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服灌洗法脱落细胞学检查及癌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杨坤[1](2019)在《基于FH检测的中医证候与直肠癌诊断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与直肠癌相关的中医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采集可疑直肠癌病例,运用现代检验方式对其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价直肠癌患者的各组检测结果,探讨直肠癌中医证型与直肠癌临床诊断之间的关联性及FH物质检测对直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为直肠癌中医证候分布的正确性提供更多的病例支持和科学依据,亦为临床早期直肠癌筛查寻找最优途径。方法:采用前瞻性试验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7例受试者常规采集中医证候资料,并分别给予直肠上皮细胞FH物质检测和粪便潜血试验检测,观察和记录患者流行病学相关资料以及临床症状、体征、舌脉象等表现,制定临床证候表,同时记录FH物质、FOBT、FH+FOBT三组检测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等各项实验指标,运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各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在FH检测、FOBT检测、FH+FOBT联合检测检出的直肠癌病例的中医证型比较中,经随机区组设计的秩和检验,M=83.67>M0.05,(3,3)=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在被三组检测方式检出为直肠癌的病例中,中医证型分布以肠道湿热证为主,其次为气血亏虚证和气滞毒瘀证。(2)各组中医证型在直肠癌与非直肠癌人群中比较,经卡方检验,?2=2.572,p=0.632>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各组中医证型在直肠癌与非直肠癌人群比较中无明显差异。(3)在直肠癌检测的敏感性方面比较,FH、FOBT、FH+FOBT三组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80%、70%、60%,经卡方检验,?2=0.966,p=0.617>0.05,即FH、FOBT、FH+FOBT三组在直肠癌检测的敏感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直肠癌前病变检测方面比较,经卡方检验,?2=3.452,p=0.17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在直肠癌检测的特异性方面比较,FH、FOBT、FH+FOBT三组直肠癌检测的特异性分别为:84.4%、63.6%、92.8%,经卡方检测,?2=31.424,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其他指标比较,FH、FOBT、FH+FOBT三组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644、0.336、0.528;阳性预测值(PV+)分别为:32%、14.9%、42.9%;阴性预测值(PV-)为97.9%、95.9%、96.3%;总符合率分别为:84%、64.2%、90.1%。结论:(1)直肠癌中医证型分布和直肠癌临床及病理诊断有相关性,总体符合直肠癌早期以“标实证”为主,中晚期以“本虚证”为主的病性特点;中医证型分布在直肠癌与非肠癌病人中无规律,目前尚无可运用于直肠癌临床中医诊断的特异性证型。(2)直肠上皮细胞FH物质检测在早期直肠癌筛查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操作简单、快速的临床特点,值得在临床早期直肠癌筛查中运用和推广。但还需进一步提高其检测的灵敏度;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横断面研究对检测效果进行更加科学、客观的评价。(3)FH物质与直肠癌中医证候的关联性:目前直肠癌中医证候诊断尚缺乏客观标准,FH物质可作为诊断直肠癌肠道湿热证证型的客观辅助指标。但由于本试验直肠癌确诊病例数较少,缺乏结论依据,可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加入回顾性研究,进一步验证FH对肠道湿热证诊断的高表现,即经FH检测的直肠癌中医证型绝大多数为肠道湿热证。
胡悦[2](2015)在《Her2与Met蛋白在肺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er2、Met蛋白在肺腺癌的表达,以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的表达为对照,分析两者表达水平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血清CEA水平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肺组织蜡块,其中正常肺组织20例,肺腺癌40例,拟收集肺腺癌对应的癌旁组织,因其中4例为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标本,无癌旁组织,仅收到36例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患者年龄42-77岁,平均59±0.05岁。肺腺癌患者年龄37-86岁,平均年龄58.02±10.4岁。所有肺腺癌患者术前均未进行放、化疗及免疫治疗。按照第7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中瘤分期标准进行TNM分期、分化程度。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血清肿瘤标志物CEA水平。2.所有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度4μ m,采用MaxVisionTM快捷免疫组化染色法,操作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Her2与Met在肺腺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的表达,分析表达情况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血清CEA水平的关系。成果:1.Her2在正常肺组织表达低或无表达,仅有2例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10%。Her2在癌旁组织有8例弱阳性,阳性表达率22.2%,与正常肺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t在正常肺组织表达低或无表达,仅有1例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Met在癌旁组织有10例弱阳性,阳性表达率27.8%,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两者在肺腺癌表达增高(55%,55%),以阳性及强阳性表达为主,P<0.05。2.Her2、Met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TNM分级、分化程度无相关,但与淋巴结转移相关。Her2在淋巴结转移肺腺癌中的阳性及强阳性表达率与阴性及弱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t在淋巴结转移肺腺癌中的阳性及强阳性表达率比阴性及弱阳性表达率高,P<0.05。Her2、Met在血清CEA阳性的阳性表达率增高,P<0.05。3.Her2、Met在肺腺癌组织表达正相关,r=0.47,P<0.05。结论:1.Her2与Met在肺腺癌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Met在癌旁组织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两者表达在肺腺癌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2.Her2与Met阳性表达率高于国外报道扩增率,一定程度上Her2与Met蛋白检测能更全面反映肺腺癌Her2与c-Met基因的活性。3.Her2与Met的阳性表达与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表明两者的阳性表达可反映肺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潜能。4.在EGFR-TKI治疗前检测肺腺癌Her2和Met的蛋白表达,将对淋巴结转移和耐药的预测有指导作用。
孟明明[3](2012)在《粪便脱落细胞筛查大肠癌的方法学》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大肠癌是国内外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道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而位居恶性肿瘤第3位。早期大肠癌常无临床症状,出现症状就诊时往往已是晚期,若早期发现,多数可通过手术切除,预后良好,因此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目前,大肠癌的筛查方法主要有粪便隐血试验(FOBT)、钡灌肠、电子结肠镜检查等。粪便隐血试验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假阴性和假阳性过高。结肠镜检查是目前筛查及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性且检查费用高,难以作为一线筛查方法。与常规临床大肠癌检测相比,粪便脱落细胞检测法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性且无创等显着优点,为诊断大肠癌提供新的方法。为提高粪便中的细胞收集率,简化操作过程,本文旨在探讨改进原有的脱落细胞提取方法,着重介绍了三层筛网一体法及纳米磁珠富集脱落细胞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并对其可行性及诊断效率进行了评估,增加这项技术的临床实用性,能够早日大规模地应用于临床工作。方法:1.三层一体筛网提取脱落细胞作用的评价及其意义随机抽取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共131例,51例大肠癌患者,43例大肠腺瘤患者,1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1例健康者。收集每例患者的3份自然便,进行不同的预处理,经改良离心淘洗法、三层一体筛网法提取脱落细胞,HE染色及光镜下观察;并对每例患者进行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2.纳米磁珠富集法提取脱落细胞作用的评价及其意义2.1体外培养大肠癌细胞检测磁珠包被系统的富集效率优选一种纳米磁珠富集体外培养大肠癌细胞HCT116,并多次试验验证找到最大富集细胞效率的最适反应条件。2.2纳米磁珠富集大肠癌患者粪便脱落细胞的验证实验38例行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及18例健康对照者,收集每例患者的自然便及清肠便,纳米磁珠富集脱落细胞法提取脱落细胞,HE染色及光镜下观察;并对每例患者进行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结果:1.改良离心淘洗法、三层一体筛网法提取脱落细胞的结果51例大肠癌患者的粪便中,结果显示三层一体筛网法检出恶性细胞35例,阳性率为68.63%(35/51),改良离心淘洗法检出恶性细胞39例,阳性率为76.47%(39/51),同组大肠癌患者粪便隐血试验的阳性率为80.39%(41/51)。三种方法的敏感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X2=1.961,P>0.05),但三层一体筛网提取脱落细胞法与粪便隐血试验互补后,对大肠癌的检测敏感性可达92.16%(47/51),与单一的三层一体筛网法及单一的粪隐血试验敏感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956,P<0.05;X2=2.981,P<0.05)。2.纳米磁珠富集法提取脱落细胞作用的评价及其意义2.1体外培养大肠癌细胞检测磁珠包被系统的富集效率综合富集细胞数量及HE染色后阅片情况,最适反应条件为:取100ul大肠癌细胞HCT116悬液(10×105/ml),加入40ul表面包被高糖化合物的纳米磁珠③,37℃水浴中孵育60min,将装有孵育后磁珠-细胞混悬液的离心管与磁铁贴壁反应时间为15min。2.2纳米磁珠富集大肠癌患者粪便脱落细胞的验证实验38例大肠癌患者中,用纳米磁珠富集法在自然粪便中对大肠恶性肿瘤的检出敏感性为65.79%(25/38),异型细胞的阳性检出率与大肠癌组织的部位有关(P<0.05),与Dukes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在清肠液中对大肠恶性肿瘤的检出敏感性为71.05%(27/38)。18例健康人群组中,脱落细胞检查对大肠恶性肿瘤的特异性为100%。纳米磁珠富集法及三层一体筛网法对大肠癌的检出敏感性与FOB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67,X2=0.457,P>0.05),但两种方法对大肠癌的检出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8,X2=8.418,P﹤0.05)。从涂片效果看,纳米磁珠富集法收集的细胞均匀分散,背景较干净,仅有极少量粪便渣滓,几乎不影响对细胞的观察。结论:1.本实验在粪便脱落细胞的提取过程中主要有两方面改进:(1)将三层一体筛网法用于提取粪便脱落细胞,简化人工手动提取的过程,可用于大样本的临床应用。(2)首次建立了不依赖抗原-抗体的纳米磁珠富集细胞法,此法具有细胞回收率高、特异性高且涂片背景清晰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临床应用价值。2、三层一体筛网法与纳米磁珠富集细胞法提取粪便脱落细胞,证实了粪便脱落细胞法操作简便、费用低且结果可靠,将其与粪隐血试验(FOBT)互补后大大提高了大肠癌的检出率,有望用于大肠癌的筛查。
蒋来[4](2012)在《直肠癌临床病理与腹腔游离癌细胞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特征与肿瘤细胞脱落于腹腔形成的游离癌细胞的相关性,以期为术中腹腔冲洗(和或化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71例直肠癌患者,69例患者术中切除肿瘤后、关闭腹腔前用500m1生理盐水冲洗腹腔,2例直接抽取腹腔积液,未进行腹腔冲洗,收集冲洗液或腹腔积液立即送病检光镜检测游离癌细胞。记录结果并统计,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等统计分析相关因素对直肠癌腹腔游离癌细胞的影响。结果分析结果提示:(1)直肠癌患者肿瘤>5cm(P=0.012,OR值=1.729)、溃疡型肿瘤(P=0.049,OR值=2.500)、肿瘤突破浆膜(P=0.011,OR值=7.538)、Ducks分期(B期P=0.003,OR值=3.401;C期P=0.000,OR值=6.600)及有明显淋巴结转移(P=0.000,OR值2.618)等与腹腔游离癌细胞相关。(2)多因素分析显示DukesB分期及以上是直肠癌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的危险因素(B期P=0.000,OR值=4.120;C期P--0.000,OR值=7.231)。结论:(1)直肠癌根治术为不增加术中癌细胞脱落须严格遵循肿瘤手术无瘤原则。(2)术中腹腔冲洗液游离癌细胞的检测对早期发现直肠癌的微转移是有帮助的。(3)对于肿瘤分期晚,瘤体大,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行腹腔蒸馏水(或内含化疗药物的生理盐水)浸泡是必要的。
孟明明,李世荣[5](2010)在《粪便脱落细胞及其标志物检测筛查大肠癌的研究现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大肠癌常无临床症状,需通过筛查才能发现。目前大肠癌筛查的常用方法是粪隐血试验,但它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过高的局限性。为了弥补其不足,人们尝试进行粪便脱落细胞及其相关标志物的检测以探讨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在大肠癌筛查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回顾。
司丽娟[6](2008)在《胆管癌术前定性诊断方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对胆管癌、胆管良性病变患者行ERCP检查同时行胆管细胞刷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检测胆管刷检细胞中K-ras基因突变;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胆管刷检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ERCP同时抽取胆管癌、胆管良性病变及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胆汁,用放射免疫法(RIA)及免疫放射法(IRMA)测定三组患者胆汁和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含量。通过以上研究,探讨了胆汁脱落细胞学、胆管刷检细胞学,胆管刷检细胞k-ras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表达,以及胆汁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在胆管癌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寻找一条在临床上较为简便、实用、安全、经济、有效的胆管癌术前定性诊断方法,从而为胆管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魏春华[7](2008)在《粪便检验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常规检验方法主要有目视检查、显微检查和化学检查三种。在某些疾病情况下,粪便的颜色、性状等有特定的显着改变,这些肉眼可见的显着变化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如在胆道梗阻时,粪便因缺乏胆色素而呈白陶土样灰白色;上消化道出血时,大便可呈柏油样黑而具有特殊光泽;在霍乱、副霍乱时,
苏惠[8](2007)在《大肠癌粪便脱落细胞检查方法学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大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大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而对高危人群进行普查则是大肠癌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目前较常用的大肠癌普查手段主要有:粪便隐血试验(化学法或免疫法)、纤维乙状结肠镜检查、X线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及全结肠镜检查,各种方案均有其自身的优缺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疾病筛查的重要性,各国也依据国情制定了自己的筛查方案,其中粪便隐血试验是目前普查最常用的方法,被美国胃肠病学会推荐用于普通人群大肠癌的筛检。但近年来学者也开始寻找新的筛查技术,其中粪便脱落细胞的检测由于无创无痛且特异性较高日益受到重视,但粪便中的细胞提取率并不十分理想,且操作过程稍显繁琐,难于推广应用。本文系统论证了粪便脱落细胞提取方法的严谨性、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并在原有的脱落细胞提取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进,希望能够增加这项技术的临床实用性,能够早日大规模地应用于临床工作。材料和方法一、对肠道细胞液基保存液作用的评价及其意义共入组8例大肠癌患者,收集每例患者的自然便,分为3份,进行不同的预处理,用相同的粪便脱落细胞提取方法、HE染色及显微镜观察。二、对肠道脱落细胞提取方法学的进一步验证10例经过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收集每例患者的自然便、冲洗便以及将两种标本混合后的混合便,提取脱落细胞,HE染色及光镜下观察。三、新鲜固体便的不同部位的脱落细胞提取结果的分析10例确诊的大肠癌患者,每例患者在其自然便的内部及外部分别取便,提取脱落细胞,HE染色及光镜下观察。四、不同次第的清肠便中脱落细胞的提取及其意义来消化内镜中心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17例患者,口服清肠药约3000ml后,分别收集每例患者的第2次、第3次、第4次及第5次清肠便,提取脱落细胞,HE染色及光镜下观察。五、食管癌与胃癌患者的粪便脱落细胞提取及其意义22例食管癌与胃癌患者,收集每例患者的自然便,提取脱落细胞,HE染色及光镜下观察。六、大肠癌患者的粪便脱落细胞检查及其意义41例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34例大肠腺瘤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收集每例患者的自然便及清肠便,提取脱落细胞,HE染色及光镜下观察;并对每例患者进行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结果1、对肠道细胞液基保存液作用的评价及其意义在8例自然便经过处理的患者中,有4例患者的新鲜便中检出恶性细胞,4例中相应的陈旧液基液保存便中也检出恶性细胞,而陈旧未保存便中则未检出任何细胞成分。2、对肠道脱落细胞提取方法学的进一步验证结果10例大肠癌患者中,每例患者的混合便与冲洗便的脱落细胞提取结果一致。3、新鲜固体便的不同部位的脱落细胞提取结果的分析10例患者中,固体便内部的恶性细胞检测率为40.00%(4/10);固体便外部可查见恶性脱落细胞的有5例,恶性细胞检测率为50.00%(5/1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2,P=0.653>0.05)。4、不同次第的清肠便中脱落细胞提取结果涂片结果为A级的细胞涂片在第2次、第3次、第4次及第5次清肠便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2.5%(2/16)、5.88%(1/17)、56.25%(9/16)、40.00%(6/15)。5、食管癌与胃癌患者的粪便脱落细胞提取结果22例食管癌与胃癌患者中,无一例患者粪便中找到恶性脱落细胞。6、大肠癌患者的粪便脱落细胞检查结果6.1 41例大肠癌患者一次取便与二次取便的细胞学检查结果对比:一次自然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大肠癌的敏感性为46.34%(19/41),一次清肠便的敏感性为36.59%(15/4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续两次粪便(自然便及清肠便各一次)检查结果敏感性为68.29%(28/41),连续两次检查敏感性高于一次取便。6.2 41例大肠癌患者的分化程度、分期与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高分化腺癌16例,中分化13例,低分化6例,分化不详6例;Dukes分期:A期4例,B期18例,C期11例,D期3例,分期不详5例。共有28例患者的粪便中检出恶性细胞,恶性细胞检出率为68.29%(28/41);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在不同的分化与分期的大肠癌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大肠癌患者免疫粪便隐血试验的阳性率为75.61%(31/41),与脱落细胞学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粪便脱落细胞特异性高于隐血试验(100%与85.18%)(X2=8.6400,P<0.05)。两法互补后,对大肠癌的检测敏感性可达92.68%(38/41),与单一的脱落细胞检测法及单一的粪隐血试验敏感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479,P<0.05与X2=7.765,P<0.05)。6.4 34例大肠腺瘤患者中有25例粪便中检出炎症细胞或正常的腺上皮细胞(73.53%),20例健康者中14例粪便中检出炎症细胞或正常的腺上皮细胞(70.00%)。6.5粪便中脱落的癌细胞主要有以下形态变化:核大,核深染(有些细胞核深如墨),核浆比例失调,细胞大小不一,且腺癌细胞常成团脱落。结论1、本实验在粪便脱落细胞的提取过程中主要有两方面改进:使用了肠道细胞液基保存液,其可较好地保存并固定脱落细胞的形态,并可祛除粪便标本中的粘液;使用了自动细胞制片机,提高了制片质量。改进后的方法更加简便有效。2、通过对脱落细胞提取过程中的各个相关部分的实验设计及论证,使此法更加严谨,实用,便于临床推广。将其与粪隐血试验互补后大大提高了大肠癌的检出率,有望成为新的大肠癌筛检方法。
袁媛[9](2006)在《粪便中p53与APC基因突变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为西方国家第2位高发恶性肿瘤,死亡率位居美国癌症死因的第2位。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逐渐西方化,大肠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逐渐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大肠癌病灶如无转移,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可超过90%;若有转移,术后5年存活率则不足50%。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仍是目前降低大肠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而普通人群筛查和高危人群监视是早期发现大肠癌的重要途径。2003年和2004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和世界胃肠病组织分别公布了最新的大肠癌筛查监视指南;2004年和2005年,美国癌症协会连续发表了包括大肠癌的癌症早期发现指南;2006年,美国胃肠内镜协会发布了大肠癌的筛查与监视指南。足见对大肠癌的筛查和监视的重视程度。 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作用的多阶段过程,在从正常的大肠黏膜上皮转变为良性腺瘤,随后转变成腺癌的过程中,有一系列基因的改变导致并推动了这一进程的发生发展。粪便DNA检测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新兴非侵袭性筛检技术,与其它筛查方法相比,它具有相对更多的优势:1、肿瘤特异性;2、标志物恒定;3、准确性好。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假阳性少;4、应用方便。非侵入性,可以在家采集粪便标本,无需肠道准备,无需频繁检查;5、可检测远端大肠癌;6、具有良好的价-效比。使用PCR扩增技术可以检测粪便内微量的DNA。目前粪便DNA研究的热点是同时检测多个基因突变预测大肠癌的发生。多种标记
王继恒,李世荣[10](2006)在《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和早期诊断十年回顾:1994~2005》文中认为
二、口服灌洗法脱落细胞学检查及癌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口服灌洗法脱落细胞学检查及癌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FH检测的中医证候与直肠癌诊断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医家对直肠癌的认识 |
1.1 直肠癌中医病名的起源及发展 |
1.2 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
1.3 直肠癌的病因病机 |
1.4 直肠癌的中医药防治 |
2 西医对直肠癌及FH物质的认识 |
3 直肠癌中医证候的相关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依据 |
1.2.1 直肠癌的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1.2.2 直肠癌西医诊断标准 |
1.2.3 高危人群的选择 |
1.2.4 临床上结肠癌Dukes分期 |
1.2.5 Grade(分化)分级 |
1.2.6 TNM分期 |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剔除或脱落标准 |
2.4 统计学方法 |
2.5 样本量估计 |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设计 |
3.2 试验材料 |
3.3 试验方法 |
3.4 观察指标 |
3.4.1 判定标准 |
3.4.2 各项检查评价指标 |
3.5 技术路线图 |
4 结果 |
4.1 两种检测结果评价及分析 |
5 讨论 |
5.1 国内外直肠癌筛查现状 |
5.2 直肠癌筛查中出现的问题 |
5.3 直肠癌中医证候的临床特点及应用 |
5.4 直肠癌中医证型与肿瘤分期及病理分期(Dukes分期)之间的联系 |
5.5 直肠癌中医证型与FH物质之间的联系 |
6 结论 |
7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Her2与Met蛋白在肺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早期肺癌中西医诊断研究进展 |
1 早期肺癌的定义 |
2 早期肺癌西医诊断的方法 |
3 早期肺癌中医诊断研究 |
4 问题与展望 |
5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Her2与Met蛋白在肺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1 研究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3)粪便脱落细胞筛查大肠癌的方法学(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三层一体筛网法提取脱落细胞作用的评价及其意义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纳米磁珠富集法提取脱落细胞作用的评价及其意义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4)直肠癌临床病理与腹腔游离癌细胞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我的论文致谢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002年全国大肠癌病理研究协作组DUKES分期系统(本协作组修订)列表 |
(5)粪便脱落细胞及其标志物检测筛查大肠癌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粪便脱落细胞筛查大肠癌的可行性 |
2 粪便脱落细胞提取方法 |
2.1 灌洗清肠液获取脱落细胞 |
2.2 从自然排出的粪便中提取脱落细胞 |
3 粪便脱落细胞检测在大肠癌筛查中的研究现状 |
3.1 大肠脱落细胞DNA含量分析 |
3.2 大肠癌相关基因及表达产物的检测 |
3.2.1 Ras基因: |
3.2.2 C-myc基因: |
3.2.3 P53基因: |
3.2.4 APC基因: |
3.3 单克隆抗体检测患者粪便中癌相关抗原 |
3.4 粪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 |
4 粪便脱落细胞及其标志物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
(6)胆管癌术前定性诊断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细胞学联合癌基因检测对胆管癌定性诊断价值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胆汁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胆管癌定性诊断价值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胆管癌细胞学检查及癌基因检测的研究概况 |
文献综述二肿瘤标志物(CEA、CA_(125)、CA_(19-9))研究概况 |
附图 |
简历 |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7)粪便检验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大便隐血实验 |
2 粪便基因检验 |
2.1 基因筛检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
2.2 基因突变检测方法 |
3 粪便检验新思路 |
3.1 基因芯片技术 |
3.2 色、质谱分析 |
(8)大肠癌粪便脱落细胞检查方法学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论文部分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部分 以粪便为基础的大肠癌筛查手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粪便中p53与APC基因突变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10)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和早期诊断十年回顾:1994~2005(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然人群结直肠癌筛查 |
1. 粪便隐血结直肠癌筛查方案: |
2. T抗原筛查: |
3. 结直肠癌单克隆抗体筛查: |
4. 纤维结肠镜筛查: |
5. 粪便脱落细胞和DNA检查 |
二、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 |
1. 血清肿瘤标记物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 |
2.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
3. 激光医学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
4. 脱落细胞学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 |
5. 其他: |
四、口服灌洗法脱落细胞学检查及癌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FH检测的中医证候与直肠癌诊断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 杨坤.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2]Her2与Met蛋白在肺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胡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12)
- [3]粪便脱落细胞筛查大肠癌的方法学[D]. 孟明明. 大连医科大学, 2012(01)
- [4]直肠癌临床病理与腹腔游离癌细胞的相关性分析[D]. 蒋来. 郑州大学, 2012(10)
- [5]粪便脱落细胞及其标志物检测筛查大肠癌的研究现状[J]. 孟明明,李世荣.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0(07)
- [6]胆管癌术前定性诊断方法的研究[D]. 司丽娟. 吉林大学, 2008(11)
- [7]粪便检验技术研究进展[J]. 魏春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08(05)
- [8]大肠癌粪便脱落细胞检查方法学及临床意义[D]. 苏惠. 郑州大学, 2007(04)
- [9]粪便中p53与APC基因突变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意义[D]. 袁媛. 郑州大学, 2006(11)
- [10]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和早期诊断十年回顾:1994~2005[J]. 王继恒,李世荣. 胃肠病学, 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