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沥青路面起毛病害防治探讨

高寒地区沥青路面起毛病害防治探讨

一、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翻浆病害防治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范小蒙[1](2021)在《冻土地区柔性加固基层路面结构经济性研究》文中指出川藏公路南线(西藏境内)沿线地质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季节性冻土广泛分布,有大量的松散堆积体,且路面结构形式单一,除过水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外,其余路段几乎全部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沿线受路基水分、不良地质和季节性冻土冻融循环等影响,路面普遍出现不均匀变形病害。从上世纪60年代川藏公路修筑以来,公路病害经常发生平均每5年进行一次大修,在大修期间,不仅使通行车辆增加了大量的时间成本,而且还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支出压力。我国许多地区开展了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研究,并在提升公路建设质量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针对川藏公路南线现有路面结构形式病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的现象,推荐柔性加固基层沥青路面,并对其经济性进行研究,对丰富川藏公路南线路面结构形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调查川藏公路南线(西藏境内)路基路面的病害情况,分析现行路面结构的局限性,推荐了适应不均匀变形路段的路面结构形式:柔性加固基层(土工格室加固级配碎石)沥青路面,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对柔性加固沥青路面的适应性进行验证,按照先技术可行性,后经济合理性的原则,计算柔性加固基层沥青路面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对该路面结构进行经济性分析。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运用ABAQUS软件建立弹塑性数值模型,以路基模量降低的多少来表征路基的不均匀变形程度,模拟分析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和柔性加固基层沥青路面在不均匀变形和车辆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在此基础上对两种沥青路面进行破坏接近度计算,然后采用数值模拟结合经验拟合公式计算在不均匀变形影响下路基顶部累积塑性应变。结果表明,在相同轴载和不均匀变形的作用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比柔性加固基层沥青路面先达到破坏状态,验证了柔性加固基层沥青路面对不均匀变形的适应性。(2)运用物元分析理论,建立路面使用性能物元预测模型,以此为依据判断路面的养护时机。经预测分析,半刚性路面在第4.5年时需要进行中修养护,第8年进行大修养护,在寿命末期第12年时需要进行重建或改建;柔性加固路面只需在第8年进行一次中修即可。(3)在柔性加固基层沥青路面技术可行性的前提下,基于公路全寿命周期分析理论,计算了柔性加固路面的初期建造费用、养护费用、用户费用和残值。结果表明,柔性加固基层沥青路面虽然初期造价费用高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但是柔性加固路面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低于半刚性路面。因此,柔性加固基层沥青路面社会经济效益较高,是较为合理的路面结构形式。

段宏远[2](2019)在《高寒地区公路翻浆病害的预防及处治措施》文中研究指明高寒地区是我国较为偏远的地区,公路病害是高寒地区常出现的问题,公路翻浆在高寒的地区是极为严重的问题。由于公路翻浆的问题在公路中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旦发生公路翻浆病害,将会造成公路的严重损害,阻碍了车辆在公路的正常运行,并增加了行使车辆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对公路翻浆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针对高寒地区公路翻浆病害的预防及处治措施,进而有效地规避公路翻浆病害的产生,提高公路的整体质量,促进我国公路事业的长远发展。

梁雪娇[3](2017)在《轮载作用下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及损伤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高寒地区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高海拔、低气温、大温差、多日照、强辐射的气候特征,自然条件恶劣,同时己建成投入运营的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病害严重,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合理选择至关重要。既有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分析尚欠全面,多未考虑粒料及土基的非线性,亦未充分结合环境、气候特征开展轮载作用下疲劳开裂、永久变形的损伤分析。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等,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1)介绍了在国际上沥青路面结构分析发展历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轴对称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ichPave(MFPDS之力学分析模块),包括其本构模型、自重应力与侧向应力、边界条件、网格剖分、应力修正与收敛准则、非线性层等效回弹模量及疲劳寿命与车辙深度预估等,为后续开展高寒地区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奠定了基础;(2)介绍了在国际上沥青路面结构分析发展历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软件KENLAYER(KENPAVE之柔性路面分析模块),包括多轮荷载的迭加、粘弹性分析、非线性分析和损伤分析等,从而为后续开展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结构损伤分析奠定了基础;(3)基于半刚性、夹层式、全厚式、倒装式四种典型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结构,考虑倒装式结构级配碎石和四种结构土基的非线性,利用MFPDS软件建立了受轮载作用的轴对称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这四种结构受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应力、应变等力学响应,横向比较了其路用性能优劣;(4)考虑沥青面层的粘弹性、级配碎石和土基的非线性及轮载的移动性,运用KENPAVE软件,建立了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半刚性、夹层式、全厚式、倒装式四种沥青路面结构轮致损伤分析模型,分别从疲劳开裂和永久变形两种损伤模式出发,开展了一年春夏秋冬四个时期、一个荷载组的损伤分析,讨论了路面温度、土基春融对损伤规律的影响,明确了路面控制损伤模式及损伤程度,横向比较了四种结构的损伤规律;(5)综合力学响应和损伤分析的结果,评析了高寒地区典型沥青路面结构的适应性,提出了高寒地区适宜的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相关建议。

徐晓玮[4](2017)在《寒区道路沥青路面病害特征及其施工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幅员辽阔,寒区面积达417.1×104 km2,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3.5%。该类地区大多处于西部、东北等高寒、高海拔地区,经济欠发达、交通需求较大。是我国以后交通建设发展的重心,但由于该类地区年均气温较低,冻融循环剧烈,对道路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从提高寒区路面施工质量的角度出发,调查典型寒区道路病害特征,分析寒区低温环境对道路施工质量影响,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影响寒区路面施工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温度控制标准,为该类地区路面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寒冷地区纵向开裂一般认为是路基融沉相关的病害,纵裂尤其是连续性纵裂发展迅速,1-2年时间内宽度、长度迅速增大,且一般的灌缝等养护措施对其影响有限;车辙、拥包病害是寒区道路沿线较少的一种病害形式,仅占所有调查病害的6%左右,车辆频繁启动制动及沉陷病害是造成该类病害重要诱因;70%以上的沉陷病害,对路面造成极大附加应力,进而造成严重路面病害;寒冷地区工期短、温差大等因素,造成该地区路面施工需在10℃、甚至0℃以下进行施工,低温压实环境造成有效碾压时间短、混合料压实困难等问题。进而造成混合料压实不足,并引发路面各种病害;室内试验表明:温度对混合料压实度的影响更甚于摊铺厚度对成型密度的影响。低温工况下进行路面施工时,结构层较厚的路面由于温度衰减缓慢,碾压过程中温度大多高于薄层,因此较厚的路面摊铺厚度更有利于混合料的压实;当成型温度低于120℃,即使增大压实功,混合料最高压实度仅能达到98.6%;成型温度温度低于100℃,无论如何增大压实功,混合料最高压实度很难达到96%。;现有公路工程技术检测标准中,对高速及一级路路面压实度控制标准为98%,对于二级路及一般市政道路,规定混合料压实度不低于96%,因此,分别选定120℃,100℃为高速公路及二级路最低控制压实温度,并提出有效碾压时间;选择青海省玉树至治多公路进行试验工程验证,并进行压实度、渗透性、抗滑性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温度控制指标可以保障寒区路面施工质量。

潘小廷[5](2016)在《高寒地区沥青路面防治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公路使用时间增加,高寒地区沥青路面容易出现裂缝类、松散类三个主要问题以及泛油、翻浆等问题。对高寒地区沥青路面常见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沥青路面灾害的方法。

王铁权[6](2016)在《多年冻土区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结构变形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为高海拔、辐射强、气温低、温差大、各类冻土广泛分布的特殊自然环境,致使路基路面性能衰变相对较快,诱发了裂缝、车辙、不均匀变形等病害,降低道路使用性能。本文采用现场测试、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路基路面结构内温度场、位移场展开研究,分析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结构变形特性。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G109青藏公路和G214青康公路为依托,分析了道路沿线气温、辐射、降雨、冻土类型等自然环境特征;基于现场调研归纳分析了多年冻土区路基路面典型结构及道路病害类型。建立了伴有相变的非稳态温度场、水分场及流固热耦合控制方程;以共玉高速试验段K629+800K634+200为典型路段,选取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建立了多年冻土区路基路面结构数值模型。基于现场调研,分析了共玉高速K629+800K634+200试验段弯沉、路面变形及病害分布特征,综合考虑承载力、路面抗变形、抗开裂等因素,评价多年冻土区试验路段路面结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4%水稳碎石、2%水稳碎石试验段)性能最好;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级配碎石、土工格室试验段)次之。基于冻土区路基路面结构数值计算模型,确定典型路段温度、水分、荷载及位移的边界条件和模型计算参数,数值计算路基路面结构的位移变形,并与调研实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所建路基路面数值模型的正确合理性。数值计算分析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温度场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复合式基层路面结构在提高0℃冻结线、减小冻土融化等方面效果最佳。计算分析不同路面结构位移场变化规律可知,多年冻土区复合式基层路面结构变形小于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及柔性基层路面结构。计算分析了宽幅、窄幅复合式基层路面结构的温度场、位移场及路表沉降,可知宽幅路基路面结构有着显着的“吸热、聚热、保温”效应,其路基内部存在着范围广、温度高的高温区,结构变形大于窄幅道路结构。

武立波,祁伟,牛富俊,牛永红[7](2015)在《我国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冻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冻害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因受气候、环境、冻融循环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冻害问题依然突出.随着国家公路规划网的逐步实施,将有更多的公路工程向季节性冻土区推进,为了将已有的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践,需对其进行综合评述.基于前期的研究基础,总结我国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冻害的主要破坏形式及分布区域,讨论影响路基冻害的几个主要因素,分析和总结已有公路路基冻害防治措施的研究现状,提出季节性冻土区公路工程面临的问题和研究建议,为深化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冻害及其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孙向鹏[8](2015)在《高寒地区公路翻浆破坏成因及防治措施》文中认为翻浆是高寒地区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翻浆严重影响了路基的稳定性,会造成路基的坍塌和路面的下沉,严重影响了高寒地区路面的行车安全和道路的通行能力。本文针对高寒地区公路所处的特殊的自然条件,分析了高寒地区公路翻浆的种类及其成因,最后提出高寒地区公路翻浆的防治措施。

陶志刚[9](2014)在《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病害模式及处治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高寒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特殊,随着公路建设向高海拔、寒冷地区山岭区延伸,各种沥青路面裂缝、车辙以及水损害等病害逐渐暴露出来。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延长路面使用寿命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以S212线吐尔尕特至乌恰公路改建工程路面的病害调研为基础,将高寒地区气候、地质特性对沥青路面病害模式的特殊影响进行特征描述和原因分析,以此为依据找到相应的病害整治对策。

黄兵[10](2015)在《四川典型区域沥青路面设计及工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沥青路面是我国高等级公路的主要路面结构形式,其使用性能跟交通条件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四川省幅员辽阔,川西北高原寒冷、紫外线强,温差大,川中盆地炎热、潮湿、多雨,重载交通多。由于川西北高原、川中盆地地区气候环境特征存在明显差别,交通构成也不尽相同,因此,面对新一轮的西部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四川公路建设向盆地周边山区及川西北高原延伸的形势,积极开展基于四川区域性自然特征的沥青路面设计及工程技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依托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高原湿地郎川公路修筑及环境保护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431800054)”、郎川公路建设指挥部科技项目“高寒、高海拔地区强紫外线环境下改性沥青路面技术研究”以及四川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成德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动力行为研究(项目编号:2010828-2)”,以川西北高原以及川中盆地地区沥青路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沥青路面结构、性能及施工和管理技术等研究资料的收集,以及进行了具有代表性的路面实地调研,结合四川地理、气候特征及交通情况,重点对四川高原、盆地区域性沥青路面的材料性能、结构形式与行为以及现场施工与管理技术等内容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有:(1)通过文献与工程调研分析,总结了四川沥青路面结构、材料以及施工与养护技术发展的历程,指出了四川沥青路面的关键技术性问题及技术发展主攻方向,归纳了四川区域性沥青路面的病害形式。即:川西北高原沥青路面的主导病害类型归结为6类:沥青过早老化、泛油、路基冻胀融沉引起的路面破坏、沥青路面变形、水损坏以及路面开裂;川中盆地除了沥青路面的典型病害以外,最主要的沥青路面病害类型为:早期路面疲劳破坏和水损坏。(2)以AC-13、SMA-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研究为例,充分考虑环境与交通条件的要求,分别对川西北高原地区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抗紫外线老化等性能,川中盆地地区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抗疲劳性、高温稳定性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系统分析了压实温度和改善措施对AC-13低温抗裂性能、沥青品种和抗紫外线添加剂对AC-13抗紫外线老化性能,以及油石比、纤维掺量、矿料级配等因素对SMA-13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AC-13的低温压实临界温度和油石比、纤维掺量、矿料级配对SMA-13性能影响的主次关系。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在川西北高原地区进行沥青混合料设计时,应注重于混合料抗低温性能和抗紫外老化的改善,可采用偏细级配、增加沥青用量、添加抗紫外线添加剂等方法;在川中盆地地区进行沥青混合料设计时,应重点优化油石比、纤维掺量、矿料级配等材料组成因素,注重其水稳定性、抗疲劳性、高温稳定性等路用性能的协调。通过综合分析,进一步从材料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两方面总结并提出川西北高原、川中盆地区域性条件下的沥青路面材料设计关键技术。(3)以现场试验路观测、动测数据为基础,较系统研究了川西北高原地区、川中盆地地区的半刚性结构、全厚式结构及倒装结构等不同类型沥青路面的结构行为和性能特点,分析了不同路面结构形式对交通条件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从抗低温开裂角度,提出了在川西北高原地区沥青路面应优先选用沥青碎石基层全厚式结构或级配碎石基层倒装式结构的路面形式;从动弯沉与动应变响应角度,提出了在川中盆地地区重载交通沥青路面结构应优选全厚式结构形式。综合现场实测结果,从结构层的性能要求、设计关键控制指标及建议结构组合等3个方面分别总结了四川高原、盆地区域性沥青路面结构优选技术。(4)从四川气候、交通特点及路面材料特点出发,参考相关规范及施工经验,对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碎石及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技术,以及沥青路面精细化施工管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详细阐述了路面各结构层施工过程中混合料拌制、运输、摊铺、碾压、养生、接缝处理等重点工艺控制细节与要点,重点指出了对水泥、沥青等原材料的选择必须从四川高原、盆地区域性气候与交通特性出发,做到差异化、针对性、适宜性优选,明确了四川山区公路长大纵坡特殊路段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速度、碾压方向的控制标准。结合成德南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经验,从标准化建场、规范化备料、程序化接路、精细化施工等方面总结提炼了沥青路面精细化施工管理技术。

二、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翻浆病害防治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翻浆病害防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冻土地区柔性加固基层路面结构经济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冻土地区路面结构研究现状
        1.3.2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川藏公路南线特征分析及路面结构推荐
    2.1 川藏公路南线沿线自然环境特征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候特征
        2.1.3 冻土分布特征
    2.2 川藏公路南线现行路面结构调查
    2.3 川藏公路南线路基路面病害调查
        2.3.1 裂缝类病害
        2.3.2 变形类病害
        2.3.3 松散类病害
        2.3.4 翻浆病害
    2.4 路面结构推荐
    2.5 本章小结
3 柔性加固基层路面结构适应性验证
    3.1 路基不均匀变形机理
    3.2 沥青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基本假定与路面参数选取
        3.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3 车轮印迹的确定
    3.3 柔性加固基层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分析
    3.4 基于破坏接近度沥青路面结构计算分析
        3.4.1 破坏接近度
        3.4.2 标准轴载下沥青路面结构不均匀变形破坏接近度计算分析
        3.4.3 超载下沥青路面结构不均匀变形破坏接近度计算分析
    3.5 沥青路面结构累积塑性应变计算
        3.5.1 路基累积塑性应变模型
        3.5.2 路基累积塑性应变计算步骤
        3.5.3 动荷载模型
        3.5.4 循环荷载下沥青路面结构累积塑性应变计算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柔性加固基层路面结构经济分析
    4.1 公路全寿命周期理论
        4.1.1 公路全寿命周期费用构成
        4.1.2 经济评价指标
    4.2 初期建造成本
    4.3 养护费用
        4.3.1 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
        4.3.2 养护时机的确定
        4.3.3 养护费用计算
    4.4 用户费用
    4.5 期末残值
    4.6 柔性加固基层路面结构全寿命周期经济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高寒地区公路翻浆病害的预防及处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公路翻浆病害的原因
2 翻浆的有效防治措施
    2.1 合理设计
    2.2 科学养护管理
        2.2.1 秋季养护
        2.2.2 冬季养护
        2.2.3 春季养护
        2.2.4 夏季养护
3 翻浆的治理
    3.1 查明翻浆路段的水文地质情况
    3.2 查明路基的土质特性
4 结语

(3)轮载作用下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及损伤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病害现象及处治措施
        1.2.2 沥青路面结构非线性弹性有限元分析
        1.2.3 轮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损伤分析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技术路线
第2章 基于MFPDS软件的基础理论简介
    2.1 MFPDS软件简介
    2.2 MFPDS软件基础理论
        2.2.1 本构模型
        2.2.2 自重应力与侧向应力
        2.2.3 边界条件
        2.2.4 网格剖分
        2.2.5 应力修正与收敛准则
        2.2.6 非线性层等效回弹模量
        2.2.7 疲劳寿命与车辙深度预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KENPAVE软件的基础理论简介
    3.1 KENPAVE软件简介
    3.2 KENLAYER程序基础理论
        3.2.1 多轮荷载的迭加
        3.2.2 粘弹性分析
        3.2.3 非线性分析
        3.2.4 损伤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轮载作用下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分析
    4.1 概述
    4.2 MFPDS软件建模参数
        4.2.1 荷载参数
        4.2.2 材料参数
        4.2.3 模型范围、边界条件与网格剖分
        4.2.4 剖面选择
    4.3 力学响应结果及其分析
        4.3.1 位移
        4.3.2 应力
        4.3.3 应变
        4.3.4 非线性层等效回弹模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轮载作用下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结构损伤分析
    5.1 概述
    5.2 KENPAVE软件建模参数
        5.2.1 荷载及交通参数
        5.2.2 材料参数
        5.2.3 损伤分析参数
    5.3 路面损伤分析结果及讨论
        5.3.1 不考虑春融对土基强度的影响
        5.3.2 考虑春融对土基强度的影响
        5.3.3 综合分析
    5.4 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思考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4)寒区道路沥青路面病害特征及其施工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寒区道路沥青路面病害调查与成因分析
    2.1 国道109概况及调查方法
        2.1.1 国道109概况
        2.1.2 青藏公路病害评价指标与方法
        2.1.3 调查表填表方法确定
    2.2 调查结果及统计
        2.2.1 路面纵裂
        2.2.2 横向、网状裂缝病害分布规律
        2.2.3 车辙、拥包
        2.2.4 沉陷病害调查
    2.3 寒冷地区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2.4 病害发展历程及相互关系研究
        2.4.1 路面纵裂
        2.4.2 病害间相互关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寒区道路沥青混合料低温施工对策研究
    3.1 低温施工工况研究
    3.2 不同温度、厚度工况沥青混合料压实研究
        3.2.1 试验目的
        3.2.2 试验材料及方法
        3.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 不同气温工况下混合料降温模型
        3.3.1 路面结构温度场理论
        3.3.2 温度场计算方法
        3.3.3 建模及参数值确定
        3.3.4 计算结果分析
    3.4 不同温度环境下混合料碾压时段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路面低温施工试验路铺筑与效果验证
    4.1 试验工程概况
    4.2 混合料组成及路面结构
    4.3 施工过程控制
    4.4 施工后检测
    4.5 本章小结
主要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多年冻土区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结构变形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冻土区路面结构与材料研究现状
        1.2.2 冻土区路基结构研究现状
        1.2.3 水-热-力三场耦合研究现状
        1.2.4 研究现状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自然环境与路况研究
    2.1 青藏高原气候环境
        2.1.1 降雨分析
        2.1.2 气温分析
        2.1.3 辐射分析
        2.1.4 地温分布
        2.1.5 冻土深度
        2.1.6 风速风向
    2.2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道路沿线冻土类型及分布
        2.2.1 G109沿线冻土类型及分布
        2.2.2 G214沿线冻土类型及分布
    2.3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道路典型结构
        2.3.1 路面典型结构
        2.3.2 路基典型结构
    2.4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道路病害分析
        2.4.1 路面结构病害
        2.4.2 路基结构病害
        2.4.3 路基路面病害成因简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多年冻土区路基路面结构数值模型建立
    3.1 Flac3D数值求解简介
        3.1.1 基本介绍
        3.1.2 Flac3D的使用特征
        3.1.3 Flac3D的求解流程
    3.2 模型控制方程
        3.2.1 温度场控制方程
        3.2.2 水分场控制方程
        3.2.3 流固热耦合控制方程
    3.3 模型边界条件
        3.3.1 温度场边界条件
        3.3.2 水分场边界条件
    3.4 路基路面结构数值模型
        3.4.1 共玉高速路面结构
        3.4.2 路基路面结构数值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年冻土区路基路面结构数值模型验证
    4.1 共玉高速典型路段测试分析
        4.1.1 路面弯沉测量
        4.1.2 路基路面变形检测
        4.1.3 路面病害统计
        4.1.4 测试综合分析
    4.2 路基路面结构位移场数值模拟
        4.2.1 建立路基路面结构位移场数值模型
        4.2.2 确定模型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4.2.3 确定模型参数
        4.2.4 位移场模拟结果分析
    4.3 路基路面结构位移场数值模拟与典型路段测试对比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多年冻土区高等级公路结构变形特性数值分析
    5.1 路基路面结构温度场模拟
        5.1.1 建立路基路面结构温度场数值模型
        5.1.2 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
    5.2 宽幅路基路面结构数值分析
        5.2.1 建立宽幅路基路面结构数值模型
        5.2.2 宽幅路基路面结构温度场云图
        5.2.3 宽幅路基路面结构位移场云图
    5.3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路面结构变形特性综合分析
    5.4 小结
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我国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冻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的冻害破坏形式及分布区域
    1. 1冻胀
    1. 2翻浆
2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冻害的影响因素
    2. 1路基土质
    2. 2土体水分
    2. 3温度
    2. 4路面结构形式及路基特征
    2. 5行车荷载
3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冻害的防治进展
    3. 1改善路基土质
        (1)换填法
        ( 2) 化学改良法
    3. 2保温措施
    3. 3改善路基水分状况
    3. 4路基路面结构改进措施
    3. 5综合措施
4结论和建议

(8)高寒地区公路翻浆破坏成因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翻浆的类型
    1.1 地面水引发的翻浆
    1.2 地下水引发的翻浆
    1.3 土体水引发的翻浆
    1.4 气态水引发的翻浆
    1.5 混合水引发的翻浆
2 翻浆的成因
    2.1 土质
    2.2 水
    2.3 温度
    2.4 路面
    2.5 车辆荷载
    2.6 设计和施工不当
3 翻浆的防治
    3.1 设计措施
    3.2 施工措施
4 结论

(9)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病害模式及处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及病害分析
2 路面病害处治对策
3 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4 结语

(10)四川典型区域沥青路面设计及工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路面结构形式研究
        1.2.2 沥青路面性能研究
        1.2.3 沥青路面结构行为研究
        1.2.4 沥青路面施工与管理技术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四川沥青路面发展历程与路面病害分析
    2.1 四川沥青路面结构发展及其技术性问题分析
        2.1.1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及理论研究方面
        2.1.2 四川沥青路面结构发展方面
        2.1.3 四川沥青路面的主要技术性问题
    2.2 四川沥青路面材料发展及其性能分析
        2.2.1 四川沥青路面材料的发展
        2.2.2 四川沥青路面材料的技术性问题
        2.2.3 新型沥青路面材料的研发
    2.3 四川沥青路面施工及养护维修技术发展与分析
    2.4 四川沥青路面病害形式与成因分析
        2.4.1 川西北高原沥青路面病害形式与成因分析
        2.4.2 川中盆地沥青路面病害形式与成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四川高原、盆地区域性沥青路面材料性能研究
    3.1 川西北高原沥青路面材料性能研究
        3.1.1 影响性能主导因素分析
        3.1.2 材料低温性能试验与分析
        3.1.3 材料抗紫外线老化性能试验与分析
    3.2 川中盆地沥青路面材料性能研究
        3.2.1 影响性能主导因素分析
        3.2.2 材料试验方案
        3.2.3 材料抗水损害性能试验与分析
        3.2.4 材料高温稳定性能试验与分析
        3.2.5 材料抗疲劳性能试验与分析
        3.2.6 材料性能综合分析与评价
    3.3 四川高原、盆地区域性沥青路面材料设计关键技术
        3.3.1 高原条件下的设计关键技术
        3.3.2 盆地条件下的设计关键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四川高原、盆地区域性沥青路面结构形式与行为研究
    4.1 川西北高原区沥青路面结构组合与性能分析
        4.1.1 结构组合方案
        4.1.2 路面开裂行为对比分析
        4.1.3 紫外线作用行为对比分析
    4.2 川中盆地沥青路面结构形式与性能分析
        4.2.1 结构组合方案
        4.2.2 结构动力行为数值仿真分析
        4.2.3 结构动应变疲劳行为数值分析
        4.2.4 结构动力行为现场实测分析
    4.3 四川高原、盆地区域性沥青路面结构选型技术
        4.3.1 高原条件下的结构优选技术
        4.3.2 盆地条件下的结构优选技术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四川高原、盆地区域性沥青路面施工与管理技术研究
    5.1 级配碎石层材料施工技术
        5.1.1 施工准备工作
        5.1.2 混合料拌制
        5.1.3 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
        5.1.4 接缝处理及其他事项
    5.2 水泥稳定碎石层材料施工技术
        5.2.1 总体施工方案
        5.2.2 原材料质量控制
        5.2.3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控制
        5.2.4 施工过程控制
        5.2.5 养生及交通管制
        5.2.6 施工工艺流程
    5.3 沥青层材料施工技术
        5.3.1 施工气候条件及拌和场地
        5.3.2 原材料质量控制
        5.3.3 配合比设计
        5.3.4 混合料拌和
        5.3.5 混合料运输
        5.3.6 混合料摊铺
        5.3.7 混合料碾压
        5.3.8 其他要求及控制
        5.3.9 施工工艺流程
    5.4 沥青路面精细化施工管理技术
        5.4.1 场地建设管理技术
        5.4.2 材料生产管理技术
        5.4.3 材料铺筑管理技术
        5.4.4 质量控制管理技术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四、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翻浆病害防治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冻土地区柔性加固基层路面结构经济性研究[D]. 范小蒙. 西安工业大学, 2021(02)
  • [2]高寒地区公路翻浆病害的预防及处治措施[J]. 段宏远. 青海交通科技, 2019(06)
  • [3]轮载作用下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及损伤分析[D]. 梁雪娇.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7)
  • [4]寒区道路沥青路面病害特征及其施工对策研究[D]. 徐晓玮. 长安大学, 2017(02)
  • [5]高寒地区沥青路面防治措施[J]. 潘小廷. 江西建材, 2016(17)
  • [6]多年冻土区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结构变形特性研究[D]. 王铁权. 长安大学, 2016(02)
  • [7]我国季节性冻土区公路路基冻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 武立波,祁伟,牛富俊,牛永红. 冰川冻土, 2015(05)
  • [8]高寒地区公路翻浆破坏成因及防治措施[J]. 孙向鹏.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15(Z1)
  • [9]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病害模式及处治对策研究[J]. 陶志刚.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14(04)
  • [10]四川典型区域沥青路面设计及工程技术研究[D]. 黄兵.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4)

标签:;  ;  ;  ;  ;  

高寒地区沥青路面起毛病害防治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