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力康(煮散)纠治慢性心衰147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阎美芳[1](2018)在《抗心衰方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拟在通过观察抗心衰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症状、中医症状、心功能分级、N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心脏彩超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证实抗心衰方诊治CHF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治疗CHF的新思路。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以来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门诊与住院收治的56例心肾阳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进行比较。对照组给予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西药治疗,即马来酸依那普利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呋塞米片,可酌情加入地高辛。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抗心衰方,每日1剂,水冲服,早晚分服。临床治疗4周后,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Lee氏积分、心功能分级、NT-proBNP水平、心脏彩超的变化情况,明确抗心衰方对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所有数据通过SPSS19.0进行分析。结果(1)根据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得出,治疗组积分较对照组积分下降更明显,经检验,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根据两组治疗前后Lee氏积分的比较得出,治疗组积分较对照组积分下降更明显,经检验,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3)根据两组心功能分级的改善情况的观察得出,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4)根据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的比较,经治疗,两组BNP均有下降,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5)根据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彩超的显示,经治疗,SV、CO、CI、E/A、EF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常规西药基础治疗加用抗心衰方能显着改善心肾阳虚型CHF患者的心衰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NT-proBNP水平,能为中医治疗心肾阳虚型CHF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2)抗心衰方能有效改善心肾阳虚型CHF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延缓CHF进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3)抗心衰方治疗心肾阳虚型CHF各项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未发生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汪晓蓉[2](2017)在《宋代煮散运用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现代中药材价格上涨日益加剧,中药的高价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和影响中医药发展的因素之一。中医药的优势逐渐消失,传统中医药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而中药煮散方具有药材使用量少,费用低,煎煮时间短,服用方便等优点。历史上“煮散法”在宋代得到广泛应用,并达到顶峰,尤其是在宋代得到政府推广,有较为成熟的应用经验。研究方法:本文是以宋代煮散为核心开展的对中医文献的系统整理研究,选取了宋代有代表性的十二本医籍,包括三本官修医籍,并对典籍中的煮散方剂的方名、药物组成、药物种类、治疗疾病、粉碎粒度、制散方法、煎煮溶媒、服用量、服用时间、服用方法等角度进行了归纳整理研究。从工艺、药材、溶媒、剂量、服法、服量等维度,对宋代古籍中所载“煮散方”进行解析整理和标引,系统分析宋代“煮散法”运用规律。通过对文献数据的挖掘,探讨证素分布特点及煮散应用规律,对制散工艺、制散粒度、制散药材选择、煎煮溶媒、煎煮液量、服量、服法、主治病症等应用规律方面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煮散方单次服用药物量少,主要服用量主要以“三钱、四钱、五钱”为主;制散药材种类十分广泛,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均可制散;主要以捣、杵等为主,结合筛、罗等加工方法制散,不同药材制散方式略有不同;由于宋代大部分煮散剂每服量较小,所以煎液量也相对应较减少,煎煮时间相应缩短;煮散方服用时间以“不拘时(不计时)”的为主,服用方法主要为“去渣服用”;温热服是主要服用方式。制散粒度主要分为“散、粗散、末、粗末、细末、麻豆大”六种。散和粗末的使用相对比较高,煮散方广泛用于中医内、外、妇、儿、五官、以及伤寒、疟疾、中毒、瘴疫等急症的处理,常常用于急诊、发作性疾病和病程较长的慢性病;药材制散后调剂,随取随用,取药更加快捷灵活。研究结论:宋代煮散方具有节省药材、制剂方便、调配灵活、疗效肯定、应用广泛的特点。宋代煮散方研究可以为现代煮散的运用推广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参考。
黄彬[3](2013)在《搏心通胶囊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观察搏心通胶囊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影响,明确其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为通阳中药葱白制剂在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室性早搏方面提供临床依据。资料与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心血管病房痰瘀互结型室性早搏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的诊断标准,中医辩证为痰瘀互结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包含31例病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证型、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在服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服倍他乐克缓释片,每次12.5mg,每天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搏心通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用药周期为六周,观察指标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早搏数目的结果。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结论的有效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等作为安全性指标,以确定搏心通胶囊是否有毒、副作用。研究结果(1)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实际完成治疗组29例中,总疗效显效率为34.48%,总有效率为82.76%;对照组30例中,总疗效显效率为10.00%,总有效率为50.00%。经秩和检验,两组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总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动态心电图早搏数目变化的比较:两组间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搏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西药能有效的改善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明显的减少冠心病室性早搏次数,比单纯西药组疗效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王娟,陈婵,张鹏,史琦,杨易,黄黎明,王伟[4](2011)在《口服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随机对照实验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循证医学评价口服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电子结合手工检索日期截止于2009年10月,纳入口服中药与单纯西医治疗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评价质量并做Meta分析。结果:纳入60个随机对照试验(5 344例患者),结局指标为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和6min步行实验。Meta分析结果:加用口服中药可以提高射血分数并延长6min步行距离,且不良反应轻微,使用相对安全。结论:加用口服中药在改善患者超声心功能和运动耐力等方面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但受纳入文献数量与质量限制,仍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积累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来证实其疗效及安全性。
江泳,冯欣,杨殿兴,张毅[5](2010)在《对中药煮散剂现状的认识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汤剂作为中医药发挥临床疗效的载体,一直占据中药剂型的首要地位,但传统汤剂存在的煎煮费时、携带不便、口感较差、药材浪费等问题,限制了现代人对中医药的接受度。因此研究既能保持传统汤剂通过煎煮保持的巩固疗效,又方便快捷,使用方便的中药剂型,是目前中药研究的重大任务。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从古到今,中药煮散剂都不失为满足上述条件的优良剂型,故本文从国内外中药煮散剂研究的现状、煮散剂优势与特色及展望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抛砖引玉,为以后中药煮散剂的研究、发展和运用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赖昌生[6](2009)在《中药煮散推广应用初探》文中认为
田淇元[7](2008)在《利心Ⅰ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心肌细胞Bcl-2、Bax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利心Ⅰ号对阿霉素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调控基因的影响,探讨利心Ⅰ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阿霉素的心肌毒性,复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将8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卡维地洛)对照组、中药(心宝)对照组、中药(利心Ⅰ号)低剂量组、中药(利心Ⅰ号)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及死亡率,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利心Ⅰ号可改变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中药低、高剂量组都能提高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左心室收缩木压水平,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水平,除中药低剂量组在改善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上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Bax呈强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心Ⅰ号高剂量组与心宝对照组、利心Ⅰ号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Bcl-2表达呈极弱阳性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能够促进大鼠心肌细胞Bcl-2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心Ⅰ号高剂量组与心宝、卡维地洛对照组及利心Ⅰ号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心Ⅰ号可明显改善大鼠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升高左室收缩术压、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能够增加Bcl-2基因蛋白表达量,降低Bax基因蛋白表达量,细胞凋亡率下降,以保护心肌细胞、避免心肌细胞数量减少,从而达到抗心力衰竭作用,此可作为利心Ⅰ号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之一: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基本治法组成的利心Ⅰ号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冯欣[8](2008)在《麻黄汤煮散颗粒汤剂与麻黄汤传统汤剂的药学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麻黄汤中单味药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进行最佳溶出粒度的筛选,在此基础上对麻黄汤采用单味药材最佳溶出粒度的煮散颗粒汤剂与麻黄汤原药材传统汤剂进行比较,初步得出结论,为以后设计煮散新剂型奠定理论和制备基础。方法:通过现代粉碎技术对麻黄汤中单味药材进行粉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麻黄碱,桂皮醛、杏仁苷、甘草酸进行单味药材最佳溶出粒度的筛选,并以麻黄汤煮散颗粒汤剂与麻黄汤原药材传统汤剂在麻黄、桂枝主要成分含量上进行比较,确定麻黄汤煮散颗粒汤剂的优势。结果:麻黄汤中单味药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中以麻黄细粉、桂枝极细粉、杏仁中粉、甘草中粉的溶出度好。采用了麻黄汤单味药材最佳溶出粒度的煮散颗粒汤剂在麻黄和桂枝两味药材在主要成分的溶出上明显优于传统汤剂。且在用1/2药材剂量时麻黄和桂枝两味药材在主要成分的溶出上优于麻黄汤原药材汤剂。结论:采用了麻黄汤单味药材最佳溶出粒度的煮散颗粒汤剂在麻黄和桂枝两味药物的主要成分溶出上显着优于麻黄汤原药材汤剂。这与麻黄汤煮散颗粒采用了药材粉末,增加了药物的比表面积,使药物更加易于溶出有关。
代娜[9](2007)在《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及心肌细胞结构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6只Wistar大鼠分为六组(正常组、模型组、稳低组、稳中组、稳高组及地高辛组),每组11只,用腹腔注射阿霉素(ADR)法复制CHF大鼠模型;然后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稳心颗粒各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治疗,阳性对照组给予地高辛治疗;实验结束后采用手术颈总动脉插管法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水平、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电镜观察法观察大鼠心肌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稳心颗粒可提高+dp/dt max、LVSP,降低LVEDP、—dp/dt max;稳心颗粒能降低CHF大鼠血浆ET的水平和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能改善CHF大鼠心肌细胞的结构。结论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ADR)法复制CHF大鼠模型是成功的;稳心颗粒可改善心衰大鼠的LVEDP,LVSP、士dp/dt max,降低心衰大鼠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改善心肌细胞,稳心颗粒是改善CHF的有效药物,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客观依据,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贾改民[10](2004)在《心力康(煮散)纠治慢性心衰147例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心力康(煮散)纠治慢性心衰147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力康(煮散)纠治慢性心衰147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抗心衰方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1.1 一般临床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标准 |
1.6 终止试验标准 |
1.7 统计方法 |
2.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疗程 |
2.4 观察指标 |
2.5 疗效判定 |
3.研究结果 |
3.1 中医症候比较 |
3.2 Lee氏积分比较 |
3.3 心功能分级比较 |
3.4 NT-proBNP比较 |
3.5 心脏彩超比较 |
3.6 安全性检测 |
4.结果 |
5.讨论 |
5.1 现代医学认识中的CHF |
5.2 中医认识中的CHF |
5.3 心肾阳虚为CHF的基本病机 |
5.4 抗心衰方治疗CHF的机理 |
6.结语 |
7.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宋代煮散运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煮散法”的源流研究 |
2 “煮散法”的临床研究概况 |
第二章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 宋代“煮散法”的研究背景 |
2 现代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 |
3 “煮散法”的研究意义 |
第三章 宋代煮散运用规律研究 |
1 宋代代表典籍选择 |
2 研究方法 |
3 宋代代表典籍煮散方分析 |
3.1 典籍中煮散方运用概况 |
3.2 典籍中煮散方制散工艺的分析 |
3.3 典籍中煮散方制散粒度的分析 |
3.4 典籍中煮散方制散中入方药材的分析 |
3.5 典籍中煮散方中剂量单位的概述 |
3.6 典籍中煮散方药材使用量的分析 |
3.7 典籍中煮散方中煎液初量分析 |
3.8 典籍中煮散方中煎液初量及成液量关系的分析 |
3.9 典籍中煮散方中煎煮溶媒的分析 |
3.10 典籍中煮散方服用方法的分析 |
3.11 典籍中煮散方与对应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
4 所选典籍中个别书籍具体分析 |
4.1 官修代表?太平圣惠方?的分析 |
4.2 其他代表?苏沈良方?的分析 |
5 研究讨论 |
5.1 宋代煮散临床运用基本规律探讨 |
5.2 宋代煮散存在问题探讨 |
5.3 现在医疗现状及煮散的应用前景分析 |
6 结论 |
第四章 研究的不足及以后的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3)搏心通胶囊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诊断标准 |
1.1 西医诊断标准 |
1.2 中医辨证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
2. 临床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治疗方法 |
2.3 临床观察 |
2.4 临床资料的统计处理: |
3.结果 |
3.1 疗效结果 |
3.2 安全性评价结果 |
讨论 |
1.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意义 |
2.病机探讨 |
3.葱白治疗心悸的理论依据 |
4、临床疗效分析 |
5、优势和展望 |
6、存在的问题 |
结语 |
文献综述 |
1.中医对室性早搏的认识 |
2.西医对室性早搏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口服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随机对照实验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 纳入标准 |
1.1 研究类型 |
1.2 研究对象 |
1.3 干预措施 |
1.4 结局指标 |
2. 排除标准 |
3.资料检索 |
4.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5.资料提取及分析 |
结果 |
1.试验特征与方法学质量 |
2. Meta分析结果 (见表2) |
2.1 射血分数 |
2.2 6min步行试验 |
2.3 不良反应 |
2.4 倒漏斗图分析 |
讨论 |
(5)对中药煮散剂现状的认识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中药煮散剂研究的现状 |
1.1 古代煮散剂的应用概况 |
1.2 现代煮散剂的研究概况 |
1.2.1 煮散的粉碎度 |
1.2.2 煮散的煎出物与煎出量 |
1.2.3 煮散的常用量 |
1.2.4 煮散的疗效 |
2 煮散剂优势与特色 |
3 展 望 |
(7)利心Ⅰ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心肌细胞Bcl-2、Bax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祖国医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1 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名的认识 |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辨证分型 |
1.4 祖国医学治疗CHF概况 |
2.现代医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2.1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研究 |
2.2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类 |
2.3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特点 |
2.4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
2.5 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CHF中的应用 |
2.6 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心肌细胞凋亡 |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模型复制方法 |
2.2.分组及给药方法 |
2.3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
3.统计方法 |
结果 |
1.对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
2.利心Ⅰ号对CHF大鼠死亡率的影响见表1 |
3.利心Ⅰ号对CHF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见表2 |
4.利心Ⅰ号对CHF大鼠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见表3 |
5.利心Ⅰ号对CHF大鼠Bax基因表达的影响见表4 |
讨论 |
1.利心Ⅰ号的组方特点及方药分析 |
2.关于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的确立依据 |
3.关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复制 |
4.关于对照组卡维地洛的确立依据 |
4.1 卡维地洛的药理作用 |
4.2 卡维地洛与其他β受体阻滞剂的比较 |
5.利心Ⅰ号对CHF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 |
6.利心Ⅰ号对心肌细胞凋亡基因Bcl-2、Bax的调控作用 |
7.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8)麻黄汤煮散颗粒汤剂与麻黄汤传统汤剂的药学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1 国内外煮散剂研究的现状 |
1.1 煮散的粉碎度 |
1.2 煮散的煎出物与煎出量 |
1.3 煮散的常用量 |
2. 麻黄汤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实验研究 |
3.1 实验目的 |
3.2 实验药材及制剂 |
3.3 实验仪器 |
3.4 实验方法 |
3.5 单味药材最佳粒度测定 |
3.5.1 麻黄 |
3.5.2 桂枝 |
3.5.3 杏仁 |
3.5.4 甘草 |
3.6 麻黄汤原药材煎煮汤剂与麻黄汤颗粒煎煮汤剂比较 |
3.6.1 麻黄汤原药材供试汤药的制备 |
3.6.2 麻黄汤煮散汤剂的制备 |
3.6.3 复方中麻黄碱含量的检测 |
3.6.4 复方中桂枝醛含量的检测 |
4. 讨论 |
4.1 伤寒杂病论中煮散剂应用特点浅析 |
4.1.1 用于危急重症 |
4.1.2 用于病在肌表的病症 |
4.1.3 用于病位在上的病症 |
4.1.4 小结 |
4.2 对麻黄汤煮散颗粒粉碎度的探讨 |
4.3 麻黄汤煮散颗粒与原药材传统汤剂的比较 |
4.4 对中药煮散现状的认识与思考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附图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校其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9)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中医对心衰的研究进展 |
西医对心衰的研究进展 |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 |
结语 |
实验研究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立法思想 |
组方分析 |
现代药理研究 |
CHF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
CHF的现代医学病理生理探讨及本实验研究所选指标依据 |
动物实验作用机理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10)心力康(煮散)纠治慢性心衰147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诊断标准 |
1.2 病例选择 |
2 治疗方法 |
3 疗效标准及结果 |
4 讨论 |
四、心力康(煮散)纠治慢性心衰147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抗心衰方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 阎美芳.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2]宋代煮散运用规律研究[D]. 汪晓蓉.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7(12)
- [3]搏心通胶囊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D]. 黄彬.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3(09)
- [4]口服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随机对照实验的系统评价[J]. 王娟,陈婵,张鹏,史琦,杨易,黄黎明,王伟.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12)
- [5]对中药煮散剂现状的认识与思考[J]. 江泳,冯欣,杨殿兴,张毅. 四川中医, 2010(05)
- [6]中药煮散推广应用初探[J]. 赖昌生. 河北中医, 2009(06)
- [7]利心Ⅰ号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心肌细胞Bcl-2、Bax表达影响的研究[D]. 田淇元.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8(01)
- [8]麻黄汤煮散颗粒汤剂与麻黄汤传统汤剂的药学比较研究[D]. 冯欣.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07)
- [9]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实验研究[D]. 代娜.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7(04)
- [10]心力康(煮散)纠治慢性心衰147例临床观察[J]. 贾改民. 河南中医,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