的承包权
        6.2.4 推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6.2.5 鼓励支持能人牵头的大户承包
        6.2.6 促进、规范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
        6.2.7 正确处理团场农业职工承包经营主体的双重身份
    6.3 兵团农地制度改革的创新方向
        6.3.1 团场经营方式与模式转变
        6.3.2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创新
        6.3.3 农地经营的两个主体合作共赢
        6.3.4 团场管理体制改革,政企分开
        6.3.5 加强农业中介组织建设,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1 研究结论
        7.1.1 兵团农地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重因素影响
        7.1.2 兵团农地制度变迁体现出以强制性变迁为主、诱致性变迁为辅的方式
        7.1.3 农业是兵团经济的基础,农地制度创新是解决兵团“三农”问题的关键
        7.1.4 兵团现行的团场基本经营制度是追求农地制度改革绩效和实现兵团多重目标的结果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件1:兵团农业绩效主要年份原始数据
附件2:兵团第十二师头屯河农场职工土地承包经营合同书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7)新疆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兵团与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
二、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范畴
    (一) 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
    (二) 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客体
    (三) 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
        1. 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法定权利
        2. 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法定义务
三、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困境
    (一) 制度困扰——土地所有权人与承包经营权人博弈中的不平等
    (二) 现实困难——土地承包经营权欠缺安全性、流通性
四、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革新
    (一) 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私权地位的回归
    (二) 兵团农业产业化路径探索——合作社之路
    (三) 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完善
五、结语

(8)对兵团团场宅基地及其房屋流转的法律思考——兼与农村宅基地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团场宅基地及其房屋的性质
    (一)团场宅基地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具有全民性
    (二)职工住房属于个人所有的财产,具有私有性
二、团场宅基地及其房屋的法律特征
    (一)宅基地取得的无偿性
    (二)宅基地范围的限定性
    (三)住房保障的福利性
    (四)使用权与所有权的不可分割性
三、团场宅基地及其房屋流转的限制
    (一)对农村宅基地的原则性规定适用于兵团
    (二)团场宅基地使用权不能通过房屋买卖、继承或者赠与取得
    (四)团场宅基地及其房屋出租应规范
四、规范团场宅基地的措施
    (一)深入研究宅基地及其房屋流转问题
    (二)出台相关规定,规范流转行为
    (三)建立严格的宅基地使用权收回制度

(10)兵团农地流转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兵团农地流转的现状
    (一) 兵团农地流转概念界定
    (二) 农地流转的现状
二、兵团农地内部流快的原因分析
    (一) 增收是兵团农地内部流快流转盛行的根本原因
    (二) 交易费用的节省是兵团农地内部流转盛行的主要原因
三、农地外部流转缓慢的原因分析
    (一) 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不稳定, 抑制了外部农业经营主体转入兵团农地的积极性
    (二)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和手续不规范, 增大了外部农户处理农地流转纠纷的交易成本
    (三) 兵团的承包经营自主权落实困难, 外部农地经营主体转入兵团农地后缺乏自主经营性
四、扩大兵团农地流转交易范围的对策建议
    (一) 实现兵团土地承包期的长期稳定
    (二) 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严格土地流转管理
    (三) 积极探索多种流转方式, 放宽兵团土地流转经营主体的范围
    (四) 完善兵团的农地制度, 强化兵团的服务功能

四、团场职工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兵团第一师土地经营权纠纷化解研究 ——基于团场土地确权颁证[D]. 程云鹏.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2]兵团农牧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卢大林. 农业经济, 2021(03)
  • [3]新规下兵团职工农用地承包经营权解读与重构[J]. 文小梅.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4]兵团第五师农地流转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陈泽宇. 石河子大学, 2017(05)
  • [5]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D]. 郭栋. 山西大学, 2017(02)
  • [6]新疆兵团农地制度变迁与绩效问题研究[D]. 柴富成. 石河子大学, 2013(01)
  • [7]新疆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探析[J]. 吕丝.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5)
  • [8]对兵团团场宅基地及其房屋流转的法律思考——兼与农村宅基地之比较[J]. 李克飞. 兵团党校学报, 2012(01)
  • [9]农地流转:基于劳动用工制度的一个分析框架——以新疆兵团为例[J]. 刘振中,李志阳.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09)
  • [10]兵团农地流转问题研究[J]. 王芳. 新疆农垦经济, 2011(06)

标签:;  ;  ;  ;  ;  

使命农场职工土地使用权流转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