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管网设计与计算

燃气管网设计与计算

一、煤气管网的设计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魏文涵[1](2021)在《基于振动唤醒的燃气地震开关嵌入式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截止至2020年我国燃气管网总里程已接近十万公里。我国50%的国土面积位于Ⅶ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域,包括23个省会城市和三分之二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城市附近若发生一次大地震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重大的人员伤亡。长久以来,我国对于燃气管道工程抗震性能方面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而对于地震发生后的紧急处置装置的研究仍有提升空间。目前,我国内陆使用的燃气地震阀门以工力所研制全机械式地震触发阀门为主,同时在国内几个城市设置了多个试运行的小区,在多次地震事件中能够正常关断燃气阀门,运行良好。但是,从中也反映出全机械式地震触发阀门的一些不足,比如体积过大安装维护较为麻烦,缺乏数据采集系统不便于震后数据分析评估等等。因此,本文设计一款基于振动自动唤醒的燃气地震开关,用于破坏性地震作用下燃气管道的紧急处置。首先,深入研究了全机械式地震触发阀门的控制原理,针对在地震事件中反映出的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在结合传统电磁阀的基础上,确定燃气地震开关嵌入式系统的总体结构方案并分析了系统的实现原理。燃气地震开关系统设计的关键在于在没有外界供电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电池自供电来完成对燃气管道阀门关断的控制,因此超低功耗自供电小型硬件化设计是整个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其次,在确定了系统的总体结构方案之后,按照模块化设计思路将整个系统分成了主控模块、传感器模块、通信模块和阀门控制模块四个部分。主控模块基于超低功耗芯片ADu CM3029来实现,通过外接低功耗传感器ADXL362来实现数据采集的功能同时利用软件程序编写利用中断控制系统的其余部分休眠模式与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从而实现振动自唤醒功能并实现低功耗设计需求。同时,采用低功耗的NB-IOT通信模块SIM7020,利用物联网通信技术,采用MQTT通信协议来实现设备与云服务器之间数据的发送与接收,实现指令的交互。最后过振动台,按照地震烈度仪的行业测试规范标准与标准传感器进行对比测试,加速度测量误差结果满足在振动频率小于20Hz情况下误差在5%之内;线性度误差测量结果满足小于1%的要求;燃气阀从触发到关断过程时间小于1.5秒,验证了该系统相关参数的准确性,符合标准。

梁青艳[2](2021)在《基于流程网络仿真的钢铁企业炼钢调度和能源优化》文中研究说明绿色化和智能化是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两大基本要素,研究生产系统以及能源系统的优化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随着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智能制造提升工程也逐渐着手实施,急需利用智能模型去解决复杂生产流程中的生产优化调度问题以及钢铁企业能源多介质优化调配问题。本文针对当前炼钢调度以及能源优化问题研究中的不足和局限性,提出基于流程网络仿真进行优化建模的新的解决方案,进行了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充分考虑钢铁企业炼钢调度的特点及难点,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炼钢智能化动态调度方案,构建了通用性的多智能体流程网络仿真优化基础模型,并分别结合普钢和特钢不同实际生产场景进行了应用验证。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无效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并且能适应多变的现场环境,有效解决了炼钢生产流程中具有强耦合、多路径、多目标、多约束、多干扰特性的计划调度较为困难的难题。(2)充分考虑钢铁企业能源和生产耦合紧密的特点,从能量流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能量流网络基本描述模型包括主工序能量流模型、分介质能量流网络模型、能量流网络集成模型,对物质流、能量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耦合的关系进行了信息表征;提出了从钢铁流程生产工艺出发,基于静态因素、动态因素及能源本身波动规律建立主工序能量流节点模型的建模方案,并分别以煤气和电力介质为例进行了主工序能量流具体分析、模型描述及预测验证。预测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实时工艺节奏和动态工况信息,使模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煤气预测模型,模型误差基本在10%以内;电力96点负荷预测模型,模型误差在5%以内的达到96%,均获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3)以能量流网络模型为基础,针对以满足需求,放散最小为目标的能源计划的智能生成问题构建了基于规则的能源仿真调配模型,针对以放散和成本最小为目标的能源动态调度问题构建了基于优化算法的能源优化调配模型,并分别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这两部分的研究分别针对不同的具体应用问题,不同优化目标进行了建模,而且和能量流网络模型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模型体系,为能源的多工况场景计划制订、优化协调提供了新方法。

张小舟[3](2020)在《气源紧张背景下天然气储气调峰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天然气需求量持续高速增长,对天然气供应体系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量虽然也在逐年提高,但其增长速度远赶不上需求量的增长速度,致使我国天然气进口量逐年增大,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进口气源中管道气只占小部分,而液化天然气占到大部分,液化天然气存在供应不够稳定、价格偏高等问题。随着国家“绿水青山”政策的实施和扩大,“煤改气”迅猛发展,在冬季用气高峰期全国出现了大范围的“气荒”现象,我国气源紧张的局面将会长期且大范围的存在,如何在用气高峰期有效地储气调峰,保证天然气供应安全是我们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提出我国气源紧张的背景和储气调峰设施不足的事实,研究了国外、国内储气调峰现状;其次从天然气供应的气源侧、需求侧、输配侧三个环节研究储气调峰技术,气源侧调峰主要是气源生产和气源互换,需求侧调峰主要依靠调峰气价发展调峰用户,输配侧主要是利用各种储气调峰设施来保证供应安全;然后重点研究输配侧储气调峰技术,用净年值法来计算地下储气库、LNG接收站、LNG卫星站、CNG场站的单位成本净年值,运用结果对不同规模的储气调峰技术进行比较得出最优解,并对国家、地区、城镇不同层面的储气调峰方案提出一些优化建议;最后根据东北SY市气源紧张的实际情况,用日负荷曲线拟合公式积分法计算出现状的高峰期缺口气量,用高峰月、日系数法估算十四五末该市的储气规模,提出用LNG储备站来储气调峰,并对储备站进行平面布置、估算总投资、分析可行性。

张远[4](2020)在《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项目优化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管道天然气是城市中的一种常用能源。方便、稳定、安全和优质服务是天然气供应的重要指标。作为国内中等偏上规模的燃气企业,徐州GH燃气公司近年建立了涉及生产、供应、服务的多个调度信息系统,以完善企业生产、服务管理流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有的调度信息化系统在日常应用中,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亟待进行优化解决。为优化调度信息化系统,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本文对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的优化项目进行了研究。通过梳理行业内文献及GH燃气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明确项目优化方向。利用调查法收集调度信息化系统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现状分析,发现系统缺乏直观性、操作繁琐、功能重复、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对苏浙区域规模较大的14家公司的调查,了解各家公司对系统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徐州GH调度信息化项目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公司各部门探讨制定优化方案。本文认为,信息化项目优化方案的确定,应在根据讨论确定的安全、开放、适度先进的原则基础上,列出需要整合的信息系统清单,进而进行系统架构优化设计,形成设计方案。对于信息化系统的优化,应成立项目小组,将调度信息化优化工作以项目方式进行管理。设置项目主管人员,建立强矩阵式组织机构,明确职能分工,确定项目进度计划。以各系统的优化工作为独立子项目与服务商展开优化升级合作,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通系统间的数据阻隔。本文认为,信息化项目优化的效果,应分别通过实验法对生产运营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的优化项目进行测试,对比优化后系统的提升,预测信息化优化项目对整合现有信息资源、提升调度工作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调度系统的优化项目研究,制定和完善了企业信息化标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人员投入;提升了信息化实施队伍的水平。在保障企业安全营运及优质服务的同时,对全面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也对与徐州GH情况相类似的燃气公司,有着一定指导和借鉴的意义。该论文有图26幅,表8个,参考文献123篇。

金锋[5](2020)在《基于因果模型的钢铁煤气优化调度方法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钢铁工业能耗高、污染严重,一直以来都是国家节能减排重点关注的行业。副产煤气作为生产过程中回收得到的二次能源,由于其热值高,可减少一次能源的消耗,因此研究其优化调度对于减少排放、降低用能成本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系统的实际调度需求,综合考虑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在发生、消耗过程中的工艺特征,本文研究了一系列数据驱动的副产煤气优化调度方法,具体内容如下:针对高炉煤气产消量大、波动性强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因果延迟分析的短期调度方法。该方法给出了连续变量间的因果概率来进行变量约简,计算出各因素变量的延迟参数,并基于此构建对应的训练样本集,建立多核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来预测柜位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而给出一种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调度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出与目标向量相匹配的聚类中心,并考虑该聚类中各样本的可行性评价指标与负荷范围约束,计算出最优的调度方案。针对转炉煤气在发生侧存在离散周期性、在消耗侧具有波动性强的特征,分别建立了一种基于因果网络的短期调度模型和一种基于粒度因果关系的长期调度模型。前者考虑了煤气在发生与消耗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基于各变量的标准差计算出预测区间,并建立了短期调度模型,给出了未来30分钟的调度方案。后者则面向长期的炼钢生产过程,构建了粒度因果关系模型实现煤气长期预测,同时考虑经济性与安全性指标多个优化目标,将调度范围延长至360分钟,计算在该时长范围内的最优调度方案组合,实现该系统的长期调度。针对多种副产煤气在消耗过程中存在相互耦合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因果区间推理的联合调度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各变量的时间延迟参数,构建各系统对应的样本集并分别进行粒度划分,建立了各柜位的区间推理模型。进而考虑可调用户的能源消耗特点,建立四层因果网络,并给出各局部网络的评价指标,实现多副产煤气系统的联合调度。采用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系统的实际运行数据,本论文对上述所提出的调度模型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均可满足生产现场对于不同副产煤气系统的调度需求,且相较于现行的人工调度方法精度有所提高,可有效保证系统安全、减少煤气放散并降低用能成本。此外,基于上述方法开发的应用软件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该企业的能源管控中心,为现场操作人员的平衡调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孔玉柱[6](2020)在《钢铁厂煤气管网的模拟分析及其应用》文中提出煤气是钢铁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二次能源,对煤气管网系统运行的有效管理是钢铁企业安全生产、提质增效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水力学相关理论,针对钢铁厂煤气管网建立模拟计算模型,并针对某钢厂的高炉煤气管网开展模拟分析应用。实践表明,应用模型可以对钢铁厂煤气管网系统在正常工况及特殊工况下的运行特性进行定量分析,为煤气系统的安全运行及动态调节提供可靠依据。

吴畏,钟天炜[7](2019)在《高炉煤气加压机改转炉煤气加压机的理论与实践》文中指出介绍了湘钢转炉煤气富余且大量燃烧放散的情况下,将转炉煤气掺入高炉煤气管网,并借助原闲置的高炉煤气加压机,对其进行小改造以满足转炉煤气加压,成功将多余的转炉煤气全部掺入高炉煤气。

陈龙[8](2019)在《复杂工业数据驱动的过程变量预测方法》文中提出工业生产过程变量的准确预测可以为工业系统的调度及决策工作提供重要指导,也是预测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基于数据的预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变量预测中。然而鉴于工业数据普遍具有高噪声、含缺失点等特点,难以准确拟合过程变量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从而使得对模型精度的提升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本文研究了复杂工业数据驱动的过程变量预测方法,具体内容如下:针对过程变量预测中的特征选择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线性化变分推理的嵌入式特征选择模型。通过一种基于局部线性化的后验概率高斯近似方法,解决了核函数参数的后验变分概率分布估计问题,进而对相关特征做出选择。此外,相比于普遍采用的点估计而言,本文推导出模型中其他参数的后验概率。针对输入数据不确定性的建模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输入噪声的相关向量机预测模型。鉴于直接考虑含输入噪声建模会导致边缘似然函数的精确解难以计算,设计了一种基于完全期望和完全方差准则的边缘似然函数高斯近似方法,并针对该模型权值的后验概率推理问题,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抽样方法来近似估计权值后验分布的均值和协方差矩阵。考虑工业时间序列训练样本集存在缺失点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相关向量机的非完备训练数据建模方法。该方法直接利用含缺失点的数据进行模型训练而无需进行数据填补,为此采用了两种缺失点推理方法,包括基于期望最大化算法和最大化边缘似然函数的方法:前者可以给出输出缺失点的后验概率分布,而后者只计算出点估计值。针对含缺失点的测试样本的实时区间预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关向量机的高阶动态贝叶斯网络区间预测模型。在网络推理阶段,对于含缺失点的样本集,直接采用似然加权近似推理算法获得未来节点的概率分布,进而构造预测区间。此外,为解决似然加权算法的耗时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变分推理的动态贝叶斯网络两阶段推理方法。为了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采用国内某大型钢铁企业的副产煤气系统运行数据和国内某磨矿厂运行数据进行了仿真实验,同时也对几种人工数据集和标准数据集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在嵌入式特征选择问题上取得了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好的特征选择效果,并且在非完备数据集建模和模型输入不确定性建模问题上能够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孙健[9](2019)在《基于迁移学习的高炉煤气调度决策支持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铁工业生产过程耗能高污染严重,如何高效利用能源、减少污染排放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高炉煤气是钢铁企业生产中重要的二次能源,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和优化调度,降低煤气放散是实现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本文对高炉煤气系统中典型小样本建模问题,研究了基于迁移学习的柜储量建模和调整点分类方法,提升了优化调度效果。针对高炉煤气系统生产过程中工况切换问题,本文基于不同工况之间的相似性,提出一种基于视角集成迁移学习的建模方法。考虑方差不一致引起源领域迁移失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领域均值-方差一致性的子空间提取方法,该方法针对多源领域构造多个单视角辅助训练集,而目标领域则形成多视角训练集,降低了单一源域负迁移现象对整体输出的影响,同时充分利用多视角算法特性提高了目标领域小样本建模的准确性。考虑新工况标注样本量从零递增的整个动态过程,构造了领域集成函数权衡领域误差及目标域模型置信度。此外,针对高炉煤气系统多输出的特点,提出了多视角-多输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对目标域多视角数据进行建模。针对高炉煤气系统调整点识别问题,在煤气柜储量建模的基础上,考虑不同企业高炉煤气系统之间的相似性,提出一种基于联合分布适配的迁移学习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领域数据间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相似性对辅助训练集的数据样本进行权重估计,避免了标签差异导致实例权重估计不准确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基于实例权重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进行建模,提高了少量调整点样本建模时的泛化性。基于国内某钢铁企业实际生产数据对本文所提出的柜储量建模和调整点分类方法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对高炉煤气系统调度中的小样本问题具有良好的效果。最后,结合本文所研究方法开发了煤气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并应用于企业实际生产管理。系统运行结果表明本文工作对高炉煤气系统的调度决策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对企业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赵俊豪[10](2019)在《钢铁企业热电系统优化调度方法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目前国内化石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加,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钢铁企业作为国内工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积极开展新型环保节约的生产方式。由于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煤气,如何高效回收和利用副产煤气、降低煤气的放散,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热电联产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热能、电能、化学能多能互补的生产体系,充分利用副产煤气满足企业的热负荷和电负荷,具有灵活、高效、互补、清洁的特点,在大型钢铁企业中已大量应用。本文针对热电联产中如何分配资源使生产既满足热负荷和电负荷,又使企业生产成本最低、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做出了研究。目前企业中为保证满足热力负荷和电力负荷,往往依靠人工经验的方法对能源分配进行优化调度,虽然满足了热电负荷,但是生产成本较高,能源的利用率较低。考虑到如果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去分析能源的利用效率,只能评价能量的数量关系,不能评价能量的品质关系,本文采用了?分析方法去评价能源的利用情况;为了解决智能优化算法对模型具体参数要求较高,而且忽略了生产设备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因素,从而导致求解出现误差的问题,本文建立了完整的热电联产的综合模型,在优化求解的过程中采用了深度优先搜索的方法,基于钢铁企业生产过程的历史真实值求解,保证了调度方案的可行性和真实性。通过实验证明,基于深度优先搜索求解的调度方案,与现场人工调度的方案进行比较,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此外,结合钢铁企业的实际需求,本文设计开发了一套热电优化调度系统软件。该系统可以实时查看热电系统的运行状况,更改热电系统的约束条件和运行参数,提供热电联产的最优调度方案。目前,该系统在我国某大型钢铁企业现场测试运行,可以为热电联产能源分配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案,帮助现场操作人员进行调度决策。

二、煤气管网的设计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煤气管网的设计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振动唤醒的燃气地震开关嵌入式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燃气开关地震紧急处置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燃气开关地震紧急处置国外研究现状
        1.2.2 燃气开关地震紧急处置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燃气地震开关嵌入式系统设计
    2.1 燃气地震开关主要研究目标及难点
    2.2 燃气地震开关主要研究内容
第三章 燃气地震开关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及功能分析
    3.1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3.2 主控芯片
    3.3 传感器模块设计
    3.4 通信模块设计
        3.4.1 NB-IOT技术
        3.4.2 MQTT通信协议
        3.4.3 通信模块
    3.5 燃气阀门开关控制设计
第四章 燃气地震开关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及功能分析
    4.1 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环境的搭建
        4.1.1 CCES开发环境搭建
        4.1.2 Keil开发环境搭建
    4.2 传感器模块软件设计
        4.2.1 传感器初始化程序设计
        4.2.2 SPI通信程序设计
    4.3 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4.3.1 通信模块功能设计
        4.3.2 通信模块程序设计
        4.3.3 AT指令流程
第五章 实验测试
    5.1 设备测试方案
    5.2 功能测试
        5.2.1 休眠模式
        5.2.2 振动监测模式
        5.2.3 报警模式
    5.3 加速度误差测试
    5.4 线性度误差测试
    5.5 幅频特性测试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6.3 作者工作范围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2)基于流程网络仿真的钢铁企业炼钢调度和能源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炼钢生产优化调度问题研究现状
        1.2.1 炼钢生产调度的特点及难点
        1.2.2 炼钢生产调度问题的研究方向
        1.2.3 生产调度问题主要研究方法
        1.2.4 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和局限性
    1.3 能源优化调配问题研究现状
        1.3.1 能源产耗模型的研究
        1.3.2 单一能源介质的优化模型的研究
        1.3.3 多能源介质的优化模型的研究
        1.3.4 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和局限性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2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炼钢流程仿真优化模型
    2.1 建模方案
    2.2 基于多智能体的仿真优化模型
        2.2.1 多智能体基本概念
        2.2.2 智能体体系结构
        2.2.3 智能体基本结构
        2.2.4 智能体状态划分
        2.2.5 物料智能体
        2.2.6 设备管理智能体
        2.2.7 设备智能体
        2.2.8 天车管理智能体
        2.2.9 天车智能体
        2.2.10 智能体任务协调流程
    2.3 本章总结
3 炼钢-连铸流程仿真优化模型实现及仿真分析
    3.1 炼钢-连铸生产工艺流程及阶段
    3.2 生产工艺流程特点
    3.3 技术方案
        3.3.1 仿真优化流程
        3.3.2 多智能体模型实例化
        3.3.3 作业时间波动分析
    3.4 案例分析
        3.4.1 仿真优化分析
        3.4.2 多场景下的生产调度
    3.5 本章总结
4 高速工具钢炼钢流程仿真优化模型实现及仿真分析
    4.1 高速工具钢生产工艺流程及阶段
    4.2 生产工艺流程特点
    4.3 技术方案
        4.3.1 仿真优化流程
        4.3.2 多智能体模型实例化
    4.4 案例分析
        4.4.1 案例描述
        4.4.2 冶炼浇铸流程优化调整
        4.4.3 电渣工序优化调整
        4.4.4 设备故障调整
        4.4.5 炉次优化调整
    4.5 本章总结
5 能量流网络模型
    5.1 能源系统分析
        5.1.1 能源消耗分析
        5.1.2 能源平衡分析
        5.1.3 能源转换分析
        5.1.4 能源系统特点总结
    5.2 能量流网络模型
        5.2.1 能量流网络结构描述
        5.2.2 主工序能量流模型
        5.2.3 分介质能量流网络模型
        5.2.4 能量流网络集成模型
    5.3 煤气能量流网络中主工序节点模型
        5.3.1 煤气产耗波动特点
        5.3.2 煤气主工序节点模型
        5.3.3 模型验证
    5.4 电力能量流网络中主工序节点模型
        5.4.1 负荷波动特点
        5.4.2 电力负荷主工序节点模型
        5.4.3 模型验证
    5.5 本章总结
6 基于能量流网络动态仿真的能源优化调配
    6.1 基于调度规则的仿真优化模型
        6.1.1 基于规则的整体调配流程
        6.1.2 燃气调配计算逻辑
        6.1.3 蒸汽调配计算逻辑
        6.1.4 电力调配计算逻辑
    6.2 基于优化算法的仿真优化模型
        6.2.1 仿真优化调配流程
        6.2.2 目标函数
        6.2.3 约束条件
        6.2.4 模型求解
    6.3 能源仿真优化模型软件化
    6.4 案例分析
        6.4.1 案例说明
        6.4.2 基于调度规则的能源仿真计算
        6.4.3 基于优化算法的能源仿真分析
    6.5 本章总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科研工作及发表论文
致谢

(3)气源紧张背景下天然气储气调峰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现状
        1.3.2 国内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第2章 天然气储气调峰技术
    2.1 气源侧调峰
        2.1.1 燃气互换的主要指数
        2.1.2 常规互换气源
    2.2 需求侧调峰
        2.2.1 发展填谷用户
        2.2.2 发展削峰用户
        2.2.3 探索调峰气价机制
    2.3 输配侧调峰
        2.3.1 地下储气库调峰
        2.3.2 LNG调峰
        2.3.3 CNG调峰
        2.3.4 高压储罐调峰
        2.3.5 输气管道调峰
        2.3.6 高压管束调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输配侧储气调峰技术的经济性分析
    3.1 技术经济性分析的方法
        3.1.1 净现值法
        3.1.2 净年值法
        3.1.3 内部收益率法
    3.2 地下储气库储气调峰的经济性分析
        3.2.1 枯竭油气藏储气库单位建设成本净年值的计算
        3.2.2 盐穴储气库单位建设成本净年值的计算
        3.2.3 含水层储气库单位建设成本净年值的计算
        3.2.4 地下储气库管输费单位成本净年值的计算
    3.3 LNG储气调峰的经济性分析
        3.3.1 LNG接收站单位建设成本净年值的计算
        3.3.2 LNG卫星站单位建设成本净年值的计算
        3.3.3 LNG单位运输成本
    3.4 CNG储气调峰的经济性分析
        3.4.1 CNG场站单位建设成本净年值的计算
        3.4.2 CNG单位运输成本
    3.5 输配侧储气调峰技术经济性比较和方案分析
        3.5.1 针对不同规模的储气调峰技术经济性比较
        3.5.2 针对不同层面的储气调峰方案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北SY市储气调峰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4.1 项目概况
        4.1.1 SY市概况
        4.1.2 SY市燃气现状
        4.1.3 天然气未来发展预测
    4.2 SY市储气调峰方案的设计
        4.2.1 储气规模的计算和储气方案的选择
        4.2.2 储备站平面布置
        4.2.3 储备站投资估算
        4.2.4 储备站单位成本净年值
    4.3 储气调峰方案的可行性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项目优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关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2.2 关于信息化在城市燃气运营管理中应用的相关研究
    2.3 关于项目管理理论与信息化系统项目管理的相关研究
    2.4 文献述评
    2.5 本章小结
3 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3.1 GH燃气集团信息化建设简述
    3.2 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建设简述
    3.3 GH燃气集团信息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3.4 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项目的优化设计与项目管理
    4.1 优化的基本思想与原则
    4.2 信息系统架构优化设计
    4.3 任务目标与方案设计
    4.4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能分工
    4.5 调度信息化优化项目进度计划
    4.6 本章小结
5 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优化项目方案应用效果预测
    5.1 生产营运系统项目的优化应用与效果预测
    5.2 客户服务系统项目的优化应用与效果预测
    5.3 项目的系统对接与应用展望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局限性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因果模型的钢铁煤气优化调度方法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问题概述
        1.2.1 副产煤气系统
        1.2.2 副产煤气调度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副产煤气系统建模方法
        1.3.2 基于数据的调度方法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1 论文结构
        1.4.2 具体内容
2 基于因果延迟分析的高炉煤气系统调度
    2.1 LSSVM回归模型
    2.2 基于输入延迟LSSVM的柜位短期预测
        2.2.1 变量约简与延迟参数确定
        2.2.2 基于多核LSSVM的柜位短期预测方法
    2.3 基于因果模糊聚类的短期调度模型
        2.3.1 因果模糊聚类
        2.3.2 调度方案可行性评价
    2.4 工业数据测试验证
        2.4.1 柜位低于安全下限的情况
        2.4.2 柜位高于安全上限的情况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因果模型的转炉煤气系统调度
    3.1 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短期调度方法
        3.1.1 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产消流量区间预测
        3.1.2 基于因果网络的短期调度方法
        3.1.3 工业数据测试验证
    3.2 基于粒度因果模型的长期调度方法
        3.2.1 基于粒度因果关系的因素变量选择
        3.2.2 基于多输出LSSVM的柜位长期预测方法
        3.2.3 考虑多优化目标的长期调度模型
        3.2.4 工业数据测试验证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因果区间推理的多副产煤气系统联合调度
    4.1 因果区间推理方法
    4.2 基于因果网络的联合调度模型
    4.3 工业数据测试验证
        4.3.1 两个煤气系统同时出现不平衡的情况
        4.3.2 三个煤气系统同时出现不平衡的情况
    4.4 本章小结
5 钢铁企业副产煤气调度系统应用
    5.1 系统概况
    5.2 系统架构
    5.3 系统详细设计
        5.3.1 模型计算模块
        5.3.2 辅助功能模块
        5.3.3 数据库设计
    5.4 运行实例
        5.4.1 高炉煤气系统调度
        5.4.2 转炉煤气系统调度
        5.4.3 多副产煤气系统联合调度
        5.4.4 生产计划维护
        5.4.5 可调单元负荷能力维护
        5.4.6 柜位安全限值维护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钢铁厂煤气管网的模拟分析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管网建模及求解
2 应用案例与分析
    2.1 正常工况下煤气柜运行状态模拟
    2.2 高炉休风的工况模拟
    2.3 高炉管道现象的模拟
3 总结

(7)高炉煤气加压机改转炉煤气加压机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高改转”基本参数特性分析与计算
    1.1 高炉煤气特性参数及计算(见表1)
    1.2 转炉煤气特性参数及计算(见表2)
2 转炉煤气加压风机性能参数的确定及风机相关参数设计
    2.1 管网阻力的核算
    2.2 转炉煤气加压风机的性能参数
    2.3 转炉煤气加压风机的设计
3 高改转煤压机的试验及运行
4 结论

(8)复杂工业数据驱动的过程变量预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基于数据的生产过程变量预测方法
        1.2.1 特征选择
        1.2.2 预测模型建模与参数优化
    1.3 概率型机器学习方法综述
        1.3.1 稀疏贝叶斯学习及相关向量机
        1.3.2 输入含不确定性的数据驱动建模
        1.3.3 非完备数据集建模
        1.3.4 嵌入式特征选择方法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局部线性化变分推理的嵌入式特征选择
    2.1 带有ARD核函数的RVM回归模型
    2.2 RVM-ARDK模型的变分推理学习算法
        2.2.1 核函数参数s的后验变分分布
        2.2.2 其他参数的后验变分分布
    2.3 VRVM-ARDK模型训练算法和模型选择
    2.4 VRVM-ARDK模型的预测分布
    2.5 VRVM-ARDK分类模型
    2.6 仿真实验与分析
        2.6.1 人工数据集
        2.6.2 标准数据集
        2.6.3 磨矿过程溢流粒度数据集
    2.7 本章小节
3 考虑输入噪声的工业过程变量预测
    3.1 考虑输入噪声的RVM回归模型
    3.2 边缘似然函数的高斯近似
    3.3 权值向量后验概率的随机抽样近似
    3.4 预测分布
    3.5 仿真实验与分析
        3.5.1 人工数据集
        3.5.2 标准数据集
        3.5.3 高炉煤气柜柜位数据集
    3.6 本章小结
4 针对不完整训练数据集的工业时间序列预测
    4.1 针对不完整训练集的RVM模型
        4.1.1 模型表达
        4.1.2 基于EM算法的输出缺失值估计
        4.1.3 基于边缘似然函数优化的输出缺失值估计
    4.2 预测分布和模型选择
    4.3 两种算法对比和计算复杂度分析
    4.4 仿真实验与分析
        4.4.1 含噪声Rossler时间序列数据
        4.4.2 地铁交通数据集
        4.4.3 高炉煤气管网受入流量数据集
        4.4.4 焦炉消耗BFG流量数据集
        4.4.5 RVM-ITS模型的计算效率对比
    4.5 本章小结
5 针对不完整测试样本的工业时间序列区间预测
    5.1 基于RVM回归的高阶动态贝叶斯网络
    5.2 基于RVM的高阶动态贝叶斯网的学习
        5.2.1 网络参数的稀疏贝叶斯学习
        5.2.2 DBN-RVM模型的结构学习
    5.3 测试样本含缺失点条件下的近似推理及预测区间构造
    5.4 DBN-RVM模型的变分推理算法
        5.4.1 缺失节点的最优变分推理
        5.4.2 预测节点的推理
        5.4.3 求期望的计算细节
        5.4.4 计算复杂度分析
    5.5 仿真实验与分析
        5.5.1 含噪声的MackeyGlass时间序列数据集
        5.5.2 高炉煤气管网受入流量数据集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摘要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VRVM-ARDK模型中正定矩阵∑_s的证明
附录B VRVM-ARDK模型的求期望计算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基于迁移学习的高炉煤气调度决策支持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气系统预测调度研究现状
        1.2.2 迁移学习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2 问题及算法描述
    2.1 高炉煤气系统
    2.2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2.2.1 回归模型
        2.2.2 分类模型
    2.3 迁移学习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视角集成迁移的高炉煤气系统回归建模
    3.1 基于领域均值-方差一致性的子空间提取算法
    3.2 基于多视角-多输出LSSVM回归模型
    3.3 领域集成函数
    3.4 数值实验与分析
        3.4.1人工与标准数据集实验
        3.4.2高炉煤气数据集实验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联合分布适配的高炉煤气系统调整点分类
    4.1 基于联合分布适配的权重估计
    4.2 基于实例权重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分类
    4.3 数值实验与分析
        4.3.1人工与标准数据集实验
        4.3.2高炉煤气数据集实验
    4.4 本章小结
5 高炉煤气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应用
    5.1 应用系统概况
    5.2 系统设计
        5.2.1 软件系统架构及运行环境
        5.2.2 软件功能设计
    5.3 系统运行实例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钢铁企业热电系统优化调度方法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热电系统工艺流程及需求分析
    2.1 产汽环节工作原理
    2.2 余热回收环节
    2.3 蒸汽管网环节工作原理
        2.3.1 S1 蒸汽管网
        2.3.2 S2 蒸汽管网
        2.3.3 S3 蒸汽管网
    2.4 发电环节工作原理
    2.5 热电系统问题需求
3 ?理论分析及热电系统建模
    3.1 ?理论
        3.1.1 能量的形态及分析
        3.1.2 ?概念
        3.1.3 ?平衡和?效率
    3.2 ?值计算
        3.2.1 物理?
        3.2.2 化学?
    3.3 子模块能耗分析
        3.3.1 锅炉产汽环节?效率
        3.3.2 减温减压环节?效率
    3.4 基于?理论热电系统综合建模
4 基于深度树搜索模型求解
    4.1 深度优先搜索
        4.1.1 图和树的相关概念
        4.1.2 深度优先搜索
    4.2 构建可行工况集
        4.2.1 数据预处理
        4.2.2 建立可行工况集有向图
    4.3 模型求解
    4.4 结果分析验证
5 热电调度系统设计与开发
    5.1 系统设计总体框架
        5.1.1 系统架构与设计模式
        5.1.2 系统设计原则
    5.2 系统后台功能模块与数据库设计
        5.2.1 后台程序模块
        5.2.2 数据库设计与搭建
    5.3 系统前台功能模块
        5.3.1 系统主界面模块
        5.3.2 热电系统运行参数模块
        5.3.3 工况更新模块
        5.3.4 调度方案模块
        5.3.5 用户登录及管理模块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煤气管网的设计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振动唤醒的燃气地震开关嵌入式系统设计[D]. 魏文涵.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2021
  • [2]基于流程网络仿真的钢铁企业炼钢调度和能源优化[D]. 梁青艳. 钢铁研究总院, 2021(01)
  • [3]气源紧张背景下天然气储气调峰问题研究[D]. 张小舟.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6)
  • [4]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项目优化应用研究[D]. 张远.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基于因果模型的钢铁煤气优化调度方法与应用[D]. 金锋. 大连理工大学, 2020
  • [6]钢铁厂煤气管网的模拟分析及其应用[J]. 孔玉柱. 冶金动力, 2020(01)
  • [7]高炉煤气加压机改转炉煤气加压机的理论与实践[J]. 吴畏,钟天炜. 冶金动力, 2019(11)
  • [8]复杂工业数据驱动的过程变量预测方法[D]. 陈龙.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9]基于迁移学习的高炉煤气调度决策支持系统[D]. 孙健.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10]钢铁企业热电系统优化调度方法研究及应用[D]. 赵俊豪.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燃气管网设计与计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