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晚期肺癌的介入区域治疗

60例晚期肺癌的介入区域治疗

一、介入区域性治疗晚期肺癌60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猛[1](2017)在《CT引导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软组织肿瘤是起源于纤维组织、脂肪、滑膜、平滑肌、横纹肌、间皮、血管、黏液和淋巴管等结缔组织及神经外胚层等的一类肿瘤。[1]恶性软组织肿瘤发病率大约在1.28/10万-1.72/10万,在成人恶性肿瘤中,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73%-0.81%,在<15岁儿童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为6.5%。该肿瘤可发生于人体多个部位与器官,常发生于四肢、腹膜后、盆腔、胸腹壁或背部,毗邻神经、胃肠道、输尿管、膀胱、关节等脏器;其中有50%-60%发生于四肢,20%-25%发生于腹膜后和腹腔,15%-20%发生于躯干(胸腹壁和背部),5%发生于头颈部。[1]WHO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共19个组织类型,50多种亚型,常见病理类型有未分化多形性肉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滑膜肉瘤、恶性神经鞘瘤。[2]但不同类型有其共同特点,即大部分肿瘤不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以局部浸润生长为主,但如血管肉瘤、透明细胞肉瘤、横纹肌肉瘤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有肺、骨、肝、脑、腹膜后等。[3]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均遵循多学科治疗模式,对于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治疗,同样需要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学科(包括CT、MRI、核医学、影像介入科)、病理科的参与。诸多研究证实,对绝大多数恶性软组织肿瘤,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治疗方法。[4]位于四肢的恶性软组织肉瘤,常用手术方法包括间室切除、广泛切除和截肢手术;位于躯干的恶性软组织肉瘤,外科切除率要远低于四肢,且局部控制率低于四肢;位于腹腔、盆腔的恶性软组织肿瘤,由于肿瘤常常广泛累及周围重要的脏器、血管、神经,所以手术难度较大,往往只是姑息的减瘤手术。虽然外科手术是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的首选,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第一,仅有约70%患者手术成功,有近30%的患者无法手术或手术失败;第二,术后复发及转移率高达40%-50%,远处转移率超过50%。[5]术后复发或转移后再切除仍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很多患者在复发后,由于体质差、花费高、手术切除创伤大等难以耐受或拒绝再手术;还有部分患者由于肿瘤恶性程度高,再手术后复发率高,失去了再手术的意义。[5]对于有3处以下或单个器官有限转移的患者,有效的局部治疗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因此,局部效果好、创伤小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用于术后复发的患者治疗中。除术后复发患者外,有超过1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了远处转移;还有部分患者在确诊时肿瘤广泛累及周围重要的脏器、血管、神经、关节等,因无法完整切除肿瘤而拒绝外科手术。那么对于这部分失去外科根治性手术机会患者,由于恶性软组织肿瘤对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并不敏感,因此,如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局部控制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是摆在广大肿瘤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虽然已有众多研究证实RFA、CA等消融手段是除手术、化疗、放疗外等传统治疗外,是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对如何选择优势人群并无过多探讨。本研究应用CT引导下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影响疗效、安全性的因素,指导我们更好的从恶性软组织肿瘤患者中筛选出适合CT引导下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的患者,使更多的患者通过该治疗受益。本研究主要创新点如下:1.在研究对象上,选择术后局部复发或有限转移的患者,所有病变均可行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2.在治疗高危部位的恶性软组织肿瘤中,应用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放性125I粒子植入,并应用注射生理盐水、空气或球囊分离技术等增加靶病变与危险脏器的距离3.通过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因素4.总结了术后复发的恶性软组织肿瘤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的优势人群第一部分CT引导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安全性研究目的探讨CT引导下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安全性,统计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共93例恶性软组织肿瘤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60例患者。统计早期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及风险因素评估。根据美国介入放射学会制定的相关并发症标准,评定并发症严重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因术中疼痛等其他原因终止手术情况发生。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后共有2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3.3%,不良反应和轻微并发症19例,严重并发症7例,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发生。常见并发症有发热(19例),术后即刻疼痛加重7例,周围脏器组织损伤15例(皮肤冻7例、神经损伤6例、结肠膀胱损伤1例、膀胱损伤1例)、胸腔积液(4例)、肌红蛋白尿2例、血小板减少2例。肿瘤最大径>5cm出现术后发热概率高于最大径≤5cm,p=0.05;距离危险脏器距离≤1cm发生临近脏器组织损伤的概率高于距离危险脏器距离>1cm,P=022;位于表浅的肿瘤术后即刻出现疼痛的概率高于位于深部肿瘤,P<0.001。结论1、CT引导下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患者耐受性良好。2、CT引导下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恶性恶性软组织肿瘤常见并发症有发热、周围脏器损伤、术后短期疼痛加剧、胸腔积液、肌红蛋白尿、血小板减少。3、发热多发生于较大肿瘤、周围脏器损伤多发生于距离危险脏器距离较近的肿瘤、浅表肿瘤术后易出现短暂的疼痛加剧。4、CT引导下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恶性恶性软组织肿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第二部分CT引导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的近期疗效评价目的评估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的近期疗效。探讨常见CT引导下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同第一部分患者,在该组患者中有29例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疼痛。术后即刻应用CT监测冰球范围,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半年行增强CT、MRI或PET-CT进行疗效评估。根据术后即刻冰球覆盖范围及m RECIST标准评价近期局部疗效。应用VAS评分及KPS评分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程度和术前、术后体力功能状态评分。结果术后即刻根治性冷冻消融率60%,有效减瘤冷冻40%。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CR分别为51.7%,51.7%,43.3%,PR分别为43.3%,30%,26.7%,ORR分别为95%、81.7%、70%。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肿瘤大小、部位、与危险脏器距离是影响术中冰球覆盖率的因素,P值分别为0.002,、0.023、0.000。肿瘤大小是影响近期有效率的因素。VAS疼痛评分术前平均(6.30±1.38)分,术后24h(2.78±2.23)分,术后1周的(1.52±2.10)分,术后1个月1.96±2.66,术后3个月的1.59±2.56,术后6个月的2.19±3.05,t值分别为11.96、13.29、9.993、10.946、8.059,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00。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6个月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6.2%、89.7%、89.7%、86.2%、75.9%。KPS功能状态评分由术前71.6±10.76增加到术后3个月的79.17±10.46,t=5.90,P<0.001。结论1.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近期疗效确切,肿瘤直径大小是影响近期疗效的因素。2.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可有效缓解局部疼痛症状,提高KPS评分。3.肿瘤大小、部位、与危险脏器距离是影响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后即刻消融率的因素。第三部分CT引导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远期疗效评价目的评估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的远期疗效,探讨影响CT引导下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PFS、OS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同第一部分患者,以氩氦刀冷冻消融术为起点,以患者失访或死亡为终点,随访截止到2017年6月,统计PFS、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利用Kaplan-Meier分析对患者PFS和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利用Log-rank检验对结果进行验证。应用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PFS和OS的因素。结果随访时间为3-4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5个月。平均LPFS(8.76±9.09)个月,平均RPFS(12.19±8.98)个月,平均PFS(10.53±9.12)个月,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5.6%、33.3%、9.52%,平均OS为(20.4±10.52)个月。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与危险脏器距离是影响PFS和OS的危险因素。结论1.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后远期疗效确切。2.肿瘤大小、肿瘤距离危险脏器的距离是影响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术OS和PFS的因素。

杨凯[2](2014)在《“兰州方”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兰州方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为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收治顺序将经病理学确诊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NP化疗方案(长春瑞滨(NVB)25mg/m2,第1,8天,经深静脉给药;顺铂(DDP)30mg/m2,第1~3天应用,化疗21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及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兰州方(组成:潞党参、太子参、北沙参、人参须、生地、山萸肉、山药、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麦冬、五味子、浮小麦、麻黄、杏仁、生石膏、粟壳、白及),采用煎药机煎药,每剂煎汁2包,早、晚饭后各服一包。疗程结束后检测患者毒性反应、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并观察主要临床症状变化、Karnofsky评分、患者生存质量、近期肿瘤客观疗效,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患者毒副反应降低(P﹤0.05),说明兰州方可以显着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2.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患者CD+、CD+++34和CD4/CD8、NK细胞值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无差异(P﹥0.05)。3.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患者Karnofsky评分、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表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着提高。4.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总积分、功能状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身体状况、情绪状况、症状/副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社会/家庭状况、与医生的关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5.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痰血、乏力、出汗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而研究组与对照组咳嗽、胸痛症状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6.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瘤灶近期缓解率(CR+PR/n)研究组为43.33%,对照组为40.00%,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7.通过随访发现,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死亡率低,表明研究组患者的生存期有所增加。结论:兰州方配合化疗可减少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化疗毒副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主要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以及降低治疗后死亡率、延长生存期。兰州方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协同增效作用,可在临床上推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3](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研究说明

苏涛锋[4](2006)在《氩氦刀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97例经过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疗效的观察,总结其规律,为氩氦刀联合中药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为肺癌尤其是中晚期的治疗探索一种更成熟的治疗方案,以丰富中晚期肺癌的临床治疗手段,提高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通过总结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优势所在,为中晚期肺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在东方医院肿瘤科住院行肺癌(包括肺转移癌)氩氦刀手术病人97例,分析氩氦刀联合中药对肺癌患者行为状况、生活质量、临床症状、生存期等疗效的影响。 结果: 1、影像学评价: 1)术中CT影像监测结果 97例病人,冷冻消融瘤灶共计135个,冷冻后病灶毁损区CT值均见明显降低,冰球彻底覆盖瘤灶达其边缘外1cm者46个,占34.07%;冰球覆盖瘤灶范围85%~95%者60个,占44.44%;冰球覆盖瘤灶范围60~85%者20个,占14.81%;冰球覆盖瘤灶范围60%以下者9例占6.67%。总有效率达93.33%。 2)氩氦刀消融病灶的术后追访CT评价 术后3月为83.67%;术后6月的有效率为84.71%;术后12月的有效率为59.70%;术后18月的有效率为58.97%;术后24月的有效率为47.06%。 2、行为状况(卡氏评分)变化 术后3个月共追访到病例71例,(提高+稳定)62例,占87.32%;术后6个月共追访到病例51例,(提高+稳定)41例,占80.39%;术后12个月共追访到病例27例,(提高+稳定)21例,占77.78%;术后18个月共追访到病例11例,(提高+稳定)5例,占45.46%;术后24个月共追访到病例4例,(提高+稳定)2例,占50.00%。 3、生活质量(QOL)评价 氩氦刀术后1~6月良好率较术前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明显的改善,而术后12月以后随着存活时间的延长,其良好率较术前有所下降,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术前亦有所下降。 4、术后症状变化 术后7天,各种症状较术前均有所增加。术后14天、1月,各种症状较术前均有所减轻。术后3月,除咯痰外均有所减轻。术后6月,除咳血外,其余

李明[5](2012)在《益气化瘀法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根据益气化瘀法则,选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血栓通粉针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老年肺癌(60-75岁),观察益气化瘀中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名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Ⅳ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化疗+中药组)、对照组(单纯化疗组),两组均采用多西他赛加顺铂化疗,治疗组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血栓通粉针。对68例可评价病例,通过治疗后近期疗效评价、症状、卡氏评分、体重、凝血系列、D-二聚体(D-D)、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等相关指标变化及化疗不良反应、疾病进展时间(TTP)、中位生存期(MST)比较,总结和评价益气化瘀中药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3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卡氏评分高于对照组,对免疫指标、凝血状态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55天,对照组为127天,治疗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长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位生存期治疗组为320天,对照组为239天,治疗组中位生存期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气虚血瘀是老年肺癌的主要病机,根据益气化瘀法则选用的参芪扶正注射液、血栓通粉针与化疗联合应用,可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2.老年晚期NSCLC多存在血液高凝状态,本研究应用活血化瘀药血栓通治疗老年晚期NSCLC,未发现有促进其复发和转移的作用。

刘硕[6](2009)在《中医药参与治疗晚期(ⅢB、Ⅳ期)NSCLC回顾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cancer,NSCLC)约占80%,而80%的患者在初次确诊时已经进入中晚期阶段(ⅢB期和Ⅳ期),总的5年生存率不足10%。随着时代的前进,尤其是近十几年,中医药在参与治疗晚期NSCLC的方式、方法及所取得的效果上都不断进行着变化与完善,本研究试图通过回顾近十年(1998.1.1-2007.12.31)我科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住院病历,对比分析近五年(2003-2007)与前五年(1998-2002)、单纯中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例的基本情况、治疗方案、近期和远期疗效、经济学指标的变化,从而试图总结和揭示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变化规律与趋势走向,也为临床规范化治疗及进一步提高疗效提供有益资料。论文资料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共收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住院病例262例。其中,按入组时间分组,近五年(2003-2007)145人,前五年(1998-2002)117人;按大体治疗方式分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50人,单纯中医治疗组112人。研究结果显示:(1)总体上,我院近十年中医药参与治疗晚期(Ⅲb、Ⅳ期)NSCLC,收治病例情况符合NSCLC流行病学规律,但年龄有下降趋势,病理类型中的腺癌比例有升高趋势,气虚痰湿症为最常见辨证分型;中医参与治疗率为100%,参与方式最常见的依次为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平均参与方式2.8种;化疗方案选择上,新方案(第三代新药联合铂类)占3/4,并且兼顾疗效与经济性;因非初治病人占多数,治疗有效率略低于文献报道,但临床受益率达到76.7%,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好的稳定作用,中位TTP达到5.21个月,一年生存率50.8%,均符合同期国内外文献报道水平。(2)经COX多因素风险比例模型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无合并贫血和近五年的综合治疗是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独立因素,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近五年的综合治疗是保护性因素,合并贫血为危险因素。(3)按治疗时间分组,近五年组虽然在男性及合并内脏转移比例方面基线情况差于前五年组(P<0.05),但通过更多的中医治疗方式及更新的化疗方案治疗(P<0.05),达到了更好的临床获益趋势、更高的生活质量稳定率(P<0.05)、更长的TTP(P<0.05),同时具有较少的住院时间(P<0.05)、药品费用、住院总费用和更好的费用效果比。(4)按大体治疗方式分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KPS评分方面基线情况略好于单纯中医治疗组(P<0.05),经治疗,达到了显着提高的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P<0.05)、显着提高的TTP(P<0.05)和更好的费用效果比。同时单纯中医治疗组具有更加丰富的中医治疗方式(P<0.05)、更好的疾病稳定率(P<0.05)、更高的生活质量稳定率趋势、较少的住院天数(P<0.05)、药品费用和住院总费用。

祁佳[7](2009)在《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氦刀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安全性、可行性、近期及远期疗效,总结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变化规律。为氩氦刀治疗原发性肺癌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为手术前、后中医药辅助治疗提供证候学依据。探索一种肺癌,尤其是老年中晚期肺癌临床治疗的新模式,以丰富肺癌的临床治疗手段,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观察2003年9月至2008年12月在东方医院肿瘤科接受氩氦刀冷冻术联合中药治疗的原发性肺癌患者88例,分析氩氦刀冷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临床疗效,以及氩氦刀联合中药对肺癌患者临床症状、行为状况、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生存期等的影响。【结果】1.影像学评价:(1)术中影响学评价88名患者,可评价目标病灶97个,术中CT影像监测显示,冷冻消融区域病灶CT值均见明显降低至负值,与非冷冻区有明显的界限。冰球彻底覆盖瘤灶达其边缘外1cm者30个,占30.93%;冰球覆盖瘤灶范围80%~100%之间者59例,占60.82%;冰球覆盖瘤灶范围60%~80%之间者6例,占5.15%;冰球覆盖瘤灶范围60%以下者(病灶巨大或是位置较靠近大动脉)2例占2.06%。总有效率达91.75%。②氩氦刀联合中药疗效评价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评价。统计有效率(CR+PR)及临床获益率(CR+PR+SD)。术后1~2周左右85.57%的瘤灶体积增大,但CT影象显示冷冻区域密度减低,CT值(增强后)均低于20HU,部分可见蜂窝空洞形成,表明肿瘤细胞已崩解坏死;术后3个月有效率为54.64%,临床获益率达73.20%;6个月有效率58.70%,临床获益率83.70%;术后12个月有效率47.62%,临床获益率仍达到73.81%:术后2年、3年有效率及临床获益率分别为14.29%和33.33%、0%和25.00%。2.行为状况及生活质量变化术后1~6个月生活质量及KP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12个月生活质量及KPS评分降至与术前相当的水平,证明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能明显改善肺癌患者的近期行为状况及生存质量,而远期(术后12个月及以后)生活质量没有明显改善。3.临床症状变化术后14天咳嗽、咯痰、咯血、胸痛、气短乏力、胸闷憋气等症状较术前均有所改善,其中咳嗽、胸闷憋气、气短乏力缓解尤为明显(P<0.05);术后1~3月咳嗽、咯痰、气短乏力、胸闷憋气4项症状与术前比较有显着改善(P<0.05),咯血及胸痛程度亦向轻度转化;术后6个月,死亡病例4人,有效病例79例,咳嗽、气短乏力、胸闷憋气等症状较术前好转仍理想(P<0.05),但咯痰略有增加。总体来看,术后3个月至6个月,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症状变化均无显着差异(P>0.05),病情相对稳定。4.中医证候学变化分析气虚、血瘀、痰热、痰湿、阴虚、阳虚、血虚、热毒、气滞、湿热10个单证在本组88例肺癌患者术前、术后的分布情况,结果:术前证型以气虚、阴虚、血瘀、痰湿、痰热5型最多见,氩氦刀术后仍存在痰、虚、瘀证。术后1周气虚程度明显减轻(P<0.05),痰热证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阴虚、血瘀、痰湿无明显改善(P>0.05);术后3月各项证候分布情况较术前均没有显着差异。5.生存期、生存率(1)术后生存期88例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均超过3个月,术后6月、12月、2年、3年、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19%、46.75%、25.35%、12.50%、8.89%。术后生存时间最短3.5个月,最长已超过59个月。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5.8个月。(2)总生存期88例患者,6月、12月、2年、3年、4年、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6.47%、69.62%、27.03%、14.52%、12.50%、12.90%。总生存期最短4.5个月,最长已超过9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9.2个月。6.手术安全性8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完成率100%。刺激性咳嗽、疼痛、气胸是氩氦刀术中常见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血压升高、寒战等,经对症治疗后均不影响手术进行。术后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咳嗽、咯痰、胸痛、咯血、发热、肺部感染、气胸等,经积极治疗后一般在2周内缓解。结论:(1)氩氦刀靶向冷冻消融技术疗效确切,具有良好可控性,可以精确控制冷冻范围,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2)氩氦刀靶向冷冻技术创伤小,副作用少,更适合体制较弱,耐受性差的晚期肿瘤患者。(3)气虚、阴虚、血瘀、痰证是患者氩氦刀术前、术后的主要证候。中药具有“扶正”、“减毒”、“增效”作用,对于改善患者整体状况,减轻手术不良反应,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等方面有着现代医学无法替代的优势。长期使用,能够稳定瘤灶,抑制复发转移。(4)“氩氦刀联合中药”是现代技术局部治疗优势与传统中医药整体治疗优势的有机结合,安全性及有效性可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肺癌新方案。

斯韬[8](2007)在《肺癌的微创治疗》文中提出肺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在多数发达国家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中占首位,在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中占第二位或第三位。肺癌患者就诊时绝大多数已为中晚期,能够手术治疗者仅占20%30%,尽管目前多学科综合治疗取得一定进展,但总的治愈率和5年生存率仍低于15%。近年来,微创治疗技术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热点。这些微创治疗方法的应用对肺癌的治疗产生了哪些变化?是否真的微创、安全?如何合理的评价疗效?如何合理联合应用?就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微创治疗技术主要分为五种:超低温冷冻消融效应,高温消融效应,放射线束损毁效应,光动力效应,介入治疗技术。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临床文献中这五种微创治疗技术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及评价方法。发现这些治疗方法并发症多不严重,且发生率低;在控制局部病灶,提高生活质量等近期疗效上效果显着,但远期疗效如何尚无定论;在评价方法上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且存在很多不严谨之处:例如,在统计生存率的时候未将各TNM分期分开来统计;在筛选病例时没有尽量排除众多干扰因素。本文通过对这些临床报导的分析,希望对今后如何开展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王李强[9](2021)在《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ILD-LC)的管理与预后研究》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ILD-LC)是少见的,其管理尚未得到充分的描述。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的ILD-LC人群的治疗和预后。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的真实世界数据研究。ILD-LC患者的临床数据来自中国3所医院。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分阶段和分层汇总。分析了患者的总生存期(OS)、一线化疗的疗效和无后续治疗率。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确定晚期肺癌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患者OS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184名ILD-LC患者以男性(85.3%)、吸烟(75.5%)、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模式(58.2%)、合并基础疾病(67.9%)和ECOG-PS评分为1(65.2%)多见。多数患者为晚期的外周型非小细胞肺癌。ILD-LC的初始抗癌方案主要是化疗,早期肺癌患者以手术为主。3个中心的吸烟状态、基础疾病、ECOG-PS、解剖类型,ILD亚型、肺癌与ILD的诊断时序、抗肿瘤治疗以及肺功能检查等方面均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吸烟率、经济、教育和医疗水平的不同可能部分解释了不同区域的ILD-LC特征差异。在抗癌组中经历两次和三次或更多抗癌方案的ILD-LC患者人数分别为78(55.7%)和32(22.8%)。在无抗癌队列中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3.5个月。而在抗癌队列的早期肺癌患者中,手术组中位OS未观察到,综合治疗组的中位OS为14.2个月。晚期患者中综合治疗组的中位OS为7.2个月。对晚期肺癌的综合治疗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和抗血管生成与OS有关,其中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晚期肺癌合并ILD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1.年龄、ECOG-PS和肺功能是影响ILD-LC患者是否接受抗癌治疗的主要因素。2.不同中心的ILD-LC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差异。3.不同的临床特征影响了抗癌方案的选择且大多数的ILD-LC患者无法耐受多阶段的抗肿瘤治疗。4.适当的抗肿瘤治疗可以延长ILD-LC患者的生存时间。对于晚期肺癌合并ILD患者,联合抗血管生成类药物可显着改善患者的预后。

陈云龙[10](2021)在《癌痛平贴剂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癌痛平贴剂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及机制研究。为癌痛平贴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理论研究: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分析,阐述中医和现代医学对癌症疼痛的认识,根据中医理论和导师的临床经验,对中医关于癌症疼痛的理论进行探讨。2.临床研究: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癌痛平贴剂组和正常给药组进行治疗,观察癌痛平贴剂对患者癌症疼痛、肿瘤进展、强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及副反应和生活质量的影响。3.实验研究:构建小鼠肿瘤细胞植入诱导癌症疼痛模型,并使用癌痛平贴剂干预。通过行为学观察小鼠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并检测小鼠脊髓中小胶质细胞活化等指标。结果:1.理论研究:癌症疼痛的治疗大法是消癌解毒、化痰祛瘀、通络止痛。中药外治是在身体表面直接给药,药力直达病灶,可以迅速和有效地减轻疼痛,同时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已经正气不足,脾胃吸收功能削弱,不能抵抗攻伐,单纯内服疗效不佳,中药外治法更具优势。癌痛平由蚤休、鼠妇、制南星、制白附子、制乳香、荜茇组成,共奏消癌解毒,祛痰散瘀之效。2.临床研究:癌痛平贴剂减少癌症疼痛第三阶梯治疗药物约40%的使用量(p<0.05),有效降低副反应。此外,与对照组相比,癌痛平贴剂改善病人情绪功能,抑制腹泻、恶心等症状,能大幅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p<0.05)。更值得注意的是,癌痛平贴剂组的病人的疾病进展时间远远长于正常给药组(癌痛平贴剂组:56.11天,对照组:43.56天,p<0.05),这说明癌痛平贴剂具有较好的延缓肿瘤生长的作用。3.实验研究:构建小鼠骨癌疼痛模型,并通过行为学证实模型小鼠对急性机械痛觉超敏及热痛觉过敏。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发现小鼠脊髓中小胶质细胞标记蛋白Iba1在模型组表达显着升高(p<0.05),证实癌症疼痛诱导脊髓中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骨癌疼痛模型组,模型组+癌痛平贴剂干预组,癌痛平贴剂干预组四组,每组8只小鼠。结果显示癌痛平贴剂有效缓解小鼠的癌症疼痛。结合FISH荧光和qRT-PCR等发现,癌痛平贴剂促进小鼠脊髓中miR-150-5p的表达,并靶向抑制CXCL12的表达,进而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细胞实验发现被脂多糖活化的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使用癌痛平含药血清干预后,miR-150-5p的表达上升,下游CXCL12和Iba1的表达显着下降,与动物实验结果一致。结论:癌痛平贴剂是传统中医理论指导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创造出的贴剂。根据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临床应用癌痛平贴剂不仅能改善病人疼痛还能延缓病人肿瘤的生长,降低第三阶梯治疗药物的使用,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2.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癌痛平贴剂通过上调小鼠脊髓中miR-150-5p的表达,抑制CXCL12的表达,进而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有效缓解小鼠癌症疼痛。3.细胞实验研究发现癌痛平含药血清通过激活miR-150-5p并靶向抑制CXCL12,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且miR-150-5p与CXCL12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实现对癌症疼痛的抑制作用。

二、介入区域性治疗晚期肺癌6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介入区域性治疗晚期肺癌60例(论文提纲范文)

(1)CT引导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CT引导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安全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CT引导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的近期疗效评价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CT引导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远期疗效评价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T引导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实体肿瘤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历及在博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兰州方”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立题依据
    1 兰州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现实意义
    2 兰州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理论基础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随机分组方法
        1.3 治疗方案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5 医学伦理学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性资料均衡性比较
        2.2 化疗毒性反应变化情况
        2.3 免疫功能检测
        2.4 治疗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2.5 肺癌患者生存质量
        2.6 主要症状变化情况
        2.7 近期肿瘤客观疗效
        2.8 治疗后死亡率
讨论
    1 兰州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理论依据
        1.1 中医治疗肺癌理论依据
        1.2 兰州方组成、功效、方解
    2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2.1 化疗毒副反应变化比较分析
        2.2 免疫功能变化比较分析
        2.3 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分析
        2.4 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积分变化比较分析
        2.5 主要症状变化情况比较分析
        2.6 近期肿瘤客观疗效比较分析
        2.7 治疗后死亡率比较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体会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氩氦刀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晚期肺癌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一、肺癌的流行病学
    二、中晚期肺癌的西医治疗
        1、中晚期肺癌的手术治疗
        1.1 肺癌外科术式研究
        1.2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手术治疗
        1.3 残肺癌的手术治疗
        1.4 周围型小肺癌的手术治疗
        1.5 肺癌侵犯上腔静脉的手术治疗
        1.6 多原发性肺癌的手术治疗
        2、中晚期肺癌的放射治疗
        2.1 单纯放疗
        2.2 综合治疗
        3、中晚期肺癌的化学治疗
        4、中晚期肺癌的生物治疗
        5、中晚期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6、中晚期肺癌的微创治疗
        7、中晚期肺癌的基因疗法
    三、中晚期肺癌的中医治疗
        1、肺癌的中医辨证治疗
        1.1 肺癌的病因病机
        1.2 肺癌的辨证分型
        1.3 有效单方、验方
        2、肺癌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2.1 癌性咳嗽
        2.2 癌性发热
        2.3 癌性咳血
        2.4 胸腔积液
        2.5 癌性疼痛
        2.6 肺癌合并感染
    四、中晚期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1、手术与中医药相结合
        2、放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3、化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4、免疫治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中晚期肺癌的微创治疗进展
    一、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研究
        1、氩氦刀的基础性研究
        1.1 疗效学研究
        1.2 病理学研究
        1.3 影像学研究
        1.4 治疗机理研究
        2、氩氦刀的临床研究
        2.1 氩氦刀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2.2 氩氦刀冷冻治疗的优势
        2.3 氩氦刀治疗的局限性
        2.4 氩氦刀术后副反应及处理
        2.5 氩氦刀治疗的评价标准
        3、氩氦刀的临床应用
        3.1 氩氦刀的单独使用治疗肺癌
        3.2 氩氦刀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
        3.3 氩氦刀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
    二、其它微创治疗中晚期肺癌
        (一) 热疗
        1、激光治疗
        2、微波治疗
        2.1 内镜微波治疗
        2.2 经皮穿刺微波治疗
        2.3 微波透热治疗
        3、射频消融治疗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3.1 RFA单独应用治疗中晚期肺癌
        3.2 RFA与放化疗结合治疗中晚期肺癌
        4、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
        (二) 光动力治疗
        1、光动力治疗的一般研究
        2、光动力治疗的实验研究
        3、光动力治疗的临床应用
        (三) 支架治疗术
        (四) 介入治疗
        1、肺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1.1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BAI)
        1.2 肺动脉灌注化疗(PAI)
        1.3 支气管动脉栓塞(BAE)
        1.4 支气管动脉加肺动脉双重灌注化疗(BAI+PAI)
        1.5 血管内介入与其他疗法结合
        2、肿块内直接介入治疗
        2.1 肿块内微泵植入
        2.2 术中药物微粒植入
        2.3 瘤体内同位素微粒植入
        2.4 支气管腔内介入治疗
        2.5 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
        3、肺癌的腔内介入治疗
        (五) 电化学治疗
临床研究
    一、前言
    二、病例选择标准
        1、肺癌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肺癌TNM分期(UICC,2002)标准
        2、病例纳入标准
        3、病例排除标准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1、研究方法
        2、研究内容
        3、计分标准与统计方法
        4、疗效评价标准
        4.1 术中CT影像监测评价标准
        4.2 氩氦刀消融病灶的术后追访CT评价标准
        4.3 行为状况评价标准
        4.4 生活质量(QOL)评价标准
        4.5 症状变化评价标准
        4.6 WHO实体瘤疗效评定
        4.7 生存期
        5、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5.1 临床资料
        5.2 治疗方法
        6、研究结果
        6.1 疗效评价
        6.2 中药应用情况
        6.3 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处理
        7、讨论
        7.1 研究目的与意义
        7.2 本研究的特点
        7.3 研究结果分析
        7.4 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7.5 氩氦靶向冷冻技术治疗肺癌的特点
        7.6 中药在联合治疗中的作用初探
        7.7 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肺癌的特点
        8、问题和展望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5)益气化瘀法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 中医学研究
        (一) 老年肺癌的辨证论治
        (二) 肺癌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进展
        (三) 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与争议
    二、 西医学研究
        (一) 肺癌与血液高凝状态
        (二) 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变化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一、 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病例选择
    二、 病例分组
    三、 治疗方法
        (一) 对照组
        (二) 治疗组
    四、 观察指标及方法
        (一) 疗效性观测
        (二) 安全性观测
    五、 疗效评价标准
    六、 统计学方法
    七、 研究结果
        (一) 近期疗效比较
        (二)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三) KPS 评分比较
        (四) 体重变化比较
        (五) 化疗不良反应比较
        (六) 凝血指标、D-二聚体比较
        (七) 免疫功能比较
        (八) 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比较
讨论
    一、 中药注射剂的特点
    二、 中药古籍述要、方义分析
        (一) 中药古籍述要
        (二) 方义分析
    三、 现代药理研究
        (一) 增强免疫功能
        (二) 抗凝作用
        (三) 抗肿瘤作用
        (四) 促进造血
        (五) 对脏器的调节作用
    四、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现状
    五、 血栓通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六、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附件
详细摘要

(6)中医药参与治疗晚期(ⅢB、Ⅳ期)NSCLC回顾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西医治疗概况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参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概况
        1 中医对肺癌的认识
        2 中医药参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原理与时机
        3 中医药参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方式与效果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资料
    第二节 诊疗标准
    第三节 结果
        1 近十年病例总体情况
        2 前五年与近五年情况对比
        3 单纯中医治疗组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情况对比
        4 近十年病例总体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
    第四节 讨论
        1 近十年住院病例情况分析
        2 前五年与近五年情况变化
        3 单纯中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间不同
        4 研究结论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病例报告表
致谢
个人简历

(7)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综述一:肺癌的中医治疗进展
综述二:肺癌的微创治疗进展
临床研究: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研究
    1 前言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与内容
    4 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
    5 研究结果
    6 讨论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肺癌的微创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超低温冷冻消融效应
    1.1 治疗原理研究
    1.2 血管对氩氦刀的影响
    1.3 氩氦刀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1.4 氩氦刀冷冻治疗的优势及局限性
    1.5 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1.6 氩氦刀形成冰球大小、时间的研究
    1.7 氩氦刀术后并发症、副反应及处理
    1.8 氩氦刀的疗效
        1.8.1 临床评价
        1.8.2 影像学评价
        1.8.3 实验室指标
        1.8.4 远期疗效
    1.9 小结
2. 高温消融效应
    2.1 激光疗法
        2.1.1 激光的种类
        2.1.2 适应症及禁忌症
        2.1.3 硬质支气管镜与纤维支气管镜的选择
        2.1.4 操作方法
        2.1.5 并发症
        2.1.6 疗效评价
        2.1.7 疗效影响因素
        2.1.8 小结
    2.2 微波治疗
        2.2.1 经内镜微波治疗
        2.2.2 经皮穿刺微波治疗
        2.2.3 小结
    2.3 射频消融
        2.3.1 基础研究
        2.3.2 适应症及禁忌症
        2.3.3 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
        2.3.4 评价标准
        2.3.5 临床疗效
        2.3.6 并发症
        2.3.7 小结
    2.4 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
3. 放射线束损毁效应(放射性粒子植入)
    3.1 ~(125)I的生物物理学特性
    3.2 治疗机理
    3.3 适应症
    3.4 剂量的选择
    3.5 疗效的影响因素
    3.6 治疗方法的选择
    3.7 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
    3.8 临床应用
    3.9 并发症
    3.10 小结
4. 光动力治疗
    4.1 历史沿革
        4.1.1 光敏剂
        4.1.2 激光器
    4.2 治疗原理
    4.3 光动力治疗的优点
    4.4 毒副作用
    4.5 实验研究
    4.6 注意事项
    4.7 临床应用
    4.8 小结
5. 介入治疗技术
    5.1 肺癌的血液供应
    5.2 肺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种类
    5.3 临床疗效
    5.4 小结
6. 微创治疗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ILD-LC)的管理与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的流行病学以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癌痛平贴剂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 癌症疼痛的中医理论研究
        1. 古代学者对癌症疼痛的认识
        2. 中医对癌症疼痛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的认识
        2.1 病因认识
        2.2 病机认识
        2.3 治疗原则
        2.4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癌症疼痛
        3. 中医外治法治疗癌症疼痛研究进展
        3.1 针灸法
        3.2 中药外治
        3.3 穴位透入
        3.4 黏膜透入
    二 现代医学对癌症疼痛的认识
        1. 癌症疼痛的类型
        2. 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方法
        2.1 第一阶梯:非阿片类药物
        2.2 第二阶梯:弱阿片类药物
        2.3 第三阶梯:强阿片类药物
        3. 癌症止痛的原则
        4. 其他止痛治疗
    三 MICRORNA及小胶质细胞活化在癌症疼痛中研究进展
        1. 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与癌症疼痛的关系密切
        2. microRNA与在癌症疼痛相关的小胶质细胞活化中的研究
        3. CXCL12与癌症疼痛的关系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材料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肿瘤病灶变化评价
        2.3 疾病进展时间
        2.4 生活质量的变化
        2.5 吗啡日均使用量
        2.6 安全性观察
    3. 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一 小鼠癌症疼痛模型的建立与疼痛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动物
        1.3 方法
        1.4 小鼠疼痛行为检测
        1.5 统计
        2. 结果
        3. 讨论
    二 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与MIR-150-5P在小鼠癌症疼痛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动物
        1.3 方法
        1.4 组织提取及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
        1.5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1.6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 WB)
        1.7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
        1.8 统计
        2. 结果
        2.1 癌症疼痛导致小鼠脊髓中小胶质细胞的激活
        2.2 脊髓中miR-150-5p的表达随着小胶质激活被抑制
        3. 讨论
    三 癌痛平贴剂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缓解小鼠癌症疼痛的发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动物
        1.3 方法
        1.4 小鼠皮肤刺激性考察
        1.5 小鼠疼痛行为检测
        1.6 组织提取及免疫荧光
        1.7 荧光原位杂交
        1.8 蛋白免疫印迹
        1.9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1.10 小胶质细胞的培养及处理
        1.11 双荧光素酶实验
        1.12 统计
        2. 结果
        2.1 癌痛平贴剂改善肿瘤细胞植入诱导小鼠骨癌疼痛,抑制脊髓中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2.2 癌痛平激活脊髓中miR-150-50p的表达,并抑制CXCL12的表达
        2.3 癌痛平在体外水平促进小胶质细胞中miR-150-50p的表达,并靶向抑制抑制CXCL12的表达,阻碍小胶质细胞活化
        3.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语
第五部分 研究的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一 研究的创新点
    二 研究不足
    三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介入区域性治疗晚期肺癌6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CT引导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临床研究[D]. 王猛. 郑州大学, 2017(05)
  • [2]“兰州方”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杨凯. 甘肃中医学院, 2014(11)
  • [3]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4]氩氦刀联合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观察[D]. 苏涛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 [5]益气化瘀法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D]. 李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12)
  • [6]中医药参与治疗晚期(ⅢB、Ⅳ期)NSCLC回顾性临床研究[D]. 刘硕.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9(11)
  • [7]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研究[D]. 祁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 [8]肺癌的微创治疗[D]. 斯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9]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ILD-LC)的管理与预后研究[D]. 王李强.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10]癌痛平贴剂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D]. 陈云龙.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60例晚期肺癌的介入区域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