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鳄鱼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鳄鱼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一、中国养鳄业现状及其发展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王金洲[1](2018)在《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SOCS7、GFAP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可变剪接体分析》文中指出本试验以6月龄、1周岁和两周岁的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公母羊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手段对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SOCS7和GFAP)编码区序列进行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性分析。此外,本试验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手段对SOCS7和GFAP两个基因在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不同性别及不同生长阶段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小肠及脑组织7个组织中mRNA水平上的表达规律进行探究,以期得到SOCS7和GFAP两个基因在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各组织内的表达规律。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试验成功克隆得到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SOCS7基因的CDS区全序列,并发现了的两种不同的可变剪接体,分别命名为SOCS7-V1和SOCS7-V2,进一步对序列进行比对发现两种可变剪接体CDS区长度的不同是由于发生剪接时绵羊SOCS7基因第五外显子和部分第六外显子是否保留所引起的。SOCS7-V1基因CDS区长度为1827bp,编码609个氨基酸,SOCS7-V2基因CDS区长度为1662bp,共编码554个氨基酸,SOCS7-V2相比于SOCS7-V1缺少165bp碱基对,55个氨基酸。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的可变剪接体引起了最终翻译出蛋白质的等电点、分子质量、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的改变。(2)本试验成功克隆得到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GFAP基因的CDS区全序列,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GFAP基因CDS区序列长度为1407bp,共编码469个氨基酸。(3)通过对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的SOCS7基因两种可变剪接体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规律的探索发现,SOCS7基因两种可变剪接体在威宁绵羊及贵州半细毛羊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SOCS7基因两种可变剪接体在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中表达量总体规律几乎一致,即在脾脏内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肺脏、肾脏、心脏、肝脏和脑组织等组织,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SOCS7基因在不同性别、不同生长阶段相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显着性差异,并且随着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年龄的增大,其SOCS7基因可变剪接体在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呈现小幅度上升的趋势。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公羊在脾脏、心脏、肺脏、肝脏和脑组织五个组织中SOCS7基因表达量都略低于母羊。(4)通过对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的GFAP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规律的探索发现,GFAP基因在威宁绵羊及贵州半细毛羊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是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GFAP基因仅在脑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其余组织中表达量极低。

白大鹏[2](2018)在《牧源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营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肉类产品从偏向于脂肪型逐渐向高营养瘦肉型转变。羊肉是一种瘦肉多且营养价值高的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大大的促进了肉羊业的兴起和发展。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牧源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在对市场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优质肉羔羊养殖基地建设的项目。以拓宽企业发展的空间,为市场提供优质的肉羔羊产品,满足人们日益扩大的消费需求,带动周边农牧民增收致富。牧源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政府所在地锡林浩特市,厂区位于锡林浩特市东北部的“万亩基地”。项目计划建造存栏量6万只肉羊的标准化养殖基地,每年直接为牧源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7万只优质育肥羔羊,为周边农牧户提供1万只基础母羊,通过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形成年出栏量20万只优质肉羔羊的产业规模。本项目预计总投入资金为3897.66万元,项目正常运营年份,计划实现销售收入4011万元。牧源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内蒙古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包括内蒙古肉羊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特征;第二部分是牧源肉羊项目立项基本情况,包括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市场分析和销售方案;第三部分是牧源肉羊项目建设计划,包括建设方案、概算与资金来源和项目组织与管理;第四部分是牧源肉羊项目投资评价,包括财务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和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第五部分是可行性研究的结论与建议。本项目建设目标明确、措施可行,市场前景广阔。经过本公司全体员工的奋斗努力,一定会在项目计划期内圆满完成。从而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的增收致富做出积极的贡献。

王振[3](2017)在《威宁绵羊GH、GHR、JAK2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可变剪接体分析》文中认为本试验以6月龄、1周岁和2周岁的威宁绵羊公母羊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手段对威宁绵羊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GH、GHR和JAK2)编码区序列进行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性分析。此外,本试验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手段对GH、GHR和JAK2三个基因在威宁绵羊不同性别及不同生长阶段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背最长肌6个组织中mRNA水平上的表达规律进行探究,以期得到GH、GHR和JAK2三个基因在威宁绵羊各组织内的表达规律。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试验成功克隆得到威宁绵羊GH和GHR两个基因的CDS区全序列,威宁绵羊GH基因和GHR基因CDS区序列长度分别为654bp和1905bp,分别编码217和634个氨基酸,并且克隆得到的威宁绵羊GHR基因CDS区序列和NCBI登录的一条绵羊的GHR基因CDS区序列(1839bp)长度不同,进一步对序列进行比对发现长度的不同是由于发生剪接时绵羊GHR基因第三外显子(66bp)保留与否引起。(2)将威宁绵羊GH和GHR两个基因通过混合DNA池测序对比,在威宁绵羊GH基因中发现G135C、G646C处发生单核苷酸突变,都为错义突变,分别导致氨基酸由Gln(谷氨酰胺)变为His(组氨酸)、Pro(脯氨酸)变为Ala(丙氨酸);在威宁绵羊GHR基因中发现T60C、A837T处发生单核苷酸突变,其中T60C为同义突变,对编码氨基酸无影响;A837T为错义突变,导致氨基酸由Phe(苯丙氨酸)变为Leu(亮氨酸)。进一步生物信息学分析可知,单核苷酸突变可能会导致威宁绵羊生长激素和生长激素受体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发生变化。(3)通过GH、GHR和JAK2三个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规律的探索发现,GH、GHR和JAK2三个基因在威宁绵羊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威宁绵羊GH基因在脾脏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肺脏、肾脏、肝脏、背最长肌和心脏等组织,威宁绵羊GH基因在不同性别、不同生长阶段相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显着性差异,并且随着威宁绵羊年龄的增大,其GH基因在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呈现小幅度下降的趋势。威宁绵羊GHR基因在背最长肌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脏、心脏、肾脏、肺脏和脾脏等组织。威宁绵羊公羊在心脏、肺脏、肝脏和背最长肌三个组织中GHR基因表达量都略高于母羊,在脾脏中相对表达量低于母羊。威宁绵羊GHR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相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差异,随着威宁绵羊年龄的增长并没有呈现明显规律。威宁绵羊JAK2基因在肝脏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背最长肌,心脏中最低,威宁绵羊公羊在心肝脏、脾脏和肾脏三个组织中JAK2基因表达量都略高于母羊,在背最长肌中相对表达量低于母羊,但是不同生长阶段威宁绵羊JAK2基因相对表达量没有明显规律,这可能和基因的功能和个体差异有关。

艾买提·买买提[4](2013)在《5个KAP基因在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群体中的多态性及其与毛性状关联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了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品种共计418个个体在角蛋白关联蛋白基因KAP6.1、KAP8.1、KAP8.2、KRTAP9-2、KAP16.4-1和KAP16.4-2等基因位点位点的遗传变异,分析了其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态性。同时,运用SAS8.1统计软件检验基因型与毛性状的关联程度,研究这5个KAP基因多态性对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毛性状的遗传效应,旨在得到相应的分子遗传信息,获取与毛性状的相关的DNA标记,为绵羊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改善与提高绵羊生产性能,以便为细毛羊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一、5个KAP基因在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遗传多态性研究本试验选择5个KAP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利用primer primer5.0引物设计软件对相关基因分别设计6对引物,以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为研究基础,利用PCR-SSCP技术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KRTAP9-2、KAP8.1和KAP16.4-1基因位点出现4种不同带型,分别命名为AA、BB、CC、AB型;KAP6.1、KAP8.2和KAP16.4-2基因位点出现3种不同带型,分别命名为AA、BB、AB型。测序分析发现KRTAP9-2基因检测到4处突变,即34bpA/-,35bpC/A,46bpA/-,132bpG/C;KAP6.1基因位点检测到5处突变,即54bpC/T,162bpG/A,166bpC/A,167bpA/T,55bpA/-;KAP8.1基因位点检测到3处突变,即53bpC/-,62bp-/T,85bpC/A;KAP8.2基因位点测到2处突变,即133bpA/C,46bp-/A;KAP16.4-1基因位点检测到5处突变,即89bpG/A,188bpG/A,196bpA/T,190bpA/C,137bpG/A;KAP16.4-2基因位点检测到2处突变,即78bpG/C,35bpA/-。经χ2检验: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在KRTAP9-2位点上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1);KAP6.1、KAP8.1、KAP8.2、KAP16.4-1和KAP16.4-2等位点上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在5个KAP基因位点处于中度多态,PIC为0.25-0.50之间;KRTAP9-2、KAP6.1、KAP8.1、KAP8.2、KAP16.4-1和KAP16.4-2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84、0.364、0.484、0.375、0.486、0.351,即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群体遗传变异处于中等水平。二、5个KAP基因位点与毛性状关联性研究通过对不同基因型各性状表型数据的最小二乘均值和标准误结果得出,对毛性状(鉴定时体重、毛长度评分、毛弯曲评分、毛细度评分、毛油汗评分、毛光泽评分、体格大小、剪毛量、平均直径、变异系数、弯曲数)与基因位点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KRTAP9-2基因位点剪毛量的AA、AB、BB与CC基因型差异显着(P<0.05);因此KRTAP9-2基因可能作为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剪毛量的有效分子标记。(2) KAP6.1基因位点毛细度评分和毛油汗评分的AB基因型与AA、BB基因型差异显着(P<0.05);因此KAP6.1基因可能作为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毛细度评分和毛油汗评分的有效分子标记。(3)KAP8.1基因位点毛弯曲评分的BB基因型与AB基因型和毛细度评分的AA、AB、BB基因型与CC基因型差异显着(P<0.05);因此KAP8.1基因可能作为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毛细度评分和毛弯曲评分的有效分子标记。(4)KAP8.2基因位点剪毛量的BB基因型与AB基因型差异显着(P<0.05);因此KAP8.2基因可能作为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剪毛量的有效分子标记。(5)KAP16.4-1基因位点毛弯曲评分的CC基因型与AB基因型,剪毛量的AB基因型与AA、BB、CC基因型和变异系数的CC基因型与AA、AB基因型差异显着(P<0.05);因此KAP16.4-1位点可能作为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剪毛量和毛变异系数的有效分子标记。(6)KAP16.4-2基因位点标记毛油汗评分和毛光泽评分的AB基因型与AA、BB基因型差异显着(P<0.05),因此KAP16.4-2位点可能作为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毛油汗评分和毛光泽评分的有效分子标记。其它基因型个体间差异无显着性影响(P>0.05)。三、5个KAP基因位点聚合基因型与羊毛性状关联分析在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群体中,对羊毛性状与相关候选基因进行聚合效应分析,发现KAP6.1与KRTAP9-2基因型组合BBBB型长度评分个体,ABAA型与ABAB型毛油汗评分和毛光泽评分个体,AABB、BBBB和AAAB型剪毛量个体和ABBB型弯曲数个体之间差异显着(P<0.05);KAP8.1与KAP8.2基因型组合AACC型与ABCC型鉴定时体重个体,ABAA、AABB、BBBB、BBAB、BBCC型弯曲评分个体,BBAA、ABAA、ABBB与ABAB型毛细度评分个体,AACC型体格大小个体,BBBB型剪毛量个体差异显着(P<0.05);KAP16.4-1与KAP16.4-2基因型组合聚合基因型AAAB型鉴定时体重个体,ABAA和ABCC型毛弯曲评分个体,ABAB型毛细度评分、毛油汗评分、毛光泽评分和弯曲数个体,ABCC型变异系数个体差异显着(P<0.05)。而其它聚合基因型个体对羊毛性状的遗传作用率较小。

郭宁[5](2010)在《川西米亚罗林区森林可持续状况和冷杉林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川西米亚罗林区作为研究对象,对森林可持续状况和冷杉林群落特征进行研究。(1)从森林资源质量状况、森林资源利用状况和森林受干扰状况三个方面构建森林可持续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分目标层、准则层、类准则层和指标层五个层次。准则层包括森林的自然性、森林生产力的维持能力、森林群落的结构完整性与稳定性、森林资源利用状况和森林受干扰状况5个准则,类准则层包括森林的自然性、林木生长状况、林地质量等9个类准则,指标层包括林分起源、龄组、林分密度等22个指标,进而提出评价方法,并以米亚罗林区301林场以及303林场为例对评价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301林场的森林可持续状况指数为0.67,为一级(可持续),303林场的森林可持续状况指数为0.69,为一级(可持续)。303林场在森林资源质量状况方面稍优于301林场,在森林资源利用状况和森林受干扰状况两个方面,两个林场的评价结果基本相同。本文提出的森林可持续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具有评价指标简单、数据易获取、计算方法快捷、科学性强、易于在实践中推广等优点。(2)以森林小班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以胸径、树高和蓄积量为代表的冷杉林群落特征与生态因子的关系,找出冷杉林群落分布的适宜区域和生态因子对冷杉林群落的影响大小排序。结果表明:在冷杉林的分布范围内,冷杉的树高和胸径随着海拔的升高均呈现单峰曲线变化趋势,蓄积量随海拔上升而增加。米亚罗林区的冷杉林占据的主要生态因子范围是:海拔3500~4000 m、土壤厚度50~79 cm、坡度40°~490的中、上位阴坡和半阴坡。在冷杉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段(3800~3900 m),各项生态因子对于冷杉林的重要性排序为坡位、土壤厚度、坡度、坡向。研究结果能够对森林植被的分布和生长状况进行分析,找到生态因子和森林群落之间的相关性,对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资料。

韦启浪,邹红菲,孔凡前,黄进文,胡慧建[6](2009)在《鳄鱼养殖场选址的主要因素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内兴起建鳄鱼养殖场的热潮,而指导新养殖户们如何进行鳄鱼养殖场选址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笔者于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深入鳄鱼养殖场进行调查,探讨鳄鱼场选址时的主要考虑因素:温度、饲料、市场与交通、水质和安全等,并认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其他的一些因素,如土地权属和水电供应等也不可忽略。

陈元君[7](2008)在《北京市野鸭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维管束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文中指出野鸭湖自然保护区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本文对其湿地维管束植物区系、群落分类、群落垂直结构、水平分布格局进行比较深入地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评价珍稀植物和优先保护区域,为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系统取样和典型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范围包括水深不超过2m且有水生维管束植物生长的水体、水陆过渡地带以及长期或季节性受湿地水分影响的区域,共设置样点11处、样带104条、样方562处,其中浅水植物样方161处,湿生植物样方245处,盐生植物样方140处,湿中生植物样方16处。野外调查及数据分析主要有7项结果。(1)记录野鸭湖湿地维管束植物172种,其中有北京新记录种蔺状隐花草(Crypsis schoenoides)1种,野鸭湖新记录种狸藻(Utricul-aria vulgaris)、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蓼子朴(Inula salsoloides)3种。蔺状隐花草和蓼子朴的出现是湿地土壤盐碱化的突出表现;水生食虫植物狸藻是清洁水质的指示植物。(2)野鸭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维管束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具有较强的温带性质,拥有许多古老的植物类型,种间亲缘关系疏远。绝大部分在重要值上处于优势地位的科、属、种都是单子叶植物。(3)16种生活型中,春性一年生草本的种类最为丰富且重要值较高。(4)主要依据建群种对群落分类形成4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和47个群系,其中芦苇群系(form. Phragmites australis)占调查面积的13.88%,是最主要的群落类型;芦苇群系(form. Phragmites autralis)、扁秆藨草群系(form. Scirpus planiculmis)、长芒稗群系(form. Echinochloa crusgali var. caudata)等14种植物群系占调查面积的71.01%,是野鸭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外貌和结构的最主要缔造者。(5)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普遍偏低、部分相邻样带中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值骤变,显示了人为干扰尤其是道路的影响。(6)拥有丰富垂直成层结构的样带占调查面积的1/4,形成了典型的湿地植被带状分布景观。(7)中生和湿中生植物正在以高频度侵入湿生植物群落,盐生植物增加,显示了向陆地生态系统演替的趋势。本研究提出了两条优先保护序列:(1)按珍贵性、稀有性标准,确定珍稀植物27种,主要分布在11种植物群落中;(2)结合优先保护植物的分布、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垂直分层结构、水平分布格局,确定11处优先保护区域。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发现水资源不足与水质污染造成植物种类和群落结构趋于单一、中生植物入侵、土壤盐碱化等问题。建议自然保护区将目前的工作重点放在:(1)保护珍稀湿地维管束植物及其所分布的主要群落;(2)监测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密集的区域,保存群落多样性,并为湿地植被恢复提供种质资源库;(3)重视和充分利用现有湿地植被净化水质的功能,通过捕捞、移除等人工管理加速其功能的发挥,促进生态系统健康;(4)重视盐碱地植被对改善土壤环境的重要作用,对官厅水库南北两岸滩涂上的盐碱地先锋植物进行保护,避免践踏和放牧。(5)保护典型湿地景观以及珍稀的食虫植物群落景观。

黄晓凤[8](2008)在《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活动区和栖息地研究》文中认为2005年8月—2007年6月,作者连续3年对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颈长尾雉的活动区及其栖息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野外调查和无线电遥测的基础上,基于3S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雄性白颈长尾雉的活动区与生境类型选择的季节差异雄性白颈长尾雉活动区在不同季节间存在显着差异,春季的活动区最大,为26.11±3.89 hm2(95% Fixed Kernel);冬季最小,为3.08±0.62 hm2(95% Fixed Kernel)。各季节活动区的核心区大小在季节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各季节的活动能力差异显着,春季明显大于夏季、秋季和冬季。春季活动能力最大,为363.74±36.21m;夏季最小,为225.30±21.92m。不同白颈长尾雉雄性个体活动区之间存在重叠现象。雄性白颈长尾雉个体活动区在相邻年间存在较高的稳定性,但相邻季节间稳定性较低。雄性白颈长尾雉在夏季和秋季对生境类型没有明显的选择性,而在冬季和春季对生境类型具有选择性,且其对生境类型的选择在季节间存在显着差异。在冬季,雄性白颈长尾雉偏好常绿阔叶林生境,回避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竹林;在春季,雄性白颈长尾雉偏好常绿阔叶林生境,回避针叶林,而对其他类型生境随机选择。2.白颈长尾雉的栖息地选择(1)越冬期栖息地选择首次从多个空间尺度对白颈长尾雉越冬期栖息地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颈长尾雉越冬期栖息地选择存在多尺度格局。微生境尺度,影响因子主要是坡度、坡向、灌木种数、灌木数量、草本数量和落叶层盖度。100 m尺度,影响因子主要是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灌草丛的面积。200 m尺度,影响因子主要是常绿阔叶林面积。距离因素,影响因子主要是距水源和道路的距离。根据进入白颈长尾雉越冬期栖息地选择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的变量,确定其关键影响因子为坡向余弦值、灌木数量、100m尺度上常绿阔叶林面积和距水源的距离。(2)繁殖期栖息地选择在多个空间尺度上,白颈长尾雉繁殖期对栖息地均存在选择性。微生境尺度,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坡度、灌木数量、草本盖度和草本数量。在130 m和290 m尺度上,主要影响因子是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面积。在距离因素上,影响因子主要是距道路距离。根据进入白颈长尾雉繁殖期栖息地选择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的变量,确定其关键影响因子是坡度、草本数量、130m尺度针阔混交林面积和290m尺度针阔混交林面积。(3)繁殖期和越冬期栖息地的差异白颈长尾雉越冬期和繁殖期所利用的栖息地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微生境尺度和活动区尺度(即繁殖期290m尺度与越冬期200m尺度间的比较)上。在微生境尺度上,坡向余弦、灌木数量、草本盖度、草本数量和落叶层盖度等5个因子在两者间存在显着差异。在活动区尺度上,针阔混交林面积、竹林面积和针叶林面积等3个生境因子在两者间存在显着差异。在距离因素,距水源距离在两者间存在显着差异。3.白颈长尾雉栖息地评价及其景观生态规划通过不同季节的野外调查,研究确定官山保护区白颈长尾雉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的因子。采取“被利用生境—可获得生境比较法”,以白颈长尾雉对各评价因子不同梯度的资源选择指数为依据,确定各评价因子评价准则。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和栖息地片段化指数,对官山保护区白颈长尾雉栖息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最后,以保护白颈长尾雉为目标,在栖息地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该保护区白颈长尾雉的分布情况及其活动能力,对官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核心区、生境廊道和缓冲区规划设计,并提出保护管理建议。

陈燕[9](2008)在《北京市湿地水生植物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北京市湿地水生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北京湿地进行了相似性分析,为湿地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样方与样带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湿地水生植物进行调查,共涉及湿地20处,其中河流湿地13处、库塘湿地7处。调查取样的范围包括湿地内的水体与水陆过渡地带。沉水植物样方面积为0.5m×0.5m,记录样方内水深,所有植物种名、盖度和生物量;陆生草本样方及挺水植物样方面积为1m×1m,记录样方内所有植物种名、株数、平均高度、盖度等数据。经过分类鉴定,统计出北京湿地常见水生植物22科,29属,42种。其中挺水植物13种、浮叶植物12种、沉水植物17种。其中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angustifolia)、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以及浮萍(Lemna minor)是北京市湿地最为常见的水生植物。根据水生植物的分布状况,对北京20个主要湿地进行TWINSPAN分类,将20个湿地划分为6组。妫河、怀柔水库与怀沙怀九河湿地生物多样性较高且物种组成相似分为一组;金牛湖与汤河由于生长有较为特殊的水生植物分为一组;官厅水库、汉石桥水库与密云水库由于调查点的生境相似具有相似的物种组成分为一组;白河、拒马河、清水河与永定河流经地环境相似具有相近的物种组成;潮河、大石河、金海湖与十三陵水库的基质相似、人类影响情况相同因此分为一组;北运河、北沙河、凉水河与温榆河由于水污染等原因生物多样性极低分为一组。利用水生植物的北京地区分布频度、调查区内样方分布频度、调查区分布多度和对环境因子的敏感度作为濒临消失风险指数,评定出极易消失种4种,为花蔺(沉水)(Butomus umbellatus)、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细叶茨藻(Najas graminea)与小茨藻(N.minor);容易消失种5种,分别是北京水毛茛(Batrachium pekinense)、水毛茛(B.bungei)、茶菱(Trapella sinensis)、两栖蓼(Polygonum amphibium)与眼子菜(P.distinctus);可能消失种9种,有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e)、槐叶萍(Salvinia natans)、苹(Marsilea quadrifolia)等;安全种24种,如大茨藻(N.marina)、香蒲、微齿眼子菜(P.maackianus)等。对怀柔水库、怀沙怀九河自然保护区、汤河、金牛湖与拒马河的水生植物特别是沉水植物的分布格局、水深与植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关系、重要值以及群落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保护建议,为水生植物特别是沉水植物今后的研究及保护措施提供了参考。

刘广超[10](2007)在《川金丝猴栖息地质量评价和保护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川金丝猴的栖息地(Habitat)的自然情况和保护状况入手,在实地调查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阐明了川金丝猴生境选择的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和MapInfo等地理信息系统辅助软件,对神农架林区和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的栖息地进行了质量评价;根据川金丝猴保护区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保护措施和保护建议。研究结果为:1、从川金丝猴分布区的海拔高度分析,川金丝猴一般分布在海拔900~3400m的地区,垂直活动范围为1500~3400m;从栖息地的植被类型来看,川金丝猴主要分布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中。2、川金丝猴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以植物的叶、花、芽、果、嫩树皮和种子为食;对食物有明显的选择性,有些植物为川金丝猴一年四季所摄取的食物,体现了川金丝猴对这些植物的偏好;川金丝猴所取食植物的种类和取食部位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3、通过用层次分析法和MapInfo图层叠加的方法,对湖北神农架林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的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在湖北神农架林区,最适宜川金丝猴栖息区域的面积占8.93%,适宜川金丝猴栖息区域的面积占55.46%,次适宜面积占33.54%,不适宜栖息地的面积占2.07%,其中最适宜和适宜区域的面积占64.39%。从川金丝猴栖息地的分级图看,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大部分分布在神农架地区的西南部,不适宜区域多出现在东北部。(2)在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适宜川金丝猴栖息区域的面积占21.75%,适宜川金丝猴栖息区域的面积占55.99%,次适宜面积占16.71%,不适宜其栖息的面积占5.55%,其中最适宜和适宜区域的面积占76.74%。4、目前,在川金丝猴已知的22个分布点中,只有四川汶川地区的川金丝猴种群数量为4000只左右,接近5000只,川金丝猴种群数量达到500只以上的分布点占全部分布点的59%,分布点种群数量为100~200只的占全部分布点的41%。据此可以认为,我国川金丝猴种群个体数普遍处于最小可延续生存水平以下。但种群数量在500只以上的种群,83%以上是在保护区内,并且大多数种群数量处于增长或稳定状态。5、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共建立了川金丝猴保护区(或含有)47个,总面积达到231.08万公顷。研究结果表明:有21%左右的川金丝猴保护区基本建设和管护站点等基本条件较好,在保护川金丝猴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43%的保护区由于缺乏建设和管理资金,只能开展一些常规性的保护工作;36%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时间不长,许多工作还处于起步的阶段,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6、保护对策和建议(1)加强川金丝猴种群分布的本地调查,摸清川金丝猴现存的数量和分布区域;重视和加强对川金丝猴栖息地的保护,特别是要保护好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和川金丝猴喜食的植物种类。(2)加强公众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利用电视、报纸和电台等新闻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公众保护意识和宣传教育的强度。应把保护川金丝猴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提到和保护大熊猫相同高度上来认识。(3)进一步加强川金丝猴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加大对川金丝猴保护区的投资力度,加强科学研究;注重川金丝猴自然保护区的体系建设,发挥自然保护区群的功效,新建一些川金丝猴保护区,注重保护区廊道的建设。(4)解决川金丝猴分布区居民的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和能源问题,强化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森林保护法的实施,严厉打击偷猎、盗伐和非法进行野生动物贸易等活动。

二、中国养鳄业现状及其发展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养鳄业现状及其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SOCS7、GFAP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可变剪接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中国绵羊产业概况
        1.1.1 我国绵羊存栏量
        1.1.2 我国羊毛产业
        1.1.3 我国羊肉产业
        1.1.4 贵州省绵羊产业概况
    1.2 威宁绵羊品种概述
    1.3 贵州半细毛羊品种概述
    1.4 JAK/STAT信号通路
        1.4.1 SOCS7基因
        1.4.2 GFAP基因
    1.5 高等生物可变剪接研究现状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样品
        2.1.2 主要试验仪器
        2.1.3 主要试验试剂
        2.1.4 1‰DEPC处理水的配制过程
        2.1.5 LB培养基的配制过程
        2.1.6 感受态细胞的培养(CaCl2法)
        2.1.7 5×TBE的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采样前准备
        2.2.2 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组织样总RNA提取
        2.2.3 组织总RNA检测
        2.2.4 cDNA第一条链合成
        2.2.5 引物的设计和合成
        2.2.6 PCR反应扩增目的序列
        2.2.7 基因CDS区克隆
        2.2.8 SOCS7基因部分CDS区克隆
        2.2.9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2.3 统计与分析数据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总RNA提取结果
    3.2 PCR扩增目的片段及CDS区克隆
    3.3 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SOCS7基因CDS区克隆
    3.4 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SOCS7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3.4.1 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SOCS7及其可变剪接体的蛋白质一级结构分析
        3.4.2 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SOCS7可变剪接体的蛋白理化性质分析
        3.4.3 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SOCS7基因可变剪接体编码蛋白的疏水性与亲水性预测
        3.4.4 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SOCS7可变剪接体蛋白质的三级结构预测
    3.5 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GFAP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3.5.1 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GFAP基因的蛋白理化性质分析
        3.5.2 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GFAP基因编码蛋白的疏水性与亲水性预测
        3.5.3 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GFAP蛋白质的三级结构预测
    3.6 实时荧光定量PCR
        3.6.1 威宁绵羊SOCS7、GFAP基因荧光定量PCR相关曲线
        3.6.2 贵州半细毛羊SOCS7、GFAP荧光定量PCR相关曲线
        3.6.3 威宁绵羊SOCS7基因表达规律
        3.6.4 威宁绵羊GFAP基因表达规律
        3.6.5 贵州半细毛羊SOCS7基因表达规律
        3.6.6 贵州半细毛羊GFAP基因表达规律
第四章 讨论
    4.1 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SOCS7基因研究
    4.2 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GFAP基因研究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牧源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围、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内蒙古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2.1 内蒙古肉羊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2.2 内蒙古肉羊产业发展特征
第三章 牧源肉羊项目立项基本情况
    3.1 牧源肉羊项目建设条件
        3.1.1 项目区概况
        3.1.2 资源状况
        3.1.3 社会经济
        3.1.4 产业关联度
    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3.2.1 优势
        3.2.2 劣势
        3.2.3 解决方案
    3.3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3.3.1 概况
        3.3.2 研发能力
        3.3.3 财务状况
        3.3.4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3.4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3.4.1 市场分析
        3.4.2 市场风险分析
        3.4.3 销售策略、方案和营销模式
第四章 牧源肉羊项目建设计划
    4.1 牧源肉羊项目建设方案
        4.1.1 建设任务和规模
        4.1.2 建设规划和布局
        4.1.3 生产技术路线
        4.1.4 具体建设内容
        4.1.5 进度的实施与安排
    4.2 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
        4.2.1 投资概算依据
        4.2.2 投资概算
        4.2.3 资金来源
        4.2.4 资金使用和管理
    4.3 项目组织与管理
        4.3.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4.3.2 经营管理措施
第五章 牧源肉羊项目投资评价
    5.1 牧源肉羊项目财务评价
        5.1.1 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和附加估算
        5.1.2 总体经营成本估算
        5.1.3 财务效益分析
        5.1.4 不确定性分析
        5.1.5 财务评价分析
    5.2 环境影响评价
        5.2.1 环境影响
        5.2.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5.2.3 评价与审批
    5.3 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
        5.3.1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5.3.2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5.3.3 其它影响评价
第六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可行性研究结论
    6.2 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3)威宁绵羊GH、GHR、JAK2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可变剪接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中国绵羊产业概况
        1.1.1 我国绵羊存栏量
        1.1.2 我国羊毛产业
        1.1.3 我国羊肉产业
        1.1.4 贵州省绵羊产业概况
    1.2 威宁绵羊品种概述
    1.3 JAK/STAT信号通路
        1.3.1 GH基因
        1.3.1.1 GH基因定位和生物学功能
        1.3.1.2 GH基因在绵羊中的研究进展
        1.3.2 GHR基因
        1.3.2.1 GHR基因定位和生物学功能
        1.3.2.2 GHR基因在绵羊中的研究进展
        1.3.3 JAK2基因
        1.3.3.1 JAK2基因定位和生物学功能
        1.3.3.2 JAK2基因研究进展
    1.4 高等生物可变剪接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样品
        2.1.2 主要实验仪器
        2.1.3 主要实验试剂
        2.1.4 1‰DEPC处理水配制
        2.1.5 LB培养基配制
        2.1.6 感受态细胞培养(CaCl2法)
        2.1.7 5×TBE的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采样前准备
        2.2.2 总RNA提取
        2.2.3 组织总RNA检测
        2.2.4 cDNA第一条链合成
        2.2.5 引物设计及合成
        2.2.6 PCR 反应扩增目的序列
        2.2.7 基因 CDS 区克隆
        2.2.8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2.3 数据分析与统计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总RNA提取结果
    3.2 PCR扩增目的片段及CDS区克隆
    3.3 GH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3.3.1 生长激素二级结构预测及理化性质
        3.3.2 生长激素三级级结构预测
    3.4 GHR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3.4.1 生长激素受体二级结构预测及理化性质
        3.4.2 生长激素受体三级级结构预测
        3.4.3 生长激素受体可变剪接体分析
    3.5 实时荧光定量PCR
        3.5.1 威宁绵羊GH、GHR、JAK2及 18S基因荧光定量PCR相关曲线
        3.5.2 威宁绵羊GH基因表达规律
        3.5.2.1 威宁绵羊GH基因在不同性别间的表达规律
        3.5.2.2 威宁绵羊GH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间的表达规律
        3.5.3 威宁绵羊GHR基因表达规律
        3.5.3.1 威宁绵羊GHR基因在不同性别间的表达规律
        3.5.3.2 威宁绵羊GHR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间的表达规律
        3.5.4 威宁绵羊JAK2基因表达规律
        3.5.4.1 威宁绵羊JAK2基因在不同性别间的表达规律
        3.5.4.2 威宁绵羊JAK2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间的表达规律
第四章 讨论
    4.1 威宁绵羊GH基因研究
        4.1.1 GH基因多态性研究
        4.1.2 GH基因组织表达
    4.2 威宁绵羊GHR基因研究
        4.2.1 GHR基因多态性研究
        4.2.2 GHR基因组织表达
        4.2.3 绵羊GHR基因可变剪接体分析
    4.3 威宁绵羊JAK2基因研究
    4.4 威宁绵羊GH、GHR、JAK2基因组织表达相互关系
第五章 结论
下一步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5个KAP基因在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群体中的多态性及其与毛性状关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Abbreviations)
第一章 绪论
    1.1 养羊业概况
        1.1.1 我国养羊业发展状况
        1.1.2 世界养羊业目前的发展状况
        1.1.3 目前新疆养羊业发展前途
        1.1.4 国内外羊毛市场状况与展望
    1.2 常用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1.2.1 RFLP 分子技术
        1.2.2 PCR 技术
        1.2.3 SSCP 技术
        1.2.4 PCR-SSCP 技术
        1.2.5 RAPD 技术
    1.3 国内外候选基因的研究
        1.3.1 毛性状及 QTL 定位研究
        1.3.2 毛囊纤维分类
        1.3.3 角蛋白分类
        1.3.4 KAP 基因与毛性状关联研究
        1.3.5 基因聚合的简介
    1.4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样本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实验试剂盒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试剂的配方
        2.2.2 实验溶液配方
        2.2.3 血液中基因组 DNA 的提取方法
        2.2.4 提取基因组 DNA 检测方法
        2.2.5 血液提取 DNA 需的试剂配方
        2.2.6 实验所用的分子生物学软件
        2.2.7 引物的合成
        2.2.8 PCR 反应体系的建立
        2.2.9 PCR 扩增程序的建立
        2.2.10 PCR 产物检测
        2.2.11 12%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制备步骤
        2.2.12 SSCP 过程
        2.2.13 染色和显色的制备及步骤
        2.2.14 测序分析
    2.3 数据处理
        2.3.1 数据分析
        2.3.2 χ~2独立性检验
        2.3.3 PIC 计算
        2.3.4 杂合度
        2.3.5 纯合度
        2.3.6 有效等位基因数
        2.3.7 遗传分析模型的建立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结果
        3.1.1 基因组 DNA 提取结果
        3.1.2 DNA 浓度和纯度检测结果
        3.1.3 DNA 完整性检测结果
        3.1.4 5 个 KAP 基因位点 PCR 扩增结果
        3.1.5 5 个 KAP 基因位点 SSCP 分析结果
        3.1.6 5 个 KAP 基因位点多序列比对结果
        3.1.7 5 个 KAP 基因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析
        3.1.8 5 个 KAP 基因位点的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
        3.1.9 5 个 KAP 基因位点与羊毛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3.2 5 个 KAP 基因位点基因型聚合效应与羊毛性状的关联性
        3.2.1 KAP6.1 和 KRTAP9-2 基因位点不同基因型聚合效应最小二乘方差分析
        3.2.2 KAP6.1 和 KRTAP9-2 基因位点不同基因型聚合效应
        3.2.3 KAP8.1 和 KAP8.2 基因位点不同基因型聚合的最小二乘方差分析
        3.2.4 KAP8.1 和 KAP8.2 基因位点不同基因型聚合效应
        3.2.5 KAP16.4-1 和 KAP16.4-2 基因位点不同基因型聚合效应最小二乘方差分析
        3.2.6 KAP16.4-1 和 KAP16.4-2 基因位点不同基因型聚合效应
第四章 讨论与小结
    4.1 讨论
        4.1.1 KRTAP9-2 基因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4.1.2 KAP6.1 基因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4.1.3 KAP8 基因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4.1.4 KAP16.4 基因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4.2 5 个 KAP 与毛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4.3 5 个 KAP 基因位点基因型聚合效应与毛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川西米亚罗林区森林可持续状况和冷杉林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森林可持续经营
        1.1.1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
        1.1.2 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的研究进展
        1.1.3 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的发展趋势
        1.1.4 森林可持续经营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2 黄金分割率研究进展
    1.3 冷杉林的研究进展
        1.3.1 冷杉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1.3.2 冷杉林空间格局的研究
        1.3.3 冷杉林群落特征的研究
        1.3.4 米亚罗地区冷杉林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以及要解决的问题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
    2.3 土壤
    2.3 气候
    2.4 水文
    2.5 植被状况
    2.6 研究林场概况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收集与处理
    3.2 森林可持续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评价指标确定的原则
        3.2.2 评价指标体系
        3.2.3 评价指标的测度方法
        3.2.4 评价指标基准值和权重的确定方法
        3.2.5 森林可持续状况值的计算方法
    3.3 生态因子对冷杉林群落特征的影响
        3.3.1 冷杉林群落特征随生态因子梯度的变化
        3.3.2 生态因子影响分析
4 森林可持续状况研究
    4.1 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评价
        4.1.1 评价指标权重及基准值的确定
        4.1.2 评价结果
    4.2 森林资源利用状况评价
        4.2.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2 评价结果
    4.3 森林受干扰状况评价
        4.3.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3.2 评价结果
    4.4 林场森林可持续状况评价
        4.4.1 分目标权重的确定
        4.4.2 评价结果
    4.5 小结
5 冷杉林群落特征研究
    5.1 米亚罗林区植被类型的垂直变化
    5.2 冷杉林群落特征的垂直变化
        5.2.1 树高随海拔的分布格局
        5.2.2 胸径随海拔的分布格局
        5.2.3 蓄积量随海拔的分布格局
    5.3 生态因子对冷杉林的影响
        5.3.1 最优分布环境研究
        5.3.2 CCA排序
        5.3.3 最相关生态因子
    5.4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Ⅰ
导师简介Ⅱ
致谢

(7)北京市野鸭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维管束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总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研究内容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湿地研究
        2.1.1 湿地定义
        2.1.2 湿地边界
        2.1.3 湿地水文
        2.1.4 湿地保护与恢复
    2.2 水生植物研究
        2.2.1 定义
        2.2.2 群落生态
    2.3 自然保护区研究
        2.3.1 概况
        2.3.2 北京湿地自然保护区研究
3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自然概况
        3.1.2 人口与经济
    3.2 研究方法
        3.2.1 技术路线
        3.2.2 取样范围
        3.2.3 取样方法
        3.2.4 数据处理
4 湿地维管束植物区系研究
    4.1 基本组成
        4.1.1 种类组成
        4.1.2 数量特征
    4.2 新记录种
        4.2.1 北京新记录
        4.2.2 野鸭湖新记录
    4.3 分布区类型
        4.3.1 蕨类植物
        4.3.2 种子植物
    4.4 生活型特征
        4.4.1 分类标准
        4.4.2 种类组成
        4.4.3 数量特征
        4.4.4 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的比较
        4.4.5 水生草本特论
    4.5 种的分布格局及珍稀植物研究
        4.5.1 种的分布格局
        4.5.2 珍稀植物评价
        4.5.3 珍稀植物的数量及分布特征
5 湿地维管束植物群落研究
    5.1 植物群落分类
        5.1.1 分类原则和命名
        5.1.2 分类方法和结果
        5.1.3 主要群系物种组成和结构分析
        5.1.4 小结
    5.2 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5.2.1 指数选择
        5.2.2 自然群落的多样性分析
        5.2.3 不同群落类别的多样性分析
    5.3 群落垂直结构
        5.3.1 研究方法
        5.3.2 湿地植被垂直结构
        5.3.3 各调查地点群落垂直结构的比较分析
    5.4 群落水平分布格局
        5.4.1 植被的水平分布格局分析
        5.4.2 各调查地点的群落水平分布格局比较
    5.5 优先保护区域研究
        5.5.1 保护目标
        5.5.2 评价结果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2.1 湿地维管束植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问题
        6.2.2 湿地维管束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点
        6.3.3 湿地维管束植物多样性管理的建议
附表 野鸭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维管束植物名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Ⅰ
导师简介Ⅱ
致谢

(8)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活动区和栖息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相关研究进展
        1.1.1 动物栖息地选择研究
        1.1.2 动物活动区研究
        1.1.3 栖息地评价研究
        1.1.4 景观生态规划
        1.1.5 研究物种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1.2 论文选题意义
2 研究地区概况
    2.1 地质地貌
    2.2 气候水文
    2.3 土壤
    2.4 植物资源
    2.5 动物资源
    2.6 社会经济
3 雄性白颈长尾雉活动区与生境类型选择的季节差异
    3.1 引言
    3.2 研究方法
        3.2.1 个体标记和无线电遥测定位
        3.2.2 数据分析
    3.3 研究结果
        3.3.1 遥测个体及其活动位点
        3.3.2 活动区面积和活动能力的季节变化
        3.3.3 活动区重叠
        3.3.4 活动区稳定性
        3.3.5 生境类型选择
    3.5 讨论
        3.5.1 白颈长尾雉活动区
        3.5.2 雄性白颈长尾雉对生境类型选择的季节性
    3.6 本章小结
4 白颈长尾雉越冬期栖息地选择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
        4.2.1 空间尺度的选择
        4.2.2 数据采集
        4.2.3 数据分析
    4.3 研究结果
        4.3.1 活动点与非活动点栖息地特征的差异
        4.3.2 栖息地选择模型
    4.4 讨论
        4.4.1 研究尺度的选择
        4.4.2 栖息地选择影响因素
        4.4.3 栖息地选择模型
    4.5 本章小结
5 白颈长尾雉繁殖期栖息地选择
    5.1 引言
    5.2 研究方法
        5.2.1 空间尺度的选择
        5.2.2 数据采集
        5.2.3 数据分析
    5.3 研究结果
        5.3.1 繁殖期栖息地选择影响因素
        5.3.2 繁殖期栖息地选择模型
        5.3.3 繁殖期与越冬期栖息地的比较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白颈长尾雉栖息地评价及其景观生态规划
    6.1 引言
    6.2 研究方法与步骤
        6.2.1 栖息地评价程序
        6.2.2 评价指标的筛选
        6.2.3 野外调查
        6.2.4 评价指标及其准则的确定
        6.2.5 空间模拟与分析
        6.2.6 景观生态设计
    6.3 研究结果
        6.3.1 评价因子及其评价准则
        6.3.2 栖息地评价
        6.3.3 栖息地景观生态规划
    6.4 讨论
        6.4.1 评价因子的分析方法
        6.4.2 官山保护区白颈长尾雉栖息地评价及其规划
    6.5 本章小结
7 结语
    7.1 结论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2.1 白颈长尾雉自然保护区最小面积确定技术研究
        7.2.2 集合种群理论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9)北京市湿地水生植物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水生植物的定义
        1.2.2 水生植物的分布特点
        1.2.3 地统计学研究方法
2. 研究区域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状况
        2.1.3 水文状况
    2.2 调查方法
        2.2.1 采样点的选择
        2.2.2 采样方式
    2.3 研究湿地概况
        2.3.1 潮白河水系
        2.3.2 永定河水系
        2.3.3 北运河水系
        2.3.4 大清河与蓟运河水系
3. 北京湿地水生植物分布研究
    3.1 北京湿地常见水生植物分布
        3.1.1 水生植物的分布状况
        3.1.2 各湿地水生植物分布状况
    3.2 各湿地水生植物相似性分析
    3.3 水生植物濒临消失风险评价
        3.3.1 濒临消失风险指数计算
        3.3.2 濒临消失风险评定结果
4. 北京典型湿地水生植物多样性研究
    4.1 怀柔水库水生植物多样性研究
        4.1.1 植物区系
        4.1.2 水生植物分布格局
        4.1.3 水生植物生物量分析
    4.2 怀沙、怀九河自然保护区水生植物研究
        4.2.1 沉水植物群落划分
        4.2.2 沉水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
        4.2.3 水生植物分布
    4.3 其它湿地水生植物多样性研究
        4.3.1 汤河湿地水生植物分析
        4.3.2 金牛湖湿地水生植物分析
        4.3.3 拒马河湿地水生植物分析
5. 结论与保护建议
    5.1 结论
    5.2 北京湿地水生植物面临主要问题
    5.3 保护建议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10)川金丝猴栖息地质量评价和保护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金丝猴分类
    1.2 金丝猴历史变迁与变迁原因
        1.2.1 金丝猴的历史分布与现今分布
        1.2.2 金丝猴变迁特点
        1.2.3 金丝猴变迁原因
    1.3 川金丝猴地理分布和数量
        1.3.1 在甘肃地区的地理分布与种群数量
        1.3.2 在四川地区的地理分布和种群数量
        1.3.3 在陕西地区的地理分布与种群数量
        1.3.4 在湖北地区的地理分布与种群数量
    1.4 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的研究进展
        1.4.1 物种保护的理论基础
        1.4.2 动物栖息地研究进展
        1.4.3 自然保护区地点选择
        1.4.4 物种和栖息地保护的评价方法
        1.4.5 物种保护的分析与评价工具
    1.5 关于金丝猴研究的进展情况
2 川金丝猴的生境选择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区域的自然状况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结果
        2.4.1 分布区的气候特征
        2.4.2 分布区地势海拔特征
        2.4.3 分布区植被群落特征
        2.4.4 川金丝猴与黔、滇金丝猴栖息地的特征比较
        2.4.5 川金丝猴的食性
    2.5 小结
3 川金丝猴生境质量评价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和步骤
    3.3 神农架林区川金丝猴生境质量评价
        3.3.1 自然概况
        3.3.2 川金丝猴栖息地主要生境特征
        3.3.3 影响川金丝猴栖息地质量的主要要素适宜度分析
        3.3.4 栖息地质量评价
    3.4 周至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生境质量评价
        3.4.1 自然概况
        3.4.2 影响川金丝猴栖息地质量的主要要素适宜度分析和质量等级划分
        3.4.3 栖息地质量评价分析结果和川金丝猴实际分布区的对比
    3.5 小结
4 川金丝猴及其栖息地保护现状和保护对策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3 川金丝猴及其栖息地保护现状
        4.3.1 甘肃省川金丝猴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现状
        4.3.2 四川省川金丝猴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现状
        4.3.3 陕西省川金丝猴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现状
        4.3.4 湖北省川金丝猴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现状
    4.4 川金丝猴及其栖息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4.5 川金丝猴及其栖息地保护对策
        4.5.1 新建一批川金丝猴保护区,加强川金丝猴走廊带的建设
        4.5.2 建立若干川金丝猴保护管理单元,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群的管理
        4.5.3 整合川金丝猴保护区管理机构
        4.5.4 加强宣传教育,严格执法,提高当地群众保护川金丝猴的意识
        4.5.5 减少当地群众对木材的利用,恢复川金丝猴栖息地遭到破坏的植被
        4.5.6 减少人口增长,提高当地群众的整体素质
        4.5.7 加强川金丝猴种群调查,监测川金丝猴种群动态
        4.5.8 重视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共管工作
    4.6 小结
        4.6.1 保护现状
        4.6.2 保护对策和建议
5 结论
    5.1 论文结论
    5.2 论文创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四、中国养鳄业现状及其发展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威宁绵羊和贵州半细毛羊SOCS7、GFAP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可变剪接体分析[D]. 王金洲. 贵州大学, 2018(05)
  • [2]牧源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 白大鹏. 内蒙古大学, 2018(01)
  • [3]威宁绵羊GH、GHR、JAK2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可变剪接体分析[D]. 王振. 贵州大学, 2017(04)
  • [4]5个KAP基因在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群体中的多态性及其与毛性状关联性分析[D]. 艾买提·买买提. 新疆农业大学, 2013(01)
  • [5]川西米亚罗林区森林可持续状况和冷杉林特征研究[D]. 郭宁. 北京林业大学, 2010(11)
  • [6]鳄鱼养殖场选址的主要因素分析[J]. 韦启浪,邹红菲,孔凡前,黄进文,胡慧建. 野生动物, 2009(01)
  • [7]北京市野鸭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维管束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D]. 陈元君. 北京林业大学, 2008(12)
  • [8]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活动区和栖息地研究[D]. 黄晓凤. 北京林业大学, 2008(12)
  • [9]北京市湿地水生植物多样性研究[D]. 陈燕. 北京林业大学, 2008(12)
  • [10]川金丝猴栖息地质量评价和保护对策研究[D]. 刘广超. 北京林业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我国鳄鱼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