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沙江水运通道开发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张永帅[1](2020)在《时局、环境与全面抗战时期的云南水运开发》文中研究指明从地理环境特别是河流水文特征看,云南是一个不太适宜发展水运的省区。在抗战时期,因战争的需要,将开发云南水运作为构筑后方对外交通国际通道的组成部分,提出一系列开发云南水运的设想,并进行了一定的实践,但效果并不明显。抗战时期云南水运开发的提出、经过及结果既深受战争局势的影响,又为云南地域环境特征所制约。
邹文康[2](2020)在《跨流域联合航运方式研究》文中认为内河航运一直以来都是运输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运输方式,该运输方式运价低廉,对环境友好,通常航运的发展都会对航道腹地的货物运输以及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帮助。而随着各交通方式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货物运输不止局限于单种运输方式,多式联运的方式能够结合多种运输方式的优点,成为跨区域运输的热门选择。本文针对长江上游区域,对于跨流域的联合航运方式进行研究。经过分析表明,长江上游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该地区拥有众多货物资源,水运资源也十分丰富,但目前的运输网络不能完全满足目前的贸易需求,因此通过对联合航运方式的研究,打开新的运输通道,研究结果如下所示:(1)论文基于运筹学建立了路径决策模型,主要考虑了路线的长度、时间、费用等因素,以时间最短、费用最低为目标函数建立模型,并依据模型研究了跨流域联合航运方式决策平台,平台基于ArcGIS Engine开发技术研究,建立了长江上游流域联合运输网络,并实现了核心的路径决策功能,此外,平台内还添加了数据获取、管理以及分析等相关功能,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平台,实现可视化的路径决策、数据获取、数据展示、数据管理等功能。(2)论文基于所建立的平台对金沙江流域进行实例研究,分析了金沙江流域概况,结果表明金沙江流域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资源开发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其下游建设有四座水利枢纽,改善了航道的水利条件,却形成了梯级库区航道,河道断连。经平台计算得出的运输方案显示,金沙江下游航道可利用管道运输的方式贯通航道,使长江上游航道延伸至攀枝花地区,形成长江上游流域至金沙江流域的跨流域运输通道。(3)论文基于所建立的平台对伊洛瓦底江流域进行实例研究,经分析表明伊洛瓦底江河流资源极其丰富,但目前开发程度不高,因此论文收集了伊洛瓦底江相关的水文资料,根据等级流量法计算其航道运输潜力,计算结果表明伊洛瓦底江最高可建设为Ⅰ级航道。由于其靠近云南的地理位置,最后利用平台的路径决策功能计算运输方案,得到了长江上游—云南—伊洛瓦底江的进出口运输通道,形成了长江上游流域至伊洛瓦底江流域的跨流域运输通道。
陈川[3](2020)在《金沙江下游货运量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研究》文中提出金沙江流域地区矿产丰富,主要外运货物以煤炭、钢材、矿石和化学品等,外运物资需求每年上亿吨,而现有水运货物量与之相差甚远,外运和现有通过能力矛盾突出。航运发展严重滞后,若金沙江航运能合理开发,使长江航运能够上延到金沙江,这将为交通不便的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开发金沙江航运作用,可为金沙江流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根据资源储量、产量预测金沙江流域的货运量,将是论证金沙江航运的开发建设的必要性是整个金沙江流域开发的基础。(1)本文主要研究了金沙江流域的航运发展现状,分析了金沙江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等,分析金沙江自然地理概况、航道发展现状、金沙江流域资源概况,详细统计了流域内的资源分布和储存信息。筛选出流域内的主要货种,并计算出其年产量绘制成分布图,统计全国相应货物的产运量,分析全国各类货物的产运关系。介绍金沙江流域腹地经济发展与交通发展现状,得出流域腹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经济发展不均衡。(2)本文收集全国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与资源产量数据,分析全国资源储量与资源产量关系、资源产量与运量关系,对比金沙江流域资源出产关系、产运关系,得出金沙江流域储产关系、产运关系低于全国的原因,为金沙江流域人均铁路里程较全国偏低,交通不便制约了资源外运。从影响全国货运量的因素中选取了经济、资源、人口、消费,固定投资等影响因素,运用灰色关联模型计算各影响因素与货运量之间的关联度,并通过关联度大小排序得出关联度靠前的影响因素。(3)建立全国贝叶斯网络模型,介绍了贝叶斯网络结构以及贝叶斯节点的概率计算。并用贝叶斯预测模型预测全国2011-2018年货运量增长,并通过官方数据对比,验证了基于贝叶斯预测模型预测的准确性。(4)建立基于贝叶斯网络金沙江流域分货类货运量预测模型,通过模型计算预测,得出金沙江下游主要货物货运量预测值。
项露林[4](2019)在《清代公共工程中的官方与民间力量 ——以长江上游航道整治为中心》文中认为清代长江上游航道在铜铅转运、稳控边疆和民生商贸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然受自然条件影响,其通航能力十分受限,因此乾隆朝以后航道整治工程一直在不断地进行。这些工程规模或大或小,或由官方主导或由民间力量兴办,成为考察清代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典型场域。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清代长江上游航道整治史,就是一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史。本文即以清代长江上游航道为特定的时空研究范围,通过考察官方与民间力量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合作与博弈,多维度地凸显传统时期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过程及关系内涵。论文以乾隆年间的金沙江航道工程和嘉道年间的川江航道工程为研究案例。其中,金沙江航道工程以雍乾年间“滇铜京运”为特殊历史背景,是具有鲜明政治象征意义的国家工程。帝国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亲自主导,滇省督抚官员负责具体实施,集中体现出国家意志强力推动和社会层面被动适应的过程。然而实际上,该工程虽然长期深入夷寨聚居区,但并未酿成部分朝野人士所担忧的族群冲突,反而因水道运输条件的改善受到沿岸百姓商贾的欢迎。虽然受国家话语权的影响,朝廷对工程效用另有评价,然从实际成效和引起的社会效应来看,该工程依然取得了不俗功绩,凸显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而嘉道年间由商人李本忠家族推动的川江航道整治工程则是清代民间力量主导大型公共工程的突出案例。李氏家族独立承担了工程出资、工程实施及后期维护诸项事宜,而川江沿岸地方官府积极配合整肃施工环境、监督施工过程以及工程完竣后的验勘和议叙等环节。作为民间商人身份的李本忠家族选择与地方官府合作结成利益共同体,并擅长利用国家权威震慑弹压地方反对势力,这种国家与社会之间复杂互动关系在捐买阴阳山入官封禁一案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具体来说,本文分为七章内容。第一章为论文开篇,讨论了清代长江上游航道整治的历史背景。其中包括金沙江、川江自然水文条件,历史通航及清以前水道整治情况,并重点从清代国家和社会层面探讨了整治金沙江和川江航道的历史逻辑;第二、三章集中探讨了“滇铜京运”话语下金沙江航道工程的决策、筹备和实施过程。雍、乾之际,滇省力陈所面临的以铜运为主的紧迫形势,向朝廷奏请开浚金沙江航道并在乾隆初年获得批准,该工程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象征意味,成为乾隆皇帝亲自监督实施的国家工程,显现出“滇铜京运”为推动金沙江航道工程付诸实施的核心话语和理由;第四章则阐述了嘉、道年间湖北商人李本忠家族主导川江航道整治工程的基本过程。从“国家”与“社会”关系来看,作为民间力量参与地方公共工程的突出案例,李氏家族与地方官府的互动方式和过程尤为值得关注,而民间力量主导、地方官府配合成为川江航道整治工程的最大特色;第五章以李本忠捐买阴阳山入官封禁一案作为典型个案,试图藉此探讨清代地方社会中的“官”、“商”、“民”关系。归州官府、李本忠和世居山民三方经过数年的拉锯战,终于成功封禁阴阳山确保了治滩的彻底性,此案中“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凸显到极致;第六章研究了金沙江和川江航道工程的经费问题。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两项工程在经费来源、列支事项和使用上都有较大差别,呈现出官方和民间力量主导工程各自的鲜明特点;第七章从“国家”与“社会”话语角度集中讨论了两项工程的评价问题。对于金沙江工程,朝廷从肯定、质疑到验勘处置,经历了戏剧般的转变,而社会层面则给予了积极评价。对于川江工程,朝廷进行了两次议叙嘉奖,以示国家层面认可,而社会层面则争先向地方官府请示勒石,以彰善行。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乾、嘉时期清朝政府职能经历了从全面加强到日渐趋弱的嬗变过程。乾隆初年清朝政府积极介入公共领域,政府职能全面加强,而后随着王朝国家形势变化,政府开始从社会公共事务中撤退,所留真空被逐渐成长的民间力量填补;而以李本忠家族为代表的商人群体则凸显出清代民间力量在“公共领域”的崛起。作为地方精英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人阶层倾向于与国家权力达成合作,藉此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同时达到提升商人形象和地位的目的。以历史的眼光看,这一变化既表明了商人精英在传统上的突破,也暗喻了该群体的时代局限性。
况照笙[5](2018)在《长江上游地区产业布局及航运适应性研究》文中认为长江是世界上通航量最大的河流,是我国西部内陆腹地与沿海地区的重要交通纽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因此研究分析长江航运物流与上游地区产业的适应性并提出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系统分析长江上游地区沿江产业合理布局和航运物流现状基础上,研究产业布局与航运物流的适应性。1、通过对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状况的分析,发现三省一市地区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三省一市工业化发展水平处于中期或向中期过渡阶段;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外贸结构逐步优化;产业发展趋同化,互补性不强等特点。2、在对长江上游地区综合物流体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江上游地区综合运输体系与物流发展耦合度分析模型。通过分析认为,近年长江上游地区综合运输体系与物流体系耦合协调发展度呈逐年上升趋势;综合运输体系与物流发展逐步匹配,整体呈协调发展趋势。3、通过对地区产业和物流的分析,开展了长江上游地区产业规划和物流量预测。预计2020年物流量将达到63.2亿吨,2020年至2030年三省一市物流量增速将放缓至4%,预计2030年物流量将达到93.6亿吨。其中2020年三峡过闸货运需求在2亿吨左右、2030年三峡过闸货运需求在3亿吨左右。4、针对以上研究成果,建立了长江上游地区产业布局与航运物流适应性的层次分析法(AHP)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并对长江上游三省一市基础设施、航道保障能力、三峡船闸过闸、港口吞吐能力、船舶运输能力、航运服务能力等方面的适应性进行了详细的探讨。5、针对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保障长江上游地区产业布局与航运物流适应发展的建议。
武友德,闫晓燕,曹洪华[6](2018)在《云南促进“带”“廊”衔接的交通物流体系研究》文中指出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优先领域。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与长江经济带战略凸显出云南的区位优势,构建衔接"廊""带"的交通物流体系成为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首要任务。基于促进云南省构建"廊""带"衔接的战略构想,本文提出了"一轴两翼三区一门户"的空间布局,通过梳理综合交通体系与现代物流体系的现状与瓶颈,并针对总体走向、重要节点和物流方式,认为云南要融入长江经济带,连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须加快推进"核心轴线"铁路和公路干线的建设,做好滇中城市圈骨架公路网和铁路网建设;增强"东北端"水富港通达长江经济带的水陆联运能力,做好航道整治和翻坝建设,提升金沙江航道通航能力,建设沿金沙江高等级公路;尽快启动"西南端"瑞丽通达缅甸、印度、孟加拉国的能力,并做好与沿线城市互通互联。
曹民雄,张哲辉,解中柱,王秀红[7](2017)在《金沙江梯级开发航运发展条件研究》文中指出介绍金沙江中下游航道与港口现状及发展规划和水电开发利用规划,对金沙江航运经济腹地进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分析并对典型路径运输成本进行测算。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金沙江客货运量和主要港口吞吐量进行预测。结合水电梯级开发对航道条件的影响,分析金沙江航道开发潜能,提出长江干线航道上延至金沙江的合理区段。针对金沙江中下游4个水电枢纽的现场条件,分析适应翻坝运输的货种对象,提出过坝线路选择与运输组织的原则,开展"水-陆-水"翻坝运输方案与"陆-水"公路短途驳运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以期为金沙江攀枝花—水富段航运资源开发论证提供参考。
巨梅[8](2016)在《云南省东川港发展思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云南水运投资一直较少,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由于云南境内金沙江干流沿岸崇山峻岭,交通极为不便,经济发展滞后,产业不发达,水运价值无法体现,加之思想观念局限、社会认识不统一等原因,金沙江的水路运输发展相对其它交通方式更显得“发育不良”。位于金沙江边的东川,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显着的区位优势,优越的建设条件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设东川港规划入我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框架之中,将对云南建设全面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战略管理的理论引入到东川港发展思路的研究中。首先,从东川港发展的环境分析研究出发,总结了金沙江港口的发展历程,对港口宏观环境和东川港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借鉴世界内河航运和国内内河特别是长江航运发展的经验,对东川港建设条件进行SWOT分析,提出东川港在云南省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和在滇中综合交通体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思路。其次,根据国际、国内、区域经济及昆明市经济社会尤其是临港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港口腹地经济、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交通发展规划,展开水运发展指标预测和船型预测。再次,在学习国内外港口建设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对东川港建设筹资方式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以向政府要政策,向社会要资金,向市场要效益的筹资建设方式,加快港口建设和发展步伐。最后,提出东川港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经营重点、经营措施等具体建设思路。本文可以为港口决策者比较全面地分析港口的环境,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长远发展策略,为东川港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前瞻性思路。
胡洹[9](2015)在《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流域经济开发已成为内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金沙江下游属长江上游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处于攀西-六盘水的核心地区,是川滇黔三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抓手,为保障三峡大坝安全、东部清洁能源供应、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该地区也是我国最大的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突破当前发展瓶颈,开发建设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已成为川滇黔三省沿江数千万百姓的期盼。本文紧紧围绕当前我国重点区域战略和重点产业战略,聚焦于金沙江下游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重点分析推动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建设所涉及的核心内容。内容包括: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金沙江下游区位特征、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建设的机遇与挑战、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路径分析、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建设重点任务。通过资料整理和数理分析发现,金沙江下游具备沿江经济带建设的基础,当前金沙江下游地区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并有机协调金沙江下游航运发展、城市建设、产业布局、跨区域合作、生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推动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实现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
刘文疆[10](2015)在《云南省水运物流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世界物流行业的发展得益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被业内人士看好,成为了一个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服务行业。传统物流行业主要包括运输和仓储管理两方面的服务,现代物流行业已经逐渐超脱于这个领域,形成了新的管理体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物流行业网络化、集成化、系统化以及综合化的转变,物流行业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物流行业为第三产业的利润贡献越来越多。水运物流所采用的货物运输方式为水运,水运物流中货物的装卸、运输和中转通常是在各大港口完成。水运的运输范围较为广泛,因而可以很好的衔接起道路运输物流和航空运输物流,实现物流的国际化。云南省的地理环境为境内的水运物流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通过发展省内的水运物流可以切实提高云南省的经济开放水平,促进边疆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另外,云南省本身与东南亚多个国家相邻,水运物理的发展也间接的推动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本文从水运物流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与水运物流当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入手,对云南省的水运物流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找出当前水运物流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接着对制约水运物流的几大环境要素(区域、经济、政策)加以研究,指出水运物流在发展中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和现阶段所面临的各项挑战。其次,本文根据近几年的调查研究数据,综合过去的水运物流总量、各大主要运输通道中水运物流的物流量以及不同种类的水运物流量数据资料,利用统计学原理,对云南省以后十年的水运物流发展趋势加以预测。最后,笔者从物流的发展的各个角度对云南省水运物流的发展战略加以研究,在发展战略的保障规划中综合考虑了水运物流航道网络、物流信息系统以及物理节点等多方面因素,旨在探索出一条符合云南省实际情况的科学的水运物流发展战略,为当地水运物流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金沙江水运通道开发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沙江水运通道开发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时局、环境与全面抗战时期的云南水运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地理不宜:区域水环境与云南水运开发 |
三、形势逼人:国际通道建设与抗战时期云南水运开发设想 |
四、未竟的事业:全面抗战时期云南水运的开发进程 |
(一)开辟中越红河水陆联运线未果 |
(二)付出生命代价的金沙江试航 |
(三)澜沧江试航和开辟瑞丽江—伊洛瓦底江航线的设想 |
五、谁主沉浮:影响抗战时期云南水运开发的时空机制 |
(一)变化的“时间”:后方交通建设的“战时”特征及其对云南水运开发的影响 |
(二)一贯的“空间”:环境制约对抗战时期云南水运开发的影响 |
六、结语 |
(2)跨流域联合航运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多式联运的研究现状 |
1.2.2 路径决策的研究现状 |
1.2.3 Arc GIS Engine可视化平台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长江上游跨流域联运需求分析 |
2.1 航运发展概况 |
2.1.1 航道发展概况 |
2.1.2 港口发展概况 |
2.2 多模式运输网络发展概况 |
2.3 腹地货运需求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跨流域联合航运方式决策平台研究 |
3.1 路径决策模型 |
3.1.1 影响因素分析 |
3.1.2 基本假设 |
3.1.3 构建模型 |
3.2 路径决策模块的实现 |
3.2.1 建立运输网络 |
3.2.2 设计逻辑与关键技术 |
3.2.3 界面布局及成果 |
3.3 平台总体功能设计 |
3.3.1 总体设计思路 |
3.3.2 多样化展示功能 |
3.3.3 数据爬虫功能 |
3.3.4 数据库功能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金沙江跨流域运输通道实例研究 |
4.1 金沙江概况 |
4.1.1 航道发展概况 |
4.1.2 港口发展概况 |
4.1.3 水利枢纽建设情况 |
4.2 流域发展现状分析 |
4.2.1 航运现状分析 |
4.2.2 经济需求分析 |
4.3 梯级库区航道贯通方式研究 |
4.3.1 水利枢纽翻坝方式 |
4.3.2 翻坝方式评价 |
4.3.3 翻坝码头选址及翻坝路线 |
4.4 决策平台实例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伊洛瓦底江跨流域运输通道实例研究 |
5.1 伊洛瓦底江概况 |
5.1.1 流域概况 |
5.1.2 航运概况 |
5.2 流域发展现状分析 |
5.2.1 航运现状分析 |
5.2.2 经济需求分析 |
5.3 运输能力计算 |
5.3.1 计算方法 |
5.3.2 运输能力计算结果 |
5.4 决策平台实例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学术成果 |
(3)金沙江下游货运量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货运量预测研究现状 |
1.2.2 数据挖掘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金沙江流域概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2.1.1 河流概况 |
2.1.2 地质、水文条件 |
2.2 金沙江航道发展现状 |
2.2.1 航道现状 |
2.2.2 港口现状 |
2.2.3 金沙江下游水电梯级开发 |
2.2.4 金沙江航运发展存在问题 |
2.3 金沙江流域经济与交通发展 |
2.3.1 金沙江流域经济腹地划分 |
2.3.2 金沙江流域经济发展现状 |
2.3.3 金沙江流域交通发展现状 |
2.4 金沙江流域资源概况 |
2.4.1 金沙江流域资源储量 |
2.4.2 金沙江流域资源产量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金沙江流域货运量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3.1 资源储量与资源产量关系 |
3.1.1 全国资源储量与资源产量关系 |
3.1.2 金沙江资源储量与资源产量关系 |
3.2 资源产量与资源运量关系 |
3.2.1 全国资源产量与资源运量关系 |
3.2.2 金沙江资源产量与资源运量关系 |
3.3 货运量影响因素分析 |
3.3.1 全国储产、产运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
3.3.2 金沙江流域储产、产运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
3.3.3 货运量影响因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货运量预测模型 |
4.1 贝叶斯网络货运量预测理论研究 |
4.1.1 贝叶斯网络理论 |
4.1.2 基于历史数据的货运量预测模型 |
4.2 贝叶斯网络货运量预测模型的构建 |
4.2.1 数据预处理 |
4.2.2 数据特征提取 |
4.2.3 贝叶斯网络结构 |
4.2.4 贝叶斯网络结构概率计算 |
4.3 模型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贝叶斯网络在金沙江流域货物量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
5.1 货运量影响因素增长预测 |
5.2 金沙江下游主要货种货运量预测 |
5.2.1 煤炭 |
5.2.2 石油、天然气制品 |
5.2.3 金属矿石 |
5.2.4 非金属矿和其他矿 |
5.3 预测结果汇总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展望与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4)清代公共工程中的官方与民间力量 ——以长江上游航道整治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本文研究的理论逻辑:“国家-社会”研究范式的反思 |
四、研究内容、框架与基本史料 |
第一章 清代长江上游航道整治的历史背景 |
第一节 长江上游自然水文和历史通航情况 |
一、自然条件与水文特征 |
二、历史通航:商贸、军事和人员往来 |
第二节 清以前长江上游航道整治情况 |
一、金沙江水道开浚动议 |
二、川江航道整治概况 |
第三节 铜铅京运:清中期国家币材需求与滇铜黔铅开发转运 |
一、滇铜转运亟待开辟新运道 |
二、川江航道成为铜铅京运的瓶颈 |
第四节 民间商贸:康、乾时期长江上游市场和川江水道的利用 |
一、长江上游商贸的兴盛——以常关为中心 |
二、川江险滩阻碍作用日益凸显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官方力量:“滇铜京运”话语下金沙江航道整治工程(一) |
第一节 金沙江航道工程的决策过程 |
一、铜运、边控与民生:滇省力陈金沙江工程的紧迫性 |
二、工程获准:金沙江工程与车洪江——牛栏江工程预期效用比较 |
第二节 金沙江航道工程的实施筹备 |
一、工程经验:滇省通粤水路、通川陆路工程的试修 |
二、工程查勘规划及各项筹备工作 |
三、绘制和上呈《金沙江全图》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官方力量:“滇铜京运”话语下金沙江航道整治工程(二) |
第一节 金沙江航道主体工程的建设过程 |
一、庆复试修和张允随接办工程 |
二、工程遭遇质疑乾隆皇帝下旨重勘 |
三、宋寿图、陈克复总理上游工程并告竣 |
四、董廷扬、来谦鸣总协理下游工程试修与兴工 |
五、迎难而上:续开上游最险十五滩 |
第二节 分运京铜:金沙江航道辅助工程的兴修 |
一、盐井渡通川河道工程 |
二、罗星渡通川河道工程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民间力量:商人李本忠家族与川江航道整治工程 |
第一节 李本忠家族治滩概说 |
一、李本忠家族治滩初心和工程概况 |
二、《平滩纪略》的撰写和刊行 |
第二节 官民互动:李本忠家族整治川江航道 |
一、提交申请治滩文书,获得沿江官府批准 |
二、全力推进工程实施,定期汇报工程进度 |
三、工程完竣呈报清册,各级官府议叙奖励 |
四、个案呈现:初赴归州试凿牛口、泄滩工程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李本忠捐买阴阳山入官封禁案中的“官”“商”“民”关系——以《平滩纪略》为中心的考察 |
第一节 李本忠捐买阴阳山的初衷及官府的态度 |
第二节 命令与抗争:官府、山民之间的来回拉锯战 |
一、初步接触:官府验明田契和山民隐瞒辩解 |
二、“弱者的武器”:山民邀价反抗和官府被迫让步 |
三、国家暴力:官府动用刑罚和山民最终妥协 |
第三节 入官封禁:实施过程中的一波三折及最后功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程经费:“国家-社会”视角下金沙江和川江工程比较研究 |
第一节 工程经费的来源 |
一、金沙江工程:铜息官银和运脚银 |
二、川江工程:李本忠独立捐资和“祥兴”商号经营 |
第二节 工程经费列支事项 |
一、金沙江工程:夫匠工价与官员养廉银 |
二、川江工程:匠夫工价、煤炭与封山禁垦银 |
第三节 工程经费的使用 |
一、金沙江工程:滇省统筹支出定期奏报朝廷 |
二、川江工程:编制工程清册以备官府查验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工程评价:“国家-社会”话语下金沙江和川江工程比较研究 |
第一节 国家话语:金沙江与川江工程的殊异评价 |
一、金沙江工程:成效遭质疑和最终验勘处置 |
二、川江工程:官府逐级上报和朝廷嘉奖议叙 |
第二节 社会视角:民间对金沙江与川江工程的积极评价 |
一、金沙江工程:民族关系融洽与沿江民生改善 |
二、川江工程:商贾行旅往来传诵和川楚士绅请示勒石 |
第三节 金沙江航道工程实际效用探究 |
一、凿滩实效:对金沙江航道工程本身效果的检视 |
二、铜斤试运:朝廷检验工程成效的应有标准 |
本章小结 |
结语 国家与社会:公共工程、政府职能与商人精英 |
一、从“国家”到“社会”:乾嘉时期清朝政府职能由强趋弱 |
二、突破传统:清代商人主导大型公共工程的社会意义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土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5)长江上游地区产业布局及航运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
1.2.1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研究 |
1.2.2 长江上游地区综合运输体系与物流发展耦合度研究现状 |
1.2.3 长江上游地区产业布局及航运物流适应性研究现状 |
1.2.4 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定义 |
1.3 适应性分析方法的选取 |
1.3.1 层次分析法 |
1.3.2 灰色关联分析 |
1.3.3 人工神经网络 |
1.3.4 模糊综合评价法 |
1.3.5 主成分分析法 |
1.3.6 数据包络分析 |
1.3.7 适应性分析方法的选取 |
1.4 研究内容及主要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长江上游地区产业发展现状 |
2.1 长江上游地区产业发展现状 |
2.1.1 长江上游三省一市宏观经济指标及发展态势 |
2.1.2 长江上游地区三省一市产业发展情况 |
2.2 长江上游地区资源分布现状 |
2.2.1 重庆 |
2.2.2 四川 |
2.2.3 云南 |
2.2.4 贵州 |
2.3 长江上游地区航运物流关联度较高产业发展现状 |
2.3.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2.3.2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2.3.3 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 |
2.3.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2.3.5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2.3.6 黑色金属采选业 |
2.3.7 非金属矿采选业 |
2.4 长江上游地区产业发展特点 |
2.4.1 三省一市地区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
2.4.2 三省一市工业化发展水平处于中期或向中期过渡阶段 |
2.4.3 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外贸结构逐步优化 |
2.4.4 产业发展趋同化,互补性不强 |
2.5 小结 |
第三章 长江上游地区综合物流体系现状 |
3.1 长江上游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现状 |
3.1.1 水路运输 |
3.1.2 铁路运输 |
3.1.3 公路运输 |
3.2 长江上游地区物流发展现状 |
3.2.1 长江上游地区三省一市货运量发展现状 |
3.2.2 长江上游地区三省一市货物周转量发展现状 |
3.2.3 物流发展主要特点 |
3.3 长江上游地区综合运输体系与物流发展耦合度分析 |
3.3.1 分析评价模型 |
3.3.2 长江上游地区综合运输体系与物流体系的耦合发展评价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长江上游地区产业规划和物流量预测 |
4.1 长江上游地区产业发展形势 |
4.1.1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
4.1.2 长江上游地区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
4.2 长江上游地区交通发展趋势 |
4.3 长江上游地区物流需求分析 |
4.4 三峡过闸货运需求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长江上游地区产业布局与航运物流适应性评价 |
5.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5.1.2 指标体系建立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
5.2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与航运发展适应性评价 |
5.2.1 层次分析法(AHP)方法介绍 |
5.2.2 层次结构模型与等级划分表 |
5.2.3 测量指标的量化 |
5.2.4 判断矩阵构造与权重计算 |
5.2.5 适应性计算与结果分析 |
5.3 适应性评价结果验证与分析 |
5.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性 |
5.3.2 DEA C2R模型原理 |
5.3.3 基于DEA的适应性评价模型 |
5.4 评价分析 |
5.4.1 区域差异性分析 |
5.4.2 航运与经济适应性的未来情景预测 |
5.5 航运物流与产业布局适应性的主要结论 |
5.6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6.1 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云南促进“带”“廊”衔接的交通物流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云南“带”“廊”衔接战略的提出 |
(一) 战略背景 |
(二) 战略原则 |
(三) 战略布局 |
二、交通物流体系建设现状 |
(一) 沿核心轴铁路网境内现状 |
(二) 跨境中缅铁路推进现状 |
(三) 沿核心轴高速公路网现状 |
(四) 中缅印出境公路现状 |
(五) 中缅油气管道建设现状 |
(六) 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
三、交通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
(一) “核心轴线”的运能限制 |
(二) 金沙江水运通道通航瓶颈 |
(三) 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滞后 |
四、优化云南交通物流体系 |
(一) 优化区域物流功能定位 |
(二) 水富立体交通枢纽构建 |
(三) 金沙江下游水运发展战略 |
(四) 沿核心轴综合交通网优化 |
(五) 滇中城市圈公路网建设 |
(六) 瑞腾芒三角区出境交通体系 |
(七) 化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难题 |
(7)金沙江梯级开发航运发展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金沙江中下游基本情况 |
1.1 航道与港口现状及发展规划 |
1)航道与港口现状。 |
2)金沙江航运发展规划。 |
1.2 水电开发利用规划 |
2 公路、铁路、水路运输成本 |
3 金沙江航运运输需求 |
3.1 经济腹地划分 |
3.2 经济社会发展对金沙江航运的需求 |
3.3 主要港口客货吞吐量及集疏运量发展水平预测 |
4 金沙江中下游航道资源开发潜能 |
4.1 水电枢纽建设对航道条件的影响 |
1)对航道连续性的影响。 |
2)对航道条件的影响。 |
4.2 航道开发潜能 |
1)航道潜能开发影响因素。 |
2)航道提升空间。 |
4.3 金沙江航运发展存在的问题 |
4.4 长江干线航道上延至金沙江的合理区段 |
5 不同过坝方式及运输组织方式 |
5.1 过坝线路选择与运输组织 |
5.2 翻坝运输对象 |
5.3 运输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
1)费用计算。 |
2)运输方案技术经济指标。 |
6 结语 |
(8)云南省东川港发展思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航运发展现状 |
1.2.1 中国内河及长江航运发展现状 |
1.2.2 世界内河航运发展现状 |
1.2.3 国际港口发展战略研究现状 |
1.2.4 国内港口发展战略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东川港发展环境分析 |
2.1 金沙江航运发展历程 |
2.1.1 金沙江河流概况 |
2.1.2 金沙江航运发展历史和规划 |
2.1.3 金沙江航运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
2.1.4 金沙江港口发展经验 |
2.2 东川港建设条件及现状 |
2.2.1 地理位置 |
2.2.2 自然条件 |
2.2.3 东川港现状 |
2.3 东川港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
2.3.1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
2.3.2 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
2.3.3 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分析 |
2.3.4 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 |
2.3.5 滇中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分析 |
2.3.6 东川区产业调整布局 |
2.4 国家对金沙江梯级电站过坝方式的研究 |
2.5 东川港发展swot分析 |
2.5.1 东川港发展的机遇分析 |
2.5.2 东川港发展的威胁 |
2.5.3 东川港发展的优势 |
2.5.4 东川港发展的劣势 |
2.5.5 swot矩阵及分析结论 |
第三章 东川港水运需求分析与预测 |
3.1 港口经济腹地情况分析 |
3.1.1 腹地范围 |
3.1.2 腹地资源 |
3.1.3 腹地产品主要分布及流向 |
3.1.4 腹地主要物流需求 |
3.1.5 腹地交通发展规划 |
3.2 东川港水运发展指标预测 |
3.2.1 基础年、规划水平年确定 |
3.2.2 预测方法 |
3.2.3 港口集疏运分析 |
3.2.4 港口货运吞吐量预测 |
3.2.5 港口客运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 |
3.3 船型预测 |
3.3.1 国内外运输船舶发展趋势 |
3.3.2 到港船型预测 |
第四章 东川港建设经营方式研究 |
4.1 国内外港口建设管理模式 |
4.1.1 港口建设管理模式 |
4.1.2 国外港口建设经营管理模式 |
4.1.3 东川港建设发展思路 |
4.2 东川港港口经营管理模式 |
4.2.1 地主港模式的内容和优点 |
4.2.2 地主港模式的经济学解释 |
4.2.3 地主港模式在中国的总体实践情况 |
4.2.4 东川港经营模式建议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 基本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三 创新点 |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二章 金沙江下游区位特征 |
第一节 金沙江下游基本情况 |
一 流域面积 |
二 主要支流 |
三 城市和人 |
第二节 金沙江下游空间区位特征 |
一 金沙江下游在全国的区位 |
二 金沙江下游在长江的区位 |
三 金沙江下游在三省的区位 |
第三节 金沙江下游地区资源特征 |
一 化石能源 |
二 水电资源 |
第三章 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 |
第一节 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范围划分 |
一 范围界定 |
二 核心区 |
三 辐射区 |
第二节 地区各市州国民经济发展现状比较 |
一 金沙江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二 金沙江下游各市州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
第三节 地区各市州要素流动特征 |
一 人口流通情况 |
二 资源流通情况 |
三 城市规模与产业发展 |
第四节 交通发展现状 |
一 交通建设 |
二 航运发展 |
第五节 流域开发效益评估 |
一 生态环境评估 |
二 水资源利用效益评估 |
第四章 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
第一节 长江经济带的大力推动 |
第二节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积极影响 |
第三节 水电资源开发的有效带动 |
第五章 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建设路径分析 |
第一节 理论分析 |
第二节 模型设计 |
第三节 路径分析 |
一 区域发展现状 |
二 开发航运资源 |
三 协调航电关系 |
四 优化产业布局 |
第四节 小结 |
第六章 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建设重点任务 |
第一节 加快推进金沙江航运发展 |
第二节 积极推动沿江城市群建设 |
第三节 进一步优化沿江产业布局 |
第四节 深化三省流域开发合作力度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云南省水运物流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云南水运物流启示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云南省水运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
2.1 云南省水运物流市场发展现状 |
2.1.1 物流市场总量 |
2.1.2 分货类物流市场 |
2.1.3 物流市场主体发展现状 |
2.2 云南省水运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
2.2.1 航道现状 |
2.2.2 港口现状 |
2.2.3 船舶现状 |
2.2.4 信息化建设及支持保障系统 |
2.3 水运物流发展现状评价 |
2.3.1 水运物流发展取得的成绩 |
2.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三章 云南省水运物流发展环境分析 |
3.1 区位环境 |
3.2 政策环境 |
3.2.1 周边国家的政策情况 |
3.2.2 周边省市的政策情况 |
3.2.3 云南省水运物流发展政策 |
3.3 经济环境 |
3.3.1 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
3.3.2 云南省经济发展与趋势 |
第四章 云南水运物流发展需求分析 |
4.1 预测思路及技术路线 |
4.1.1 预测思路 |
4.1.2 预测节点 |
4.1.3 影响小区 |
4.2 主要产品物流需求分析 |
4.2.1 主要产品和产量 |
4.2.2 产品主要分布及流向 |
4.2.3 主要物流需求 |
4.3 物流总量及行业运行指标预测 |
4.3.1 地区生产总值预测 |
4.3.2 全社会物流量预测 |
4.3.3 物流业运行指标预测 |
4.4 水运物流总量预测 |
4.5 主要通道水运物流量预测 |
4.6 分种类水运物流量预测 |
4.7 远期水运物流量展望 |
第五章 云南省水运物流发展战略 |
5.1 理论基础 |
5.1.1 研究理念 |
5.1.2 指导思想 |
5.1.3 基本原则 |
5.2 战略定位 |
5.3 战略目标 |
5.3.1 总体目标 |
5.3.2 阶段目标 |
5.3 水运物流战略规划方案 |
5.3.1 水运物流港.节点规划 |
5.3.2 水运物流航道网络战略规划 |
5.3.3 水运物流综合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
5.3.4 水运物流支持保障系统战略规划 |
5.4 对策和措施建议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四、金沙江水运通道开发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时局、环境与全面抗战时期的云南水运开发[J]. 张永帅.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20(03)
- [2]跨流域联合航运方式研究[D]. 邹文康.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3]金沙江下游货运量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研究[D]. 陈川.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4]清代公共工程中的官方与民间力量 ——以长江上游航道整治为中心[D]. 项露林. 云南大学, 2019(09)
- [5]长江上游地区产业布局及航运适应性研究[D]. 况照笙.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6)
- [6]云南促进“带”“廊”衔接的交通物流体系研究[J]. 武友德,闫晓燕,曹洪华. 学术探索, 2018(04)
- [7]金沙江梯级开发航运发展条件研究[J]. 曹民雄,张哲辉,解中柱,王秀红. 水运工程, 2017(02)
- [8]云南省东川港发展思路研究[D]. 巨梅. 重庆交通大学, 2016(04)
- [9]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建设研究[D]. 胡洹.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5(03)
- [10]云南省水运物流发展战略研究[D]. 刘文疆. 重庆交通大学,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