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核改变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核改变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一、甲状腺乳头状癌癌细胞核变化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林又佳[1](2021)在《超声引导FNAC联合FNA-Tg测定对D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联合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定量测定(FNA-Tg)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求取FNA-Tg及FNA-Tg/血清Tg诊断DTC淋巴结转移的最佳阈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经颈部超声检查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出现恶性超声征象的患者387例、共419枚淋巴结,并行FNAC、FNA-Tg及患者血清Tg测定。将419枚淋巴结分为DTC转移组(185枚)、良性组(167枚)、非甲状腺来源的恶性淋巴结组(67枚),通过绘制ROC曲线求取三种不同甲状腺组织量下FNA-Tg及FNA-Tg/血清Tg诊断DTC淋巴结转移的最佳阈值,比较FNAC、FNA-Tg、FNA-Tg/血清Tg以及联合法诊断DTC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分析淋巴结各超声特征预测FNAC、FNA-Tg阳性结果的危险度。结果(1)淋巴结实质回声、门部回声、血流类型在颈部良、恶性淋巴结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S比值在良、恶性淋巴结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淋巴结内团状或片状高回声、多发细点状或簇状钙化、局部囊性变诊断DTC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最高,分别为94.01%、93.41%、92.81%。门部结构不清的灵敏度最高,为83.24%。团状或片状高回声的准确度最高,为82.39%。细点状或簇状钙化在DTC转移组与非甲状腺来源的恶性淋巴结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局部囊性变、团状或片状高回声、L/S<2、门部结构不清、血流信号杂乱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DTC转移组淋巴结的FNA-Tg浓度显着高于良性淋巴结组与非甲状腺来源的恶性淋巴结组(P值均为0.000),良性淋巴结组与非甲状腺来源的恶性淋巴结组间FNA-Tg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5)。各组患者血清Tg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05、0.063、0.081);(3)血清Tg与FNA-Tg总体呈正向弱相关(ρ=0.324,P=0.000),DTC转移组患者的血清Tg与FNA-Tg无明显相关性(ρ=0.012,P=0.907)。良性组患者的血清Tg与FNA-Tg呈正向弱相关(ρ=0.357,P=0.009),非甲状腺来源恶性淋巴结组患者的血清Tg与FNA-Tg呈正向弱相关(ρ=0.315,P=0.017);(4)无甲状腺手术史、甲状腺单侧叶切除术后、甲状腺全切术后,FNA-Tg诊断D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最佳界值分别为13.67ug/L、13.80ug/L、1.15ug/L,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6、0.950、0.985;FNA-Tg/血清Tg的最佳诊断比值分别为1.57、1.42、1.03,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1、0.957、0.982;(5)FNA-Tg法、FNA-Tg/血清Tg法、FNAC联合FNA-Tg法、FNAC联合FNA-Tg/血清Tg法诊断DTC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均较FNAC法高(P值分别为0.047、0.021、0.009、0.009),FNA-Tg/血清Tg法、FNAC联合FNA-Tg法及FNAC联合FNA-Tg/血清Tg法的阴性预测值均较FNAC法高(P值分别为0.035、0.012、0.012);(6)能预测FNAC阳性结果的超声特征为实质内团状或片状高回声、多发细点状或簇状钙化(OR分别为9.086、4.760),能预测FNA-Tg阳性结果的超声特征按危险度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实质内团状或片状高回声、多发细点状或簇状钙化、局部囊性变、血流信号杂乱或局灶高血供(OR分别为8.742、6.933、4.617、4.086)。结论FNA-Tg及FNA-Tg/血清Tg测定是诊断D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方法,能弥补淋巴结FNAC的不足。FNA-Tg最佳诊断临界值的设定与患者的甲状腺组织量相关。DTC转移淋巴结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当DTC患者超声检查发现颈部淋巴结内出现团状或片状高回声、多发细点状或簇状钙化、局部囊性变、血流信号杂乱或局灶高血供等肿瘤转移征象时,超声引导下FNAC联合FNA-Tg或FNA-Tg/血清Tg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

李军[2](2021)在《COX-2和NCOA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环氧合酶-2(COX-2)和核受体共激活因子5(NCOA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模式,用来确定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意义,同时探究术前能够明确甲状腺结节性质的敏感及特异性因素,以便对甲状腺结节性质准确的评估,可以更好的指导患者的下一步管理进而指导临床精准治疗。方法:1、收集2019年度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因甲状腺结节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83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17例(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65例,未发生转移的患者5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66例。收集以上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2、将患者的术后石蜡标本及细胞蜡块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COX-2和NCOA5染色,分析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COX-2在癌细胞中的阳性表达、NCOA5在癌细胞中的阴性表达及颈部超声影像学中的周边血流异常信号均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中,两组患者在性别、促甲状腺激素(TSH>1.34)、精神及生活压力因素;超声影像学中结节的纵横比是否>1、结节边缘不规则;液基细胞学中滤泡上皮细胞排列为重叠、拥挤的方式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t=-4.415,P<0.001)。结论:可以用免疫组化COX-2、NCOA5的结果及超声影像学中的周边血流异常信号来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液基细胞学的滤泡上皮细胞排列为重叠、拥挤能够很好的用于术前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评估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精神生活压力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密切相关,可提倡改善生活方式,减缓压力。

贾志莺[3](2021)在《双模态超声联合bFGF表达、BRAF V600E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评价中的应用及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和探讨常规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BRAF V600E 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侵袭性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计算杨氏模量诊断阈值并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评估各相关因素对甲状腺癌侵袭性的诊断效能,为临床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风险评估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措施提供更多信息。方法:1)307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甲状腺结节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行常规超声及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甲状腺良性结节及PTC组,对组间杨氏模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PTC是否侵及被膜和/或周围组织进一步分为两组,对组间常规超声特征及杨氏模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并应用ROC曲线计算各组间杨氏模量最佳诊断阈值。2)根据病理结果对181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组,分为有转移和无转移组以及单区域(n=1)和多区域(n≥2)淋巴结转移组,分析PTC结节超声特征及杨氏模量值与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根据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应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3)307例甲状腺结节术后标本送检bFGF检测,181例PTC行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分析bFGF表达及BRAF V600E基因突变情况与PTC侵袭性的关联,分析常规超声特征、杨氏模量值与bFGF因子表达的相关性,根据有统计学意义的各相关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应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1)307例甲状腺结节的病理结果分别是结节性甲状腺肿90例,局灶性甲状腺炎36例,PTC 181例。在PTC是否侵犯被膜和/或周围组织组间年龄及常规超声特征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年龄、结节最大径、边缘不规则、钙化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杨氏模量值(Emax、Eme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Emax曲线下面积为0.642,95%的置信区间为0.562-0.722,据此得到最佳诊断阈值为65.3KPa;Emean曲线下面积为0.648,95%的置信区间为0.569-0.728,据此计算最佳诊断阈值为49.0KPa。杨氏模量值Emax及Emean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PTC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ax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9,95%的置信区间为0.674-0.804,据此计算最佳诊断阈值为42.2KPa;Emea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95%的置信区间为0.649-0.781,据此计算最佳诊断阈值为35.2KPa。36例局灶性甲状腺炎与181例PTC两组常规特征及超声表现的统计学结果显示内部回声、纵横比>1、内部微钙化、边界模糊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杨氏模量值Emax及E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81例PTC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两组间杨氏模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81例PTC根据其是否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其中年龄、最大径、内部钙化、被膜侵犯、Emax、Emean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累及区域数量组间仅年龄、结节最大径、内部回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统计学有意义的参数引入方程,建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ROC曲线下面积为76.7%,检验效能中等。3)307例标本行bFGF表达检测,结节性甲状腺肿与PTC组间、局灶性甲状腺炎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间bF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1例PTC是否侵及被膜和/或周围组织器官两组间bF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是否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组间bF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在PTC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ROC曲线下面积为0.864,检验效能较好。结论:1)PTC患者年龄>45岁、结节径线增加以及具有边缘不规则、内部钙化等超声特征时,发生局部侵袭性的概率增加。PTC的杨氏模量值总体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PTC伴有局部侵袭性的杨氏模量值总体高于不伴局部侵袭性者,PTC杨氏模量值不受桥本甲状腺炎背景的影响。2)PTC表现为径线增加、内部钙化、侵及相邻被膜时,更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同时随着PTC结节径线增加、超声表现为非低/极低回声时,发生多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更大。年龄<45岁的病例较≥45岁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且累及多区域的可能性增加。PTC杨氏模量值越高,即结节越硬,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越高。3)本组病例bFGF表达阳性强度由高到低排序:局部侵袭性PTC>局部非侵袭性PTC>结节性甲状腺肿>局灶性甲状腺炎。而bFGF表达与PTC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无关。本组PTC病例BRAF V600E基因突变阳性率高于既往文献报道,且在是否合并局部侵袭性两组间无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最大径、边缘不规则、内部钙化、Emax、bFGF预测PTC局部侵袭性有意义,双模态超声及bFGF检测可以为临床对PTC精准评估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更多信息。

张思琦[4](2021)在《超声引导细针穿刺细胞学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标志物检测在甲状腺结节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病理检查和免疫细胞化学特异性抗体CK19、TPO检测对甲状腺结节术前诊断的价值,及其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1)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3例,于我院行高分辨率超声检查,检查结果提示存在TI-RADS分级4b及以上,结节大小≥5mm的甲状腺结节,且均于我院行手术治疗。(2)术前于我科行高分辨率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4张,分别行细胞学检查及免疫细胞化学标记特异性抗体CK19、TPO检测,手术切除后的甲状腺结节标本行病理学检查。(3)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术前细胞病理学结果以及CK19、TPO抗体表达情况,并分析细胞学检查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抗体检测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术前诊断的价值。采用Medcalc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正态性Z检验,比较各个诊断方式的准确性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纳入的53例患者中,术前细胞学可以明确诊断者29例,其中甲状腺癌者20例,良性病变9例;另有24例不能明确结节性质,这之中倾向恶性15例,可疑良性9例。另外,15例倾向恶性结节结合免疫细胞化学CK19、TPO染色结果显示11例为恶性和4例良性结节,最终诊断结果示9例乳头状癌、1例滤泡癌、4例良性结节和1例术后病理示滤泡细胞增生活跃(因未见恶性细胞,做良性诊断);可疑良性病变9例,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提示5例为良性和4例为恶性,最终诊断结果示5例乳头状癌和4例良性病变。(2)术前高分辨率超声引导下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70.59%、准确性为76.96%。单个免疫细胞化学标记物CK19、TPO诊断甲状腺癌肿的灵敏度分别为88.89%、83.33%,准确性分别为82.68%、81.29%,特异度均为76.47%。细胞学检查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对甲状腺癌术前诊断的灵敏度为97.22%、特异度为94.12%、准确为94.28%,由此可见联合检测较细胞学检查诊断性更好。(3)构建ROC曲线,细胞学检查和免疫细胞化学特异性标记物CK19、TPO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0.827、0.813,术前高分辨率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测与免疫细胞化学标记物CK19、TPO联合标记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4)术前细胞学检查与细胞学检查联合CK19、TPO检测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7,P=0.005)。单独免疫细胞化学标记物CK19、TPO与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高分辨率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免疫细胞化学特异性标记物CK19、TPO检测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效能均优于单一检查且两者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更高,对患者的诊治有较明确的指示作用,可协助治疗决策的制定。

李凤菲[5](2021)在《TI-RADS、Bethesda系统联合BRAF基因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很常见,甲状腺癌是人体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约占全世界恶性肿瘤的2.1%,其中77%发生在女性。及时发现和诊治甲状腺癌对患者实现长期生存十分重要。甲状腺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检查、CT、MRI、ECT等。CT、MRI及ECT等检查因费用昂贵或对人体有副作用等原因,不便用于常规检查。因此,评估常规超声检查、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和BRAF基因检测作为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是十分必要的。目的:通过与病理结果对比,比较TI-RADS、Bethesda系统及BRAF基因突变三种诊断方法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能力,评估三者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进一步探求甲状腺结节术前诊断的最佳方法,以便能够为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处理决策提供信息。材料和方法:本研究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入选甲状腺结节患者792例,共878个甲状腺结节。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检查、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及BRAF基因检测。常规甲状腺超声检查时,收集甲状腺结节大小、位置、边界是否规则、是否钙化、纵横比及邻近淋巴结表现等,然后采用Kwak-TIRADS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分级。常规超声检查完善后,进行经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术,对送检物进行细胞学检查与BRAF基因检测,细胞学检查采用甲状腺细胞学分类—贝塞斯达系统(Bethesda Systerm)对送检组织进行分级。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者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性能。根据最终诊断分别计算TI-RADS、Bethesda系统及BRAF基因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率,绘制三种诊断方法的ROC曲线,对比曲线下面积评估各检查方法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性,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三种检查方法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评估联合诊断性能。结果:878个结节中,最终诊断为良性结节373个,最终诊断恶性结节505个。TI-RADS、Bethesda系统及BRAF基因检测三种诊断方法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如下:TI-RADS:72.1%、96.2%、98.6%、48.2%;Bethesda系统:98.2%、87.9%、97.8%、93.4%;Braf基因突变:91.1%、89.3%、92.0%、89.0%。TI-RADS准确度、曲线下面积为77.2%、0.74(95%CI置信区间:0.70–0.77);Bethesda系统准确度、曲线下面积分别93.4%、0.94(95%CI置信区间0.92-0.95);BRAF基因突变准确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0.8%、0.91(95%CI置信区间0.89-0.92);三者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9(95%CI置信区间0.984-0.995),三者联合显着提高了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预测能力。结论:TI-RADS、Bethesda系统及BRAF基因检测对甲状腺结节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Bethesda系统的敏感性与阴性预测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也高于其他,Bethesda系统可能是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最有效的单独诊断方法。另外三者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高于单独使用一种诊断方法,可能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刘栋,申洪[6](2020)在《基于甲状腺细针穿刺不同制片技术的细胞图像分析对比》文中提出目的定量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滤泡上皮细胞核在传统涂片、膜式液基细胞学、沉降式液基细胞学三种制片方式中的形态差异,为相关人工智能分析提供基础。方法取Thin Prep、Sure Path及普通涂片三种制片方式的甲状腺穿刺细胞学涂片,采集上述三种制片方式的乳头状癌细胞分别为635个、729个、1498个,以及良性滤泡上皮细胞582个、750个、1438个,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测试细胞核相关几何参数及形状参数并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制片方式之间的乳头状癌细胞以及良性滤泡细胞的几何参数(长轴、短轴、平均直径、周长、面积)及形状参数(形状因子PE、椭圆度)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 05);在同一种制片方式中,乳头状癌细胞与良性滤泡上皮的几何参数及形状参数差异也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通过图像分析及量化参数客观比对发现三种制片方式下的乳头状癌细胞较良性滤泡上皮细胞均出现核增大、拉长、不规则;两种类型细胞核体积均在传统涂片最大,沉降式细胞学中最小,细胞核形状变化在沉降式液基制片方式中最大,在传统涂片中最小。

吴连峰[7](202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超声鉴别诊断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研究通过甲状腺良性结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超声图像特征对比,分析其产生原因,综合两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探讨两者超声鉴别征象诊断价值及其局限性,以期为PTC诊断提供客观的超声影像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患有甲状腺结节病人60例(83个结节),均经手术或甲状腺穿刺获得病理证实。以病理诊断为标准,分成两组,甲状腺良性结节组30例和PTC组30例,分别记录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超声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超声观察内容包括结节纵横比(A/T)、边缘、内部结构与回声、钙化各征象及切面最大直径、边界、声晕、血流分布模式等,计算鉴别征象灵敏度、特异度、似然比及诊断正确率。结果:1.PTC与良性结节在A/T≥1、边缘不规则、微钙化、低/极低回声、实性各征象及无声晕、边界模糊不清比较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以A/T≥1特异度最高(95.6%),其阳性似然比也最高(9.57);低/极低回声灵敏度最高(92.1%),其阴性似然比最低(0.12);边缘不规则诊断正确率最高(88.0%)。2.二维超声显示观察病例PTC切面最大直径平均水平低于良性结节,两组病例比较具有差异(P<0.01)。3.彩色多普勒显示观察病例PTC与良性结节血流分布模式比较具有差异(P<0.01),PTC血流分布模式以Ⅱ、Ⅰ型居多。4.两组病例TI-RADS分级比较具有差异(P<0.01),良性结节多为4a及以下级别,PTC多为4c及以上级别,两者在4b级有交叉重叠。5.实验室检查显示两组病例TSH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PTC的TSH平均水平高于良性结节。6.临床统计资料显示,两组病例性别年龄分布无差异(P>0.05),良性结节与PTC发病年龄均以45岁以上居多,性别女性多于男性。结论:1.与其他2种征象实性、低/极低回声相比,结节A/T≥1、边缘不规则、微钙化3种超声鉴别征象特异度、阳性似然比较高,有助于PTC确诊。2.结节边界、声晕诊断正确率低于其它超声征象。3.微小乳头状癌(PTMC)具有较高的发病率。4.PTC内部多表现为乏血供状态。5.超声TI-RADS分级4b级结节存在良恶性结节交叉重叠现象。6.PTC TSH水平高于良性结节,推测TSH升高可能与PTC有关。7.临床资料显示,甲状腺结节病变多见于女性,好发年龄为45岁以上。

冯洪雨[8](2020)在《代谢综合征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与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 TC)的发生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本研究旨在探讨代谢综合征在甲状腺癌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与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发病及进展的相关性,以期早期治疗和预防甲状腺癌。方法收集2018年09月到2019年09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腺体外科行甲状腺手术的病人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的术后病理报告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选择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收集患者临床病例数据,登记到Excel表格,将收集整理完毕的数据转入到SPSS23.0软件中进行分析。因为研究中涉及的计量资料是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故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的方式对患者计量资料进行描述,采用例数(百分比)的方式对患者的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秩和检验的方法进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运用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与甲状腺癌发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此次研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了376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病例资料,中位年龄为50.5岁(38.0岁~59.0岁)包括男性94例(25.0%),女性282例(75.0%)。恶性组患者与良性组患者以不同的性别来进行比较,结果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恶性组年龄水平显着小于良性组(P<0.05);2不同组别合并代谢异常相关因素的患者数量及所占比例:合并糖尿病患者例数及所占比例分别为:恶性组:32例,16.5%;良性组:15例,8.2%;合并肥胖的患者数量及所占比例分别为:恶性组:56例28.9%;良性组:28例,15.4%;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数量及所占比例:恶性组:70例,36.1%,良性组47例,25.8%;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数量及所占比例:恶性组:44例,22.7%;良性组:22例,12.1%;四组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与甲状腺癌的发病呈正相关(P<0.05),其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分别为(1.914、1.123~3.262,2.438、1.428~4.163,2.255、1.123~4.526)。年龄与甲状腺癌的发病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OR值及95%CI为(0.956、0.938~0.974);4本次研究共纳入甲状腺癌病例194例,淋巴结转移组79人,其中患MS者25人,发病比例为31.6%,无淋巴结转移组115人,其中患MS者19人,发病比例为16.5%;淋巴结转移组的MS的发病比例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代谢综合征当中的部分组分,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与甲状腺癌的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是甲状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且合并MS的甲状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性高。2恶性组的年龄水平明显低于良性组,年龄与甲状腺癌的发生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图1幅;表8个;参163篇。

周新杰[9](2020)在《能谱CT与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价值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甲状腺结节的能谱CT数据以及超声声像图进行观察、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能谱CT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应用价值,并与超声结果对比分析。方法:本研究选择本院行超声检查有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在无禁忌症的前提下行能谱CT增强检查,所有结节均经病理证实。选定33例患者共57个结节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将结节分为良性组(共33个)和恶性组(共24个)。通过GSI viewer软件对两组甲状腺结节进行分析,在最佳单能量图像上对甲状腺结节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记录结节形态、边界以及有无微钙化情况;分别测量甲状腺结节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的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水浓度(WC)及钙浓度(CC),对两组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声像图进行观察、分析,记录结节的形态、边界、有无微钙化以及有无血流信号情况。对能谱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对能谱形态特征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单元格期望值≥5)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元格期望值<5时),对超声声像图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单元格期望值≥5)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元格期望值<5)。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ROC下面积(AUC)来确定其诊断效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7个甲状腺结节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结节33个,恶性结节24个。对甲状腺结节的能谱CT形态特征分析,良性组中形态规则的有28个、边界清的有16个、无微钙化的有26个;恶性组中形态不规则的有12个、边界不清的有21个、有微钙化的有12个。两组在形态特征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能谱CT根据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分别为50%、87.5%,特异度分别为84.8%、48.5%,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4、0.680,P<0.05,说明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对恶性结节有一定诊断意义,而结节有微钙化灶的AUC显示其诊断效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结节平扫期碘浓度(IC)、平扫期能谱曲线斜率(λHU)、平扫期钙浓度(CC)在良性组分别为6.36(3.71,11.99)×100 ug/cm3、0.75(0.44,1.42)、8.19(5.23,16.75)mg/cm3,在恶性组分别为3.26(1.12,4.98)×100ug/cm3、0.36(0.12,0.59)、4.59(1.43,6.85)mg/cm3,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期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碘浓度(IC)、钙浓度(CC)、能谱曲线斜率(λHU)的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5.4×100 ug/cm3、7.7mg/cm3、0.636,敏感度分别为60.6%、57.6%、57.6%,特异度分别为87.5%、87.5%、87.5%,AUC分别为0.759、0.751、0.764。其余能谱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声像图中甲状腺结节的形态、边界、有无微钙化在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有微钙化为判断标准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分别是66.7%、66.7%、69.7%,特异度分别是87.9%、75.8%、75.0%,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73、0.712、0.723。超声声像图中甲状腺结节有无血流信号在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与超声对比分析中,超声诊断恶性结节的AUC均高于能谱CT平扫期碘浓度、钙浓度、能谱曲线斜率;能谱CT平扫期碘浓度、钙浓度、能谱曲线斜率的最佳诊断阈值对超声误诊结节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超声误诊的2个恶性结节,按照能谱CT平扫期碘浓度、钙浓度、能谱曲线斜率的最佳诊断阈值均诊断为恶性;能谱CT平扫期钙浓度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AUC高于超声中微钙化,但其敏感度低于超声;能谱CT平扫期钙浓度的最佳诊断阈值对超声表现无微钙化的甲状腺结节进行评估,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能谱CT平扫期钙浓度评估的恶性结节在恶性组中比例较大。结论:能谱CT与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均具有一定价值。能谱CT形态学特征、平扫期碘浓度(IC)、平扫期钙浓度(CC)和平扫期能谱曲线斜率(λHU)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组之间显着不同,有助于提高鉴别的准确率。能谱CT与超声对比分析中,超声诊断恶性结节的AUC高于能谱CT平扫期碘浓度、钙浓度、能谱曲线斜率;能谱CT平扫期碘浓度、钙浓度、能谱曲线斜率的最佳诊断阈值对超声误诊结节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能谱CT平扫期钙浓度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AUC高于超声的微钙化,但其敏感度低于超声;能谱CT平扫期钙浓度对超声表现无微钙化的结节有一定提示作用。因此,甲状腺结节在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能谱CT可以提供除超声声像图特征以外的一些定量参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有一定指导意义,从而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真实客观影像学依据。

牛佳慧[10](2020)在《青海地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血小板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青海地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血小板平均容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分期、病灶大小及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行甲状腺结节并取得明确病理诊断的患者共1228例,其中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2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600例。比较两组的MPV、PDW及大血小板比率(large platelet ratio,P-LCR)的差异,根据ROC曲线确定血小板参数判断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区间将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分组,并分析在不同截断值范围MPV、PDW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MPV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PDW较甲状腺良性肿瘤组明显降低(P<0.001)。而两组的P-LCR无明显差异(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MPV与PDW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最佳截断值,联合MPV和PDW的AUC为0.777(敏感度和特异度为57.5%和87.6%)。根据最佳截断值分组后,低MPV组相比高MPV组在TNM分期中出现Ⅰ期及出现肿瘤直径>1cm可能更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MPV水平较甲状腺良性肿瘤组明显升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组PDW较甲状腺良性肿瘤组明显降低。考虑MPV、PDW对鉴别甲状腺结节的性质有提示价值。联合MPV和PDW后的AUC值可达到0.777,特异性可达到0.876。说明联合使用二者这表判断可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检出率。高于MPV截断值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分期更晚、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可能性更高,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决策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

二、甲状腺乳头状癌癌细胞核变化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状腺乳头状癌癌细胞核变化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引导FNAC联合FNA-Tg测定对D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FNA-Tg 测定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2)COX-2和NCOA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COX-2和NCOA5在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超声影像学资料
        1.3 病理学资料
        1.4 实验方法及试剂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关系
        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2.3 CD31 在癌组织中新生血管阳性率与NCOA5、COX-2、BRAF~(V600E)阳性率一致性分析
        2.4 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甲状腺结节性质判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超声影像学资料
        1.3 病理学资料
        1.4 实验方法及试剂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指标单因素分析
        2.2 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程度指标多因素回归分析
        2.3 细胞学核特征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阳性预测值
        2.4 细胞蜡块与术后组织病理一致性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甲状腺肿瘤微环境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双模态超声联合bFGF表达、BRAF V600E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评价中的应用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甲状腺乳头状癌局部侵袭性与双模态超声的相关性分析及 SWE 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应用价值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技术路线图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双模态超声的相关性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双模态超声联合bFGF、BRAF V600E突变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的评估价值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bFGF 表达与BRAF V600E 突变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4)超声引导细针穿刺细胞学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标志物检测在甲状腺结节术前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3 主要实验试剂、仪器和设备
    2.4 实验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3.实验结果
    3.1 免疫组化结果判读
    3.2 细胞学诊断联合免疫细胞化学与术后病理比较
    3.3 免疫细胞化学及其联合细胞学检查对术前甲状腺癌诊断的意义
4.讨论
    4.1 甲状腺结节的分类与概述
    4.2 甲状腺结节的辅助诊治手段
    4.3 细针穿刺细胞学的操作方法和报告系统
    4.4 免疫组化抗体的发展及应用
    4.5 本研究结果分析
5.全文结论
6.论文创新性与局限性
7.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甲状腺结节的分子检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TI-RADS、Bethesda系统联合BRAF基因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仪器与方法
    3.统计方法
结果
    1.研究人群的基本特征
    2.TI-RADS、Bethesda 系统及 BRAF 基因突变的诊断效能
    3.各诊断方法联合诊断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诊断性能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检查技术在甲状腺结节检查中的研究进展
    1.常规超声中甲状腺结节特征性表现的诊断意义
    2.超声造影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超声弹性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4.超微血管显像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
    5.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技术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甲状腺细针穿刺不同制片技术的细胞图像分析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涂片制备、细胞采集
        1.2.2 几何参数测量、形状参数计算及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形态结构
    2.2 定量测试分析
        2.2.1 同一类型细胞在不同制片方式中参数比较
        2.2.2 同一制片方式不同类型细胞参数比较
3 讨论

(7)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超声鉴别诊断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超声诊断标准
        1.2.2 甲状腺穿刺细胞学诊断分类
        1.3 病例选择标准
        1.3.1 病例纳入标准
        1.3.2 病例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调查统计
        2.2 对拟纳入病例患者行甲状腺超声检查
        2.2.1 仪器
        2.2.2 超声检查方法
        2.2.3 US-FNAC检查方法
        2.3 观察指标
    3.统计学处理方法
结果
    1.病理结果
    2.良性结节组与PTC组两组病例性别分布比较
    3.良性结节组与PTC组两组病例年龄分布比较
    4.良性结节组与PTC组两组病例甲状腺激素及抗体结果比较
    5.良性结节组与PTC组两组病例结节最大直径分析比较
    6.良性结节组与PTC组两组病例各种二维超声征象分析比较
    7.良性结节组与PTC组两组病例超声血流分布模式比较
    8.良性结节组与PTC组两组病例超声分级比较
    9.二维超声征象对于PTC的诊断价值分析
讨论
    1.甲状腺良性结节与PTC临床资料、实验室甲状腺功能检查对比分析
    2.甲状腺良性结节与PTC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2.1 结节切面最大直径
        2.2 结节纵横比(A/T)
        2.3 结节边缘与边界
        2.4 结节内部回声及内部结构
        2.5 结节内部钙化
        2.6 结节声晕
        2.7 结节血流分布模式
    3.关于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活检(US-FNAC)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代谢综合征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诊断标准
        1.1.5 观察指标
        1.1.6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年龄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1.2.2 性别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1.2.3 肥胖、MS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1.2.4 空腹血糖、糖尿病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1.2.5 血脂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1.2.6 血压、高血压病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1.2.7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
        1.2.8 MS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1.3 讨论
        1.3.1 性别、年龄与甲状腺癌发病的关系
        1.3.2 肥胖与甲状腺癌发病的关系
        1.3.3 糖尿病与甲状腺癌发病的关系
        1.3.4 高血压与甲状腺癌发病的关系
        1.3.5 血脂与甲状腺癌发病的关系
        1.3.6 MS与甲状腺癌发病的关系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甲状腺癌的研究进展
    2.1 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
    2.2 甲状腺癌的病理分型
        2.2.1 甲状腺乳头状癌
        2.2.2 甲状腺滤泡状癌
        2.2.3 甲状腺髓样癌
        2.2.4 甲状腺未分化癌
    2.3 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的原因
        2.3.1 电离辐射
        2.3.2 碘摄入量
        2.3.3 性别
        2.3.4 环境污染
        2.3.5 文化水平
        2.3.6 肥胖
        2.3.7 甲状腺良性疾病
        2.3.8 居民健康意识的影响
        2.3.9 种族和民族
        2.3.10 医师的态度
        2.3.11 经济和法律问题
        2.3.12 医保系统的影响
        2.3.13 过度诊断
    2.4 甲状腺癌的检查方法
        2.4.1 影像学检查
        2.4.2 实验室检查
        2.4.3 病理诊断
        2.4.4 分子诊断
    2.5 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
        2.5.1 常规手术治疗
        2.5.2 放射性碘治疗
        2.5.3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
        2.5.4 分子靶向治疗
        2.5.5 腔镜手术及机器人手术
        2.5.6 放疗及化疗
    2.6 结语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9)能谱CT与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价值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能谱CT与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文章

(10)青海地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血小板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1.1 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研究
    1.2 甲状腺癌的常规检测方式
    1.3 血小板相关参数与癌症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1.4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及流程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3.2 两组研究对象间MPV、PDW、P-LCR比较
    3.3 MPV、PDW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ROC曲线分析
    3.4 高MPV组和低MPV组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3.5 高PDW组和低PDW组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甲状腺癌
    4.2 血小板与癌症相关分子机制
    4.3 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分界值
    4.4 本研究观点及不足之处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文献综述 血小板相关参数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 血小板与恶性肿瘤的病理机制
    2 血小板参数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
    3 小结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四、甲状腺乳头状癌癌细胞核变化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引导FNAC联合FNA-Tg测定对D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D]. 林又佳.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COX-2和NCOA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研究[D]. 李军.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双模态超声联合bFGF表达、BRAF V600E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评价中的应用及相关性研究[D]. 贾志莺.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4]超声引导细针穿刺细胞学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标志物检测在甲状腺结节术前诊断中的价值[D]. 张思琦.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TI-RADS、Bethesda系统联合BRAF基因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D]. 李凤菲.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6]基于甲状腺细针穿刺不同制片技术的细胞图像分析对比[J]. 刘栋,申洪.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07)
  • [7]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超声鉴别诊断特征分析[D]. 吴连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代谢综合征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研究[D]. 冯洪雨.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9]能谱CT与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价值的对比研究[D]. 周新杰.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10]青海地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血小板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研究[D]. 牛佳慧. 青海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核改变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