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氟尿嘧啶和亚叶酸化疗对人胃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术前氟尿嘧啶和亚叶酸化疗对人胃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一、氟尿嘧啶加甲酰四氢叶酸术前化疗对人体胃癌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闫康鹏[1](2021)在《PSCA基因在胃癌患者中的特征及IHPC对PSCA基因人群中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疗效》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胃癌在中国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癌症统计结果表明,每年有超过300,000人死于胃癌,胃癌的生存率低下主要归因于其早期检测率低下。许多患者在诊断时已失去手术机会,亦或在根治性切除后出现复发,一旦转移,患者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约为1年。尽管可以对晚期胃癌进行一线化疗直至疾病进展,但联合化疗持续时间可能会因毒性反应而受限,因此,胃癌,尤其是晚期转移性胃癌的治疗仍然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并且所有治疗方案都需要新的有效治疗策略来完善。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基因(Prostate stem cell antigen,PSCA)位于人常染色体8q24,其编码的PSCA多肽属于Thy-1/LY-6家族,是由包含123个氨基酸残基的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的细胞表面蛋白。研究表明PSCA可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和增殖调节,但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尚不清楚。另外本研究拟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初步研究胃癌常用化疗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相互作用及其机制,同时在这项研究中,对于PSCA基因人群中胃癌合并腹膜转移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腹腔内热灌注化疗(IHPC)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并对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探讨,为胃癌合并腹膜转移患者的治疗措施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数据支持。材料和方法:1.PSCA基因多态性对调节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对受试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包括性别构成比、民族、年龄、饮酒时间和饮酒量、吸烟时间和吸烟量、生活习惯、家族史、胃癌患者基本疾病信息(诊断、分期、病理类型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吸烟定义为每天吸烟支数≥1支,累计吸烟时间≥6个月;饮酒定义为每周≥3次,累计饮酒时间≥1年。标本采集:禁食12小时后,第二天早上安静的休息1小时后,病人使用一次性采血装置将5 m L静脉血液放置EDTA抗凝管中,采集实验基因组RNA后,在-80℃冷冻保存。2.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抑制胃癌细胞株MGC-803的生长及药物间相互作用(1)CCK-8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的增殖影响。(2)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的细胞克隆能力的影响。(3)DAPI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凋亡的影响。(4)流式细胞仪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凋亡的影响。(5)流式细胞仪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细胞周期的影响。(6)q RT-PCR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 Bcl-2,VEGF,NF-κB和PSCA m RNA的影响。(7)Western Blot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 Bcl-2,VEGF,NF-κB和PSCA蛋白的影响。3.腹腔热灌注化疗协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治疗PSCA基因人群胃癌腹膜癌患者(1)在这项研究中,回顾性统计了从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共有90名PSCA基因人群胃癌合并腹膜转移的患者住院,并进行了腹腔镜探查术明确。(2)所有病例都接受了胃癌的腹腔镜探查术明确合并腹膜转移。在对照组中,常规引流管放置,依次缝合关闭腹腔,手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止痛、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后,随后定期化疗随访。在IHPC组,将具有多个侧孔的硅胶导管于术后分别在肝脏的表面、脾窝和盆腔进行放置,并分别固定在右上腹部、左上腹部和左下腹壁上。此外,使用奥沙利铂(200mg)、5-氟尿嘧啶(1000mg)分两次剂量,依次行序贯腹腔灌注化疗,每隔一天重复一次,总共4次。将体外循环管与高热化疗机连接,并安装合适的测温装置后,向灌注袋中加入2000ml5%葡萄糖溶液+100 mg奥沙利铂或0.9%氯化钠溶液2000ml+500 mg 5-氟尿嘧啶加入循环泵和加热系统。待化疗液温度稳定到38°C后,将引流管连接到体外循环管,并将灌注速度调整到500 ml/min,温度逐渐升高,使患者适应环境,温度控制在43°C 60分钟。之后,腹腔中残留液的体积允许小于1500 m L,将循环管道及引流管与低负压引流袋相连。治疗后定期化疗随访。结果:1.PSCA基因多态性对调节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的影响(1)PSCA表达于胃上皮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具有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但在胃癌细胞中表达沉默。此外,胃癌的发生与PSCA基因rs2294008T/C多态性有关,T等位基因可增加低分化、肠型、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2)本研究共包括549名胃癌患者和592名健康对照组患者。受试者的年龄和性别都符合纳入标准。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因素(59.22±10.94 vs.58.45±11.74,P=0.421)和性别因素(P=0.485)没有显着差异。然而,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吸烟和饮酒有显着差异。(3)我们发现携带rs2294008 CT/TT基因型的研究对象与患胃癌的风险增加有关,其中年轻群体(OR=1.40,95%CI=1.00-1.94,P=0.049),男性群体(OR=1.39,95%CI=1.06-1.84,P=0.019),从不吸烟者(OR=1.43,95%CI=1.03-1.97,P=0.031),长期饮酒者(OR=1.60,95%CI=1.01-2.55,P=0.048),以及非贲门肿瘤部位(OR=1.43,95%CI=1.11-1.85,P=0.006)。(4)发现rs2976392与m RNA表达相关,而这种相关性同样存在于rs2294008与m RNA表达之间。2.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抑制胃癌细胞株MGC-803的生长及药物间相互作用(1)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MGC-803细胞的抑制作用比较敏感,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对MGC-803细胞的抑制作用最敏感。(2)在MGC-803细胞中克隆形成率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作用后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作用抑制效果更显着。(3)Annexin V/PI双染法发现在MGC-803细胞中凋亡率随着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作用下呈现递增的趋势,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促进凋亡效果更显着。(4)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显着抑制MGC-803细胞G1期和S期细胞,而G2/M期细胞显着增加,出现阻滞细胞周期G1期的现象;且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作用更显着。(5)通过DAPI染色法检测在MGC-803细胞中凋亡率随着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作用下出现递增的趋势;且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作用更显着。(6)MGC-803胃癌细胞对照组与HGSMC胃平滑肌细胞对照组相比,PSCA蛋白低表达,提示PSCA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细胞增殖呈负相关。(7)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作用24 h后,细胞内的Bcl-2,VEGF,NF-κB和PSCA m RNA也显着降低,且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处理更明显。(8)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作用24 h后,明显抑制细胞内的Bcl-2,VEGF,NF-κB和PSCA蛋白的表达;且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效果更显着。3.腹腔热灌注化疗应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治疗PSCA基因人群胃癌腹膜癌患者(1)在IHPC组的45例患者中,有19例CR病例(42.2%)、9例PR病例(20%),7例SD病例(15.6%),10例PD病例(22.2%),其中低分化腺癌的有效率(CR+PR)为52.1%(12/23),中分化腺癌为61.5%(8/13),印戒细胞癌为44.4%(4/9)。总有效率(CR+PR)为53.3%(24/45)。在对照组的45例中,有15例CR病例(33.3%),10例PR病例(22.2%),8例SD病例(17.8%)和12例PD病例(26.7%),其中低分化腺癌的有效率(CR+PR)为44.4%(12/27),中分化腺癌为60.0%(6/10),印戒细胞癌为12.5%(1/8)。总有效率(CR+PR)为42.2%(19/45)。(2)研究发现,在IHPC组中,有9例显着改善,16例改善,12例稳定和8例进展,KPS评分的有效(改善-稳定)率为82.2%(37/45)。在对照组,有7例显着改善,14例改善,13例稳定和11例进展,KPS评分的有效率(改善+稳定)为75.6%(34/45)。(3)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痛,两组患者腹痛的发病率分别为35.6%和28.9%,其中轻度疼痛为主,治疗后可自行缓解。在IHPC组,3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显着减少(6.7%),在对照组中1名患者显着减少(2.2%),白细胞数在使用G-CSF下恢复正常。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在IHPC组分别4例(8.9%)和7例(15.6%),在对照组分别为4例(8.9%)和2例(4.5%)。手术前两组肝肾功能无统计学显着差异。此外,手术后两组患者之间未发现ALT和TBIL水平的统计显着差异(p=0.135,p=0.097)。但是,IHPC组中的s Cr和BUN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s Cr和BUN水平(p=0.016,p=0.010)。在大多数病例可出现I级发热、恶心和呕吐,治疗后病情可减轻。腹腔热灌注患者未发现出血、血尿、腹泻、皮疹、过敏、灌注导管堵塞或脱落、手术切口或腹腔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在手术后的两组患者中,分别有1名患者(2.2%)和3名患者(6.7%)出现术后肺部感染并发症,无患者(0%)和1名患者(2.2%)出现反流食管炎并发症,2名患者(4.4%)和1名患者(2.1%)出现肠梗阻并发症,和1个病人(2.1%)和无病人(0%)出现深静脉血栓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没有统计学上显着差异。(4)IHPC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对照组为13个月。随访中,IHPC组总生存率17.8%(8/45),无进展生存率66.7%(30/45)。在对照组中,总生存率为13.3%(6/45),无进展生存率为42.2%(19/45)。结论:(1)我们调查了PSCA基因rs2976392 G>A和rs2294008 C>T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的关系。验证了两个PSCA基因rs2294008 C>T和rs2976392G>A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胃癌风险增加有显着关联。(2)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MGC-803和HGSMC细胞的增殖、细胞克隆能力都有抑制作用,且呈现浓度依赖性。MGC-803细胞中凋亡率和细胞周期阻滞随着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作用下呈递增的趋势,其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下这种效果更显着。MGC-803胃癌细胞对照组与HGSMC胃平滑肌细胞对照组相比,PSC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提示PSCA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细胞增殖呈负相关。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处理24 h后,细胞内的Bcl-2,VEGF,NF-κB和PSCA m RNA和蛋白也显着降低,且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处理更明显。(3)PSCA基因人群合并腹腔转移胃癌患者应用IHPC与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胃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此外,患者表现出更好的耐受性,他们的OS和PFS优于对照组的患者。

熊佳惠[2](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附子理中汤治疗晚期胃癌的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附子理中汤对于晚期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通过TCMSP数据库、Drug Bank数据库和Pharm Mapper平台对附子理中汤所含化学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并获取其作用靶点,再利用GAD、OMIM及CTD数据库获得胃癌的相关靶点;然后,利用Draw Ven Diagram平台制作韦恩图,获得两者的交集靶点蛋白,通过Cytoscape3.5.1软件构建出蛋白互作图;再通过DAVID分析工具和KOBAS3.0软件对搜集到的靶点蛋白从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和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CC)三个方向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利用PDB数据库、Systems Dock Web Site数据库集进行受体-配体的分子对接,并分析docking scores,验证附子理中汤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结果:从TCMSP数据库筛选出附子理中汤的147种化学成分,其中预测到4791个靶点,通过CTD、OMIM筛选出28006个与胃癌相关的靶点,最后韦恩图确定附子理中汤治疗晚期胃癌存在346个潜在靶标;其中附子理中汤与胃癌相互作用的关键靶标有TP53(肿瘤抑制蛋白p53)、AKT1(蛋白激酶B)、CDKN1A(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A)、STAT3(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因子3)、BCL2L1(促生存因子)、JUN(核内癌基因)、CCND1(细胞周期素D1)、EGF(表皮生长因子)等,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涉及2-Oxocarboxylicacid metabolism(2-氧羧酸代谢)信号通路和Propanoate metabolism(丙酸盐代谢)信号通路等分子通路,分子对接结果中表明STAT3对接分数最高,与附子理中汤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附子理中汤治疗晚期胃癌的关键靶点包括TP53(肿瘤抑制蛋白p53)、AKT1(蛋白激酶B)、CDKN1A(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A)、STAT3(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因子3)、BCL2L1(促生存因子)、JUN(核内癌基因)、CCND1(细胞周期素D1)、EGF(表皮生长因子)等,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涉及2-Oxocarboxylicacid metabolism(2-氧羧酸代谢)信号通路和Propanoate metabolism(丙酸盐代谢)信号通路等分子通路等,靶点STAT3与附子理中汤有较好的结合性,可能在附子理中汤治疗晚期胃癌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袁春雷[3](2010)在《新辅助化疗对大肠癌坏死和凋亡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大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 2006年国家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病死率已位居恶性肿瘤第5位.尽管早期治愈性手术的开展,结直肠癌的复发率、病死率仍相当高。手术治疗大肠癌仍然是主要的方法,但患者预后改善不明显,术后辅助化疗治疗后死亡率仍然很高,近年新的化疗药物及化疗方案的出现,及针对微小转移灶的有效化疗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大肠癌患者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生存质量做出了新的贡献,新辅助化疗是一种术前化疗的方法,主要目的是使肿瘤细胞活性降低,消灭血液中、转移灶中癌细胞,降低了肿瘤患者术后转移、复发可能性、改善预后。此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新辅助化疗明显促进了大肠癌细胞的凋亡,此次研究旨在比较分析大肠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治疗前、后肿瘤细胞凋亡率、坏死率的不同和临床预后、住院时间和费用等临床指标,深入研究大肠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为术前及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调整、选择提供参考,从而为大肠癌临床治疗和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目的根据奥沙利铂+5-FU+CF新辅助化疗方案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变化,判断大肠癌患者对该方案的敏感程度和相关临床指标。方法本次实验共收集了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在江西省肿瘤医院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进展期大肠癌患者(经肠镜确诊)126例,分为低分化(含未分化)组(76),中分化组(26),高分化组(24)。所有大肠癌患者均行“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方案化疗,结束后约两周内行手术治疗,术后记录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等临床指标;术中取大肠癌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方法对同一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自身肿瘤细胞坏死率及凋亡率及的不同,检测肿瘤细胞坏死及凋亡率。应用SPSS10.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通过大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组织免疫组化前后的变化,我们发现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肿瘤组织中坏死明显增加(P <0.05)。2)接受新辅助化疗在住院时间相对增加,住院费用较传统化疗方案相对较高,,但患者预后相对较好(P <0.05)。3)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组大肠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的AI分别为2.43±1.78%、3.61±1.15%、3.51±0.31%,而化疗后AI分别为3.50±0.07%、5.13±0.24%、3.50±0.07%,低分化、中分化组化疗后与化疗前AI相比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 < 0.05)。研究结论:1)新辅助化疗前后在大肠癌细胞凋亡和坏死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2)新辅助化疗后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化疗前,提示新辅助化疗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值。特别是对于低分化的大肠癌患者更有效。3)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预后明显好于未接受者,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增加。

何立丽[4](2010)在《养胃抗瘤冲剂对中晚期胃癌预后的影响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文中指出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术后复发、转移是临床大多数患者的致死主因,故人们一直在寻求手术以外治疗胃癌的方法,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导师孙桂芝教授四十余年来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疗效显着,尤其在治疗以胃癌为主的消化道肿瘤方面经验尤为丰富。养胃抗瘤冲剂(YWKL)是导师研制的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中药复方,以益气养胃、健脾补肾、活血化瘀、解毒抗癌为治则,临床应用二十余年,具有防止肿瘤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作用。本论文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导师治疗胃癌的理、法、方、药四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探讨中医药治疗提高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并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实验研究,以615小鼠前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模型和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抗失巢凋亡及多细胞球体模型为载体,采用免疫组化(IHC)、RealtimeRT-PCR、AV-PI、流式细胞术、TUNEL、MTT等技术,从整体-细胞-基因-信号传导等层次,深入探讨了YWKL改善胃癌总体预后的分子机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扶正祛邪并重的治疗原则延长中晚期胃癌生存期的科学内涵。1理论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系统总结导师孙桂芝教授治疗胃癌的经验,探讨了中医药治疗提高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1.1胃癌病因病机的认识祖国医学虽无“胃癌”病名之记载,但对胃的证候及症状描述有很多与胃癌相似。分析胃癌临床证候特点,当属中医“胃脘痛”、“噎膈”、“心下痞”、“胃反”等范畴。导师通过总结古人相关论述及当代医家对胃癌病因、病机的认识,更结合自己40余年临床经验,认为脾胃虚损为胃癌发病最重要环节,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胃虚损,可进一步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进而中焦壅滞,食积不化、气滞血瘀,蕴积生毒,最终发展成为胃癌。1.2治则治法导师在长期临床中通过辨证与辨病结合,强调以人为本,以脾肾为中心,兼调身心,协调内外;扶正驱邪,坚持守方,以“持久战”对抗胃癌及其复发转移。常用治法包括:健脾升清、和胃消食、祛瘀生新、抗癌解毒四法连用,在抑制肿瘤的复发及转移,稳定和缩小瘤体,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3常用“小范方”导师喜用经验方,经验方又多由数个“小范方”组成,如藤虎汤,组成:藤梨根、虎杖;蒲黄白芷蜂房汤,组成:生蒲黄、白芷、露蜂房、血余炭;金麦代赭汤,组成:鸡内金、生麦芽、代赭石等。2临床研究养胃抗瘤冲剂(YWKL)是导师孙桂芝教授研制的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中药复方,以益气养胃、健脾补肾、活血化瘀、解毒抗癌为治疗原则。目的:通过对258例中晚期胃癌的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评价以YWKL复方加减辨证治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同期对照研究方法,共纳入中晚期胃癌患者258例(中西医结合组147例,单纯化疗组111例),两组均采用化疗(入组后接受以氟尿嘧啶类为基础的方案化疗,并依据细胞病理学类型、体能状况等情况可联合运用铂类、葸环类或紫杉类药物,一般治疗3-6周期)等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YWKL。每两周辨证一次,在基本处方基础上修正中药处方,记录服药持续的时间。进行长期随访,数据的管理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中位生存时间,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比较一年、三年、五年生存率,中西医结合组分别是:98.6%、84.4%、68.7%,单纯化疗组分别是:72.1%、12.6%、5.4%。比较中位生存时间,中西医结合组:72.69个月,单纯化疗组:21.94个月,经统计分析均有统计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后KPS评分变化,中西医结合组分别是:62.6%提高,32.6%稳定,4.7%下降,单纯化疗组分别是:27.9%提高,59.4%稳定,12.6%下降。比较治疗前后体重变化评价,中西医结合组分别是:53.1%提高,39.5%稳定,7.5%下降,单纯化疗组分别是:提高44.1%提高,25.2%稳定,30.6%下降。治疗前后KPS评分变化及体重变化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YWKL为基础辨证治疗中晚期胃癌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在改善胃癌总体预后方面的作用值得进一步作随机对照研究评价。3实验研究本课题在实验研究方面以615小鼠前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模型和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抗失巢凋亡及多细胞球体模型为载体,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TUNEL、AV-PI、Realtime RT-PCR、MTT、免疫组化等多种实验技术方法,从整体-细胞-基因-信号传导等层次,深入探讨了YWKL改善胃癌总体预后的分子机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扶正祛邪并重的治疗原则延长中晚期胃癌生存期的科学内涵。3.1动物实验部分3.1.1成功建立和临床术后复发转移相类似的615小鼠前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动物模型,为动态观察术后复发转移,研究复发转移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3.1.2中药复方YWKL对于615小鼠前胃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肺转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复发瘤抑制率为68.07%和肺转移抑制率为33.33%),能明显控制肿瘤复发转移的程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生命延长率为100%)。3.1.3应用不同检测凋亡的方法,证实改变胃癌细胞的凋亡敏感性是YWKL防治复发转移的重要作用机制。3.1.4中药复方YWKL可以抑制端粒酶的增殖能力,通过促进线粒体释放Cytc,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从而提高促凋亡蛋白Smac、Apaf-1蛋白的表达,降低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通过对端粒酶的增殖和凋亡两方面的检测可以探讨端粒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应用中医药防治肿瘤复发转移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理论依据。3.2细胞实验部分3.2.1成功复制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抗失巢凋亡及多细胞球体模型,很好的拟合体内肿瘤转移时的细胞状态,为验证YWKL复方抗转移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平台。3.2.2采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应用正交设计制备了YWKL的含药血清,并通过MTT法动态观察和筛选出含药血清的最佳采血时间和有效浓度。3.2.3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紊乱是肿瘤发生复发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中药复方YWKL的含药血清可以通过调控线粒体途径,提高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的凋亡敏感性,最终激活凋亡效应型Caspase-3引起肿瘤细胞凋亡。4本研究主要创新之处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4.1理论研究中,对导师孙桂芝教授治疗胃癌的理、法、方、药四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探讨了中医药治疗提高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揭示了扶正祛邪并重的治疗原则延长中晚期胃癌生存期的科学内涵。4.2本论文对YWKL提高中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生存质量进行了较大样本分析,在临床取得明显疗效的基础上,以615小鼠前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模型和人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抗失巢凋亡及肿瘤多细胞球体模型为载体,·从端粒酶增殖和线粒体凋亡转导通路相关调控因子活性与表达深入探讨了YWKL提高晚期胃癌预后总体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扶正祛邪并重治疗晚期肿瘤的理论内涵,为深层次挖掘名老中医经验提供了新思路。4.3本研究引入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抗失巢凋亡及多细胞球体培养模型,更好的模拟了肿瘤转移过程中细胞状态,进行失巢凋亡及中药复方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属方法创新。

宋久刚[5](2010)在《URG4的表达及其促进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胃癌是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于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胃癌治疗的发展。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过程,整个过程中又伴随着遗传和后天基因改变的累积,其中以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变最为重要。对胃癌分子基础的进一步认识有利于胃癌诊断、治疗和预防新策略的建立。参与胃癌发生的有些分子可能成为有用的治疗靶点。URG4(Upregulated gene 4)为我科刘杰教授利用消减杂交及差异PCR技术筛选出的新分子,该基因能明显促进肝癌发生,具有癌基因样作用,可能是一个候选的癌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分析提示URG4可能在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迄今为止,URG4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见报道。为此,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我们开展了URG4基因在胃癌中作用的相关研究。[目的]探讨URG4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以期更全面的开发新基因的功能,阐明胃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并为寻找新的胃癌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URG4及PCNA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并分析其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2、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URG4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MKN28、MKN45、AGS和BGC823)以及永生化胃粘膜细胞GES中的表达。3、通过脂质体法将URG4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入GES细胞、将URG4特异siRNA载体转染入胃癌MKN28和SGC7901细胞中,G418筛选抗性细胞克隆。4、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和检测URG4在转染细胞系及亲本对照细胞中的表达。5、通过MTT法绘制转染细胞及其对照细胞的生长曲线。6、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细胞及其对照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7、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细胞及对照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8、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抑制URG4表达后,胃癌细胞体内外成瘤能力的变化。9、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和对照细胞中细胞周期相关分子CyclinD1的变化。10、通过URG4诱导NIH3T3细胞转化实验检测URG4对NIH3T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1、URG4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是65%,显着高于癌旁组织(30%,P<0.001),并且URG4在高分化和中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较低分化胃癌组织明显增高(P均<0.01);高表达URG4的胃癌组织中PCNA指数是64.04±11.56,而低表达URG4的胃癌组织为49.84±9.68(P<0.001)。2、成功构建了URG4正义表达载体和siRNA载体URG4-siRNA1、2、3,测序结果显示序列正确。3、脂质体法将载体转染细胞,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细胞系GES-pcDNA3-URG4、MKN28-siRNA1,2,3和SGC7901-siRNA1,2,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ES-pcDNA3-URG4细胞较对照GES-pcDNA3细胞URG4表达明显增高,而MKN28-siRNA1,2,3、和SGC7901-siRNA1,2,3细胞分别较空载体对照MKN28-pSilencer、SGC7901-pSilencer细胞URG4表达明显降低;其中以URG4-siRNA2抑制URG4表达的效果最为明显。4、GES-pcDNA3-URG4细胞较GES-pcDNA3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加快(P<0.05),而MKN28-siRNA1,2,3、和SGC7901-siRNA1,2,3细胞分别较空载体对照MKN28-pSilencer、SGC7901-pSilencer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受到抑制(P<0.05)。5、GES-pcDNA3-URG4由G1期进入S期的比例为49.6%,较GES-pcDNA3细胞23.5%明显增多(P<0.01),而MKN28-siRNA1,2,3进入S期的比例分别为20.6%、18.9%、17.9%较MKN28-pSilencer细胞35.8%明显减少(P<0.01),SGC7901-siRNA1,2,3进入S期的比例为23.5%、19.3%、24.2%,较SGC7901-pSilencer细胞44.9%明显减少(P<0.01)。6、MKN28-siRNA2细胞在平板内形成克隆数(40.7±4.0个),较MKN28-pSilencer细胞(89.3±9.1个)明显减少(P<0.01),SGC7901-siRNA2细胞在平板内形成克隆数为38.7±4.1个,较SGC7901-pSilencer 114.0±7.9个明显减少(P<0.01)。7、MKN28-siRNA1,2,3细胞在软琼脂上生长并分别形成集落数为7.5±1.81、4.25±1.89、6.5±2.51个,较MKN28-pSilencer细胞21.5±3.41个明显减少(P<0.01)、SGC7901-siRNA1,2,3细胞在软琼脂上生长并分别形成集落数为12±1.63、6±1.12、7.75±1.26个,较SGC7901-pSilencer细胞27.25±2.06个明显减少(P<0.01)。8、MKN28-siRNA2和SGC7901-siRNA2细胞在裸鼠体内形成肿瘤的平均体积分别显着小于MKN28-pSilencer和SGC7901-pSilencer细胞形成肿瘤的平均体积(P均<0.05)。9、Cyclin D1在URG4过表达的GES-pcDNA3-URG4细胞中表达高于对照GES–pcDNA3细胞;而通过URG4-siRNAs下调MKN28和SGC7901细胞中URG4表达后, Cyclin D1表达亦被下调,以URG4-siRNA2效果最为明显。10、URG4基因能够促进NIH3T3细胞生长和加快细胞周期,但不能使转染后的NIH3T3细胞在软琼脂内或裸鼠体内成瘤。[结论]1、URG4在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表达存在显着差异,提示URG4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2、URG4通过促进胃癌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增强胃癌细胞成瘤能力等生物学特性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癌基因样作用。3、URG4可能主要通过调节CyclinD1的表达来发挥作用。4、URG4基因能够使NIH3T3细胞生长显着加快,但尚不能完全使NIH3T3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孙杨安[6](2008)在《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胃癌的死亡数已占到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23.93%,并且发病率还有着越来越高的趋势。胃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胃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为90%,但大部分患者(>70%)就诊时即为Ⅲ、Ⅳ期,手术不能改变残留癌细胞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生物学特性,由此所致的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针对于此的术后辅助化疗的效果半个多世纪来也一直不尽人意,因此,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寻找能有效抑制癌细胞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新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本课题旨在通过检测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自身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及坏死率的变化,判断每个患者对化疗方案的敏感性,从而为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及调整提供新的标准,为胃癌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目的:根据奥沙利铂+5-FU+CF新辅助化疗方案对每个进展期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胃癌细胞凋亡率及坏死率变化的影响,判断每个患者对该方案的敏感程度;并评估不同分化程度胃癌患者对该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有无差异;最终指导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同时探讨每个患者化疗前的AI水平与患者对化疗方案的敏感性的关系,并判断肿瘤的预后。研究方法:选择进展期胃腺癌患者40例,按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三组,通过病理学方法观察患者化疗前、后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坏死程度,并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同一患者化疗前、后自身肿瘤细胞凋亡率(AI)及坏死率的变化。研究结果:1)低分化组、中分化组、高分化组在新辅助化疗前的AI分别为5.24±3.10%、12.5±3.08%、16.6±2.17%,而化疗后AI分别为31.3±3.27%、28.9±2.54%、26.5±2.09%,各组化疗后AI与化疗前AI相比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 < 0.01);各组间AI的变化值(△AI)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 <0.05);全部病例化疗前的AI为11.2±3.27%,化疗后为28.6±3.95%,前后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 <0.01)。每个病人化疗前的AI水平与化疗前后的凋亡率变化值△AI大小也有着明显的负相关(r=-0.642,P <0.05)。2)低分化组、中分化组及高分化组在化疗前细胞坏死率分别为:4.32±0.32%、4.13±0.38%、3.85±0.37%,化疗后分别为5.29±0.53%、4.9±0.49%、4.22±0.54%,低分化组与中分化组化疗前、后细胞坏死率有显着性差异(P <0.05);高分化组化疗前、后细胞坏死率无显着性差异(P >0.05),化疗前、后的总的细胞坏死率有明显变化(P <0.05);各组间化疗前后细胞坏死率变化值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结论:1)新辅助化疗明显促进了胃癌细胞的凋亡;同时证实了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这一化疗方案对低、中、高分化胃腺癌的疗效是确切的。2)新辅助化疗后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化疗前,提示新辅助化疗对肿瘤细胞有显着的治疗作用。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细胞对化疗均有敏感性,并且分化程度越低,对化疗的敏感性则越高。低分化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实行新辅助化疗意义重大。3)新辅助化疗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这两个途径产生治疗效果的,并且主要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这一途径发挥作用的,其对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有着显着的区别。化疗虽然能促进肿瘤细胞坏死,但是对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细胞的促坏死作用并没有显着的区别。细胞凋亡也可作为判断化疗药物疗效的指标之一。临床上可以根据细胞调亡的程度判断胃癌患者对化疗方案的敏感性,从而选择或调整术后化疗方案。4)检测新辅助化疗前肿瘤的AI亦可评估患者对化疗的敏感程度。

牛子长[7](2008)在《奥沙利铂术前化疗对胃癌细胞凋亡与增殖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世界癌症死亡的第2位。在我国胃癌死亡率在县乡居恶性肿瘤之首,在城市居第2位[1]。胃癌的治疗最佳首选外科治疗,早期的胃癌患者,经手术后5年的生存率已达90%以上,而在我国,多数患者在经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其中42.4%的患者确诊时已属Ⅳ期[2],这些患者若单纯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仅有20%—30%。此外,胃癌术后复发率高,早期胃癌术后2年内50—60%的病人可出现转移[3]。因此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规范、合理、积极的综合治疗,对提高术后生存率有重要意义。大部分胃癌患者由于体质弱,不能耐受高强度化疗,因而寻找疗效好且毒副作用小的化疗药物和化疗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术前化疗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关注(术前化疗又称新辅助化疗),主要用于中晚期胃癌,可以有效降低肿瘤复发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化疗药物对于肿瘤细胞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途径来实现。选择有效的化疗方案是问题的关键。体外细胞培养验证了多种药物和理化因素可诱导细胞凋亡并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术前化疗可以有效降低肿瘤复发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是传统的化疗方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有限,因此寻找新的疗效好且毒副作用低的化疗药物及化疗方案成为研究的重点。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为第三代铂类药物,抗癌活性强,与CCDP无交叉耐药性,与5-FU有协同作用,对多种肿瘤有很好的效果,且毒副作用低,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的:1本实验通过对不同术前化疗方案的肿瘤细胞凋亡与增殖指数的检测,比较含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与传统的氟尿嘧啶方案对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并探讨不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胃癌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同时检测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表达水平的改变,为该方案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通过对胃癌组织中bcl- 2和bax基因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探讨bcl-2和bax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B组(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及术前未予化疗的手术对照C组,全身静脉给药;A组奥沙利铂(L—OHP)130mg/m2,VD/2h,d1;氟尿嘧啶(5-FU)400mg/ m2,VD快速;600mg/m2,VD缓慢维持22h,d1—d2;亚叶酸钙(CF)300mg,IV,d1—d2。B组氟尿嘧啶(5-FU)400mg / m2,VD快速;600mg/m2,VD缓慢维持22h,d1—d2;亚叶酸钙(CF)300mgIV d1—d2。化疗结束后一周内行胃癌根治术。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对上述3组患者的胃癌标本进行细胞凋亡;细胞增殖指数及bcl-2/bax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 1 A组胃癌细胞的凋亡率为15.75±4.29%;B组胃癌细胞的凋亡率为11.79±3.46%;C组胃癌细胞的凋亡率为6.51±3.24%,各组间差异显着,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率:A组为26.04±9.02%; B组为39.49±13.58%;C组为57.33±15.89%。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bc1-2蛋白表达: A组为33.78±3.78% ;B组为40.14±5.64% ;C组为57.34±8.13% ,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ax表达:A组为64.16±8.47%;B组为43.27±5.35%;C组为27.23±3.27% ,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的比值:A组为52.67% ,B组为92.77%,C组为210.58%。结论:1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均可促进胃癌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含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氟尿嘧啶化疗方案。2含奥沙利铂化疗组中bcl-2的低表达与Bax的高表达,使Bax/bcl-2值增加,其结果导致胃癌细胞凋亡增强,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从而起到治疗胃癌的作用。

刘洪涛[8](2007)在《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中FOLFOX7新辅助化疗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估FOLFOX7方案在新辅助化疗-手术-辅助化疗这一新的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模式中的作用。方法对于临床确诊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组A-常规治疗组:n=15,组B-综合治疗组:n=15;收集术前腹部CT、彩超、超声胃镜及CA199、CEA等肿瘤标记物;以及术后标本的常规病理检查:病变位置、大小、浸润深度、侵犯范围、切缘及淋巴结的镜下检测,连续切片查找肿瘤细胞;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测定及比较MVD(肿瘤微血管密度)、PCNA(增殖细胞抗原)、AI/PI(细胞增殖与凋亡指数),观察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影响,并阐明作用机制。并对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病理缓解率、R0切除率。结果1.超声胃镜和腹部CT等影像学检查可见:与A组相比,B组患者的肿瘤周围的肿大腹腔淋巴数目明显减少,肿瘤缩小及浸润深度变浅。2.肿瘤标记物CEA、CA199测定值也显着降低。3. B组患者化疗后癌组织中不论是肿瘤间质还是肿瘤浸润边缘,患者MVD及PCNA明显低于A组,P<0.05,有显着性差异。4.经新辅助化疗后,B组患者胃癌细胞中MVD、PCNA表达显着下降,P<0.05。5.肿瘤生物学改变:B组患者肿瘤周围组织较A组患者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l。6、行FOLFOX7新辅助化疗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数量明显减少,R0手术切除率明显增加。7、B组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与A组无明显差别。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经过术前行2~4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后:1.术前化疗可有效降低肿瘤的临床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病理缓解率、R0切除率,明显改善预后。2.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MVD、PCNA,而新辅助化疗后MVD、PCNA减少可能是降低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率的重要因素。3.术前化疗能起到降低肿瘤的临床分期、清除微小转移灶、防止或延缓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作用,可以缩小肿瘤根治所需切除范围,可明显提高肿瘤的切除率。4.有助于拓展腹腔镜在胃癌手术的应用范围。

周东雷[9](2007)在《FOLFOX7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治疗策略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研究FOLFOX7新辅助化疗对AGC患者分期及肿瘤细胞MVD、AI/PI、PCNA的改变,以制订更为合理的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3月间局部进展期胃癌30例,实验组15例行FOLFOX7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对照组15例,直接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1、FOLFOX7的毒性反应较低,而对降低胃癌分期方面的疗效是显着的,有2例(13.3%)患者获得CR,9例(60%)患者获得PR,有4例(26.7%)患者为NC/SD。有10例(66.7%)患者获得了降期,10例(66.7%)获得了R0切除。对照组只有9例(60%)的患者获得R0切除。从清扫的淋巴结结果中,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要明显高于实验组(p<0.001)。2、FOLFOX7化疗后胃癌肿瘤组织的MVD、PCNA及PI/AI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FOLFOX7新辅助化疗安全性高,对进展期胃癌有明显的降期作用,提高进展期胃癌的R0切除率,减少淋巴结转移。FOLFOX7可以降低进展期胃癌的MVD、PCNA,促进肿瘤的AI。

林惠忠,李晓川,陈磊,崔京远,李宏,周东风[10](2005)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5FU)和甲酰四氢叶酸(CF)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00年3月~2004年4月我科住院的胃癌患者42例入组,术前接受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130mg/m2,d1;5FU500mg/m2,d1~d3;CF300mg/d,d1~3。每3个周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观察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原发病灶的缓解情况,并观察毒副反应。结果:42例患者中有38例获得手术切除,其中26例获得根治性切除,19例肿瘤原发病灶明显缩小,14例肿瘤TNM分期降低。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腹泻、恶心、呕吐、脱发、肝功能异常,经对症及营养支持治疗后均能缓解。结论:奥沙利铂联合5FU与CF新辅助化疗在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中近期疗效显着,耐受性良好。

二、氟尿嘧啶加甲酰四氢叶酸术前化疗对人体胃癌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氟尿嘧啶加甲酰四氢叶酸术前化疗对人体胃癌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PSCA基因在胃癌患者中的特征及IHPC对PSCA基因人群中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胃癌
    1.2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基因
    1.3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
    1.4 胃癌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1.4.1 研究对象
        1.4.2 放射化疗
        1.4.3 其他治疗方法
第2章 PSCA基因多态性对调节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资料和标本收集
        2.1.3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2.1.4 主要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PSCA基因rs2294008和m RNA表达
        2.2.2 PSCA基因型与胃癌的关联性
        2.2.3 PSCA多态性与胃癌风险关联分层分析
        2.2.4 PSCA基因rs2294008和rs2976392 的联动失衡分析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株MGC-803 的抑制作用及药物间相互作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3.1.2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对MGC-803 细胞的生长曲线
        3.2.2 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抑制胃癌细胞克隆形成
        3.2.3 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3.2.4 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阻滞胃癌细胞周期
        3.2.5 DAPI检测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3.2.6 不同浓度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抑制胃癌细胞Bcl-2,VEGF,NF-κB和 PSCA表达
        3.2.7 不同浓度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抑制胃癌细胞Bcl-2,VEGF,NF-κB和 PSCA蛋白表达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腹腔热灌注化疗对PSCA基因人群胃癌腹膜癌患者疗效
    4.1 资料与方法
        4.1.1 一般资料
        4.1.2 治疗方法
        4.1.3 评价指标
        4.1.4 统计学分析
    4.2 实验结果
        4.2.1 短期疗效评价
        4.2.2 KPS评价
        4.2.3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4.2.4 患者生存随访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胃癌:回顾当前和未来的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2)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附子理中汤治疗晚期胃癌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研究
    1.1 中医病因病机
    1.2 西医发病机制
    1.3 晚期胃癌的中西医治疗概述
    1.4 附子理中汤对晚期胃癌的作用
2 数据分析与成果讨论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晚期胃癌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1 中西医对晚期胃癌的认识
        1.1 中医病因病机
        1.2 西医发病机制
    2 中西医治疗晚期胃癌
        2.1 中医治疗
        2.2 西医治疗
        2.3 中西医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新辅助化疗对大肠癌坏死和凋亡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4 实验材料
    2.5 实验方法
        2.5.1 主要溶液的配制
        2.5.2 新辅助化疗方案
        2.5.3 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标本采集
        2.5.4 病理检测观察
        2.5.5 细胞凋亡实验观察
        2.5.6 统计学方法
        2.5.7 技术路线图
第3章 结果
    3.1 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相关临床情况
    3.2 肿瘤组织坏死和凋亡的形态学变化
    3.3 化疗前后 TP、ALB、PAB 及 TRF 的变化
    3.4 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坏死率的变化
    3.5 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的变化
第4章 讨论
    4.1 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方案的选择
    4.2 恶性肿瘤患者新辅助化疗的化疗途径
    4.3 新辅助化疗周期的确定
    4.4 实验中检测方案选择
    4.5 坏死和凋亡在大肠癌患者发生与发展中的生物学功能
    4.6 大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对临床相关指标研究
    4.7 新辅助化疗对对大肠癌坏死与凋亡的影响
    4.8 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低分化大肠癌患者意义重大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带综述

(4)养胃抗瘤冲剂对中晚期胃癌预后的影响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章 胃癌病因病机研究
    第二章 治则治法
    第三章 常用"小范方"浅析
    第四章 胃癌患者饮食身心调摄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养胃抗瘤冲剂对中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诊断标准
    3 疗效标准
    4 结果和讨论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体内实验研究
    第一章 615小鼠前胃癌(MFC)术后复发转移模型的建立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养胃抗瘤冲剂对小鼠前胃癌(MFC)术后复发转移及生存期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养胃抗瘤冲剂对小鼠前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细胞凋亡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养胃抗瘤冲剂对小鼠前胃癌术后肺转移灶凋亡相关蛋白及端粒酶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性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转移灶凋亡相关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体外实验研究
    第一章 复制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抗失巢凋亡培养模型和多细胞球体模型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MTT法测定养胃抗瘤冲剂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生长抑制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养胃抗瘤冲剂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BGC823细胞凋亡的诱导及分子机制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小结
总结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健脾法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进展期胃癌的化疗及靶向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5)URG4的表达及其促进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一、 胃癌的 行病学、分子机制及全身治疗
        1. 胃癌的流行病学
        2. 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
        3. 胃癌的全身治疗
    二、URG4 结构功能分
        1. URG4 基因及蛋白结构分析
        2. URG4 功能初步研究
    三、Cyclin D1 与肿 的关系
        1. D-Cyclins:细胞周期中有丝分裂信号的介导者
        2. D-Cyclins 在人类肿瘤中过表达
        3. 细胞核中Cyclin D1/CDK4 蛋白激酶异常积累与致瘤性转化
        4. 肿瘤的基因组不稳定性介导胞核Cyclin D1/CDK4 激酶
        5. 靶向Cyclin D/CDK 活化的治疗策略
正文
    实验一 URG4和PCNA在胃癌细胞系和组织的表达
        1 材料和仪器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URG4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 材料和仪器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URG4影响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机制的初步探讨
        1 材料和仪器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四 URG4诱导NIH3T3细胞恶性转化
        1 材料和仪器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6)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4 材料
    2.5 实验方法
        2.5.1 主要溶液的配制
        2.5.2 样本采集
        2.5.3 新辅助化疗方案
        2.5.4 化疗后标本采集
        2.5.5 化疗前、后标本检测
        2.5.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
    3.2 全部病例化疗前后肿瘤细胞的坏死率及凋亡率变化
        3.2.1 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坏死率的变化
        3.2.2 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的变化
    3.3 各组病例化疗前后肿瘤细胞的坏死率及凋亡率变化的比较
        3.3.1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化疗前细胞坏死率的变化
        3.3.2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化疗前细胞凋亡率的变化
        3.3.3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化疗后细胞坏死率的变化
        3.3.4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化疗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
        3.3.5 各组化疗前后细胞坏死率比较
        3.3.6 各组化疗前后细胞凋亡率比较
        3.3.7 化疗对各组肿瘤细胞坏死率、凋亡率变化值的比较
        3.3.8 化疗前AI水平与化疗后凋亡率变化值△AI 关系.
第4章 讨论
    4.1 实验方案的制定
    4.2 检测方案的选择
    4.3 新辅助化疗方案的制定
    4.4 新辅助化疗的作用途径
    4.5 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组织影响的细胞学观察
    4.6 新辅助化疗对不同分化程度胃癌凋亡与坏死的影响
    4.7 分化程度低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实行新辅助化疗意义重大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奥沙利铂术前化疗对胃癌细胞凋亡与增殖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和文献回顾
正文
    对象与方法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中FOLFOX7新辅助化疗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FOLFOX7 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临床分期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二、临床资料
    三、结果分析
    四、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FOLFOX7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实验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FOLFOX7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治疗策略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详细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FOLFOX7 新辅助化疗对AGC 临床分期的影响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临床资料
    实验组新辅助化疗前后部分影像学资料对比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组与对照组组织学对照研究
    临床资料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氟尿嘧啶加甲酰四氢叶酸术前化疗对人体胃癌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PSCA基因在胃癌患者中的特征及IHPC对PSCA基因人群中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疗效[D]. 闫康鹏. 南昌大学, 2021(01)
  • [2]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附子理中汤治疗晚期胃癌的作用机制[D]. 熊佳惠.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新辅助化疗对大肠癌坏死和凋亡的影响及临床意义[D]. 袁春雷. 南昌大学, 2010(05)
  • [4]养胃抗瘤冲剂对中晚期胃癌预后的影响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D]. 何立丽.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10)
  • [5]URG4的表达及其促进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研究[D]. 宋久刚. 第四军医大学, 2010(12)
  • [6]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D]. 孙杨安. 南昌大学, 2008(01)
  • [7]奥沙利铂术前化疗对胃癌细胞凋亡与增殖作用的研究[D]. 牛子长. 第四军医大学, 2008(04)
  • [8]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中FOLFOX7新辅助化疗的作用[D]. 刘洪涛. 第二军医大学, 2007(02)
  • [9]FOLFOX7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治疗策略的影响[D]. 周东雷. 第二军医大学, 2007(03)
  • [10]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临床研究[J]. 林惠忠,李晓川,陈磊,崔京远,李宏,周东风. 肿瘤防治杂志, 2005(12)

标签:;  ;  ;  ;  ;  

术前氟尿嘧啶和亚叶酸化疗对人胃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