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型时期我国券商成长的变革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尚晏莹,蒋军锋[1](2021)在《工业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文中认为工业互联网的出现为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技术可能性的同时,外部与内部影响因素在互动过程中如何相互适应构成了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挑战。基于海尔1984—2019年和长虹1958—2019年的案例资料,结合扎根理论与案例分析方法,提出制造企业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基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分析框架,并通过长虹案例饱和度检验后,将其修正为"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内外部交互"三因素理论框架,凸显了内外部环境影响下创新学习在商业模式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大样本经验分析表明,创新学习(包括开放学习以及互联网创新生态创造)对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正向影响。研究揭示了工业互联网情境下的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为制造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驱动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新的分析框架。
陈原[2](2021)在《证券公司财富管理转型战略研究 ——以Z证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李慧[3](2021)在《ZT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营销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肖智辉[4](2021)在《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投资银行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熊丽芳[5](2021)在《机构投资者、市场化进程与企业创新探讨》文中认为
李海石[6](2021)在《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持续深化,上市公司逐步建立起规范化治理体系,并形成了与之相匹配的股权结构。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治理问题得到了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现阶段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着独特的现实问题,由于历史演进的不同和产权性质差异的存在,与国外集团公司整体资产上市不同,中国国内的上市公司多是由集团公司拆分部分优质资产上市而来,从而形成了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两个不同的法律主体。这种“两级三层”或是更为复杂股权结构的存在,在增加了原有委托代理链条长度的同时,也造成了中国上市公司存在与美英等国家表现形式不同的委托代理问题,即第一类代理问题和第二类代理问题并存,利益冲突方涵盖了实际控制人、大股东、中小股东和上市公司。现有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大多基于金字塔股权结构,从“自上而下”的单向治理维度探究实际控制人或大股东、母公司在上市公司治理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但是这种研究思路存在一定局限性,既没有系统性地考虑现实问题,也并未将作为独立法人主体的上市公司的自主治理和制衡能力同步纳入研究视域。目前仅有的关于自主性的研究大多以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为背景,以母子公司关系为基础。这往往忽视了金字塔股权结构下可追溯的实际控制人在公司治理中的“隐性”影响,因而难以全面揭示现阶段资本市场问题频现的根本原因。上市公司作为独立法人,不能仅听从于实际控制人抑或大股东的安排,更应该保护以中小股东等众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但现行上市公司治理体系难以约束实际控制人抑或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具体来说:一方面,如若实际控制人抑或大股东通过股权设置和投票权安排掌握了上市公司实际权力,就会有动机通过直接影响上市公司内部的权力配置(控制董事会多数席位和直接委派高管团队),进而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条件与上市公司合谋,通过“隧道效应”和“壕堑效应”等方式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攫取超额控制权收益。另一方面,当实际控制人抑或大股东与上市公司对短期利益和公司经营的长期利益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上市公司既可以通过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提升其内生的股权制衡能力,也可以通过提高公司透明度、借助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聘任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等外生变量从权力制衡维度约束实际控制人抑或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保障上市公司经营和战略自主性。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越来越强调其独立法人属性以及和实际控制人、大股东抑或母公司等方面的良性互动,通过与各利益相关者博弈构建其自主治理体系,并以此作为公司治理创新的主要路径。相较于传统“自上而下”的单向治理研究范式,本文基于“双向治理”的研究脉络深度剖析了上市公司自主性形成的理论机理,极大地拓展了集团公司和母子公司的研究框架。通过引入经济学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理论,构建了上市公司自主性分析矩阵和数理模型,揭示了实际控制人、大股东抑或母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围绕剩余控制权的讨价还价过程与博弈结果。进一步,本文结合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实践,提出“双向治理”视角下的上市公司自主性研究应该融合实际控制人“隐性控制”观、大股东和母公司的“显性控制”观和上市公司制衡观,并基于此构建了上市公司自主性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聚合出上市公司自主性指标,旨在解决当前“自主性”研究指标的单一性和薄弱性问题。就现阶段而言,股东权益最大化依然是公司治理的主要目标,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与上市公司绩效息息相关。那么,如何评价上市公司自主性在企业经营和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呢?本文提出了基于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的企业绩效划分标准,旨在澄清目前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企业绩效定义和度量混淆不清的问题,从而对上市公司经营与治理效果建立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进一步,通过对经营和治理环节的深度剖析,本文以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方式论证了基于结果导向的上市公司自主性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和基于治理规范性的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揭示了上市公司自主性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路径和具体情境因素。本文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8年的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证实上市公司自主性具有积极的治理效果。具体而言,首先,本文研究了基于结果导向的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企业财务绩效呈现显着正相关关系,即上市公司自主性越高,企业财务绩效越好。(2)产权性质、市场化程度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在上市公司自主性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3)大股东侵占、内部控制水平和创新能力在上市公司自主性与财务绩效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此外,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基于治理规范性的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信息披露质量呈现显着正相关关系,即上市公司自主性越高,信息披露质量越好。(2)产权性质、高质量审计、公司透明度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在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3)第二类代理成本在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信息披露质量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上市公司自主性能够通过抑制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进而提升信息披露水平。总体而言,本文利用大样本证实了上市公司自主性对基于结果导向的企业财务绩效和基于过程治理规范性导向的信息披露质量具有积极治理效果,不同股权结构设计下的实际控制人差异对企业价值和成长性的影响不同。整体而言,本研究突破了传统的“单向治理”研究边界,从实际控制人、大股东抑或母公司、上市公司三个主体的互动关系出发,丰富并发展了上市公司自主性的理论基础,明确了自主性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治理效应,揭示了上市公司对企业绩效影响的作用路径和情境因素,有助于更深层次的认识上市公司自主性治理对企业持续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对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自主性、提高上市公司绩效以及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刘帅[7](2021)在《资管新规背景下诺亚财富管理公司业务转型研究》文中提出近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巨大成就,国民收入持续快速提升,经济总量大幅增长,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富裕人群。随着我国中产和高净值人群的迅速扩大,提供综合理财服务的财富管理行业也迈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2018年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以及外管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其中明确规定必须打破刚性兑付、制定统一监管标准、杜绝设立资金池、消除产品多层嵌套。近几年金融风险事件频繁发生,中国也逐步面向全球开放金融行业准入标准。打破刚兑、禁止资金池、产品净值化、买方顾问,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正在经历着一种范式转变,一种适应资管新规时代的业务经营转型,一种走向专业化买方顾问的角色定位转型。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投资者相对于过去而言,渐渐走向成熟,虽然心存侥幸,但对过去的刚兑信仰也从被迫到开始自主打破,开始接受理财产品走向标准化净值化,他们也开始尝试和愿意寻得专业人士的帮助,听取专业财富管理机构的分析和投资建议。诺亚财富作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是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领军者,本文分析研究当前金融政策环境下诺亚财富的经营状况和业务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旨在为诺亚财富设计出一套更能有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方案,一方面能够适应当前资管新规下的新环境,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诺亚财富新的业务发展空间。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三个:第一,分析未来服务中国高净值人群和中产阶级人群的需求及市场空间;第二,探讨新的政策环境对诺亚财富的影响以及其现有模式的相关困扰;第三,为诺亚财富业务转型发展提升公司竞争力制定出相关的方案。在研究思路上,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财富管理的有关理论与最近几年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然后具体介绍说明资管新规的有关内容,研究目前诺亚财富业务转型阶段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参考发达国家这一行业的成功经验,分析其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提出业务转型的对策和建议,明确转型阶段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科学合理的转型方案。结合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分别分析财富管理业务的整体宏观环境,诺亚财富面对的企业竞争以及公司自身优势劣,通过PEST分析、市场竞争和SWOT分析,对业务转型可行性给出了判断。通过分析总结诺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会,为资管新规背景下的业务转型和公司长远发展提供了参考方向。针对诺亚财富公司业务转型在定位和举措等明确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可行性思路与建议。分别是:第一,打造标准化产品一站式优选配置品牌;第二,打造专业财富顾问生态系统;第三,打造中高端客户互联网理财首选平台;第四,打造定制化全方位服务品牌;第五,打造行业资产管理服务平台。在业务转型的措施保障上,从统一思想、激励机制、科技建设和人才建设四个方面给予了建议。
曾闽融[8](2021)在《资管新规下A银行对公理财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我国资产管理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其重点组成部分的银行理财业务也呈现出了高速发展的态势。但是由于监管要求标准不一致,底层资产风险不明晰,刚性兑付普遍存在等现象,影响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提升了社会融资成本,降低了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加剧了跨行业风险的传递。因此,监管机构要求银行理财业务回归本源,打破刚性兑付,实行净值化管理。在过去三年中,资管新规及配套细则陆续出台,组成了更加完善的资产管理行业监管体系,共同构成了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规范准则,银行理财业务净值化转型趋势逐渐清晰。与此同时,金融脱媒加速,对公客户不再满足于传统商业银行服务,对理财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对公理财业务如何顺应监管要求,响应对公客户资产保值需求,优化理财业务营销策略迫在眉睫。本论文运用相关营销理论,以A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定位对公理财业务这一细分市场,总结资管新规的出台背景及其对A银行对公理财业务营销的影响,明确营销策略优化的必要性。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人员、有形展示和过程这七个方面,深入分析A银行对公理财业务营销策略现状,探寻资管新规下A银行对公理财业务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逐一提出优化策略,分别是,产品策略优化:构建净值产品组合、理性认识净值产品和严选产品重点推荐;价格策略优化:发挥净值价格优势、培养私募报价习惯和知晓市场价格趋势;渠道策略优化:优化线上销售渠道、提升渠道分销能力和畅通营销沟通渠道;促销策略优化:举办客户促销活动、开展部门联合促销和灵活分配促销资源;人员策略优化:升级大户服务能力、提升人员专业素养和完善销售资质管理;有形展示策略优化:有形展示产品特征、及时反馈理财盈亏和设置理财销售专区;过程策略优化:深入了解资金需求、主动管理营销过程和积极助力网点营销。希望以此研究丰富商业银行对公理财业务领域营销策略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帮助A银行缓解对公理财业务营销转型压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其他商业银行对公理财业务开拓营销策略优化思路,共同促进银行理财业务回归资管行业“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源。帮助对公客户提升资金价值,满足其金融服务需求。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稳定市场预期,推动资产管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彭璐瑶[9](2021)在《垄断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济后果研究 ——以国家电网四川省混改为例》文中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擘画出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全会《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带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迈入关键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提速。作为国企改革的行动指南,《意见》明确了改革的首要原则,阐明了改革的主要目标,细化了改革的模式方法,其中特别提到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改革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并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将国有企业划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分类施策,从改革、发展、监管及考核方面赋予不同的思路和对策,由此向我国传统垄断领域如电力、石油、军工等迈出实质性步伐。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特大型能源骨干央企,国家电网全面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将给垄断行业带来关键启示,其改革方针、改革路径和改革方式等值得钻研探讨,因此本文以案例分析为手段,采用归纳演绎法、比较分析法和事件研究法进行研究,全文共七章,第一章为导论,包含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及结构、研究方法以及预期创新。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首先从全局角度梳理国企混改的动因、路径与经济后果,其次将视角缩小到国有企业分类混改的必要性、股权结构设置和竞争中性的研究,进一步地,聚焦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混改的必要性和控制权归属,最后落脚民族地区与国有企业相互影响的研究。第三章为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起首分别罗列垄断行业和民族地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制度,然后在界定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应用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垄断行业国企混改动因,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第四章为电力行业现状及趋势,剖析案例公司所在行业的现状、困境和发展趋势,以此引入案例。第五章为案例介绍,详细陈述案例主体的基本信息和混改历程。第六章为案例分析,基于前述文献及理论,结合行业状况,从微观角度深刻剖释案例公司参与混改可能存在的动因,而后对比分析案例公司混改前后的长短期绩效、治理效率以及经济变化。第七章为研究结论及建议,根据前文分析,归纳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垄断行业混改是以国有企业牵头非国有企业进行整合,不同来源的国有股东能够形成一定程度的相互制衡,改善国有企业经营,提升企业效率。混合源的国有股东能够形成一定程度的相互制衡,改善国有企业经营,提升企业效率。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引导国务院国资委转变监管模式,减少政府干预,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同时,逐步放开市场化招聘,畅通国有企业进出渠道,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对于扎根民族地区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能够解决企业自身的弊病,还可以给民族地区带来一针强心剂,有助于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着眼于不同国有资本之间的混合,跳出传统双向混合的模式,丰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对国有企业改革思路进行有效补充。第二,关注关系国民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垄断行业,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视角从竞争性行业延伸到垄断行业,为垄断行业国企提供有益借鉴,促进企业发展。第三,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结合,国有企业肩负一部分社会责任,对于地区及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比较混改前后案例企业的绩效、治理效率和地区经济发展成果,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促进地区发展,为从脱贫攻坚平稳过渡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李秦[10](2020)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法律治理》文中提出
二、转型时期我国券商成长的变革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型时期我国券商成长的变革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工业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文献综述 |
研究方案设计 |
1、研究方法 |
2、案例选取与数据收集 |
3、基于海尔的扎根分析 |
4、基于长虹的饱和度检验 |
实证分析 |
1、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模型建立 |
2、研究假设提出 |
3、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
4、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
5、数据分析 |
结果与展望 |
(6)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主要概念界定 |
1.2.1 双向治理的界定 |
1.2.2 上市公司自主性的界定 |
1.2.3 企业绩效的界定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回顾与评述 |
2.1 金字塔结构下实际控制人“隐性”控制研究 |
2.1.1 实际控制人界定 |
2.1.2 实际控制人与公司治理研究 |
2.2 金字塔结构下大股东抑或母公司“显性”控制研究 |
2.2.1 大股东和母公司控制界定 |
2.2.2 大股东和母公司控制与公司治理研究 |
2.3 基于“双向治理”的上市公司自主治理研究 |
2.3.1 上市公司自主治理的产生与发展 |
2.3.2 上市公司自主治理的影响因素研究 |
2.3.3 上市公司自主治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
2.4 文献评述 |
第3章 上市公司自主性理论基础与形成机理 |
3.1 上市公司自主性形成理论基础 |
3.1.1 资源依赖理论 |
3.1.2 合作博弈理论 |
3.1.3 非合作博弈理论 |
3.1.4 理论研究演进 |
3.2 上市公司自主性形成动因 |
3.2.1 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基本情况 |
3.2.2 制度驱动因素 |
3.2.3 成本驱动因素 |
3.2.4 利益相关者驱动因素 |
3.2.5 大股东侵占驱动因素 |
3.3 上市公司自主性形成的建模分析 |
3.3.1 实控人和母公司与上市公司潜在的利益冲突分析 |
3.3.2 模型及分析 |
3.4 上市公司自主性路径选择 |
3.4.1 内生视角下混合所有制改革驱动的股权制衡 |
3.4.2 外生视角下的上市公司权力制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结果导向的上市公司自主性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
4.1 上市公司自主性与财务绩效理论分析 |
4.1.1 上市公司自主性与财务绩效 |
4.1.2 上市公司自主性与财务绩效的调节效应分析 |
4.1.3 上市公司自主性与财务绩效的中介作用分析 |
4.2 上市公司自主性与财务绩效实证检验 |
4.2.1 数据来源 |
4.2.2 变量选择与度量 |
4.2.3 模型构建 |
4.2.4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检验 |
4.2.5 多元回归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治理规范性的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信息披露质量关系研究 |
5.1 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信息披露质量理论分析 |
5.1.1 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信息披露质量 |
5.1.2 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信息披露质量的调节效应分析 |
5.1.3 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信息披露质量的中介效应分析 |
5.2 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信息披露质量实证检验 |
5.2.1 数据来源 |
5.2.2 变量选择与度量 |
5.2.3 模型构建 |
5.2.4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检验 |
5.2.5 多元回归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资管新规背景下诺亚财富管理公司业务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对本文的启示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财富管理公司介绍与理论基础 |
2.1 财富管理公司简要介绍 |
2.1.1 财富管理公司定义 |
2.1.2 财富管理公司特征 |
2.2 我国财富管理公司发展历程 |
2.2.1 初创起步阶段(2005-2008 年) |
2.2.2 快速发展阶段(2008-2012 年) |
2.2.3 野蛮繁荣阶段(2012-2016 年) |
2.2.4 规范调整阶段(2017 至今) |
2.3 我国财富管理公司业务共性分析 |
2.3.1 独立性定位方面 |
2.3.2 产品管理方面 |
2.3.3 从业人员方面 |
2.4 我国财富管理公司经营风险分析 |
2.4.1 资产质量不高,内部风险控制不足 |
2.4.2 产品变相自融,资金池形式运作 |
2.4.3 从业者专业水平低,产品销售导向为主 |
2.4.4 投资者风险认知不足,缺乏风险教育 |
2.5 相关理论基础 |
2.5.1 资产配置理论 |
2.5.2 企业进化论理论 |
2.5.3 客户生命周期理论 |
第3章 资管新规下诺亚财富业务转型必要性分析 |
3.1 资管新规出台背景与要点 |
3.1.1 资管新规出台背景 |
3.1.2 资管新规核心要点 |
3.2 资管新规对财富管理行业的影响 |
3.2.1 对公司的影响 |
3.2.2 对产品的影响 |
3.2.3 对理财从业者影响 |
3.3 资管新规下诺亚财富管理公司面临的问题 |
3.3.1 公司发展历程与现状 |
3.3.2 资管新规下诺亚财富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
3.4 诺亚财富业务转型必要性分析 |
3.4.1 转型可以持续改善公司营收利润 |
3.4.2 转型可以不断增加优势产品供给 |
3.4.3 转型可以明显改善客户服务体验 |
3.4.4 转型可以大幅提升公司的专业竞争力 |
第4章 诺亚财富业务转型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PEST)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技术环境分析 |
4.1.4 社会环境分析 |
4.2 行业竞争态势分析(五力模型分析) |
4.2.1 供应商议价能力 |
4.2.2 购买者议价能力 |
4.2.3 新进入者威胁 |
4.2.4 替代品威胁 |
4.2.5 竞争对手分析 |
4.3 诺亚财富SWOT分析 |
4.3.1 诺亚财富的优势 |
4.3.2 诺亚财富的劣势 |
4.3.3 诺亚财富的发展机会 |
4.3.4 诺亚财富的威胁 |
第5章 诺亚财富业务转型策略与保障措施 |
5.1 诺亚财富业务转型定位与目标 |
5.1.1 转型定位 |
5.1.2 转型目标 |
5.2 诺亚财富业务转型主要内容 |
5.2.1 打造标准化产品一站式优选配置品牌 |
5.2.2 打造专业化理财师全方位生态系统 |
5.2.3 打造中高端客户互联网理财首选平台 |
5.2.4 打造定制化全方位服务品牌 |
5.2.5 打造行业资产管理服务平台 |
5.3 诺亚财富业务转型保障措施 |
5.3.1 成立部门,定期评估结果 |
5.3.2 配套机制,激励业务转型 |
5.3.3 强化科技,提升运营水平 |
5.3.4 深耕专业,优化人才队伍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资管新规下A银行对公理财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1 选题的目的 |
1.2.2 选题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资管行业及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研究 |
1.3.2 银行理财业务营销策略研究 |
1.3.3 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业务营销策略影响研究 |
1.3.4 研究评述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思路 |
1.5.2 技术路线 |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理财业务及营销策略优化相关概念 |
2.1.1 理财业务相关概念 |
2.1.2 营销策略优化相关概念 |
2.2 7Ps服务营销理论 |
2.3 STP营销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资管新规对A银行对公理财业务营销的影响分析 |
3.1 资管新规基本情况 |
3.1.1 资管新规及配套细则 |
3.1.2 资管新规 |
3.1.3 理财新规 |
3.1.4 营宣通知 |
3.2 A银行及对公理财业务发展情况 |
3.2.1 A银行基本情况 |
3.2.2 A银行对公理财业务整体情况 |
3.2.3 A银行对公理财业务主要产品情况 |
3.2.4 A银行对公理财业务营销情况比较分析 |
3.3 资管新规对A银行对公理财业务营销的影响 |
3.3.1 保本型理财退出舞台 |
3.3.2 刚性兑付正在被打破 |
3.3.3 预期收益型逐渐缩减 |
3.3.4 净值型理财成为主流 |
3.4 A银行对公理财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的必要性 |
3.5 本章小结 |
4.资管新规下A银行对公理财业务营销策略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4.1 资管新规下A银行对公理财业务营销策略现状的调查 |
4.1.1 调查设计 |
4.1.2 调查实施 |
4.1.3 调查样本的统计分析 |
4.1.4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4.2 A银行对公理财业务营销策略现状的调查分析 |
4.2.1 产品策略调查分析 |
4.2.2 价格策略调查分析 |
4.2.3 渠道策略调查分析 |
4.2.4 促销策略调查分析 |
4.2.5 人员策略调查分析 |
4.2.6 有形展示策略调查分析 |
4.2.7 过程策略调查分析 |
4.2.8 调查分析结论 |
4.3 资管新规下A银行对公理财业务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
4.3.1 产品策略问题 |
4.3.2 价格策略问题 |
4.3.3 渠道策略问题 |
4.3.4 促销策略问题 |
4.3.5 人员策略问题 |
4.3.6 有形展示策略问题 |
4.3.7 过程策略问题 |
4.4 本章小结 |
5.资管新规下A银行对公理财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的措施 |
5.1 产品策略优化措施 |
5.1.1 构建净值产品组合 |
5.1.2 理性认识产品净值 |
5.1.3 严选产品重点推荐 |
5.2 价格策略优化措施 |
5.2.1 发挥净值价格优势 |
5.2.2 培养私募报价习惯 |
5.2.3 知晓市场价格趋势 |
5.3 渠道策略优化措施 |
5.3.1 优化线上销售渠道 |
5.3.2 提升渠道分销能力 |
5.3.3 畅通营销沟通渠道 |
5.4 促销策略优化措施 |
5.4.1 举办客户促销活动 |
5.4.2 开展部门联合促销 |
5.4.3 灵活分配促销资源 |
5.5 人员策略优化措施 |
5.5.1 升级大户服务能力 |
5.5.2 提升人员专业素养 |
5.5.3 完善销售资质管理 |
5.6 有形展示策略优化措施 |
5.6.1 有形展示产品特征 |
5.6.2 及时反馈理财盈亏 |
5.6.3 设置理财销售专区 |
5.7 过程策略优化措施 |
5.7.1 深入了解资金需求 |
5.7.2 主动管理营销过程 |
5.7.3 积极助力网点营销 |
5.8 本章小结 |
6.A银行对公理财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的保障措施 |
6.1 需要注意的问题 |
6.1.1 树立策略优化信心 |
6.1.2 高度重视合规销售 |
6.1.3 销售适当真诚推荐 |
6.2 保障措施 |
6.2.1 完善沟通协调机制 |
6.2.2 健全营销流程服务 |
6.2.3 配合营业网点营销 |
7.研究结论及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银行对公理财业务营销策略调查问卷 |
致谢 |
(9)垄断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济后果研究 ——以国家电网四川省混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结构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结构 |
1.3 研究方法 |
1.3.1 归纳演绎法 |
1.3.2 比较分析法 |
1.3.3 事件研究法 |
1.4 预期创新 |
2 文献综述 |
2.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研究 |
2.1.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研究 |
2.1.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研究 |
2.1.3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济后果研究 |
2.2 分类混改的相关研究 |
2.2.1 分类混改的必要性研究 |
2.2.2 分类混改的股权结构设置研究 |
2.2.3 分类混改的竞争中性研究 |
2.3 垄断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研究 |
2.3.1 垄断行业混改的必要性研究 |
2.3.2 垄断行业混改的控制权研究 |
2.4 民族地区国有企业的相关研究 |
2.4.1 国有企业对民族地区的经济贡献研究 |
2.4.2 民族地区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影响研究 |
2.5 文献述评 |
3 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 |
3.1 制度背景 |
3.1.1 垄断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制度 |
3.1.2 民族地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制度 |
3.1.3 国家电网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 |
3.2 理论分析 |
3.2.1 相关概念界定 |
3.2.2 基于产权理论的分析 |
3.2.3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
3.2.4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 |
4 电力行业现状及趋势 |
4.1 水电行业集中于四川省民族地区,发展渐缓 |
4.1.1 水电电力发电量占比下滑 |
4.1.2 水电投资力度下降 |
4.1.3 水电开发程度已经处于较高水平 |
4.1.4 水电市场竞争格局稳定 |
4.2 电力发展受多种因素限制 |
4.2.1 主营业务受国家政策影响大 |
4.2.2 人事任命多由政府决定 |
4.2.3 水电业务受自然环境限制 |
4.3 电力行业发展趋势 |
4.3.1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
4.3.2 “云网融合”规模化发展 |
5 国家电网四川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案例介绍 |
5.1 国家电网四川省混改的主体信息 |
5.1.1 岷江水电的基本信息 |
5.1.2 国网信通产业集团的基本信息 |
5.1.3 加拿大威尔斯的基本信息 |
5.1.4 龙电集团的基本信息 |
5.1.5 西藏龙坤的基本信息 |
5.2 国家电网四川省混改的历程 |
5.2.1 方案研究制定阶段 |
5.2.2 方案落地及实施阶段 |
5.2.3 方案具体内容 |
5.2.4 国家电网四川省内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总结 |
6 国家电网四川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案例分析 |
6.1 动因分析 |
6.1.1 提升国有企业的业绩 |
6.1.2 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 |
6.1.3 助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
6.2 国家电网四川省混改的绩效评价 |
6.2.1 短期绩效评价 |
6.2.2 长期绩效评价 |
6.3 国家电网四川省混改的治理效率分析 |
6.3.1 股东治理层面 |
6.3.2 董事会治理层面 |
6.3.3 监事会治理层面 |
6.4 国家电网四川省混改对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分析 |
6.4.1 助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
6.4.2 联营单位与子公司共同助力精准扶贫 |
6.4.3 结合地方优势引入高新技术产业 |
7 研究结论及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1.1 混改有助于提升垄断行业国有企业的效率 |
7.1.2 垄断行业国有资本之间的融合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 |
7.1.3 国企间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社会责任承担,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
7.2 研究建议 |
7.2.1 明确垄断行业改革目标,分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
7.2.2 与分类改革相匹配,建立完善公司机制 |
7.2.3 将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带动民族地区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四、转型时期我国券商成长的变革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工业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J]. 尚晏莹,蒋军锋. 管理评论, 2021(10)
- [2]证券公司财富管理转型战略研究 ——以Z证券为例[D]. 陈原.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ZT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营销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慧. 西南大学, 2021
- [4]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投资银行发展策略研究[D]. 肖智辉.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5]机构投资者、市场化进程与企业创新探讨[D]. 熊丽芳. 江西财经大学, 2021
- [6]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 李海石. 山东大学, 2021(11)
- [7]资管新规背景下诺亚财富管理公司业务转型研究[D]. 刘帅.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8]资管新规下A银行对公理财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曾闽融.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9]垄断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经济后果研究 ——以国家电网四川省混改为例[D]. 彭璐瑶.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10]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法律治理[D]. 李秦. 华东政法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