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致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一例

双黄连致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一例

一、双黄连致急性过敏间质性肾炎1例(论文文献综述)

吉萌萌[1](2020)在《清开灵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基于大样本研究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甚少,且不良事件/反应特征经个案报道、文献评价、HIS数据仓库、药品不良反应自愿报告系统(spontaneous report system,SRS)等基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关于清开灵注射液不良事件/反应相符;影响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除目前已确认的合并用药种类外,经过文献评价、HIS数据仓库分析,认为还与患者患有肝硬化或伴有电解质紊乱、泌尿系感染、神经肌肉系统等疾病,患者过敏史,超适应症(急性扁桃体炎、高血压等),溶媒情况(说明书中未提及允许与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混合使用),合并使用(腺肽、硝苯地平、胰岛素、维生素C等)等因素有关。药品上市后安全性评价能够科学严谨、充分地认识药品安全性,其最重要的内容是药品不良反应评价,主要是通过被动和主动两种监测模式评价药品安全性。通过文献汇总,用于药品不良反应评价的数据挖掘方法主要有:比值失衡测量法、卡方检验、条件Logistic回归等方法。Logistic回归应用于单药不良反应信号检测,具有较好的效果,它是通过控制混杂因素,从而来估计影响因素的相对危险度,对目标不良反应建立回归模型,以其他作为对照,但同时会忽略各个报告表的严重程度等级;随机森林方法具有对数据集大小基本没有限制、内嵌缺失填补方法的优势,同时不存在过拟合及共线性等问题,通过得出变量的重要性评分,从而客观地评价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因素,其最重要的、最具有实用价值的结果是可以分析各因素-不良反应症状的变量重要性评分情况,并结合原始病例资料,探索各个因素对引发具体不良反应症状之间的关联程度。为了充分了解真实世界下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特征及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非对照的药物源性(drug-oriented)前瞻性医院集中监测研究进行探索。研究目的(1)主要研究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上市后大规模人群使用时的安全性,识别并判断药品不良事件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性质、特点和发生的危险因素。(2)次要研究目的:探讨影响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因素的挖掘方法,为我国中药注射剂上市后临床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技术参考。研究方法(1)研究设计:采用多中心、非对照的药物源性(drug-oriented)前瞻性医院集中监测。(2)监测对象:根据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医院集中监测方案,方案设计单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监测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就诊于深圳仁爱医院、清河县中医院、原阳县人民医院等48家医疗机构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30842例患者。(3)监测方法:无挑选地纳入本制剂使用患者;按照中成药医院集中监测规范制定统一的监测方案、监查规范、成立研究组、督查组,深入临床观察、随访患者的用药反应,由临床医师/护师/药师根据病历和实际观察填写观察表。(4)数据处理:总协调员核实所有观察表,原始资料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保管。参照国际通用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的西医诊断标准,对诊断名称进行了规范命名的标准化处理;参照《中医内科学》对中医诊断、证型进行标准化处理;参照Meddra字典对病例中的ADR名称进行标准化的处理。(5)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主要从以下7个方面实施:监测中心、监测人员、监测进度、原始文件、电子数据、档案管理、质量管理。其中,原始文件和电子数据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6)统计分析:数据处理及统计工作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未参与方案设计的专业人员完成。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特点分析:采用R统计分析软件3.5.0版本编程计算。对于计数资料,采用描述方法分析频数及百分比;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分段描述频数和百分比的方式。运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探索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①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按照1:3配对方式,形成ADR组和对照组。统计学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two-side test),以P≤0.2初步筛选可疑风险因素,采用95%的可信区间。②基于描述性初步分析结果,纳入单因素分析并将显着因素(P≤0.2)纳入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中进行分析。当P≤0.05,估计系数为正值时,则认为该因素为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因素;当P≤0.05,估计系数为负值时,则认为该因素为不良反应发生的非风险因素。③采用R软件包RandomForest,将ADR组和对照组共368病例以7:3交叉训练分成256例训练集建立随机森林模型,112例测试集用来检验预测效果。基于描述性初步分析结果,纳入66个变量构建随机森林模型的影响因素,根据MeanDecreaseGini指标分析各个因素总的重要性评分及各因素-不良反应症状的变量重要性评分探索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1)监测清开灵注射液患者一般情况:采用多中心、非对照的药物源性(drug-oriented)前瞻性医院集中监测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30842例患者,男性有16209例(52.55%),女性有14633例(47.45%),分布于各个年龄段,5691例患者为18~30岁;就诊患者中,西医诊断涉及各个疾病系统,主要以呼吸道感染(11624例)、气管炎(5593例)、肺炎(2788例)等感染及侵染类疾病为主,中医诊断主要为邪热闭肺(3863例)、热毒(2289例)、邪热阻络证(1521例)等。(2)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特点:30842例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患者中,92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ADR发生率为3‰;涉及皮肤及皮下组织、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胃肠系统、各类神经系统、心脏器官等多种系统,主要表现特征为(频数≥10例):皮疹(42例)、瘙痒(32例)、恶心(16例)、胸闷(15例)、头晕(14例)、呕吐(12例)等。(3)巢式病例对照人群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描述性分析:对368例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巢式病例人群中ADR组和对照组进行描述性分析,统计学显着水平P≤0.2的因素有:既往病史(肺癌、高脂血症、胃炎等)、既往过敏史(P=0.1)、ADR史(P=0.052)、ADR史皮疹(P=0.004),西医诊断(脑供血不足、肺炎、尿路感染等),中医诊断(肝湿郁热、邪热闭肺、邪热阻络证等),溶媒剂量(P=0.063),间隔用药时间(P=0.036),合并其他药物种类(P=0.114),联合用药(奥拉西坦注射液、盐酸吡格列酮片、碘帕醇注射液、盐酸二氧丙嗪片、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注射液、复方氢氧化铝片等),合并药物系统分类(OTC感冒用药、OTC呼吸系统药物、代谢及内分泌系统药物等),合并药物药理作用(过敏介质阻释药、解热镇痛药、抗高血压药等)。(4)基于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清开灵注射液ADR发生的风险因素:基于巢式病例对照人群不良反应描述性分析(统计学显着水平P≤0.2),筛选出的与清开灵注射液ADR发生相关的既往病史肺癌等66个可疑因素,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与清开灵注射液ADR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为:曾患有肿瘤史、皮疹ADR史、现患有胃炎疾病、中风病;清开灵注射液与中药联合用药发生ADR的风险不明显。(5)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影响清开灵注射液ADR发生的风险因素:采用随机森林模型,以是否发生不良反应为结局,基于描述性初步分析结果,纳入66个变量构建随机森林模型的影响因素,随机构建100棵决策树,且该随机森林模型的精度为78%,预测模型良好。MeanDecreaseGini重要性评分排名前6位的为:曾患有皮疹ADR史、肿瘤疾病,现患有脑供血不足,既往过敏史,与中药合并用药,现患有胃炎疾病。采用随机森林模型,以不良反应名称的首选语编码(皮疹、瘙痒、恶心、胸闷、头晕、呕吐)作为结局变量,清开灵注射液ADR发生的相关因素(曾患有皮疹ADR史、肿瘤疾病,现患有脑供血不足,既往过敏史,与中药合并用药,现患有胃炎疾病)作为解释变量,显示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时:既往皮疹ADR史引起瘙痒、皮疹的重要性评分明显高于恶心、胸闷、头晕、呕吐;既往疾病系统史肿瘤引起恶心、胸闷的重要性评分明显高于皮疹、瘙痒、头晕、呕吐;现患脑供血不足引起胸闷、恶心、头晕的重要性评分明显高于皮疹、瘙痒、呕吐;既往过敏史引起皮疹、瘙痒的重要性评分明显高于恶心、胸闷、头晕、呕吐;与中药合并用药引起皮疹、瘙痒、恶心的重要性评分明显高于胸闷、头晕、呕吐;现患胃炎疾病引起皮疹、瘙痒的重要性评分明显高于恶心、胸闷、头晕、呕吐。结论(1)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30842例患者中,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有92例,ADR发生率为3‰,属于偶见不良反应;涉及皮肤及皮下组织、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胃肠系统、各类神经系统、心脏器官等多种系统,主要表现特征为:皮疹、瘙痒、恶心、胸闷、头晕、呕吐等。(2)既往肿瘤病史,既往过敏史及皮疹ADR史,胃炎,脑供血不足,中风病是清开灵注射液ADR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3)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时,曾患有肿瘤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恶心、胸闷的不良表现;曾患有过敏史、皮疹ADR史、现患胃炎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瘙痒、皮疹的不良表现;现患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容易出现胸闷、恶心、头晕的不良表现。(4)目前临床上应用清开灵注射液相对比较规范,但对于现患有脑供血不足、中风病患者,应密切关注患者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后的用药反应(胸闷、恶心、头晕等),若有应立即停止使用;现患有胃炎的患者,建议慎用清开灵注射液。

李永辉,王芳,郭瑞锋[2](2019)在《704例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及潜在风险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合并用药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合理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河北省药品监测评价中心2012年至2016年收集的704例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合并用药所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孢曲松钠与氨基苷类抗生素、高效利尿药(呋塞米)、抗病毒药阿昔洛韦联合使用可能增加肾毒性风险;与含乙醇类药物联用有增加双硫仑样反应的风险;与含钙制剂不能混用或不能同时输注,有致死风险。结论应关注头孢曲松钠合并用药的合理性及潜在风险,加强用药监测,防治严重ADR。

冯雪[3](2017)在《雷公藤制剂安全性(肾毒性)的循证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采用文献计量研究和循证评价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雷公藤制剂的安全性(肾毒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为政府决策和临床应用提供经过循证医学评价的雷公藤制剂安全性(肾毒性)的研究证据,并为将来评价中药肾毒性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方式和建议。方法1.国内外有关中药肾毒性报道的计量研究我们的研究将肾毒性界定为所有中药引起的所有与肾脏相关的不良反应,例如肾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血尿、少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等。国外研究检索资源包括:PubMed和Cochrane图书馆。检索的起止日期为建库到2017年1月1日。不对纳入的研究类型进行限定。总结国外研究中所有有可能具有肾毒性的中药。国内研究检索资源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FDA)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检索日期为第一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2008年6月26日)发布到2017年1月1日,筛选所有有关中药肾毒性的报道。总结计量研究的结果,找出目前国外与国内研究均报道较多的可能具有肾毒性风险的中药,作为肾毒性系统评价研究的对象。2.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的系统评价研究根据研究一的结果,选择雷公藤制剂,制作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的系统评价。系统全面的检索CNKI、SinoMed、VIP、万方数据库、PubMed和Cochrane图书馆。收集关于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的所有研究类型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所有纳入研究均按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或报告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估;采用R软件对雷公藤制剂的肾毒性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并进一步对雷公藤制剂所治疗的疾病类型、用药方式、用药时间等进行亚组分析。3.雷公藤制剂RCT肾毒性的报告质量评价根据CONSORT HARMS(更好的报告随机试验中的危害:CONSORT声明扩张版)对纳入的雷公藤制剂相关肾毒性RCT研究进行报告质量评价,计算每个研究符合CONSORT HARMS的条目,评价雷公藤制剂相关RCT中其肾毒性相关不良反应的报告质量,总结国内研究肾毒性相关不良反应报告的问题。4.探讨快速评价法在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研究中的应用采用四种检索策略检索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的相关研究,一是不限定任何检索词,即采用传统的系统评价检索方法;二是将雷公藤制剂的相关检索词限定为"CFDA批准上市的所有包含雷公藤成分的中成药";三是将肾毒性的相关检索词限定为"第二部分研究文献筛选过程中发现的报道最多的与肾毒性相关的词汇";四是同时限定雷公藤制剂和肾毒性相关检索词;最后,将后三种检索方法的结果与第一种检索方法的检索结果对比,探讨快速评价法在中药肾毒性研究中的可行性。结果1.国内外有关中药肾毒性报道的计量研究国外研究:初步检索到文献243篇,经筛选后,排除非中药及非肾毒性相关不良反应的文章215篇,最终纳入文献28篇,包括队列研究1篇、病例系列1篇、病例报告15篇、动物实验9篇和体外研究2篇;发表时间为1989年至2015年;2篇研究的研究对象服用中药治疗肾脏病,8篇研究的研究对象服用中药治疗其他疾病,4篇研究的研究对象无疾病,3篇研究未报告服用中药治疗何种疾病。报告的具有肾毒性的单味中药及中药方剂共有97种,其中6种具有肾毒性风险的中药文献量较多,分别为:马兜铃酸类中药(5篇)、雷公藤(4篇)、丁公藤(2篇)、大黄(2篇)、麻黄(2篇)、苍术(2篇),其余的91种中药均仅有1篇文献报道其具有肾毒性风险。国内研究:CFDA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从2008年6月26号开始报道,所报道的最早雷公藤制剂不良反应可追溯至2004年。至2017年1月1号,CFDA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报道的不良反应通报有73条(涉及雷公藤制剂的不良反应患者共839例),其中有关肾毒性的报道32条,共纳入了 16种具有肾毒性风险的中药,分别为感冒清片(胶囊)、珍菊降压片、雷公藤制剂、维C银翘片、穿琥宁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莲必治注射液、含青木香的中药汤剂、冠心苏合丸、舒肝理气丸、二十五味松石丸、含广防已的中药汤剂、含朱砂莲的中药颗粒剂、感冒通(片剂)、龙胆泻肝丸。其发布时间为2008年至2015年间。其中雷公藤制剂的说明书显示其适用症为肾病,12种中药(感冒清片[胶囊]、珍菊降压片、维C银翘片、穿琥宁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莲必治注射液、冠心苏合丸、舒肝理气丸、二十五味松石丸、感冒通[片剂]、龙胆泻肝丸)说明书适用症为其它疾病(普通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肺炎、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肝炎和胆囊炎),3种中药(含青木香的中药汤剂、含广防已的中药汤剂、含朱砂莲的中药颗粒剂),未找到说明书,因此不确定其适应症。总结国内外研究结果,国外与国内研究关注较多的具有肾毒性风险的中药为马兜铃酸类中药和雷公藤制剂。2.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的系统评价研究检索CFDA国产药品数据库,目前CFDA批准上市的中成药有58908种,其中其中包含雷公藤成分的中成药共26种。按这26种中成药进行检索,初步检索了 4775篇文献,经筛选,排除非中药及未报告不良反应的研究后,共纳入36项研究,纳入的研究类型包括RCT、CCT、病例系列,及病例报告,涉及2017名研究对象,其中雷公藤制剂用药者1573名。共28项研究,1999名研究对象纳入Meta分析,研究类型为RCT、CCT和病例系列,其中雷公藤制剂用药者93人。结果显示雷公藤制剂肾毒性发生率为:5.81%(95%CI:[4.43%;7.57%])。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使用雷公藤制剂治疗肾病和其它疾病、单用药和联合用药、用药时间在3个月以内和3-12个月、大于12个月的肾毒性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雷公藤制剂RCT肾毒性的报告质量评价雷公藤制剂相关肾毒性RCT研究的报告质量较差,平均每个研究仅符合7个条目。报告最不充分的条目为:采用何种方法判断肾毒性归因于雷公藤制剂,无法判断肾毒性归因于雷公藤也与未报告药品的生产厂家(主要是由于不同厂家的药品的成分可能不同)、联合用药的药品名称、研究对象的辩证分型有关。建议将来中药不良反应的相关研究,严格按照CONSORT HARMS建议的条目对研究进行详细报告,对于中药汤剂,详细的报告药物的组成、剂量、使用方式、用药时间;对于中成药,详细的报告生产药品的厂家、生产批号、剂量、使用方式、用药时间;详细报告研究对象的辩证分型级分型的依据。4.探讨快速评价法在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研究中的应用从检索到的总文献量上来看:不限制检索词的方法检索到的总文献量最多,为10024篇,分别限制雷公藤制剂和肾毒性检索词检索到的文献总量相对减少,为4775篇和4790篇,同时限定者两种检索词检索到的文献总量最少,为1594篇。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量上来看,四种检索方法分别纳入的文献分别是32篇、36篇、32篇、34篇,没有比较大的差异。从纳入的文献类型上来看,限定雷公藤制剂的相关检索词与不限定检索词的检索结果相比,多检到了 1篇RCT、2篇病例系列和1篇病例报告,比不限定检索词的检索结果更加全面;限定肾毒性相关检索词与不限定检索词的检索结果相比,漏检了 1篇病例报告,符合度较高;同时限定雷公藤制剂和肾毒性相关检索词与不限定检索词的检索结果相比,多检到了 1篇RCT和2篇病例系列,漏检了 1篇病例报告,符合度较高。因为病例报告无法进行率的meta分析,因此,我们认为后三种限制检索词的方法与传统的系统评级检索结果相比比较符合,而同时限定雷公藤和肾毒性检索词的方法是最好的,因为它不仅结果符合,而且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工作量。结论中药肾毒性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除了马兜铃酸类中药,报告最多的具有肾毒性风险的中药是雷公藤制剂。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的发生率为5.81%,但是由于未纳入未报告不良反应的研究,并且纳入的文献数量较少,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即使出现阳性的结论,也可能是有机遇所致,此种情况下,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的发生率可能被高估。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的疾病类型、不同的用药方式、用药时间与肾毒性发生率之间没有显着关联。但是,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少、研究类型多为病例系列、方法学质量差等原因,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建议将来中药不良反应的相关研究,严格按照CONSORT HARMS建议的条目对研究进行详细报告。快速评价方法在中药肾毒性的研究中应用是可行的。对于中药肾毒性相关研究,推荐的检索策略如下:#1中药相关检索词#2肾毒性OR肾损害OR肾功能损害OR肾功能异常OR肾功能不全OR肾功能衰竭OR尿素氮升高OR肌酐升高OR血尿OR少尿[全文]#3中毒[主题]#4动物OR鼠OR兔OR犬[题名]#5#2 OR#3#6#1 AND#5#7#6 NOT#4

韦凤华[4](2013)在《丁胺卡那霉素致泌尿系统不良反应70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丁胺卡那霉素致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转归,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5-2010年国内公开发行的有关丁胺卡那霉素发生的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的医药期刊18篇共70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引起血尿的有5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间质性肾炎5例,尿潴留2例,肾性尿崩症、排尿困难、尿闭各1例。结论应高度重视丁胺卡那霉素的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陈浩[5](2013)在《双黄连粉针剂联用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的肾毒性》文中研究表明1研究目的双黄连粉针剂组方由金银花、连翘、黄芩三味药组成,属抗病毒药物,有效成分主要是绿原酸和黄芩苷。头孢吡肟是带有β-内酰胺环类的化合物,属于第四代头孢菌素,其抗菌机制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两药均是临床上用来抗炎、抗病毒,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常用药。头孢吡肟是肾脏毒性最弱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本实验研究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联用,观察是否因为双黄连诱导肾小管上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的表达,导致头孢吡肟在肾内聚集而产生肾毒性。2研究方法2.1双黄连粉针剂及其主要成分黄芩苷和绿原酸对头孢吡肟的药动学影响运用HPLC-UV法测定静注双黄连粉针剂及其主要成分黄芩苷或绿原酸单体静注一周后,再静注头孢吡肟,测定各时间点血药浓度,计算各组的药动学参数。色谱条件:色谱柱:Phenomenex C18(Luna,250mm×4.6mm,5μm),柱温:25℃,流速:1mL·min-1梯度洗脱,UV=254nm下检测,流动相和洗脱条件见为:乙腈:体积分数为 0.05%甲酸水溶液:0-4min(0.07:0.93),5-11min(0.35-0.65),12-14min(0.07-0.93)。2.2双黄连粉针剂与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的肾毒性研究将1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1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是:空白对照组(KB组),双黄连高(SG组)、中(SG组)、低(SD组)剂量组,头孢吡肟高(TG组)、中(TZ组)、低(TD组)剂量组,双黄连高剂量合用头孢吡肟高剂量组(SG+TG组),双黄连高剂量合用头孢吡肟中剂量组(SG+TZ组),双黄连高剂量合用头孢吡肟低剂量组(SG+TD组),双黄连中剂量合用头孢吡肟高剂量组(SZ+TG组),双黄连中剂量合用头孢吡肟中剂量组(SZ+TZ组),双黄连中剂量合用头孢吡肟低剂量组(SZ+TD组),双黄连低剂量合用头孢吡肟高剂量组(SD+TG组),双黄连低剂量合用头孢吡肟中剂量组(SD+TZ组),双黄连低剂量合用头孢吡肟低剂量组(SD+TD组)。KB组每天静注0.9%的生理盐水,双黄连粉针剂单用组静注双黄连,头孢吡肟单用组静注头孢吡肟,联用组按剂量先静注注射双黄连粉针剂,0.5h后,在静注盐酸头孢吡肟,连续给药一周。测定肾组织匀浆中MDA含量、T-SOD活力、血清肌酐和血尿酸氮含量、尿蛋白含量、尿β-D-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活力,运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肾脏病理组织学的变化。2.3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膜上Oat-1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肾组织切片上,观察各组动物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地侧膜上Oat-1的表达变化。3结果建立一个简便、稳定、可靠的测定血浆中头孢吡肟含量的HPLC-UV检测方法,且血浆中内源性的物质不干扰样品峰。双黄连粉针剂及其主要成分黄芩苷和绿原酸能够增加头孢吡肟在大鼠体内曲线下面积和延长头孢吡肟的消除半衰期。双黄连高剂量对头孢吡肟的曲线下面积增加约50%,双黄连中剂量对头孢吡肟的曲线下面积增加约30%,绿原酸和黄芩苷的高剂量对头孢吡肟的曲线下面积增加约2倍。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联用,生化指标检测的结果显示,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中β-D-N-乙酰氨基葡萄糖甘酶、尿蛋白等,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联合应用组的这些指标比相应剂量的头孢吡肟单用组显着升高。肾组织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未见肾间质充血和炎细胞浸润,肾小管管腔未见蛋白管型;给药各组大部分动物肾间质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充血和肾小管或肾小球细胞凋亡;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的联用组中均出现数例的肾小管蛋白管型,且以双黄连粉针剂高剂量与头孢吡肟高剂量组的最为明显。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联合应用组相对于各单用组,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转运体表达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联用,肾小管上皮细胞膜基底侧Oat1的表达明显增加。4结论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联合用药,可能由于Oat1对两种药物的亲和力不同,提示延长了头孢吡肟在肾内停留的时间,引起肾毒性可能。

何仁,谢葩[6](2012)在《常见药物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文中认为目的由药物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因发病急剧,已成为威胁病人生命的重要医院获得性、药源性肾脏疾病之一。易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药物有喹诺酮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等常用抗生素,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抗肿瘤药物,常用中药等等,预防和及时治疗药源性肾功能衰竭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韩小花[7](2011)在《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分析清开灵注射液在治疗皮肤病时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特点、使用前后各项化验指标的变化情况、在治疗前后的皮损评分情况,客观地评价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以及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病种、中医证型及临床疗效。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本药物。方法:本研究包括清开灵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和临床疗效评价两部分。回顾性分析565例住院患者的病案,收集其中的一般情况、清开灵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皮损的变化情况等信息,填写《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使用情况登记表》、《不良反应登记表》,将收集的数据录入EpiData数据库,最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2.不同年龄段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不同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不同疾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例不良反应病例中,湿疹6例,占46.1%;在共收集的48例湿疹病例中,有6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5.有过敏史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高于无过敏史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6.严重程度以轻中度为主,占92.3%,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7.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有发热、胸闷、皮肤瘙痒、皮疹、手臂疼痛、口干、心动过速、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红线。8.发生时间多在输液开始后3-30min,持续时间多在1-3h之间。9.未发生不良反应者552例,在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前后RBC、HB、PRO、TP、A.G、AST、ALT、UA、R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NE%、URO、BLD、BUN、Cr、T、P输液后的值均低于输液前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检验指标升高的情况。10.清开灵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银屑病、带状疱疹等疾病;证型主要为血热证、热毒证。11.使用时间多为7-18天。12.皮损面积、颜色、浸润及肿胀、疱四个方面输液后的各项评分较输液前有明显下降,二者有显着性差异。13.疗效结果:痊愈45例,占8.2%;显效147例,占26.6%;有效207例,占37.5%;无效153例,占27.7%,总有效律34.8%。结论:1.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不会造成患者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等的损害,但在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别是湿疹患者和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2.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广泛,可用于银屑病、红皮病等红斑鳞屑性疾病,带状疱疹、丹毒等感染性疾病,皮肌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期,证属血热、热毒者,使用时间以1-2周为宜,疗效确切。

成岚,王莉,袁强,崔小花,商洪才,张伯礼,李幼平[8](2010)在《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在不同年龄、系统和严重程度的分布、构成及影响因素,为双黄连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和上市后再评价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1~2009.9)、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1~2009.9)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1~2009.9),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按不同类别(年龄、过敏史、涉及系统、联合用药等)计算出双黄连注射剂ADR总数、构成比,根据临床研究中可获得的用药人数与ADR病例数估算ADR发生率。结果①共纳入452篇文献,合计2799例ADR病例,近20年发表文献以病例报告为主(84.51%),根据69篇文献报告的31165例用药人数和1013例ADR数,计算出ADR总发生率为3.25%。②ADR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13?1,18岁以下未成年人占32.71%。③ADR病例药物过敏史以青霉素最多(占13.38%),其次为磺胺、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等。④ADR病例原患疾病中呼吸系统占91.75%,其次为消化系统(5.17%)、泌尿系统(1.11%)等。⑤药物联用以青霉素最多,发生ADR的风险是单用的3.14倍[95%CI(2.58,3.81)]。⑥ADR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皮肤、消化系统、全身反应、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局部反应、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及其它。⑦按WHO药物ADR严重程度分级,Ⅰ、Ⅱ、Ⅲ、Ⅳ级分别占6.36%、5.48%、45.62%、2.12%;52.42%的ADR病例未描述具体临床表现与转归。⑧12例死亡病例除1例因疼痛诱发心肌梗死致死外,其余均因过敏性休克致死,2例曾合并用药,ADR出现最快者1分钟内。⑨双黄连粉针剂ADR发生率(2.25%)低于注射液(4.1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黄连注射剂ADR临床表现以皮肤过敏和消化道反应为主,联合用药会增加ADR风险,粉针剂比注射液安全性高。建议加强对双黄连注射剂从生产到临床应用过程的监管与监测,严格规范ADR报告,分级风险评估与管理ADR。

陈炯华,谢雁鸣,魏永越,俞冲,王永炎[9](2009)在《从《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看中药不良反应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药品种类、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不良反应致死情况分析2001年11月以来13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发现中药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泌尿系统损害,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尤为突出。据此建议引进消化国外自愿呈报系统(SRS)信号检测方法,探索适应于我国中药上市后安全性的监测方法。

郑芳,程心玲[10](2007)在《中药肾毒性分析及概况》文中认为分析产生中药肾毒性的原因、机理、概况以及如何预防肾毒性的发生。

二、双黄连致急性过敏间质性肾炎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黄连致急性过敏间质性肾炎1例(论文提纲范文)

(1)清开灵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清开灵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研究进展
    综述二 药品不良反应数据挖掘方法研究进展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医院集中监测的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监测对象与样本量
        2.2 伦理审查与注册
        2.3 研究方法
        2.4 数据处理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清开灵注射液监测病例一般情况
        3.2 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3 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特征分布情况
        3.4 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既往史、既往ADR分布
        3.5 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诊断情况分布
        3.6 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用药情况分布
        3.7 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合并用药情况分布
第二部分 运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分组方法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巢式病例对照人群不良反应描述性分析
        3.2 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清开灵注射液ADR发生的风险因素
        3.3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影响清开灵注射液ADR发生的风险因素
第三部分 讨论
    1 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特点
    2 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结论
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2)704例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及潜在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合并用药报告情况
    2.2 患者一般情况
    2.3 合并用药情况
    2.4 A D R类型
    2.5 转归
3 讨论
    3.1 合并用药与肾毒性
    3.2 合用含乙醇类药物与双硫仑样反应
    3.3 含钙制剂
    3.4 关注严重A D R
    3.5 其他问题

(3)雷公藤制剂安全性(肾毒性)的循证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国内外有关中药肾毒性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方法
    1. 中药肾毒性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2. 具有肾毒性风险的中药分类
    3. 中药安全性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国内外有关中药肾毒性报道的计量研究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的系统评价研究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雷公藤制剂相关肾毒性RCT报告质量评价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部分 探讨快速评价法在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国内外有关中药肾毒性报道的计量研究"的英文文献检索策略
    附录二 "国内外有关中药肾毒性报道的计量研究"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附录三 "雷公藤制剂肾毒性系统评价研究"的检索策略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丁胺卡那霉素致泌尿系统不良反应7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原发疾病
    2.3 给药途径与用药剂量
    2.4 联合用药情况
    2.5 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
    2.6 不良反应的类型及临床表现
    2.7 治疗措施及转归
3 讨论
    3.1 丁胺卡那霉素致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的机制
    3.2 防治对策

(5)双黄连粉针剂联用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的肾毒性(论文提纲范文)

基金资助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双黄连粉针剂及其主要成分和头孢吡肟的研究进展
        1.1 中西药联用作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1.2 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类抗生素及其联用不良反应研究现状
        1.3 绿原酸与黄芩苷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药物性肾损伤的研究概况
        2.1 药物引起肾损伤的相关机制
        2.2 检测药物性肾损伤的生化指标
        2.3 肾脏病理组织学的研究意义
    第三节 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转运研究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双黄连粉针剂及其成分黄芩苷和绿原酸对头孢吡肟的药动学影响
        1.1 生物样品中头孢吡肟的HPLC-UV方法的建立
        1.2 双黄连粉针剂对头孢吡肟的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1.3 黄芩苷、绿原酸单体对头孢吡肟的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第二节 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联用的肾毒性研究
        2.1 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联用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
        2.2 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联用大鼠肾脏病理学观察
    第三节 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吡肟联用肾小管上皮细胞Oat1的表达
第三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在研期间发表的文章
附录 缩略语中英文说明
致谢

(6)常见药物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见抗菌药物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1.1 β-内酰胺类
    1.2 氨基糖苷类
    1.3 喹诺酮类
    1.4 磺胺类
    1.5 抗病毒类
    1.6 其他常见抗菌药物
2 常见解热镇痛类药物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3 抗肿瘤类药物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4 精神类药物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5 常见中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6 其他常用药物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7)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清开灵注射液的成份研究及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药物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综述三 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一 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临床研究二 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临床疗效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及问题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附表

(8)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筛选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与筛选结果
    2.2 纳入文献及发表年代分布
    2.3 双黄连注射剂ADR病例的性别、年龄分布
    2.4 双黄连注射剂ADR病例既往过敏情况
    2.5 双黄连注射剂ADR原患疾病分布
    2.6 双黄连注射联合用药情况
    2.7 双黄连注射剂ADR涉及系统
    2.8 双黄连注射剂ADR严重程度分级
    2.9 双黄连注射剂ADR死亡病例临床情况
    2.1 0 双黄连注射剂剂型与ADR的关系
3 讨论
    3.1 双黄连注射剂适应症与我国疾病负担和用药人群的关系
    3.2 双黄连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及推动合理用药的措施
    3.3 双黄连注射剂ADR严重性问题与风险管理
    3.4 双黄连注射剂严重致死性ADR与年龄、临床表现的关系及启示
    3.5 双黄连注射剂ADR与药物合用、溶剂类型的关系
    3.6 本研究的局限性

四、双黄连致急性过敏间质性肾炎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清开灵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研究[D]. 吉萌萌.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2]704例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及潜在风险分析[J]. 李永辉,王芳,郭瑞锋. 中国药业, 2019(21)
  • [3]雷公藤制剂安全性(肾毒性)的循证评价研究[D]. 冯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4]丁胺卡那霉素致泌尿系统不良反应70例分析[J]. 韦凤华.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13(05)
  • [5]双黄连粉针剂联用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的肾毒性[D]. 陈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05)
  • [6]常见药物致急性肾功能衰竭[J]. 何仁,谢葩. 海峡药学, 2012(07)
  • [7]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D]. 韩小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1)
  • [8]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评价[J]. 成岚,王莉,袁强,崔小花,商洪才,张伯礼,李幼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02)
  • [9]从《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看中药不良反应现状[J]. 陈炯华,谢雁鸣,魏永越,俞冲,王永炎. 中国中医急症, 2009(10)
  • [10]中药肾毒性分析及概况[J]. 郑芳,程心玲. 海峡药学, 2007(09)

标签:;  ;  ;  ;  ;  

双黄连致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