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三方物流——流通业中的新兴业态(论文文献综述)
钟锐[1](2020)在《基于SWOT分析的区域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以C市T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冷藏及冷冻品需求量逐渐增加,对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与冷链物流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商品流通平台、冷冻冷藏设施设备、专业管理技术及人才等要素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其不断更新和发展。本文首先对冷链物流领域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概述国外先进冷链物流理论,总结国内学者近期在此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然后给出本文涉及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等背景专业知识。对本文涉及的冷链物流及区域冷链物流细分领域,除引述概念外,还对其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适度讨论。在上述工作基础上,以C市T区冷链物流规划项目为例,首先较为详细地分析了T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对冷链物流规划有重要影响的现有冷链物流发展模式、需求、供给、交通运输等硬核条件现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体现出C市T区发展冷链物流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然后,利用SWOT分析框架,结合C市T区发展现状,分析出C市T区发展冷链物流的总体情况:具有社会发展支撑、较为有利交通地理条件、可观冷链物流需求预测等优势条件(STRENGTHES);冷链物流系统完整性不足、第三方物流支撑羸弱、物流专业设施缺乏、物流专业人才欠缺等劣势(WEAKNESSES);发展冷链物流的良好政策机遇、区域经济交通物流规划和广阔市场需求等机遇(OPPORTUNITIES);冷链物流脱节、标准化步伐缓慢、周边地区竞争等威胁(THREATS)。本文所给出的C市T区发展冷链物流的规划案例,是在国家、区域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的背景下,适逢国家和地方政策大力支持,冷链物流升级发展内生动力和农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外逼压力双重作用下,结合C市T区发展冷链物流自身条件和冷链物流理论和实践发展成果,运用SWOT方法梳理出该项目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并给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是发展区域冷链物流的一个典型案例,能对相关地区发展区域冷链物流给出有价值的参考。
瞿春玲[2](2012)在《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研究 ——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探讨》文中认为商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关乎整体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商品流通现代化可以使社会资源得以有效配置,市场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因此,加快实现流通现代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学界对商品流通现代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流通现代化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尤其是要界定清楚何为流通现代化,以及如何评价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只有对现阶段我国流通现代化水平做出正确的评价,才能发现流通现代化发展中的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因此,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体系是研究我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的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研究领域主要存在以下三点不足:(1)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体系的设计还不完善。由于部分研究没有从现代化理论和商品流通理论等理论基础出发构建评价体系,使得研究者们在指标的选取和指标数量的确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相应的评价结果也不尽相同。此外,部分研究者构建的商品流通现代化的评价体系过于庞杂,不仅使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受到限制,而且也增加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现实推广的难度,制约了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的时效性。(2)商品流通现代化的综合评价研究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有的研究没有确立权重,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应用;二是有的研究仅仅给出了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的定性标准,无法据此形成一个可以量化的综合评价结果。(3)采用现有商品流通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较少。为了弥补以上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通过专家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深入了解商品流通现代化的构成因素,在系统理论、经济现代化理论以及商品流通理论的支撑下构建了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可分解成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研究相关理论,探讨商品流通现代化的内涵和构成要素,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各构成要素奠定基础;二是通过文献梳理和专家访谈,分析各个子系统和维度的内涵;三是分析每个指标的可获得性和代表性,建立一套可操作性较高的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四是分析比较各种综合评价方法,确定适合本研究的方法,将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转化为商品流通现代化指数;五是在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数的基础上,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商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比较,根据不同类型省市自治区特点进行战略优先级分析,为各地区提升商品流通现代化水平提供建议。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为:(1)构建了一个可操作性较高的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对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商品流通现代化方面的文献梳理,结合系统理论、经济现代化理论和商品流通理论,提出了包含商品流通物质现代化、商品流通制度现代化以及商品流通观念现代化三个子系统的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以三大理论为支撑,较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情况,并且弥补了以往评价体系在数据可获得性和权重可操作性方面的不足,为进一步客观、系统地评价现阶段我国商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奠定了基础。(2)合成了直观、易于比较的商品流通现代化指数。本文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构权法和模糊综合法,规避了不同类型指标之间的量纲影响,将原有的评价指标体系转化为指数,以便于直观地分析和比较各地区的商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3)对本文构建的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证应用。本文用转化得到的指数结果,分析了我国各省及直辖市市商品流通现代化发展现状;在指数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4个类型区域,为进一步针对性地战略研究提供基础;针对聚类分析的结果,依据每类区域的特点,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优先级,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商品流通现代化发展规划提供了有益参考。
冯玻[3](2010)在《面向TPL理论的煤炭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向TPL(Third party Logistics,第三方物流)理论的煤炭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的策略研究是煤炭物流企业一项重要的创新工作,它关系到煤炭物流企业未来能否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TPL客户服务对煤炭物流企业的发展意义,并且论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通过分析煤炭物流与TPL的区别,从企业自身层面出发,详细地分析了煤炭物流企业向TPL转化的机理。其中,煤炭物流企业自身层面存在成本推动和效益拉动两大机理。论文阐述了客户服务在物流运作中的重要性,做出了面向TPL的煤炭物流企业开展客户服务的SWOT分析,提出煤炭物流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投入到客户服务实践中去。论文从普遍使用的服务蓝图理论出发,通过GAP模型对煤炭物流企业客户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客户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了定量化研究,这都有助于煤炭物流企业客户服务的实际管理与决策。论文还提出了面向TPL的煤炭物流企业客户服务的策略体系,该体系包括实施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战略、煤炭物流企业服务运作的规范化和创新、煤炭物流企业客户服务的质量评价体系,以及面向TPL的煤炭物流企业客户服务质量管理等内容。
钱莎莎[4](2008)在《国内汽车产业第三方物流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这种物流运作模式已被越来越多汽车企业认可并使用。文中主要介绍了现阶段我国国内汽车产业第三方物流发展情况,指出了发展中所面对的机遇和威胁,并探讨了未来汽车产业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对策问题,为我国现代汽车企业开展现代物流管理,全面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提供了若干建议。
张铜学[5](2008)在《怀化市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构建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商贸物流是新兴的服务行业,它作为支柱产业形成区域经济的增长点,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力量源泉,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湖南省怀化市根据现实经济社会政治生活的需要,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交通通讯、自然资源、市场载体优势,适时提出构建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周边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化,是富民强市、商贸活市的现实举措。论文作者从精益物流运送普及化入手,运用物流管理系统化理论解决单一企业以外的各种物流问题,以追求经济效率解决区域商贸物流合理化。区域性商贸物流系统化包括区域间通道、城市干线道路、区域物流设施、城市集配中心、企业的仓库、货运枢纽站场等内容的规划构建;能产生规模经济、物流集聚、物流专业化、物流优化效应;组织运行机制及运作模式;利用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的原则和方法,与周边地区进行比较。在对怀化市建设五省周边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可行性理论分析后,全面深刻详细地论述了怀化市建设商贸物流中心的现实基础、发展优势、制约因素,确定了规划建设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怀化市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对策措施,对现实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吴明琴[6](2008)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优越的物流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受到理论界的关注并在业界广泛利用,是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运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同时运用比较分析方法。首先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概念的界定入手,探讨了第三方物流对指导我们具体工作有意义的含义,为全文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对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历史进行一番梳理,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具体到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的探讨上,本文主要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中发现问题,并就此提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合理发展战略的一点看法。
张玲[7](2007)在《刍议图书馆与第三方物流管理合作》文中认为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的改变,馆际互借给物流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方物流的产生,解决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应加强图书馆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促进图书馆事业的长足发展。
韩长军[8](2007)在《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概况及思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三方物流是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论述了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传统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措施。
付红旭,方晓昌,马可[9](2006)在《第三方物流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策略》文中指出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形式,它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了目前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应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毕玉平[10](2005)在《中国汽车物流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市场的汽车消费迅速膨胀,这种惊人且持续的高速增长带动了中国汽车物流业的蓬勃发展。一直以来,汽车物流业都是被国际物流同行所公认的最复杂、最专业的领地。中国的物流商大多还在汽车物流的门槛之外,中国物流业在这一领域所表现出来的与国际企业的差距也是最大的。因此,深入探讨中国汽车物流的特点,为中国汽车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以及从事汽车物流相关业务的物流企业提供先进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经验,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的物流需求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本文旨在研究和探讨中国的汽车物流发展经验。 本论文共分四章。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探讨,对汽车物流管理的方式进行研究和论证,从内在逻辑关系、经济学原理、具体绩效和实际发展状况等方面了分析中国汽车物流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而提出我国汽车物流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第一章是对现代物流理论和发展概况的介绍。主要分析物流的涵义及其演变、物流的基本分类、我国及主要国家物流发展概况,为下面的分析建立必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第二章本章主要从宏观上分析我国汽车业发展的总体态势和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对中国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和预测,以揭示现阶段发展我国汽车物流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汽车物流发展状况和前景问题。 第三章首先介绍第三方物流,具体分析第三方汽车物流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而提出中国汽车业的物流模式。 第四章专门针对供应链管理下展开中国汽车物流研究。通过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引入,提出我国汽车物流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发展是硬道理,变化是主旋律,从传统管理到全程供应链管理,全球范围内汽车制造企业都将面临一场彻底的管理革命。这不仅是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而引发的一场管理革命,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推动的一场管理革命。汽车物流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充满着机遇与挑战,对于这一行业的发展战略研究可使汽车制造商对经营环境、经营方向、经营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扬长避短,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在新世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自己的优势。
二、第三方物流——流通业中的新兴业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三方物流——流通业中的新兴业态(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WOT分析的区域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以C市T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冷链物流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冷链物流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物流概念及理论 |
2.1.1 物流管理理论 |
2.1.2 供应链管理理论 |
2.1.3 第三方物流理论 |
2.2 冷链物流概述 |
2.2.1 冷链物流概念 |
2.2.2 区域冷链物流概念 |
2.2.3 区域冷链物流特征 |
2.2.4 区域冷链物流影响因素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市T区发展冷链物流的基础条件 |
3.1 C市T区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
3.2 C市T区冷链物流模式现状 |
3.3 C市T区冷链物流需求现状 |
3.4 C市T区冷链物流供给现状 |
3.5 区域交通运输现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市 T区冷链物流发展SWOT分析 |
4.1 C市 T区冷链物流的优势(STRENGTH)分析 |
4.1.1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效应 |
4.1.2 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及交通优势 |
4.1.3 区域冷链物流需求量预测支撑 |
4.2 C市 T区冷链物流的劣势(WEAKNESS)分析 |
4.2.1 冷链物流系统完整性不足 |
4.2.2 区域第三方物流支撑羸弱 |
4.2.3 冷链物流专用设施缺乏 |
4.2.4 冷链物流专业人才欠缺 |
4.3 C市 T区冷链物流的机遇(OPPORTUNITY)分析 |
4.3.1 发展冷链物流的政策机遇 |
4.3.2 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支撑 |
4.3.3 经济及交通物流规划机遇 |
4.4 C市 T区冷链物流的威胁(THREAT)分析 |
4.4.1 冷链物流存在脱节现象 |
4.4.2 标准化过程面临阻碍 |
4.4.3 周边区域及城市的竞争 |
4.5 C市T区冷链物流战略选择 |
4.5.1 C市T区冷链物流的发展目标 |
4.5.2 C市T区冷链物流建设模式原则 |
4.5.3 C市T区冷链物流商业模式选择 |
4.5.4 C市T区冷链物流运行模式 |
4.5.5 发展智慧型冷链物流系统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C市T区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
5.1 加强区域冷链物流规划指导 |
5.2 消除区域壁垒开展跨区域合作 |
5.3 加强政府与企业联动 |
5.4 选择和优化运输方式组合 |
5.5 扩展冷链新模式新市场 |
5.6 加强信息技术的管理 |
5.7 注重区域冷链管理人才的培养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研究 ——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基本概念界定 |
1.5.1 商品流通的界定 |
1.5.2 商品流通现代化内涵的界定 |
1.6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 |
2.1 现代化及其测评研究综述 |
2.1.1 现代化内涵的研究综述 |
2.1.2 现代化理论演变 |
2.1.3 现代化测度的研究综述 |
2.1.4 小结 |
2.2 经济现代化及其测度研究综述 |
2.2.1 经济现代化概念的研究综述 |
2.2.2 经济现代化内容研究综述 |
2.2.3 经济现代化测度的研究综述 |
2.2.4 经济现代化研究评述 |
2.3 商品流通现代化及其测评研究综述 |
2.3.1 商品流通现代化内容的研究综述 |
2.3.2 商品流通现代化特征的研究综述 |
2.3.3 商品流通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
2.3.4 商品流通现代化差距的研究综述 |
2.3.5 商品流通现代化路径研究的综述 |
2.3.6 商品流通现代化相关研究领域的几点不足 |
2.4 本章小结 |
3 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3.1 经济现代化理论 |
3.1.1 经济现代化一般理论 |
3.1.2 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
3.1.3 经济现代化理论在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中的应用 |
3.2 商品流通“三流”理论 |
3.2.1 商品流通“三流”理论基础 |
3.2.2 商品流通的“三流”理论在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中的应用 |
3.3 系统理论 |
3.3.1 一般系统理论概述 |
3.3.2 商品流通现代化子系统组成 |
3.3.3 商品流通现代化系统的特征 |
3.3.4 系统理论在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中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4 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标 |
4.2 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4.3 商品流通现代化的构成要素 |
4.3.1 分析思路 |
4.3.2 商品流通物质层面的构成要素 |
4.3.3 商品流通制度层面的构成要素 |
4.3.4 商品流通观念层面的构成要素 |
4.4 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系统 |
4.5 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选择 |
4.5.1 物质子系统的指标体系设计 |
4.5.2 制度子系统的指标体系设计 |
4.5.3 观念子系统的指标体系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指数化 |
5.1 几种常见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 |
5.1.1 主成分分析法基本思想 |
5.1.2 因子分析基本思想 |
5.1.3 数据包络分析法 |
5.1.4 层次分析法 |
5.1.5 模糊综合评价法 |
5.1.6 几种评价方法的比较 |
5.2 基础层指数生成 |
5.2.1 基础层指数生成原理 |
5.2.2 计算过程 |
5.3 分层权数的构造 |
5.3.1 AHP构权原理 |
5.3.2 计算过程 |
5.4 商品流通现代化指数合成 |
5.5 本章小结 |
6 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与实证分析 |
6.1 商品流通现代化发展现状的区域分析 |
6.1.1 东部区域分析 |
6.1.2 东北部区域分析 |
6.1.3 中部区域分析 |
6.1.4 西部区域分析 |
6.2 商品流通现代化聚类分析 |
6.3 商品流通现代化战略组合分析 |
6.3.1 精益战略 |
6.3.2 协同战略 |
6.3.3 智力支持战略 |
6.3.4 比较优势战略 |
6.3.5 流通先导战略 |
6.4 小结 |
7 研究贡献、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
7.1 主要研究贡献 |
7.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7.3 未来研究方向 |
附录 |
博士学位攻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面向TPL理论的煤炭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二章 煤炭物流企业向TPL转化的理论分析 |
2.1 第三方物流的优势 |
2.2 煤炭物流企业转型TPL的积极意义 |
2.3 煤炭物流企业自身层面分析 |
2.3.1 煤炭物流企业SWOT分析 |
2.3.2 煤炭物流企业战略转移的机理 |
第三章 物流服务质量概述 |
3.1 物流服务特性 |
3.1.1 服务特性 |
3.1.2 物流服务的特征 |
3.2 服务质量 |
3.3 服务蓝图理论 |
3.3.1 煤炭物流企业的服务流程 |
3.3.2 煤炭物流企业服务蓝图 |
3.4 物流服务质量因素 |
第四章 基于模糊评判的煤炭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系统 |
4.1 面向TPL的物流客户服务策略体系 |
4.1.1 实施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策略 |
4.1.2 煤炭物流企业服务的规范化与创新 |
4.2 服务质量评价系统设计思路 |
4.3 评价系统指标体系建立 |
4.3.1 确定评价内容与目标 |
4.3.2 确定评价指标 |
4.4 评价指标体系的计算 |
4.4.1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4.4.2 企业客户服务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
4.4.3 应用举例 |
第五章 面向TPL的煤炭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管理 |
5.1 服务质量策略 |
5.2 服务质量管理系统 |
5.3 专业的物流人才 |
5.3.1 物流人才的分类 |
5.3.2 物流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全文的总结 |
6.2 未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国内汽车产业第三方物流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汽车产业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
1.1 中国汽车第三方物流业面临新的机遇 |
1.1.1 我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带来汽车物流需求量的巨大增长 |
1.1.2 与跨国企业合作所带来的竞争力提升 |
1.1.3 汽车零部件出口量不断增大 |
1.1.4 给第三方物流迅速崛起提供平台 |
1.2 中国汽车第三方物流业所面对的威胁 |
1.2.1 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
1.2.2 法制障碍多 |
1.2.4 汽车物流标准化落后 |
1.2.5 缺乏专业物流人才 |
2 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对策 |
2.1 加强物流法制 |
2.1.1 进行统一的物流产业立法 |
2.1.2 规范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物流法律体系, 提高物流法律法规体系的系统性 |
2.1.3 制定新的物流法律法规, 使物流业有法可依 |
2.2 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
2.3 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 |
2.4 强化物流标准化 |
2.5 大力培养汽车物流人才 |
(5)怀化市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构建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构建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理论分析 |
2.1 区域性商贸物流及其结构 |
2.1.1 区域性商贸物流 |
2.1.2 区域性商贸物流系统化的内容 |
2.1.3 区域性商贸物流设施 |
2.1.4 集装箱货运站 |
2.1.5 公路零担货运站 |
2.2 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效应 |
2.2.1 规模经济效应 |
2.2.2 物流集聚效应 |
2.2.3 物流专业化效应 |
2.2.4 物流优化效应 |
2.3 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组织及运行机制 |
2.3.1 区域性物流中心组织运行机制 |
2.3.2 区域物流中心运作模式 |
2.4 现代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发展的理论 |
2.4.1 增长极理论述评 |
2.4.2 区域比较优势理论 |
第三章 怀化市建设五省周边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 |
3.1 怀化市建设五省周边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意义 |
3.1.1 加快怀化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3.1.2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 |
3.1.3 实施"泛珠"合作的关键节点 |
3.2 怀化市建设五省周边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现实基础 |
3.2.1 发展商贸物流的经济基础 |
3.2.2 商贸物流设施初步形成体系 |
3.2.3 商贸物流发展需求预测 |
3.3.4 政府战略措施 |
第四章 怀化市建设五省周边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
4.1 怀化市建设五省周边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有利条件 |
4.1.1 地理区位条件 |
4.1.2 交通通讯条件 |
4.1.3 自然资源优势 |
4.1.4 市场载体优势 |
4.2 化市建设五省周边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制约因素 |
4.2.1 规划相对滞后 |
4.2.2 专业市场无差异化 |
4.2.3 仓储、汽车运输业欠发达 |
4.2.4 发展环境亟待完善 |
4.2.5 商贸物流业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 |
4.2.6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4.2.7 商贸物流业整体水平不高 |
第五章 怀化市五省周边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构建思路与对策措施 |
5.1 怀化市五省周边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构建思路 |
5.1.1 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定位和目标 |
5.1.2 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构建原则 |
5.1.3 构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主要任务 |
5.1.4 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重点建设领域 |
5.1.5 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规划的发展步骤 |
5.2 怀化市五省周边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对策措施 |
5.2.1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增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产业基础 |
5.2.2 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建立推动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联动机制 |
5.2.3 落实扶持政策与措施,优化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发展环境 |
5.2.4 规范项目审批程序,确保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行政环境 |
5.2.5 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市场秩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第三方物流 |
2.1 何谓第三方物流 |
2.2 第三方物流的法律定义 |
2.3 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分析 |
2.3.1 第三方物流使企业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 |
2.3.2 第三方物流可以提供技术灵活性 |
2.3.3 第三方物流可以提供其他灵活性 |
2.3.4 利益一体化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润基础 |
2.3.5 第三方物流是客户的战略投资人和风险承担者 |
2.3.6 第三方物流是客户的战略同盟者 |
第三章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的发展状况 |
3.1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动态及特征 |
3.2 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状况 |
3.3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模式 |
3.3.1 由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物流服务企业 |
3.3.2 新兴的物流公司 |
3.3.3 企业内部物流公司 |
3.3.4 国外的物流公司 |
3.4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存问题 |
3.5 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的经济热点分析 |
3.5.1 加入WTO对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影响 |
3.5.2 西部大开发对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影响 |
3.5.3 假日经济热点将创造新的市场机会 |
3.5.4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
3.6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
第四章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战略设计构思及实施要点 |
4.1 第三方物流战略设计构思 |
4.2 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实施要点 |
第五章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战略 |
5.1 制订物流法规,协调有序发展 |
5.2 设置物流专业,培养物流人才 |
5.3 以联运企业的网络经营改善物流系统的低组织化状态 |
5.4 开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物流代理 |
5.5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配置 |
5.6 创建并强化核心竞争力 |
5.7 运用电子商务技术,提升第三方物流技术水平 |
5.8 组建企业集团,实行集约化经营,促进高速公路客运的发展 |
5.8.1 组建高速公路客运企业集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5.8.2 组建集团应注意的问题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
致谢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7)刍议图书馆与第三方物流管理合作(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的发展为馆际互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2 馆际互借的发展对物流工作的新要求 |
3 搞好“第三方物流”工作的对策 |
3.1 对外招标。 |
3.2 大力宣传馆际互借的作用。 |
3.3 演示了解馆际互借的资源和方法。 |
(8)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概况及思索(论文提纲范文)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 |
我国第三方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
加快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措施 |
(9)第三方物流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第三方物流及其发展原因 |
2 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优越性 |
2.1 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总成本。 |
2.2 有利于企业专心搞好生产。 |
2.3 有利于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 |
3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发展现状 |
3.1.1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3.1.2 我国的物流人才教育工程正在积极推进 |
3.2 存在的问题 |
4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策略 |
5 结束语 |
(10)中国汽车物流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现代物流理论及其发展概况 |
第一节 物流的含义及类型 |
一、物流的内涵及其演变 |
二、物流的分类 |
三、物流活动的构成要素 |
第二节 国内外物流发展的基本概况 |
一、美国物流发展概况 |
二、欧洲物流发展概况 |
三、我国物流发展的基本概况 |
第三节 现代物流研究的基本概况 |
一、国外物流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二、我国物流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二章 汽车物流与中国汽车业的总体发展 |
第一节 21世纪我国汽车需求的发展趋势 |
一、汽车行业的市场规模和成长性 |
二、中国主要汽车生产企业情况 |
三、我国未来汽车需求增长的特点 |
第二节 21世纪我国汽车工业生产结构和发展分析 |
一、中国汽车业发展的总体判断 |
二、我国轿车工业发展前景分析 |
三、中国汽车制造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
第三节 中国汽车物流发展状况及前景 |
一、汽车物流的含义及类型 |
二、中国汽车物流发展的必要性 |
三、我国汽车物流业发展概况 |
四、汽车物流面临的挑战 |
五、我国汽车物流市场前景分析 |
第三章 第三方汽车物流与中国汽车物流的模式研究 |
第一节 第三方汽车物流 |
一、第三方物流的定义 |
二、第三方物流的意义 |
三、第三方物流的优势 |
第二节 第三方汽车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一、第三方汽车物流需求状况 |
二、第三方汽车物流市场现状 |
三、第三方汽车物流的发展趋势 |
第三节 汽车物流的运行模式及中国汽车业应采用的物流模式 |
一、汽车物流的运行模式 |
二、第三方物流对汽车供应链的作用 |
三、中国汽车业应采用的物流模式 |
第四章 供应链管理下的汽车物流研究 |
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理念与特点 |
一、供应链的管理理念 |
二、供应链的特点 |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汽车物流创新 |
一、以客户需求为动力,重组供应链流程 |
二、利益风险共担,协作经营,建立成功供应链管理体系 |
三、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及时、集成、同步的控制 |
第三节 我国汽车物流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
一、加强汽车物流信息化建设 |
二、加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理念,扩大服务范围 |
三、发展中国汽车整车物流 |
四、发展中国汽车配件物流 |
五、进行汽车物流的资源整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四、第三方物流——流通业中的新兴业态(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WOT分析的区域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以C市T区为例[D]. 钟锐. 重庆交通大学, 2020
- [2]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研究 ——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探讨[D]. 瞿春玲. 东北财经大学, 2012(06)
- [3]面向TPL理论的煤炭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D]. 冯玻. 天津大学, 2010(03)
- [4]国内汽车产业第三方物流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J]. 钱莎莎. 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8(08)
- [5]怀化市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构建与对策[D]. 张铜学. 广西大学, 2008(01)
- [6]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 吴明琴. 贵州大学, 2008(02)
- [7]刍议图书馆与第三方物流管理合作[J]. 张玲. 图书与情报, 2007(06)
- [8]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概况及思索[J]. 韩长军. 中国市场, 2007(02)
- [9]第三方物流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策略[J]. 付红旭,方晓昌,马可. 物流科技, 2006(09)
- [10]中国汽车物流发展研究[D]. 毕玉平. 山东大学, 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