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进的动态乘数──加速数模型稳定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一琴[1](2019)在《西北五省经济增长与旅游发展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西北五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组成部分,迎来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前机遇。这一地区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多样,同时融合了多民族文化,又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古迹,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明确旅游与经济关系,积极利用西北地区旅游资源,促进区域经济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在当前的国家政策与国际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西北五省的经济增长水平与旅游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旅游经济效应理论、耦合度协调理论等对二者关系进行理论分析。接着通过介绍西北五省旅游与经济的现状与近年发展,分析了现实情况中二者的关联。随后,本文利用近20来年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以及五省整体的GDP和旅游总收入两个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后建立了五省的VAR模型,进一步经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得出变量间的影响作用机理,发现地区经济水平对西北五省的旅游发展都有非常显着的拉动作用,而对于绝大部分西北省份,旅游产业在不同的时期内对经济也有一定推动作用。最后,本文针对研究中分析出的问题,对西北五省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旅游投入;(2)加快旅游结构转型与产品升级;(3)在特出品牌特色与倡导文旅融合的基础上加强宣传;(4)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并完善旅游制度管理。
王祥兵[2](2018)在《连续时间的IS-LM模型稳定性与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现代经济学标准假设下,构建连续时间的动态IS-LM模型,对IS-LM模型的动态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和仿真分析,揭示了连续时间IS-LM系统动态演化的特征、条件及系统均衡点拓扑结构。研究表明:IS-LM动态系统在周期振荡条件下具有稳定的焦点、不稳定焦点和中心点等三类均衡点,系统均衡有稳定焦点均衡、不稳定的焦点均衡和中心点均衡三类;当IS-LM动态系统满足非周期振荡条件时,其均衡点有稳定的节点、不稳定节点、鞍点、星型节点四类,系统均衡有稳定的节点均衡、不稳定的节点均衡、鞍点均衡三类,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严惠云[3](2017)在《非线性经济模型的动力学行为研究》文中指出经济波动是存在于任何经济形态下的一种经济走向特征,其理论的探讨可以为经济波动机制的研究及预测经济发展前景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长期以来受到经济学家们的青睐。自古典经济周期模型的研究以来,线性经济计量模型逐渐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经济波动的主流模型。近些年来随着非线性方法的发展,经济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特征已被证实,非线性经济模型的研究开始受到关注。遗憾的是,目前已有的非线性经济模型还比较单一,非线性经济模型丰富的动力学行为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结合Goodwin消费函数和Puu投资函数,建立了新的非线性经济模型,研究了经济模型的分岔、首次穿越等动力学行为。论文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研究非线性经济周期模型的稳定性和分岔现象,分析了经济模型的波动机制。首先,基于Goodwin消费函数和Puu投资函数,结合中国宏观经济历史数据,建立了新的确定性经济周期模型和随机激励的经济周期模型。其次,基于随机平均法和统一色噪声近似原理,利用最大Lyapunov指数和系统响应的平稳概率密度函数研究了模型参数和外激励噪声对经济周期模型的稳定性和分岔行为的影响。最后,比较分析了确定性与随机模型动力学行为的异同及原因。研究结果发现:边际消费率对经济周期模型的稳定性和分岔有显着影响;噪声强度的改变会引导周期噪声激励的经济周期模型进入稳定状态。相对于确定性经济周期模型和周期噪声激励的经济周期模型,色噪声激励的经济周期模型的动力学行为要复杂的多。数值计算结果显示:随着边际消费率、噪声强度和噪声自相关时间的变化,色噪声激励经济周期模型会发生倍周期D-分岔与多次P-分岔。2.研究了色噪声激励下非线性经济周期模型的首次穿越问题,揭示了色噪声激励下经济周期模型可靠性的演化规律。首先,利用一维扩散过程的边界类别法确定了色噪声激励下经济周期模型的边界。其次,通过求解BK方程和GP方程,获得了模型的可靠性函数、可靠性密度函数与首次穿越时间。最后,应用数值模拟得到了如下结论:在固定噪声自相关时间和噪声强度的情况下,可靠性函数、可靠性密度函数与首次穿越时间不是边际消费率的单调函数,经济模型的可靠性会随着边际消费率的增大出现波动现象。3.分析了非线性对外投资经济增长模型的稳定性与分岔现象,研究了对外投资对经济模型波动的影响。首先,根据Puu-Goodwin经济周期模型构建了单边和双边对外投资经济增长模型。接着,应用特征根法研究了确定性模型的稳定性。最后,分析了非内共振和内共振情况下随机模型的P-分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投资双方经济状况的差异和外激励噪声均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显着影响。当两个国家的经济状况相差较小时,双方在对外投资活动中的收益均相对较稳定;反之,则投资双方在对外投资活动中的收益增长不稳定。通过分析比较单边和双边对外投资模型可以发现,双边对外投资模式更有利于参与对外投资国家经济发展的平稳增长。在单边对外投资模式下,投资方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更容易受到被投资方的影响。4.研究了协议与合作关系对双边对外投资演化博弈经济模型稳定性的影响。一方面,通过分析复制动态方程符号的变化条件,得到了对外投资活动中投资博弈各主体的稳定性决策。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双边对外投资演化博弈模型矩阵的行列式和迹,研究了博弈群体投资决策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互惠互利合作预期下,无论初始条件如何,投资双方最终会进入到“合作”的演化状态。合理的投资合作协议能够约束投资双方的行为,对投资过程的最终演化状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秦宇[4](2016)在《政府支出内生化的四部门乘数——加速数模型——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文中指出本文对于萨缪尔森(Samuelson)乘数——加速数模型进行了政府支出内生化的修改,将政府支出G区分为政府固有投资Gt0和政府预期投资Gte,而预期投资又会受到前期经济走势的影响,进而将政府支出内生化于乘数——加速数模型中。并利用中国数据对修改后的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政府一次性支出对于中国经济影响程度有限,而持续性支出则可以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持续性的影响。(2)当我国经济运行于合理区间时,政府支出对经济的影响不如经济运行偏离稳定时显着,从侧面印证政府干预对经济运行纠偏的重要性。
刘放[5](2015)在《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大量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投入到国有企业的改组过程中。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国外资本等非国有资本的联合,促进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以混合所有制为代表的多元化产权制度逐步取代了原来的单一公有制产权制度。这一方面表现为国有企业积极与外资、港澳台资企业开展合作,一方面表现为国家资产、集体资产与私人资产相互渗透联合,有力地推动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格局的大发展。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积极引导和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已成为我国企业制度发展的历史必然。混合所有制企业如何通过统筹规划,采用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切实保障多元化股东的权利和利益,防止在混合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及投资过程中通过模糊产权关系来损害国有产权的合法权益,是当前混合所有制企业研究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目前关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研究基本上没有涉及到其投资行为及其投资效率领域,而混合所有制企业自身的投资效率最终将对多元化股东权益的实现,尤其是对国有股权权益的实现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探讨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投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对促进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未来发展、正确引导其资本流向、加强其资本实际利用效率提供参考。首先,本文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投资支出特征以及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文章分别从基本特征、行业特征、大股东特征以及规模特征等角度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支出——包括长期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样本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投资支出及其不同的投资支出类别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进一步,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探讨了影响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的因素。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宏观影响因素又分为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和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其中,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政策因素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微观影响因素又分为公司治理、融资途径、资产特性以及产品市场等。其中,公司治理因素包括股东治理(大股东控制、股权制衡程度、国有股权比例、流通股比例)、董事会及管理层(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规模、董事长持股比例、管理层薪酬、管理层持股比例)和监事会等;融资途径因素包括内部融资、股权融资、长期债权融资和短期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因素包括资产流动性、现金持有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利润分配现金流等;产品市场因素包括产品市场经营风险、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多元化投资等。其次,本文对宏观经济波动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进行了度量,对宏观经济波动与宏观经济环境变量和宏观经济政策变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本文随后对宏观经济波动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般性分析,即: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对宏观经济发展预期、企业经营成本、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来实现,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则主要通过对企业的投资成本、投资收益和未来预期的影响来实现。本文简要分析了实物期权理论与企业投资决策基本特征的关联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两个企业投资决策模型。其一是将宏观经济波动因素、税收因素和财政补贴因素纳入研究框架,建立了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企业投资决策模型,并运用静态数值模拟方法重点探讨了宏观经济波动对投资项目必要收益率、期望收益率、收益波动率及其未来折旧折现率的影响和如何通过这些因素的传导机制实现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其二是在宏观经济波动的企业投资决策模型的基础上,将经济危机预期纳入研究框架,建立了基于经济危机预期的企业投资决策模型,并运用静态数值模拟方法重点研究了经济危机预期发生频率及其影响程度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再次,本文构建了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评价模型并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综合考虑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特性以及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本文在Richardson (2006)的投资决策模型的基础上,将国有股权比例纳入研究框架,建立了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决策模型,但该模型结构随着时间变化表现出显着差异。进一步,本文将宏观经济波动因子纳入研究框架,建立了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评价模型。考虑到宏观经济因素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影响机制的差异,本文进一步将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评价模型分为加数模型和乘数模型两种形式,并分别对它们进行了回归估计。根据检验结果,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评价加数模型和乘数模型都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根据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评价模型的计算结果,本文从行业特征、规模特征、大股东特征以及区域特征等角度对混合所有制投资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样本类别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投资效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根据不同混合所有制企业样本投资效率所表现出的差异性,本文进一步从行业因素、规模因素、大股东特征以及地域因素等角度,采用虚拟变量法和分组回归法对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评价加数模型和乘数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大多数混合所有制企业样本的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评价加数模型和乘数模型的模型结构都随着行业、经营规模、大股东特征以及地域因素的变化而表现出显着的差异性。最后,本文对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从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与宏观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与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和宏观经济政策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不显着。在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与公司治理、融资途径、资产特性以及产品市场等微观影响因素的测度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的微观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司治理、融资途径、资产特性以及产品市场等微观影响因素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投资效率都存在显着性影响。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降低大股东控制程度、提高流通股比例、扩大独立董事规模、提升管理层薪酬水平以及增大监事会规模有助于提升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从融资途径的角度看,提高内部融资和股权融资规模、降低短期债权融资规模有助于提升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从资产特性的角度来看,降低流动资产比例和营运资金规模、提高经营活动现金流水平和股利分配比例有助于提升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在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融资规划管理、优化资产特性、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营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等提升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的建议。
王子博[6](2015)在《通货膨胀、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运行 ——理论、方法及实证》文中研究表明使用规范分析与实证检验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视角,基于潜在经济变量描述的宏观经济运行的本质特征与规律,分别研究通货膨胀、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对宏观金融问题的研究范式进行初步探索。从理论创新角度看,试图提出包括潜在经济变量体系的界定、经济含义及估算的方法论,奠定宏观经济运行相关研究的基础;尝试推导“总需求—通货膨胀—总供给”动态理论分析框架,揭示通货膨胀与宏观经济运行的一般关系;讨论国际合作与“整体化”研究的思想、前提要件及实现方法,力图形成研究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运行关系的理论逻辑。从实证发现角度看,推断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趋势(或路径),预测中国宏观经济走势,讨论金砖国家经济波动的特点及一体化趋势;分析中国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的变迁,测算中国适度的通货膨胀区间和目标通货膨胀率,为理论分析提供经验证据;识别并分析自发性的国际资本流动冲击与金砖国家整体和个体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检验冲击的有效性及通过国际合作形式进行“整体化”研究的经济意义。此外,提出对中国宏观调控与对外发展的政策启示。
张力民[7](2014)在《金融支持新疆农业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分析及应对策略》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在国际经济运行趋势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难以充分获取,资金来源成为新疆农业产业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金融支持是新疆农业产业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力量。然而,新疆农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灾害频发但农业保险缺失,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信贷资金紧缺,农产品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但价格波动剧烈等矛盾均表明新疆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的严重缺位。本文以“金融支持新疆农业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分析及应对策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金融支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分析,结合新疆农业产业发展实践,探寻新疆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内生不确定性的来源、特征与分类,以及在金融支持条件下,两者相互作用而导致不确定性因素聚集的机理、根源,为能够有效规避其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找出适宜的方法及规避策略。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挖掘了本文研究的理论与应用意义。在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与评价的基础上,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思路。通过对研究目标的确立,拟定出了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最后归纳出本文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的界定”。本章通过对金融支持、农业产业以及不确定性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介绍,界定了本文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研究视域:金融支持农业产业是指在国家宏观调控和严格监管的前提下,通过政府、金融机构(正规和非正规)与投资主体提供各类资金,发挥政府政策调控作用与市场机制,进行直接或间接地配置金融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产业组织发展的金融需求。不确定性是指由状态空间已知的不确定性微观个案事件组成的非稳定的概率值属性的宏观群事件具有的奈特不确定性特征,即不确定性是一种并不存在概率分布的状态,或者说无法用概率来度量。由于对不确定性的规避必然涉及制度设置,因而本章最后对制度及制度变迁的一般性理论做出相应的介绍。第三章“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稳定性与不确定性数理经济的分析”。本章通过对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两部门经济投资加速数模型稳定性的演绎推理,分析宏观经济系统中金融支持产业发展过程中稳定性的约束条件。通过对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两部门经济要素动态时间路径模型运用线性简化、相位图的方法找到其要素鞍点均衡条件,论证了模型及其参数的不确定性及来源问题,从而证明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具有不确定性特征。第四章“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不确定性的一般理论分析”。本章通过前文有关制度及制度变迁所引发的不确定性分析、讨论,进而分析经济系统与金融行业的不确定性,对金融风险分析范式与产业发展实践的差异进行剖析,说明风险分析方法在经济实践中的应用导致产业发展陷入更大的不确定性。第五章“金融支持新疆农业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分析”。本章首先对新疆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新疆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弱质性、弱势性、组织结构模式、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展开分析,归纳出金融支持新疆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分析新疆农村金融制度、金融体系、运行机制、农村资产证券化过程及非正规性金融等所蕴含的不确定性导致其金融支持新疆农业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第六章“博弈论视角下金融支持新疆农业产业发展不确定性规避策略”。通过前四章的论证、分析,说明新疆农业产业发展需要金融支持,但需要规避不确定性以保证其有序发展。本章在博弈论视角下,分析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创建及利益联结三方博弈模型的构建,并通过三方合作过程中三阶段动态博弈分析,探寻有效规避金融支持新疆农业产业发展不确定性的策略。第七章“金融支持新疆农业产业发展不确定性规避政策选择及思考”。本章针对本文分析金融支持新疆农业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提出了可规避的若干政策建议及思考。政策建议部分,如农业产业发展金融服务模式的选择,推进新疆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新疆农业产业新型主体组织化发展路径,创新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等。由于金融支持新疆农业产业发展具有动态性与系统性特征,本文在最后提出若干思考性议题,如:如何完善体系建设,转变各类金融主体支持的重点;发展农村征信建设,完善农业产业发展担保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龙头企业及农户等农业产业新型主体组织化发展路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路径,创新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等方面。期望新疆农业产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规避因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危害。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是:第一,本文将“不确定性”分析引入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相互用作的关系之中,并应用到新疆农业产业具体的实践中,有助于区分“风险”与“不确定性”具体的应用范畴,纠正了术语上的谬误,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尝试性的分析范式。第二,本文做出金融资本作用于实体产业经济过程中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数理经济分析,拓展了新古典经济学索洛模型的变量个数,并试图对其参数的约束条件从齐次性向非齐次性扩展,有助于模型对经济实践的解释力及适用性。第三,本文在论文准备的前期调研过程中,努力尝试运用不确定性的分析理念运用于金融支持新疆农业产业的发展分析,并形成相关的调研报告。尤其是当前新疆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及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过程中,为新疆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具有理论的指导意义并获得自治区党委农办领导的批示。
方春晖[8](2014)在《新疆宏观经济稳定性分析——基于萨缪尔森成数加速数模型》文中研究指明在控制论思想的框架下,利用萨缪尔森乘数加速数模型分析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宏观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其计算结果说明:新疆的经济总体上有了很大发展和长足进步,但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稳定性有所不足,新疆的宏观经济系统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新疆的经济要想取得更高效、更健康的发展,就要尽量使经济系统处于一个稳定的发展状态中。对于不稳定的经济系统,必须先寻找出影响因素,明确经济系统各环节的发展方向,即通过调整经济系统环节本身来改善系统品质;提供经济政策的设计方法,即通过调整经济政策来改善系统品质。
何垚[9](2014)在《乘数——加速数模型的改进和稳定性分析》文中指出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是乘数——加速数模型的核心所在,我们主要是通过它们两来分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利用状态空间法对改进的宏观经济系统:动态乘数—加速数模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该模型渐近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严君[10](2010)在《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周期波动及其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后,广东省的经济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其经济周期波动也相应地形成了新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广东省改革开放后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从而使体制变革与政策调整更加符合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律,提高经济增长的总体效率,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借助于各种定量方法测度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的波动情况,根据测度结果,将其划分成五个周期,并分析了各个周期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省经济波动模式近年来从“大起大落”变为“小起小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广东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所提高。由于经济周期波动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内外因素两个方面研究了广东省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成机制。在内部因素方面,本文从消费、投资、各产业增加值、就业、财政收支等方面,借助相关系数、联立方程模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第二产业波动和投资波动对广东省经济波动的影响作用较其他因素大。在外部因素方面,本文借助于VAR模型,从粤港贸易往来和香港对广东的直接投资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粤港经济往来的加强,香港对广东出口的波动和香港对广东的直接投资的波动对广东省GDP波动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本文为广东省经济实现稳定高效的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二、改进的动态乘数──加速数模型稳定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进的动态乘数──加速数模型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西北五省经济增长与旅游发展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问题与目的 |
1.3.1 研究问题 |
1.3.2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外研究 |
2.1.2 国内研究 |
2.1.3 研究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区域经济相关理论 |
2.2.2 旅游经济效应相关理论 |
2.2.3 耦合协调度理论 |
2.3 区域旅游与经济相关性的理论分析 |
2.3.1 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2.3.2 区域经济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西北五省区域经济与旅游发展现状 |
3.1 西北五省经济旅游发展状况分省概述 |
3.1.1 陕西省经济与旅游发展概况 |
3.1.2 甘肃省经济与旅游发展概况 |
3.1.3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与旅游发展概况 |
3.1.4 青海省经济与旅游发展概况 |
3.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与旅游发展概况 |
3.2 西北五省整体区域经济与旅游发展概述 |
第4章 西北五省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实证分析 |
4.1 研究设计与变量 |
4.1.1 实证研究思路 |
4.1.2 模型方法 |
4.1.3 指标选取 |
4.1.4 数据选取 |
4.2 五省区实证分析过程 |
4.2.1 陕西省实证分析 |
4.2.2 甘肃省数据实证分析 |
4.2.3 宁夏回族自治区数据实证分析 |
4.2.4 青海省数据实证分析 |
4.2.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数据实证分析 |
4.2.6 西北五省整体数据实证分析 |
4.3 实证研究结论 |
第5章 政策建议与结论 |
5.1 研究启示 |
5.2 政策建议 |
5.2.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旅游投入 |
5.2.2 加快旅游结构转型与产品升级 |
5.2.3 在突出品牌特色与倡导文旅融合的基础上加强宣传 |
5.2.4 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并完善旅游制度管理 |
5.3 结论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连续时间的IS-LM模型稳定性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相关研究 |
连续时间的IS-LM动态模型建立 |
连续时间IS-LM模型稳定性分析 |
连续时间IS-LM模型系统的运动特征分析 |
1、连续时间的IS-LM动态模型状态空间特征根分析 |
2、连续时间的IS-LM模型的求解及其运动特征分析 |
仿真分析 |
1、仿真参数设置与数据说明 |
2、系统渐近稳定条件的仿真分析 |
3、系统振荡条件的仿真分析 |
结束语 |
(3)非线性经济模型的动力学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1.3 基础理论知识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2 Puu-Goodwin经济周期模型的参数估计与实证分析 |
2.1 模型参数的估计 |
2.1.1 边际消费率估计 |
2.1.2 投资乘数估计 |
2.2 模型的动力学行为分析 |
2.2.1 微分方程模型的建立 |
2.2.2 确定性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
2.2.3 周期噪声激励下经济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色噪声激励下非线性经济周期模型的分岔分析与首次穿越研究 |
3.1 色噪声激励模型的建立与近似 |
3.1.1 模型的建立 |
3.1.2 色噪声模型的等效白化 |
3.1.3 白化模型的等效非线性近似 |
3.2 模型的D-分岔分析 |
3.2.1 最大Lyapunov指数的计算 |
3.2.2 经济系统的D-分岔分析 |
3.3 模型的P-分岔分析 |
3.4 首次穿越分析 |
3.4.1 BK方程与GP方程 |
3.4.2 定量边界条件与首次穿越时间的计算 |
3.4.3 数值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4 单边对外投资经济增长模型的稳定性与分岔分析 |
4.1 模型的建立 |
4.2 确定性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
4.3 随机模型的近似平稳解 |
4.3.1 FPK方程及其平稳解的存在性 |
4.3.2 FPK方程的等效近似平稳解 |
4.4 非共振情形下随机模型的P-分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双边对外投资经济增长模型的稳定性与分岔分析 |
5.1 模型的建立 |
5.2 确定性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
5.3 随机模型的近似平稳解 |
5.3.1 FPK方程及其平稳解的存在性 |
5.3.2 FPK方程的等效近似平稳解 |
5.4 内共振情形下随机模型的P-分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双边对外投资演化博弈经济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
6.1 模型的建立 |
6.2 模型的演化稳定性分析 |
6.2.1 博弈主体一方的稳定性分析 |
6.2.2 博弈群体的稳定性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4)政府支出内生化的四部门乘数——加速数模型——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Samuelson乘数———加速数理论 |
三、政府支出内生化的四部门模型 |
四、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讨论 |
( 一) 经济处于合理区间状况分析 |
( 二) 经济处于过热区间状况分析 |
( 三) 经济处于萧条区间状况分析 |
五、结论与展望 |
( 一) 结论 |
( 二) 研究问题与不足 |
(5)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创新点 |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混合所有制企业 |
2.1.1 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内涵及其形式 |
2.1.2 中国混合所有制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
2.2 投资效率 |
2.2.1 企业投资理论 |
2.2.2 投资效率理论 |
2.3 实物期权 |
2.3.1 期权理论 |
2.3.2 实物期权理论 |
2.4 企业投资效率评价方法 |
本章小结 |
3 中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3.1 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支出特征分析 |
3.1.1 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支出的基本特征 |
3.1.2 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支出的行业特征 |
3.1.3 大股东控制与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支出 |
3.1.4 不同规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投资支出 |
3.2 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宏观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 |
3.2.2 宏观经济政策因素 |
3.3 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微观影响因素分析 |
3.3.1 公司治理 |
3.3.2 融资途径 |
3.3.3 股权融资 |
3.3.4 产品市场 |
本章小结 |
4 宏观经济波动与企业投资行为关系研究 |
4.1 宏观经济波动的度量 |
4.1.1 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度量 |
4.1.2 我国宏观经济波动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分析 |
4.2 宏观经济波动与企业投资 |
4.2.1 宏观经济因素与企业行为的一般性分析 |
4.2.2 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
4.3 宏观经济波动与企业投资行为关系分析 |
4.3.1 实物期权与企业投资行为 |
4.3.2 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企业投资决策模型 |
4.3.3 宏观经济波动与财政政策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
4.3.4 宏观经济波动对必要收益率和期望收益率的影响 |
4.3.5 宏观经济波动对收益波动率的影响 |
4.4 经济危机与企业投资行为关系分析 |
4.4.1 基于经济危机预期的企业投资决策模型 |
4.4.2 经济危机发生频率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
4.4.3 经济危机的影响程度对企业投资阈值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5 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评价模型设计与实证分析 |
5.1 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评价模型设计 |
5.1.1 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决策模型 |
5.1.2 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评价模型 |
5.2 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的特征分析 |
5.2.1 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的行业特征分析 |
5.2.2 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的规模特征分析 |
5.2.3 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的大股东特征分析 |
5.2.4 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的区域特征分析 |
5.3 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评价模型有效性实证分析 |
5.3.1 基于行业差异的模型有效性分析 |
5.3.2 基于规模差异的模型有效性分析 |
5.3.3 基于大股东差异的模型有效性分析 |
5.3.4 基于地域差异的模型有效性分析 |
本章小结 |
6 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6.1 宏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6.1.1 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与宏观经济环境因素 |
6.1.2 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与宏观经济政策因素 |
6.2 微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6.2.1 公司治理与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 |
6.2.2 融资途径与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 |
6.2.3 资产特性与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 |
6.2.4 产品市场与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 |
6.2.5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微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6.3 提升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的政策建议 |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6)通货膨胀、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运行 ——理论、方法及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1 引言 |
1.1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与意义 |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特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
1.3 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潜在产出与宏观经济运行的研究 |
2.1.1 潜在产出的界说 |
2.1.2 基于统计分解趋势的潜在产出估计方法 |
2.1.3 基于经济结构关系的潜在产出估计方法 |
2.1.4 潜在产出主要估算方法的综合应用与比较分析 |
2.1.5 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
2.1.6 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
2.2 关于通货膨胀与宏观经济运行的研究 |
2.2.1 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方面的研究 |
2.2.2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 |
2.3 关于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运行的研究 |
2.3.1 国际资本流动与经济周期方面的研究 |
2.3.2 国际资本流动与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 |
2.4 国内外代表性研究的特点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3 潜在经济变量与宏观经济运行 |
3.1 潜在经济变量界定、应用及估算的方法论 |
3.2 潜在经济变量的估算模型:多参数动态经济系统 |
3.2.1 分解各期的实际产出 |
3.2.2 定义时变的潜在产出变动规律 |
3.2.3 定义时变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变动规律 |
3.2.4 定义时变的产出缺口变动规律 |
3.2.5 定义各期通货膨胀率变动路径 |
3.2.6 确定各期通货膨胀率的估计方法 |
3.2.7 季节调整 |
3.2.8 关于数据选取的说明 |
3.3 潜在经济变量估算的实证过程及结果 |
3.3.1 预滤波与模型的稳定性检验 |
3.3.2 参数及状态向量的初值 |
3.3.3 参数终值的估计 |
3.3.4 潜在经济变量的估算结果 |
3.4 潜在经济变量在宏观经济运行研究中的应用 4 通货膨胀与宏观经济运行 |
4.1 通货膨胀的界说 |
4.2 菲利普斯曲线相关理论的演进 |
4.2.1 附加通货膨胀预期的“工资—失业”型菲利普斯曲线 |
4.2.2 交错的工资决定模型、成本加成定价与工资方程 |
4.2.3“预期通货膨胀—产出”型菲利普斯曲线 |
4.2.4 供给冲击与价格调整方程 |
4.2.5 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度量 |
4.2.6 菲利普斯曲线形式与通货膨胀形成机制 |
4.3 通货膨胀与宏观经济运行关系的理论研究 |
4.3.1 总供求、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 |
4.3.2“总需求—通货膨胀”与“短(中)期总供给—通货膨胀”曲线的推导 |
4.3.3 基于潜在经济变量的宏观经济运行“大均衡”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
4.3.4 以几何图形表示的“总需求—通货膨胀—总供给”动态理论分析框架 |
4.3.5 乘数效应、乘数效应的阻断与通货膨胀 |
4.3.6 通货膨胀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动态交互 |
4.4 通货膨胀与经济波动关系的经验证据 |
4.4.1 通货膨胀形成机制与菲利普斯曲线形式的计量思路 |
4.4.2 经济体制转轨因素的考量 |
4.4.3 通货膨胀形成机制与菲利普斯曲线形式的实证检验 |
4.4.4“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环路 |
4.5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4.5.1 通货膨胀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变动路径 |
4.5.2 通货膨胀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关系的计量模型:双门限值的非线性回归 |
4.5.3 通货膨胀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关系的实证过程及结果 5 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运行 |
5.1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动中的国际资本流动 |
5.1.1 国际资本流动的概说 |
5.1.2 全球资本流动的新特点 |
5.1.3 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际资本流动的新态势 |
5.2 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运行的“整体化”研究思想 |
5.2.1“整体化”研究思想的提出 |
5.2.2 研究国际资本流动宏观经济效应的前提 |
5.2.3“整体化”研究的经济基础 |
5.2.4“整体化”研究的金融环境 |
5.2.5“整体化”研究的实现形式与保证 |
5.3 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运行关系的计量模型:动态结构面板向量自回归 |
5.3.1 模型设计与方法选择 |
5.3.2 设定不可观测变量的结构冲击关系 |
5.3.3 设定结构式关系 |
5.3.4 设定可得变量及其顺次 |
5.3.5 设定简化式及其与结构式的关系 |
5.3.6 设定动态结构识别约束 |
5.4 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运行关系的实证检验 |
5.4.1 实证过程及结果 |
5.4.2 国际资本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5.4.3 国际资本流动与经济波动的关系 6 结论 |
6.1 本文理论思想与实证发现的扼要重述 |
6.2 关于宏观金融问题研究范式的思考 |
6.3 对中国宏观调控和对外发展的政策启示 |
6.4 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未尽的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7)金融支持新疆农业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分析及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应用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3.3 疆内学者研究 |
1.3.4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和框架 |
1.5 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目标 |
1.5.2 技术路线 |
1.6 拟突破的重点难点 |
1.7 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
1.7.1 创新之处 |
1.7.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的界定 |
2.1 现代金融理论 |
2.2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
2.2.1 农村金融理论 |
2.2.2 农业产业基本内涵的界定 |
2.2.3 广义金融内涵的界定 |
2.2.4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内涵的界定 |
2.3 不确定性的一般理论 |
2.4 制度及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 |
2.4.1 制度 |
2.4.2 制度变迁 |
第三章 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数理经济分析 |
3.1 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两部门经济模型稳定性问题 |
3.1.1 问题的引入 |
3.1.2 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稳定性问题 |
3.1.3 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两部门经济投资加速数模型稳定性问题 |
3.2 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两部门经济要素动态稳定性与不确定性 |
3.2.1 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两部门经济要素动态时间路径模型构建 |
3.2.2 定性图解分析——金融形态下经济系统的局部稳定性 |
3.3 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两部门经济模型的不确定性 |
3.3.1 模型构建的不确定性 |
3.3.2 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 |
3.3.3 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的来源 |
第四章 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不确定性的一般理论分析 |
4.1 不确定性的经济系统 |
4.1.1 宏观经济政策与不确定性 |
4.1.2 社会投资活动与不确定性 |
4.2 金融行业的不确定性 |
4.2.1 全球经济“去杠杆化”趋势引致的不确定性 |
4.2.2 全球经济虚拟化趋势不可逆引致的不确定性 |
4.2.3 全球经济衰退趋势的不确定性 |
4.2.4 全球经济创新缺失引致的不确定性 |
4.3 金融风险分析范式与产业发展实践差异引致的不确定性 |
4.3.1 风险计量模型与产业发展实践之间差异引致的不确定性 |
4.3.2 模型假设条件、检验与产业发展实践差异引致的不确定性 |
4.3.3 有效的风险监管与产业发展实践差异引致的不确定性 |
第五章 金融支持新疆农业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分析 |
5.1 新疆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5.1.1 新疆农业产业发展处于较低水平 |
5.1.2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及现代农业科技园发展思路不清晰 |
5.2 新疆农业产业发展进程中不确定性 |
5.2.1 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引致的不确定性 |
5.2.2 农业产业组织结构设置的不确定性 |
5.3 金融支持新疆农业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
5.3.1 农业产业弱质与弱势性导致金融支持的不确定性 |
5.3.2 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引致的不确定性 |
5.3.3 新疆农村金融运行机制引发的不确定性 |
5.3.4 新疆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不确定性 |
5.3.5 农村金融系统监管制度与机制不完善引致的不确定性 |
5.4 新疆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不确定性 |
5.4.1 新疆农村正规性金融体系内的不确定性 |
5.4.2 新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不确定性 |
第六章 博弈论视角下金融支持新疆农业产业发展不确定性规避策略 |
6.1 新疆农业产业发展需要金融支持 |
6.2 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创建及利益联结三方博弈模型分析 |
6.2.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6.2.2 三方博弈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6.2.3 博弈三方的策略选择 |
6.3 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合作三阶段动态博弈 |
6.3.1 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创建各方的成本与收益 |
6.3.2 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创建项目合作的契合点 |
6.3.3 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 |
6.3.4 三阶段动态博弈各方的策略选择 |
6.3.5 构建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外部支持系统 |
第七章 金融支持新疆农业产业发展不确定性规避政策选择及思考 |
7.1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不确定性规避政策选择 |
7.1.1 加快金融创新,建全多元化投融资保障机制 |
7.1.2 加大投入,突出农业产业发展重点环节 |
7.1.3 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
7.1.4 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
7.1.5 采取措施规范金融支持农业产业管理 |
7.1.6 改革农村正规金融体系,推进农信社改革步伐 |
7.1.7 建立预防救助和保险体系,为农业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
7.2 农业产业发展金融服务模式的选择 |
7.2.1 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支持模式 |
7.2.2 构建金融支持新疆农业产业发展的收益补偿模式 |
7.3 推进新疆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以规避不确定性 |
7.3.1 充分发挥新疆农村非正规金融民间融资的积极作用 |
7.3.2 促进民间金融规范的发展 |
7.3.3 培育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准规范性法律环境 |
7.3.4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路径选择策略 |
7.4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
7.4.1 完善体系建设,转变各类金融主体支持重点 |
7.4.2 发展农村征信建设,完善农业产业发展担保体系 |
7.4.3 农业产业新型主体组织化发展路径 |
7.4.4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路径选择 |
7.4.5 创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现代农业科技园发展思路 |
参考文献 |
读博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及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8)新疆宏观经济稳定性分析——基于萨缪尔森成数加速数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新疆宏观经济模型的建立 |
(一) 萨缪尔森乘数加速数模型 |
(二) 萨缪尔森投资加速数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
三、新疆宏观经济模型稳定性的实证研究 |
(一) 变量与数据说明 |
(二) 新疆宏观经济模型稳定性的实证分析 |
四、新疆宏观经济模型解的运动特征 |
(一)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模型解的运动特征理论分析 |
(二) 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
(9)乘数——加速数模型的改进和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 |
2 乘数———加速数模型的控制论分析 |
3 对乘数———加速数模型进行改进并分析其稳定性 |
3.1 经济系统的稳定性的判别方法 |
3.2 建立改进后模型的状态空间方程: |
(10)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周期波动及其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
绪论 1.1 |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4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
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综述 2.1 |
经济周期的概念 2.2 |
经济周期的分类 2.3 |
经济周期波动理论 第3章 |
广东省经济周期波动的测算和特征分析 3.1 |
度量经济波动的指标 3.2 |
广东省经济周期波动的测算 3.3 |
广东省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分析 第4章 |
广东省经济周期波动形成的内部因素的实证研究 4.1 |
支出对广东省经济周期波动形成的影响 4.2 |
产业结构对广东省经济周期波动形成的影响 4.3 |
就业和财政收支对广东省经济周期波动形成的影响 第5章 |
粤港经济往来对广东省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5.1 |
粤港经济波动相关性分析 5.2 |
粤港经济往来对广东经济周期波动形成的影响 第6章 |
结论和政策建议 6.1 |
结论 6.2 |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后记 |
四、改进的动态乘数──加速数模型稳定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北五省经济增长与旅游发展相关性分析[D]. 刘一琴. 厦门大学, 2019(08)
- [2]连续时间的IS-LM模型稳定性与仿真研究[J]. 王祥兵. 管理评论, 2018(01)
- [3]非线性经济模型的动力学行为研究[D]. 严惠云. 西北工业大学, 2017(01)
- [4]政府支出内生化的四部门乘数——加速数模型——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 秦宇. 经济问题探索, 2016(04)
- [5]基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效率研究[D]. 刘放. 武汉大学, 2015(03)
- [6]通货膨胀、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运行 ——理论、方法及实证[D]. 王子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5(03)
- [7]金融支持新疆农业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分析及应对策略[D]. 张力民. 新疆大学, 2014(03)
- [8]新疆宏观经济稳定性分析——基于萨缪尔森成数加速数模型[J]. 方春晖. 商业经济, 2014(06)
- [9]乘数——加速数模型的改进和稳定性分析[J]. 何垚. 科技经济市场, 2014(03)
- [10]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周期波动及其形成机制的实证研究[D]. 严君. 暨南大学,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