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福田农业装备商务会议召开

2003年福田农业装备商务会议召开

一、2003年福田农装商务工作会议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魏来[1](2015)在《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中的黏性研究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关性考察》文中提出土地是乡村治理的资源支撑,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同时作为村庄内部的资源禀赋承托着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制度实践。农村土地制度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大局,也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长治久安。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自建国以来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和家庭承包经营等几个阶段,是一个多因素叠加、多主体参与以及多元诉求共存的高度复杂化的制度装置。本研究试图对建国以来的农地制度变迁进行长时段的分析,在依托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引入政治学中的历史制度主义理论,从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互动出发,揭示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特征和机理。研究发现,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呈现出"黏性表征-黏性生成-黏性稀释"的三维特征:正式制度凝滞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黏性表征,制度环境与路径依赖是制度黏性的生成诱因,而非正式制度的渗入是稀释制度黏性的关键变量。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之间的互动贯穿于整个制度变迁过程,二者之间的合力或张力状态是推动或抵制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在农地制度变迁的断裂节点上,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对正式制度的加强、崩解或建构具有重要影响。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试图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互动切入,进一步提炼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理路。研究发现,制度变迁的一条重要路径是非正式制度向正式制度形态转换,二者相依共生,相辅相成。理解中国的制度变迁,必须能够把握上层的价值目标取向与基层民众的需求。在实践中,民意的投射和决策者的偏好存在着持续的相互作用,只有二者不断的互动和强化,才能使制度变迁进入到制度化实施准备阶段,最终推动制度变迁的发生。

吴振建[2](2015)在《JD公司农业装备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粮食生产事关国家安全和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农业装备的推广和应用是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的保证。近些年国家对农业装备的发展非常重视,予以了全方位的支持。目前全国有超过2000家企业投身于这个行业的开发和生产。但农业装备作为典型的工业品,如何在分散而传统的农村市场有效营销,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农业装备厂家经营中普遍面临的难题。JD公司是一家地处四线城市的有近60年历史的国有大型企业。1997年上市,2003年被民营企业控股,多重身份使得它的人员结构和管理水平可以说是国内农业装备制造行业甚至是机械行业的典型企业。JD公司在产品陈旧,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单薄但股市业绩压力大的背景下,将农业机械装备整机开发、生产、销售作为战略转型的突破口,在2013年投入大量资源组建了农装事业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JD公司农装装备已经组建了完整的研发、生产、质量、销售队伍,开发了数款市场主流产品,构建了关键部件自产和整机组装、检测的生产线,搭建了遍布主要需求区域的经销渠道。JD公司的农业装备事业在硬件上已经完全做好了准备。但2014年上半年的实际销售结果对比原来设定的经营目标,却还有较大的差距。销售结果不理想,最直接最重要原因就是营销策略不当。可以说,JD公司农装事业营销策略的正确与否则成为这个战略转型成败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农村工业品市场和JD公司农业装备产品营销策略的研究,发现JD公司目前营销策略的主要问题是对竞争环境认知不够,对自身能力和内部管理问题没有客观详细的评估,使得制定的营销策略较为简单粗糙,营销策略和经营目标不匹配。笔者提出JD公司营销战略的调整应该从产品规划、产品聚焦和产品创新开始,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和市场推广模式的创新由内而外的实现。市场推广模式是营销战略创新的重点,可以从品牌推广、口碑营销、体验营销、网络营销等维度去发力。在确定了新的营销策略后,通过平衡计分卡这个战略管理工具来实现营销策略落地。农业机械装备是典型的工业品,本文提出的营销策略创新思路和管理的方法,不仅适用于JD公司农业装备产品,也可供其他工业品厂家在制定农村市场的营销战略创新中做参考。

朱菁,王晓亮[3](2014)在《业绩破百亿 雷沃农装进入发展新纪元》文中研究说明1月5日,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田雷沃重工)农业装备业务2014商务年会在山东济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位雷沃农装经销商、新一届"雷沃创富精英"和"雷沃杯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出席会议。雷沃谷神系列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机及雷沃大中功率拖拉机等2013年畅销产品悉数亮相,一场雷沃价值体验品鉴盛宴让与会代表领略了福田雷沃重工1年来的新成就和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

房黎明,王晓亮[4](2014)在《产值过百亿 雷沃农装踏上新征程——福田雷沃重工成国内首个农机单一产值过百亿企业》文中研究说明100亿元是什么概念?得销售包括7万多台大中型拖拉机、5万多台收获机在内的14.2万台农机产品。1月5日,福田雷沃重工雷沃农业装备业务2014商务年会在山东济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位雷沃农装经销商、新一届"雷沃创富精英"和"雷沃杯"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出席会议。雷沃谷神系列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收割机及雷沃大中马力拖拉机等2013年畅销产品悉数亮相,一场雷沃价值体验品鉴

杨朝晖[5](2013)在《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方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少数民族人口开始大量涌入城市,寻求全新的生活机遇,本文将他们称之为“城市散居少数民族”。城市散居少数民族群体既是城市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在语言、饮食、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特殊要求的群体,因此,如何开展城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工作成为城市政府面临的新问题。本文以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方式为研究对象,在深入访谈、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出了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的“三阶段”观点,并对散居少数民族管理的“深圳模式”进行了概括。在与国内外少数民族管理的多种方式进行比较后,以少数人权利理论和治理理论作为理论视角,尝试构建了城市散居少数民族的公共治理模式框架,并将其与“深圳模式”加以对比,提出了改进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的思路和建议。本文首先通过广泛收集文献资料、开展深入访谈,积累了一定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运用扎根方法从收集的数据之中逐条编码,从逐渐涌现出来的“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的特殊性和融入程度”这个范畴入手,先后对“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的利益相关者”、“深圳市少数民族管理方式演变”等概念或范畴进行深入研究,并将深圳市在少数民族管理方面的历程划分为从放任不管到由政府单方面主导,再到初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合作治理方式三个阶段。在运用扎根方法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在少数民族管理中存在的现象,如政府部门的“柔性管理”、聘请少数民族流出地官员来深参与管理的“来源地外援管理”、部分少数民族人员的“普通问题民族化”现象等。在与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后,认为深圳市正在形成以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为基础的治理方式,而这一治理方式对于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将其概括为“深圳模式”,即“政府主导,市场、社会参与的合作治理”模式。在进入理论构建之前,为使本文研究更具有普遍意义,作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几个典型国家以及国内几个地方的少数民族管理方式进行了论述和对比分析。在理论构建阶段,本文通过反复比较扎根方法前期的实质性编码内容,寻找核心范畴之间的内在关联,最终选择从少数人权利理论和治理理论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治理模式框架,即“以法制为根本,通过政府主导、市场保障、社会搭桥的合作治理方式保障城市散居少数民族权益”的模式框架,并从价值理念、体制框架、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论述。具体来说,在这一模式框架中,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是其最根本的出发点,城市政府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则是其推动力,市场机制的成熟、社会力量的壮大,为其提供合作的基础。最后,本文运用构建的公共治理模式框架,对“深圳模式”进行了检视,在分析其主要问题之后,尝试对深圳的散居少数民族管理方式提出了改进思路和建议。

孙庆军[6](2013)在《美国爱科农业机械公司中国区渠道建设研究》文中提出美国爱科农业机械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农机行业全球三大巨头之一。2010年,爱科携旗下两大品牌麦赛福格森和维美德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开始了本土化生产和销售的进程。美国爱科在全球的营销模式是既考虑区域又区分品牌,即区域代理制和品牌代理制。本文在研究了本土主要品牌东方红、福田以及合资主要品牌约翰迪尔、久保田之后,运用营销渠道管理的系统知识对爱科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营销渠道设计进行了详细思考和研究,内容包括渠道营销理论的应用及概括、农机行业简介及主要竞争对手的渠道分析;当前主要竞争对手采用的典型渠道模式介绍;最后,理论结合实际,对爱科中国的销售渠道进行了全面的设计,给出了渠道发展的程序和流程;合理的渠道成员选择建议等。同时,论文重点论述了渠道设计的影响因素、设计时应考虑的几个主要方面、合适渠道结构的选择方法及渠道成员选择方法。通过对爱科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营销渠道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提出了解决其营销渠道问题的系列方案,以打造适应中国国情的一流营销渠道!本文也愿意给广大农机行业的同行渠道管理者提供借鉴和探讨。

邵绘春[7](2010)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变化研究 ——以南京市郊区农户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它不仅显着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而且导致了城乡产业结构、城乡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土地供求状况的变化。最终也导致了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的实质就是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高效率利用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产生外部利益,增加社会财富,并由此能增加原有土地产权主体的福利。然而由于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土地产权结构,使得在工业化、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农民的土地权益并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权益受损的状况普遍存在。因此,建立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问题,既是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而现有的研究对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的关注不够全面,研究视野相对狭小,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内涵、权能结构以及权益价值变化等理论问题缺少系统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基于此,本文拟从城市化进程中引起的农村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出发,结合土地产权理论,采取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问题。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研究问题的背景、研究内容和相关基本概念、论文结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等,回顾了现有研究在农地利用变化、农民土地权益内涵、农民土地权益侵害表现和后果、农民土地权益受侵害的原因以及农民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并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评述。接下来,对产权、土地产权和土地产权制度、公平与效率等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构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分析框架。并在此分析框架下展开了以下四方面的研究:(1)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和农民土地权能结构变化一般规律分析。(2)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产权结构变化过程中的土地权益演变分析。结合土地产权理论和土地产权制度理论,从农地非农化征收、农村居民点拆迁以及农地非农化转用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农地流转等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四种类型分析农民土地产权结构变化与土地权益演变。(3)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表现、原因分析。在产权理论和农民土地权益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从动态的角度对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内涵进行界定,然后结合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的四种主要类型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权益受损的表现形式,并从农民自身特征、地方政府在土地管理和经营中的经济行为以及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特点等视角分析了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社会经济原因。(4)实证分析:通过对南京市郊区农民在城市化影响下土地权益变化调研与分析,检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现状、表现形式和内在的社会经济根源。首先,从农地非农化征收、农村居民点通过拆迁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农地利用结构变化等方面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南京郊农村土地利用变化,以验证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规律。其次,在土地利用变化规律揭示的基础上,分析南京郊区土地利用变化中农民土地权能结构及其相应的土地权益的变化。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利用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产业结构变化、城乡人口变动、消费结构变动和城市规模扩张是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的一般规律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农用地向非农建设用地的转化;二是农用地内部结构的变化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三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用途变化。进一步可将土地利用变化分解为农地国家征收、农村居民点征收拆迁、农用地集体内部非农化转用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农地内部利用结构的变化流转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等。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利用中的这种变化趋势更为明显。(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民经济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城市化进程农民土地权益受保护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尽管如此,本该农民享有的土地权益还存在着严重的受侵犯现象。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不仅包括经济权益的流失,还包括政治权益和社会权益的流失,并且农民的土地权益流失发生在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的各个方面,在土地征收、农地流转、农村居民点拆迁和农地非农转用与流转等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3)农民自身特征、地方政府行为以及当前土地产权制度安排是造成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从农民自身特征来看,农民在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的决策权、参与权的缺乏以及农民自身组织缺乏所造成的竞争中的弱势地位是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维权中集体行动逻辑的存在也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土地权益损失的程度;从地方政府和组织在土地管理与土地经营中的经济行为来看,地方政府和组织的区域GDP增长取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范围和程度;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来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不完整、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处分权不明确等方面都造成农民土地权益的受损。(4)南京市郊区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和农民土地权益变化的实证分析基本证实了文章理论部分的逻辑结论。实证结果表明:①集体建设用地增量形成与流转使农民获得了比农地农用时较多的经济利益,但在此过程中农民话语权和监督权的缺失,使农民不能获得全部的或更多的农地非农化转用及流转而增加的土地收益。②在农村土地征收和农民住房征收拆迁后,南京市近郊农民的家庭经济收入与消费水平都明显下降,并且家庭基本支出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并且农民对征地和拆迁后的生活状况满意程度评价也明显下降。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最后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土地征收制度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革与创新、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培育、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管理能力提升、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机制创新以及农民维权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朱礼好[8](2009)在《资本“下蛋”:五征并购山拖局》文中提出"目前五征山拖各项工作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中。"日前,在山拖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下称山拖农装)被来自省内的五征集团收购后的三个月,五征山拖农装有限公司(下称五征山拖)办公室副主任、人力资

邹伟[9](2009)在《中国土地税费的资源配置效应与制度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自1978年以来,我国有序地推进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经济体制优化,城市土地逐步实现了有偿有期限的土地使用制度,土地资源配置进入了市场配置时代,土地税费成为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贡献也越来越大。然而随着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农地过度非农化、土地囤积投机等“市场失灵”问题的日益显现,特别是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作为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重要经济杠杆,土地税费引起政府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如何优化税费结构,保证其既有利于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更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无疑是关注的重点和目的。迄今为止,有关中国土地税费优化的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在这些众多的研究中,前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税费的财政功能;在后期,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更多地研究是围绕配置效率进行的,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是笼统地描述性或定性分析,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缺乏引导性和操作性,为现实的公共行政提供参考明显不足。同时,我国近年来所进行的土地税费优化,无论是对城市用地,还是对农业用地来讲,所表现出的资源配置效应都不十分明显,表明这些优化缺乏较好地针对性。本研究从系统分析土地税费的资源配置效应出发,把土地税费与土地资源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从土地资源配置效应的角度去探讨适合中国国情得土地税费体系构建,力图为我国土地税费整体优化提供较好的参考。考虑到我国当前土地税收和收费现状特点,本研究将土地税收和土地收费(主要是行政收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在土地税费与土地资源配置之间,土地税费起主导作用,而不同土地税费结构决定税费对土地资源配置影响范围和程度。论文首先在税费与资源配置的一般作用关系基础上,形成了土地税费的资源配置与制度优化的分析框架,为后面系统、深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提供了必要的逻辑结构。论文第3部分,对我国的土地税费体系演进进行了简要地回顾。总的来讲,土地税费演变与土地制度变化关系存在较大的相关性,从新中国成立前的土地私有制度下的土地税费变迁,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土地税费的初创与萎缩,再到优化开放后土地税费的恢复与建设阶段,直到1994年“分税制”的财政体制后土地税费的优化与完善,土地税费的始终是在国家总的财税政策的大背景下,随着土地制度优化这一主线展开的,也可以讲土地税费优化是由土地制度变革推动。这为后面系统分析土地税费的资源配置效应和制度优化提供较好的研究背景和基础。接着,论文第4、第5、第6部分从土地取得、保有、转移三个环节对土地税费的资源配置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第7、第8部分又对城市国有土地(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税费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土地税费具有一定的资源配置效应(非中性),效应的大小受到供需弹性、当前交易的数量和价格等多种因素有关,同时在不同环节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土地取得环节,对于土地出让市场,土地税费减少了土地市场交易数量,因此政府可以利用税费手段对土地需求较大的行业进行宏观调控,达到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目的,但在我国当前政府垄断土地供给的一级市场的条件下,即土地供给弹性较小或为零,政府征收耕地占用税等相关税费变得毫无意义。在土地保有环节,土地税费提高了土地保有成本,有助于实现土地保有(利用)的外部性内部化,促进了土地流转,保有税费也可通过市场交易实现一定的转嫁,具有一定的资源配置效应,其大小取决于人们对土地保有数量“挤出”的多少,当然由于土地尤其是住宅的需求具有必需品的性质,相当一部分土地的保有税费并未发生转嫁,从这一点看,土地保有税费具有较好的“中性”。在土地转移环节,土地营业税等直接作用于土地市场交易,具有较好的资源配置效应,而所得税在不实行差别税率的条件下则表现出一定的“中性”。对比土地保有税费和流转(包括取得和转移)税费发现:无论从社会福利损失的角度、还是从征收成本的角度,都表明土地保有税比土地转移税更具有效率。但如果要利用税收对资源配置进行干预,土地转移税直接作用于土地市场,相同税率下,减少土地交易数量的效果更为明显;无论是效率与公平原则的方面,还是从财政收入原则方面的,土地保有税更为符合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在税收财产性原则方面,土地保有税由于其税基稳定,经济发展状况对税收收入影响较小,因而表现出更为符合收入充分和收入弹性的原则。因此,土地保有税能够兼顾财政、公平和效率原则,在土地税收方面应成为主体税种。对农地的税费效应分析则是通过分析农业税费的演变与农地利用绩效,农业税减免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两个方面的分析来完成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减少农业税费有利于提高农地利用的效率,因此合理设置农业税费结构,既能够为国家发展提供一定的财力支持,也有利于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如果单纯从减轻农民负担的角度,完全取消农业税费,丧失政府通过税费手段优化农地资源配置的作用发挥,其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是有限的,因此,免征农业税只能是农村土地税费优化的一个“短期行为”,从长远来看,只有建立起有利于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土地税费体系,才能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较好的制度支持,也为建立城乡统一土地税制创造良好的条件。虽然不同制度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土地税费制度的地位、作用和结构具有一定差异,但对于土地市场起步较晚,还处于培育和调整阶段,土地税费制度也不十分健全的我国来讲,借鉴其它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和作法,对于调整和完善我国土地税费制度是十分必要。论文第9章首先从总体上对税费选择理论进行分析,然后按环节环节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土地税费制度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境外土地税费的主要经验,为后面构建提供参考。在前面土地税费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港台及国外土地税费制度建设的经验,论文在最后一部分对我国开征农地使用税和物业税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提出了我国土地税费制度优化的构想。就土地税而言,可按照土地税收征收环节的不同,将我国土地税制划分为取得、保有、转移三个环节税,税种由原来的14种减少为8种,而覆盖面却大为增加。具体地讲,土地取得税设契税、遗产和赠与税两个税种。即取消现有的耕地占用税,增加遗产和赠与税,将印花税与契税合并为契税;土地保有税可设物业税、空地税和农地使用税三个税种,即将现行税制中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及部分收费和并统一开征物业税,将现有土地闲置费改为空地税,增加农地使用税;土地转移税可设营业税、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也就是讲,土地转移环节不单独针对土地设置专门的税种,相应的营业税、所得税统一于我国整体税制结构体系中的相关税类、税种中。同时对土地税制的优化所需要的法律法规、地价评估、产权登记、收益分配等制度环境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刊编辑部[10](2004)在《地方责任落实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地方。"这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也是穷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发展起自己庞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经验。2002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这一历经十几年的实践检验而被不断丰富的宝贵经验,作为核心内容最终升华为一项国家的制度性安排———"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对这个制度的内涵,《决定》做了明确的描述。人们曾经热烈欢呼,这是一个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但是,评价一种制度设计,不能仅仅看它文本书写,更重要的,是要看它在动态的运行中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人们最希望看到的效果是什么?是各级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能够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因为这是中国职教管理体制的"命门"———没有地方政府的有效作为,这个制度就形同虚设。两年来,地方政府的作为情况究竟怎样?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五次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一些地方政府提交了自己的"述职报告",从而让我们有了一次了解和审视"地方责任"落实情况的机会。

二、2003年福田农装商务工作会议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年福田农装商务工作会议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中的黏性研究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关性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概念界定
        (一) 土地制度
        (二) 制度变迁
        (三) 制度黏性
        (四) 意识形态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图景
    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论域
        (一) 政治学视阈下的制度研究
        (二)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分殊
        (三)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融合
        (四)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引入
    三、历史制度主义的学术发轫
    四、农地制度变迁的整体解读
    五、农地制度变迁的细致分析
        (一) 农地制度的变迁阶段
        (二) 农地制度的变迁动因
        (三) 农地制度的变迁机制
        (四) 农地制度的变迁绩效
        (五) 农地制度的创新研究
    六、非正式制度与农地制度变迁
    七、文献评述
第三章 正式制度凝滞:农地制度黏性的表征
    一、土地制度泛化
        (一) 土地制度繁密化
        (二) 土地制度低效化
        (三) 土地制度歧义化
    二、土地制度真空
        (一) 制度供给滞后
        (二) 制度供给缺失
    三、土地制度冲突
第四章 制度环境与路径依赖:农地制度黏性的生成
    一、制度环境
        (一) 宏观层面分析
        (二) 中观层面分析
    二、路径依赖
        (一) 农地制度变迁路径依赖性的特征
        (二) 农地制度变迁路径依赖性的原因
    三、灰色地带
第五章 非正式制度渗入:农地制度黏性的稀释
    一、第一阶段:"耕者有其田"思想与革命型意识形态
    二、第二阶段:社会主义思想与批判型意识形态
    三、第三阶段:"左"倾思想与极端型意识形态
    四、第四阶段:实事求是思想与建设型意识形态
        (一) 过渡和确立时期
        (二) 稳定和发展时期
        (三) 稳固和深化时期
        (四) 完善和转折时期
        (五) 意识形态的作用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发现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JD公司农业装备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的内容
        1.2.2 研究的思路
        1.2.3 研究的方法
    1.3 本文研究所涉及的理论、文献综述和工具
        1.3.1 相关营销涵义
        1.3.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3 平衡计分卡
第2章 农业装备市场概述
    2.1. 农业装备行业产品及发展背景
    2.2. 农业装备行业的市场环境
        2.2.1 政策法律环境
        2.2.2 经济环境
        2.2.3 社会环境
        2.2.4 技术环境
第3章 JD公司及其农业装备经营概况
    3.1 JD公司概况
        3.1.1 JD公司组织架构
        3.1.2 JD公司农业装备现有产品线
    3.2 JD公司农业装备目前的营销策略
第4章 JD公司农业装备经营环境及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4.1 JD公司农业装备外部竞争环境分析
        4.1.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4.1.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4.1.3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4.1.4 替代品的压力
        4.1.5 现有制造商的压力
    4.2 JD公司农业装备内部环境分析
        4.2.1 内部财务环境分析
        4.2.2 内部研发和技术环境分析
        4.2.3 内部生产环境分析
        4.2.4 内部销售环境分析
        4.2.5 内部服务环境分析
        4.2.6 JD农装事业部的内部资源整合能力
    4.3 JD公司农业装备SWOT分析
        4.3.1. 优势(Strong)
        4.3.2. 劣势(Weakness)
        4.3.3. 机遇(Opportunity)
        4.3.4. 挑战(threaten)
    4.4 JD公司农业装备当前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第5章 JD公司农业装备营销策略的调整和实施
    5.1 重新规划农业装备产品线
        5.1.1 JD农业装备现有产品线分析
        5.1.2 JD农业装备产品线规划调整
    5.2 有效整合内部资源
        5.2.1 JD农装内部资源运作问题
        5.2.2 JD农装内部资源整合方向
    5.3 加强市场推广创新
        5.3.1 JD农装市场细分和聚焦
        5.3.2 JD农装的品牌宣传
        5.3.3 JD农装产品的体验营销
        5.3.4 JD农装产品的口碑营销
        5.3.5 JD农装产品的网络营销
    5.4 高度重视新营销策略的实施
第6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6.2.1 及时跟踪农村工业品市场的特点
        6.2.2 及时更新农村工业品市场营销策略的要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卷内备考表

(3)业绩破百亿 雷沃农装进入发展新纪元(论文提纲范文)

全球研发体系保障技术创新能力行业领先
辉煌十五载“雷沃谷神”成收获机械代名词
“产品名牌工程”为用户创造价值
公益心凸显行业领导者正能量

(4)产值过百亿 雷沃农装踏上新征程——福田雷沃重工成国内首个农机单一产值过百亿企业(论文提纲范文)

全球研发体系保障技术创新能力行业领先
产品“名牌工程”为用户创造价值
“雷沃谷神”辉煌十五载成收获机械代名词

(5)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关键概念的界定
        1.2.3 研究问题
        1.2.4.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3.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本文技术路线与研究过程
    1.5 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
第二章 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的特殊性和融入程度研究
    2.1 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2.2 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相对于汉族的特殊性
        2.2.1 宗教信仰的特殊性
        2.2.2 饮食习惯方面的特殊性
        2.2.3 其它生活习惯的特殊性
    2.3 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的城市生活融入程度
        2.3.1 参与市场活动及就业的情况
        2.3.2 参与民族活动的情况
        2.3.3 子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情况
        2.3.4 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情况
        2.3.5 城市市民对少数民族的认同情况
        2.3.6 对法律法规的了解情况
        2.3.7 少数民族抱团现象
        2.3.8 普通问题民族化现象
    2.4 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在融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5 小结
第三章 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方式演变的研究
    3.1 早期的放任阶段
    3.2 由政府部门单一主导的时期
        3.2.1 政府部门的介入
        3.2.2 政府管理乏力
    3.3 新的方式: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治理的探索阶段
        3.3.1 政府定位的调整
        3.3.2 市场作用的发挥
        3.3.3 社会力量的参与
第四章 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研究
    4.1 政府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
        4.1.1 人大的角色和作用
        4.1.2 政协的角色和作用
        4.1.3 党委的角色和作用
        4.1.4 政府的角色和作用
        4.1.5 专职民族工作部门的角色和作用
        4.1.6 相关职能部门的角色与作用
        4.1.7 民族地区驻深圳市的办事处
    4.2 社会组织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关系
        4.2.1 深圳市民族团结发展促进会
        4.2.2 深圳市伊斯兰教协会
        4.2.3 社工服务机构
        4.2.4 居民自治组织
        4.2.5 其他社会组织
    4.3 市场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
        4.3.1 普通企业
        4.3.2 民族特色企业
        4.3.3 个体经营市场
第五章 对深圳模式的概括
    5.1 价值理念
    5.2 体制框架
    5.3 运行机制
    5.4 小结
第六章 国内外少数民族管理方式的比较与启示
    6.1 国外少数民族管理方式和启示
        6.1.1 美国的少数民族管理方式
        6.1.2 加拿大的少数民族管理方式
        6.1.3 前苏联的少数民族管理方式
        6.1.4 世界不同国家民族管理方式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6.2 国内其他省、市较为典型的少数民族管理方式和启示
        6.2.1 上海的做法:固基础、抓重点、促互动的网络化管理方式
        6.2.2 北京的做法:以点带面,创建民族街区
        6.2.3 武汉的做法:以服务为中心,创新体制机制
        6.2.4 广东的做法:建立、健全城市民族工作的长效机制
        6.2.5 关于各管理方式特征的分析
第七章 少数人权利和治理视角下的散居少数民族治理模式
    7.1 少数人权利理论与散居少数民族管理
        7.1.1 少数人权利理论的观点
        7.1.2 少数人权利理论对散居少数民族管理的适用性探讨
        7.1.3 对少数人权利保障途径的要求:法律途径与组织途径
    7.2 治理理论与散居少数民族管理
        7.2.1 治理理论的观点
        7.2.2 治理理论对城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的意义
    7.3 基于理论的模式构建:城市散居少数民族的合作网络治理
        7.3.1 价值理念的构建
        7.3.2 体制框架的构建
        7.3.3 运行机制的构建
第八章 对深圳模式的完善
    8.1 深圳模式的不足
        8.1.1 法制建设滞后与执法不严并存
        8.1.2 市场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8.1.3 少数民族利益表达与沟通渠道不畅
        8.1.4 小结
    8.2 深圳市所具备的条件
        8.2.1 法制环境较为完备
        8.2.2 政府运作相对规范
        8.2.3 社会组织逐步壮大
        8.2.4 居民自治发展迅速
        8.2.5 市场机制日趋成熟
    8.3 深圳模式的完善:法制约束下的合作治理
        8.3.1 夯实法制基础:推动修法立法进程,强化全社会法制意识
        8.3.2 完善政府管理:改善机构设置,加强跨界协调
        8.3.3 做大社会组织:整合资源构建社区民族服务平台
        8.3.4 强化市场引导:让少数民族按市场规则发展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的部分编码
附录 2 访谈对象清单和访谈提纲
附录 3 访谈记录及编码节选
附录 4 基本情况表
附录 5 受访者提供的有关资料清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美国爱科农业机械公司中国区渠道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渠道营销的内涵
    2.2 渠道营销的作用
    2.3 渠道营销的类型
    2.4 渠道营销的成员、功能及其流程
第三章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简介及市场竞争格局
    3.1 农机行业的发展及市场现状
        3.1.1 我国农机行业的发展
        3.1.2 我国农机工业的现状
        3.1.3 我国农机市场的现状
    3.2 农业机械产业特征及政策环境分析
        3.2.1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产业特征
        3.2.2 我国农机行业运行政策环境
    3.3 爱科渠道建设背景及市场竞争格局
        3.3.1 爱科渠道建设背景
        3.3.2 爱科在中国的市场竞争格局
第四章 美国爱科中国区渠道设计
    4.1 爱科公司简介
    4.2 爱科中国渠道结构方案设计
    4.3 评估影响渠道结构的因素
    4.4 选择合适的渠道结构
    4.5 渠道成员选择
    4.6 爱科中国经销商发展流程
第五章 爱科中国渠道成员选择及管理标准
    5.1 爱科分销—农机专营权申请
    5.2 爱科中国经销商商业计划书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的成果及局限性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卷内备考表

(7)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变化研究 ——以南京市郊区农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城市化
        1.2.2 土地非农化
        1.2.3 农民土地权益
        1.2.4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第2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农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动态
    2.2 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的研究动态
        2.2.1 农民土地权益内涵研究
        2.2.2 农民土地权益侵害表现和后果研究
        2.2.3 农民土地权益受侵害的原因研究
        2.2.4 农民权益保障研究
    2.3 简要评述
第3章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演变: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3.1 研究的基本理论
        3.1.1 产权、土地产权、土地产权制度
        3.1.2 公平与效率理论
    3.2 分析框架
第4章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利用与农民权益变化:一般规律
    4.1 城市化发展趋势
        4.1.1 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4.1.2 中国城市化进程简要回顾与发展趋势
    4.2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的机理与规律
    4.3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权益变化的一般规律
        4.3.1 农民土地权益内涵
        4.3.2 农民土地权益损益环节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土地征收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分析
    5.1 土地征收制度演变与农民土地权益演变
    5.2 现行土地征收制度下农民土地权益受损表现
        5.2.1 征地权利的滥用对农民土地占有权和处分权的侵犯
        5.2.2 补偿标准过低对农户土地收益权的侵犯
        5.2.3 土地征地程序不规范侵犯了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
        5.2.4 土地征收中农民与土地相关的权利的流失
    5.3 农村居民点征收拆迁与农民权益演化
    5.4 农村居民点征收拆迁中农民权益受损分析
        5.4.1 农民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
        5.4.2 农民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受到侵害
        5.4.3 拆迁补偿不合理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地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分析
    6.1 农地流转管理制度演变与农民土地权益
    6.2 现行农地流转制度下的农民土地权益受损
        6.2.1 农地流转强制推动与农民土地权益受损
        6.2.2 土地承包经营权行政调整与农民土地权益受损
        6.2.3 农地流转合约不规范导致农民土地权益受损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农民的权益受损分析
    7.1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内涵、主体及流转方式
    7.2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发展历程与制度变迁
    7.3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农民土地权益受损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原因分析
    8.1 农民自身的特征与土地权益受损
        8.1.1 农民弱势地位与土地权益受损
        8.1.2 集体行动逻辑与农民土地权益受损
    8.2 地方政府的行为与农民土地权益受损
        8.2.1 政府行为的一般目标
        8.2.2 地方政府农地非农化的行为目标
        8.2.3 地方政府行为与农民土地权益受损
    8.3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与农民土地权益受损
        8.3.1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
        8.3.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不完整
        8.3.3 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处分权不明确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实证研究:南京城市化进程中郊区农民土地权益变化
    9.1 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利用变化
        9.1.1 农村土地征收转化为国有土地
        9.1.2 农地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9.1.3 农地流转和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
        9.1.4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农地非农化转用
    9.2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变化分析
        9.2.1 农地内部流转与农民土地权益变迁
        9.2.2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农民土地权益
        9.2.3 土地征收、拆迁与农民土地权益
第10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政策建议
        10.2.1 尊重农民土地财产权利,明晰农民土地产权
        10.2.2 全面改革现行土地征收制度,为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提供保障
        10.2.3 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步伐,确立与农地征收并行的土地非农化运行机制,实现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
        10.2.4 规范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10.2.5 保持政策的稳定性,维护农民土地权益
        10.2.6 建立农民对土地权益冲突的维权机制,为实现农民权益提供畅通的渠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资本“下蛋”:五征并购山拖局(论文提纲范文)

山拖前夜
五征之痒
满意闪婚
整合愿景
洗牌变局

(9)中国土地税费的资源配置效应与制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回顾
        1.2.1 国内研究动态
        1.2.2 国外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数据来源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前提与分析框架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土地税、费概念的界定
        2.1.2 税费结构
        2.1.3 税费的资源配置效应
        2.1.4 土地集约利用
    2.2 研究的前提假设
    2.3 税费效应的一般分析框架:税费与资源配置
        2.3.1 税费的特性
        2.3.2 税费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机制
        2.3.3 对已有研究的简要评论
    2.4 土地税费的资源配置效应与制度优化的分析框架
        2.4.1 土地取得环节税费结构变化的资源配置效应
        2.4.2 土地保有环节税费结构变化的资源配置效应
        2.4.3 土地转移环节税费结构变化的资源配置效应
第3章 我国土地税费制度的演进
    3.1 概述
    3.2 新中国成立前的土地私有制度下的土地税费制度变迁
    3.3 土地税费的初创与萎缩阶段:1949-1977年
    3.4 土地税费的恢复与建设阶段:1978-1993年
    3.5 土地税费的优化与完善阶段:1994
第4章 土地取得环节税费的资源配置效应分析
    4.1 "一级市场"取得土地的税费效应分析
        4.1.1 土地交易双方税费分担情况分析
        4.1.2 土地出让数量变化分析
        4.1.3 税费收入情况与税费引起的社会总剩余无谓损失情况
        4.1.4 简单的博弈分析
    4.2 "二级市场"取得土地的税费效应分析
        4.2.1 税费分担情况分析
        4.2.2 土地税费的数量效应分析
        4.2.3 社会福利损失与税费收入影响分析
        4.2.4 简单的博弈分析
    4.3 土地继承、受赠取得的税费效应分析
第5章 土地保有环节税费的资源配置效应分析
    5.1 财产性土地税费效应分析
        5.1.1 土地供给来源于现有保有者的情况下,财政性土地税费的效应分析
        5.1.2 土地供给来源于非现有保有者的情况下,财政性土地税费的效应分析
        5.1.3 租赁市场的财产性土地税费效应分析
    5.2 激励性土地税费效应分析
        5.2.1 外部性内部化的税费效应分析
        5.2.2 负外部性内部化的税费效应分析
第6章 土地转移环节税费的资源配置效应分析
    6.1 土地转移环节营业税的效应分析
        6.1.1 税费分担情况分析
        6.1.2 土地税费的数量效应分析
        6.1.3 社会福利损失与税费收入影响分析
    6.2 土地转移环节所得税的效应分析
        6.2.1 土地转移所得税是否为中性的探讨
        6.2.2 土地转移所得税的资源配置效应
        6.2.3 最适所得税探讨
    6.3 土地转移环节与保有环节税费的效应比较
        6.3.1 基于效率角度的比较
        6.3.2 公平性比较
        6.3.3 财政收入比较
    6.4 土地税费资源配置效应理论分析总结
第7章 土地税费对城市土地的资源配置效应实证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7.1 实证研究对象的总体概况
        7.1.1 南京市的基本概况
        7.1.2 南京城市土地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
        7.1.3 南京土地税费征收的总体情况
    7.2 土地取得环节税费效应的实证分析
        7.2.1 南京土地取得环节主要税费的财政功能效应
        7.2.2 土地取得税费的资源配置效应分析—以商品住宅交易的契税为例
    7.3 土地保有环节税费效应的实证分析
        7.3.1 南京现行主要土地保有税费及其财政功能
        7.3.2 南京市区土地保有税费资源配置效应的实证分析—以商品住宅城镇土地使用税为例
    7.4 土地转移环节税费效应的实证分析
        7.4.1 南京土地转移环节主要税费的基本情况
        7.4.2 南京土地转移环节税费的资源配置效应——以营业税为例
    7.5 现行城市土地税费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7.5.1 "重流轻保"问题严重,降低了宏观调控效果
        7.5.2 重复征税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体现税收的公平、效率原则
        7.5.3 税率的设计有待改进
        7.5.4 存在较大的"费挤税"现象
        7.5.5 土地增值税的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8章 我国农用土地税费的资源配置效应实证分析
    8.1 农地税费制度演变与农地利用绩效
        8.1.1 我国农业税费制度的演变
        8.1.2 农业税费演变对农地利用绩效的影响:一般分析
        8.1.3 农业税费演变对农地利用绩效的影响:区域比较
        8.1.4 本节小结
    8.2 农业税减免对土地利用影响分析
        8.2.1 研究区选择和数据获取
        8.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8.2.3 结论和讨论
第9章 港台及国外土地税费制度的比较与经验
    9.1 土地税收选择理论的比较分析
        9.1.1 单一税制与复合税制
        9.1.2 税制结构选择理论
    9.2 土地税费制度的国际比较分析
        9.2.1 土地取得环节的税费制度比较
        9.2.2 土地保有环节的税费制度比较
        9.2.3 土地转移环节的税费制度比较
    9.3 港台及国外土地税费制度的特点与启示
        9.3.1 港台及国外土地税费的特点
        9.3.2 境外土地税费的经验启示
第10章 我国土地税费制度优化思路
    10.1 我国土地税费制度优化的目标与原则
        10.1.1 我国土地税费体系优化的目标
        10.1.2 我国土地税费体系优化的原则
    10.2 对土地收费制度优化的探讨
        10.2.1 当前土地收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0.2.2 土地收费优化的对策
    10.3 关于我国开征农地使用税的探讨
        10.3.1 开征农地使用税的理由
        10.3.2 开征农地使用税的方案构想
    10.4 关于我国开征物业税的探讨
        10.4.1 开征物业税面临的主要问题
        10.4.2 开征物业税的方案构想
    10.5 我国土地税制优化构思
        10.5.1 土地税制体优化总体方案设想
        10.5.2 土地取得税优化优化的思路
        10.5.3 土地保有税优化优化的思路
        10.5.4 土地转移税优化优化的思路
        10.5.5 我国土地税制优化的制度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论文成果

四、2003年福田农装商务工作会议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中的黏性研究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关性考察[D]. 魏来.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6)
  • [2]JD公司农业装备营销策略研究[D]. 吴振建. 华东理工大学, 2015(05)
  • [3]业绩破百亿 雷沃农装进入发展新纪元[J]. 朱菁,王晓亮. 当代农机, 2014(02)
  • [4]产值过百亿 雷沃农装踏上新征程——福田雷沃重工成国内首个农机单一产值过百亿企业[J]. 房黎明,王晓亮.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14(01)
  • [5]深圳市散居少数民族管理方式研究[D]. 杨朝晖. 兰州大学, 2013(06)
  • [6]美国爱科农业机械公司中国区渠道建设研究[D]. 孙庆军. 华东理工大学, 2013(10)
  • [7]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变化研究 ——以南京市郊区农户为例[D]. 邵绘春.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5)
  • [8]资本“下蛋”:五征并购山拖局[J]. 朱礼好.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09(04)
  • [9]中国土地税费的资源配置效应与制度优化研究[D]. 邹伟.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9)
  • [10]地方责任落实录[J]. 本刊编辑部. 职业技术教育, 2004(24)

标签:;  ;  ;  ;  ;  

2003年福田农业装备商务会议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